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921794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02001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自然科 教 案 第 1 课 :正 电 与 负 电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演绎推理能力 (根据 “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 3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笔杆、玻璃片、气球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 ( 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

2、碎纸屑。 ( 2 )把充气的气饿在衣服上摩擦,使气球 “粘”在衣服上。 2 、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3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相互摩擦之后都可以带电。那么各种物体带的电都一样吗 ?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1 )讲述: 为了弄清物体带的电是否相同,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 把一根玻璃棒用线拴牢(拴在玻璃棒的中部,提起来能大致平衡),挂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也使它带电,然后用它接近悬挂的玻璃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 按照同样的步骤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

3、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 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 (以上实验步骤,需用板书或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 2 )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 4 )讲述:在实验中,两根同样的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它们带的电应该是相同的。同样,两根同样的橡胶棒,都用毛皮摩擦,它们带的电也应是相同的。 ( 5 )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 (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 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 ? 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 ? 你是

4、怎样想的 ? (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不同。) 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 ( 6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 ( 7 )填空:课本第 5 页的空白。 2 、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 1 )分组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分别接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 (与玻璃棒相吸,与橡胶棒相斥。) ( 2 )汇报实验结果。 ( 3 )讨论:这说明塑料尺带的电与哪个物体带的电相

5、同 ? (与橡胶棒带的电相同)为什么 ? ( 4 )讲述: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科学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它们带电;然后像我们刚才实验那样,分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发现:所有物体带的电,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 ( 5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 (或问:以上事实说明电有几种 ? )你是怎样想的 ? ( 6 )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 + ”号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

6、号表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巩固应用 1 、提问: ( 1 )电有几种 ? 什么是正电 ? 什么是负电 ? ( 2 )带电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 ( 3 )讨论:如果有个带电体,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板,不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怎么能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呢 ? 3 、实验:检验身边常见的物体 塑料笔杆、塑料梳子、塑料板、玻璃片、气球、毛衣等,与其他物体摩擦后带的是什么电 ? 4 、汇报:你检验的哪种物体 ? 与什么物体相互摩擦 ? 带的什么电 ? 根据什么知道的 ? 布置作业:检验家中的各种物体,哪些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后能带电 ? 带的是什么电 ? 第 2 课 :雷 电 目的要求

7、: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放电现象和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生活中的放电现象、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的故事和雷电成因示意图,推想雷电的成因)。 3 、向学生进行预防雷击的安全教育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演示实验材料:手摇感应起电机、细铜丝、泡沫塑料小球。 2 、挂图或投影片: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的秘密、雷电成因示意图、避雷针。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谈话: ( 1 )夏季经常有雷雨,“打雷”时有什么现象 ? ( 2 )关于雷和闪电有什么问题 ? 2 、

8、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 学习新裸 1 、指导学生认识放电现象 ( 1 )讲述:为了弄清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 2 )演示实验: 出示起电机,介绍名称及主要构造。 用细铜丝在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挂一个泡沫塑料小球,摇动起电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 (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 )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 说明两个泡沫塑料小球都带了电,而且是不同的电。进而告诉学生,在起电机转动起来后,实际是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带了不同的电,通过铜丝传到泡沫塑料小球上的。 ) (4) 演示实验:取掉铜丝和小球,让两个金属球接近,摇动起电机,观察

9、发生什么现象 ?( 在两个金属球间发生电火花,同时听到僻啪声。 ) (5) 讲解:两个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出现电火花,并发出噼啪声,这种现象叫做放电。(板书:放电) ( 6 )谈话 : 你们平常看到过像实验中这样的放电现象吗 ? 例如,你在用塑料梳子梳头、脱毛衣、摸金属把手时,看到过类似的放电现象吗 ? ( 7 )分组实验 : 用塑料梳子梳头,听梳子与头发之间放电时产生的轻微僻啪声。(如果上课时天气比较潮湿,不容易发生放电现象,此步骤可以省略。) ( 8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生活中放电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放电现象是一种很普遍的、经常发生的现象。 2 、了解前人对雷电现象的探索 (

10、 1 )讨论:在实验中和生活中看到的放电现象,是否与天空中的雷、闪有相似之处 ? (都有电光,都有声音。) ( 2 )讲述: 由于放电现象与雷和闪的现象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猜想天空中的雷。闪可能也是一种放电现象。于是便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 出示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图: 1752 年 7 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风雨中(同课文) 3 、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出示雷电成因示意图。) ( 1 )观察:图中有什么? ( 2 )讨论:根据放电的知识,结合雷电成因示意图,推想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 ( 3 )教师小结: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是带电的,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

11、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电火花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由于发生放电的云块离我们很远,光传播得比较快(每秒约 30 万 千米),声音传播得比较慢 (每秒约 340 米),所以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4 )填空:本课第 10 页的空白。 4 、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 1 )讲述:不但云与云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云与地之间也会发生放电现象。在天空中的云带的电的作用下,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建筑物、树木等也会带上电,并且与云中带的电是不同的;当云块与地面带的电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云块与地面 (或地面的建筑物、

12、树木等)之间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落雷,又称霹雷。霹 雷很危险,可以击毁建筑物,击伤、击死人畜。 ( 2 )谈话: 你听说过关于雷击毁坏建筑物、击死人畜的事情吗 ? 你听说过关于雷击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吗 ? 为什么不正确 ? 你知道建筑物、人、畜应该怎样预防雷击吗 ? ( 3 )讲解: 雷电的耀眼闪光、震耳的声响、巨大的威力,曾使我们的祖先非常害怕;由于当时缺少科学知识,只能凭想象解释雷电的成因。这些解释在神话故事或戏剧里可以看得到。这些错误的、迷信的解释,直到现在还蒙蔽着一些没有科学知识的人,使他们对雷电很迷信、很惧怕。 现在,人们了解了雷电的秘密,并且知道应该怎样避免受到雷击。(出示避雷针

13、图)例如: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或其他避雷设备;雷雨天,人畜不要在旷野或高处停留,不要在大树、高墙下避雨,不要扛着金属物品或在铁轨上行走,一般不要开电视机,并把电视机的室外天线接地。这样,就可以避免遭受雷击。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放电现象,学习了雷电的成因及预防雷击的方法。 2 、提问: ( 1 )什么是放电现象 ? ( 2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 ( 3 )建筑物怎样预防雷击 ? ( 4 )雷雨天,人怎样预防雷击 ? 布置作业 1 、晚上,关闭灯,对着镜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或脱毛衣,观察有什么现象 ? 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 2 、观察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什么样

14、的 ? (提醒学生不要做模仿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实验) 第 3 课 : 电 热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热,认识常用的电热器,知道白炽灯泡发光的原理及构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电通过导体发热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导体发热的原因)。 3 、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正确使用电热器、白炽灯泡和其他家用电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观察、实验工具:细铝丝、卡口灯泡、螺丝钉等 2 、演示材料 3 、挂图或投影片 4 、自备材料:灯泡、炉及干电池、细铁丝、细铜丝、卡口灯、螺口灯。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谈话: ( 1 )谁家里有

15、电热杯、电饭锅等电器 ? ( 2 )为什么电热杯能把水烧开 ? 2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电热 ( 1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铁丝的一端弯一个圈,压在电池的负极下;把铁丝的另一端按在电池的正极上(在正极与手指中间垫一块纸或布,以免烫着);过一会儿,摸一摸铁丝,有什么感觉 ? ( 2 )学生自主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 4 )讲述:换用细铜丝和细铝丝做上面的实验,结果怎样 ? ( 5 )分组实验。 ( 6 )汇报实验结果。 ( 7 )讨论: 这三次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 ? 这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 ? 如果再换用

16、其他金属丝做这个实验,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 ( 8 )教师小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由于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板书课题) 2 、指导学生认识电热器 ( 1 )讲述:利用电流通过导体可以产生热的原理,可以制成各种电热器(出示电热器图或投影片),例如电烙铁、电炉、电奥斗、电烤箱、电孵化器等。 ( 2 )谈话: 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干什么用的吗 ? 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怎样发热的吗 ? 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构造 ? ( 3 )讲解:电热器的发热部分是电热丝,通常用耐高温的钨丝做成 (出示电热丝)。 ( 4 )谈话:你还知道有什么电热器 ? (例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热杯、电热壶、电热水器、

17、电取暖器等。) 3 。指导学生认识白炽灯 ( 1 )讲述:常用的白炽灯也是利用电热原理制成的。白炽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呢 ? 我们来观察一下。 ( 2 )分组观察。 ( 3 )汇报观察结果:白炽灯泡由哪几部分组成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 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 (出示白炽灯泡构造示意图。) 白炽灯泡都有一个密封的玻璃泡 (泡内充满不助燃的气体),玻璃泡上装有金属壳;在玻璃泡内有很细很细的、绕成螺旋状的灯丝,灯丝挂在金属支架上,灯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金属壳的两个接线点上。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在金属壳的顶端;螺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一个在金属壳的顶端,一个在螺纹处。灯泡内的灯丝也是用细钨丝

18、制成的,通电后,灯丝能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炽热而发出白光。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电灯叫做白炽灯。 由于卡口灯泡、螺口灯泡构造不同,与它们连接的灯口构造也不相同。 ( 5 )观察: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灯口的构造。 ( 6 )讲解、演示:卡口灯泡、螺口灯泡与灯口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7 )练习:将两种灯泡分别连接在灯口上。 4 、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 1 )讲述:电热能为人做很多事情,但也可能造成灾害。 ( 2 )谈话:你知道在使用各种电热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吗 ? ( 3 )讲解:电热器工作时一般需要很大的电流,如果电路中电流过大,就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烧毁电线或电热器,甚至引起火灾。因此,

19、在购买和安装电热器前,一定要了解它是否符合电路的安全要求 (详见参考资料)。另外,电热器要远离易燃物,使用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其他家用电器,例如电风扇。电视机、收录机等,通电后也会发热,为了防止温度过高,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散热,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损坏电器,甚至发生因电热起火的事故。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电热的知识,以及电热的应用。 2 、提问: ( 1 )什么是电热 ? ( 2 )白炽灯为什么会发出亮光 ? ( 3 )家庭使用电热器应该注意什么 ? 布置作业 1 、观察家中有什么电热器 ? 2 、检查家中的电热器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 第 4 课 :制作

20、电热切割器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并会用它切割字或图案。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 1 )分组制作材料 竹片(用火烤,弯成弓状,两端打孔)、细钢丝 (或铁丝)、小钉。 ( 2 )演示材料:电热切割器。 2 、学生准备:电池、泡沫塑料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什么是电热 ? 应用电热可以做什么 ? 2 、谈话:在商店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字、图案,这些字和图案是怎样制成的 ? 3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切割泡沫塑料

21、的方法。 学习新课 1 、认识电热切割机 ( 1 )出示电热切割机。 ( 2 )讲述:这是一个专门用来把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字或图案的装置,由支架、工作台、金属丝、导线等部分构成(根据准备的电热切割机实际情况介绍)。你们想看一看它是怎样切割泡沫塑料的吗 ? ( 3 )演示:用电热切割机切割泡沫塑料板。(最好能切割成一个简单的图案。) ( 4 )讨论:想一想,为什么这根金属丝能像刀一样把泡沫塑料板切开 ? ( 5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它确实是应用电热原理把泡沫塑料板切开的。所以,这个装置叫做电热切割机。电热切割机有各种各样的,例如课本第 14 页插图中画的,就是两种外形不同的电热切割机,老

22、师使用的这个又是一种。 电热切割机最主要的部分是固定在支架上的、用金属制成的电热丝,此外还有变压器、导线、开关等。有的电热切割机还有调温装置和工作台等。 当电热丝两端接通电源后就会发热,能够切割泡沫塑料等物体。商店橱窗中的泡沫塑料字、图案,大多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2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 ( 1 )谈话:你们想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它来切割字或图案吗 ? ( 2 )讲解: 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的材料,有弯成弓形的竹片、细钢丝、小钉、导线等,各组还带来了电池,用这些材料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热切割器。制作的方法是: 将钢丝的一端打一个结,中间穿进一根铁钉;将钢丝的另一

23、端从竹弓的两个孔穿过,使其成为竹弓的“弦”。使钢丝的一端依靠铁钉卡在竹弓的一个孔处。稍用力将竹弓压得更弯,把钢丝的另一端在竹弓的另一个孔处拴牢,松开压弓的手,钢丝便能绷紧。 选择两恨导线,将导线两端的绝缘外皮剥掉(或用火烧去)。把两根导线的左端分别拧在钢丝上(隔开一段距离),有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通过移动导线在钢丝上拧接的位置,调节钢丝通电部分的长短,使其温度降低或升高;通过实际切割试验,确定所需的温度。 制作时,不要让钢丝扎破手指,不要把竹弓压断。调节钢丝的温度时,要用泡沫塑料试,不要用手试。 ( 3 )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适当帮助。) ( 4 )汇报制作结果。 ( 5

24、)教师小结:表扬做得认真,做得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 3 、指导学生利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物体 ( 1 )讲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将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字或图案。操作的方法是(同课文说明)每人都要动手切割,切割什么字或图案,由自己定。 ( 2 )分组操作。 ( 3 )汇报操作结果: 你切割的是什么 ? 把它举起来给全班同学看一看。 你在切割方法方面有什么体会 ? 例如怎样操作容易切割好 ? 怎样操作容易切割坏 ? ( 4 )教师小结。(表扬操作认真、切割得好、善于找窍门的学生;同时说明这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儿”,只有通过认真的、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布置作业 照课本

25、第 15 页插图所提供的样式,自己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它切割泡沫塑料,布置教室或家中的房间。第 5 课 :空 气 的 成 分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 (过一会

26、儿,蜡烛慢慢熄灭。) 2 、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3 、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 ? 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 ?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 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 1 )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 ( 2 )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27、(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 4 )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 ? (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 5 )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 (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 ( 6 )分组实验。 ( 7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 8 )讨论: 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叭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 ? ?nbsp; 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 ( 2 )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

28、 4 )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 18 页的空白中。) 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 (能支持燃烧。) 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 (5)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 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 板书 )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 板书 ) ,此

29、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 观察 : 看课本第 19 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图中共有 100 个小格,表示全部空气的体积。其中蓝色格子表示氧气的体积,黄色格子表示氮气的体积,红色格子表示其他气体的体积。 (3) 提问: 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21%) 氮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78% ) 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 ( 4 )讲解 :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 ( 板书课题 ) 的知识。 2 、提问: ( 1 )空气是

30、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 ( 2 )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 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 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 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 ( 3 )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 ? 剩下的是什么气体 ? 布置作业 找 3 支高矮相同的蜡烛,立在桌上,点燃;如果用大、中、小 3 个玻璃瓶分别将 3 支蜡烛扣上,哪支蜡烛先灭 ? 哪支蜡烛后灭 ? 为什么 ? 亲自试一试,是不是你想的那样。 第 6 课 :氧 气 的 性 质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了解氧气的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氧气的性质的实验)。 3 ,使

31、学生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演示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 、分组实验材料:氧气(每组两瓶,课前制好,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实验前再发给学生)、酒精灯、火柴、镊子、细铁丝 (可以从铁窗纱拆下,将表面的漆或锈用砂纸磨去)、木炭。 3 、挂图或投影片一一氧气的用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 ( 2 )燃烧需要什么气? 2 、讲述:怎么证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还有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

32、课 1 、制取氧气 ( 1 )讲解:要研究氧气的性质,必须得有氧气。在空气中,氧气是与其他气体混合在一起的,要把这些氧气分离出来,得用很复杂的方法。要得到氧气还有别的方法,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是含有氧的 ,不过这些氧不是以气体状态存在的,我们可以设法从这些物体中把氧分离出来。例如,平常用来作消毒药品的高锰酸钾(在做溶解实验时用过)里就含有氧,如果把高锰酸钾加热,就会放出氧气。下面,我们就来做用高锰酸钾制氧的实验。 ( 2 )演示实验: 组装仪器:照课本第 20 页的制氧图组装,边组装边讲解仪器名称及安装方法。 介绍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取气法。(所以用排水取气法,是因为氧气比水轻,在水中溶解度很

33、小。) 观察制取氧气情况。(收集二三瓶即可。) ( 3 )讲述:课前,老师用这种方法已为各组分别制取了两瓶氧气。现在,我把氧气发给各组,注意不要打开盖在瓶口的玻璃片,否则氧气就”飞”走了。 2 、指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 1 )观察氧气的形态 讲述:下面,我们先来观察瓶里的这些氧气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再次提醒不要打开玻璃片。)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填空:课本第 20 页的空白。 ( 2 )做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实验 讲解、演示: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然后离开酒精灯的火焰;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

34、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慢伸进氧气瓶内(此时要用末装氧气的瓶子演示,以便提高分组实验的效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讲解、演示: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把细铁丝的一端在火柴棍上绕成螺旋形 (为了加大铁丝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红;取另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将烧红的细铁丝慢慢伸进氧气瓶内(用末装氧气的瓶子演示)。观察有什么现象。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 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与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木炭在空气中只是烧红,放在氧气中便熊熊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红,在氧气中却剧烈地燃烧、火星四

35、溅,很快烧化了。)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个事实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 教师小结: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氧气确实能支持燃烧,这是氧气最重要的性质。 填空:课本第 21 页的空白。 ( 3 )总结氧气的性质: 提问:现在你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 教师小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3 、指导学生认识氧气的用途 ( 1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你知道氧气有什么用途吗?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氧气的用途。 ( 3 )讲解: 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这在生产中有很大的用途。 例如:在车间、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用气焊的方法切割、焊接金属。所

36、谓气焊就是把电石气跟氧气混合燃烧,燃烧时温度很高,可以把铁等金属熔化,使其焊接。在炼钢时,把氧气吹进炼钢炉,可以提高炉内的温度,使钢炼得又快又好。现代火箭装有液态的氧,使火箭的燃料燃烧时能产生很高的温度,喷出猛烈的气体,推动火箭在没有氧气的宇宙空间飞行。 另外,氧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是人和动物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所以,在抢救因缺氧而病重的人时必须给他们输氧;潜水员在潜水时,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宇航员在宇宙空间飞行时,由于这些地方氧气稀少或没有氧气,必须携带氧气。 生产中和医疗中用的氧气,有的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有的是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有专门的工厂生产,供给各个部门

37、使用。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性质的知识。 2 、提问: ( 1 )氧气有哪些性质? ( 2 )凡是有氧气瓶的地方,大多有 ”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为什么? 布置作业 如果附近的工厂或工地有进行气焊作业的,观察气焊的过程。 第 7 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和推理能力 (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中的现象,推想二氧化碳的性质)。 3 、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课

38、前准备 教师准备: l 、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 (或大广口瓶)、带玻璃管和胶管的胶塞、食碱粉末(即碳酸钠)、醋(盛在瓶内)、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蜡烛(一高一矮)、火柴、清石灰水 (将石灰粉末加水、搅拌、沉淀,取上层澄清的溶液,放进瓶里,盖严,贴上标签)。 2 、通过实验,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用的碱和醋的数量。 3 、自制泡沫灭火器 (详见参考资料)。 4 、挂图或投影片: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及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识。氧气有什么性质? ( 2 )空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气体? 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新

39、课 1 、制取二氧化碳 ( 1 )讲解、演示: 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必须有二氧化碳。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制取的方法是:在瓶子里放一些碱的粉末,往瓶里倒一些醋,可以看到醋与碱发生反应,冒出气泡,这就是二氧化碳;立即用带导管的塞子把瓶口盖严,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集气瓶底,一会儿就能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如果看到瓶内不冒泡了,可以把瓶子摇一摇;摇也不冒泡了,就需要再加些碱或醋 (一般是开始多放些碱,醋可以陆续加入)。每组收集两瓶,瓶口用玻璃片盖严。

40、 ( 2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3 )教师小结。(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情况。) 2 、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 1 )观察二氧化碳的形态 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填空:课本第 23 页的空白。 ( 2 )做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实验 讲解、演示:为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来做个实验。在烧杯里放两根点燃的蜡烛,一高一矮,将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沿烧杯内壁慢慢往烧杯里倒,注意不要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是否熄灭,哪支先灭。)

41、 讨论: 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燃烧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什么?(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二氧化碳是自下而上慢慢充满烧杯的。) 倒二氧化碳前,烧杯内除蜡烛外,还有什么物体?(空气) 杯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而又能把二氧化碳倒进去,且把空气挤走。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比空气重)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有 2 个性质:一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二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只有比空气重,才能像往杯内倒水一样 (演示一下),自下而上把空气排走,充满杯子;如果比空气轻就倒不进去,就像不能把空气倒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了。 填空:课本

42、第 24 页中部的空白。 ( 3 )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讲述: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瓶澄清石灰水,把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进装有空气的瓶内和二氧化碳的瓶内,摇一摇,观察有什么现象?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装空气的瓶子里的石灰水依然澄清,装二氧化碳的瓶子里的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虽然也有二氧化碳,但含量太小,在短时间内不会使石灰水变浑。)这是二氧化碳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个性质鉴别二氧化碳。 填空:课本第 24 页下部的空白。 ( 4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我们知道

43、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 1 )谈话: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 2 )讲解: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出示泡沫灭火器的构造、用法图)在泡沫灭火器内,分别装着酸性的和碱性的液体,不混在一起;灭火时,将泡沫灭火器倒过来。这两种液体就会混合,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从喷嘴喷出,覆盖在火焰上,将火熄灭。 ( 3 )演示:用自制泡沫灭火器灭火。(此内容可根据教学准备情况选用。) 讲解: 二氧化碳除用于灭火,还有其他用途。例如把汽水、啤酒等饮料的瓶盖打开时,会看到从这些饮料中冒出很

44、多气泡,这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充进饮料中,会使人在炎热的天气里饮用后感到凉爽。 把二氧化碳冷却成固体,还有很多用途。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可以直接变成气体,在变成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用干冰冷藏食品和药品;用飞机把干冰撒在云层中,使云里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迅速增大,成为雨滴下落,进行人工降雨。另外,干冰在迅速变成气体时会呈雾状,用它在舞台上制造烟雾,非常好看。 二氧化碳在工业上还有很多用途,例如制造碱,就要用二氧化碳做原料。 另外,我们曾经学过,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这方面说,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不能生存,

45、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也无法生存。 巩固应用 1 、提问: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 、讨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比较深的菜窖或白薯窖中,常会积存比较多的二氧化碳,如果人冒然进去,由于缺氧,会晕倒在里面。怎样防止这种事故呢?为什么?(由于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在下去之前,可以先用点燃的蜡烛或灯火试一试。如果烛火或灯火不熄灭,可以下去;如果烛火或灯火熄灭了,就不要下去,敞开窖口,通风换气一段时间再下去。) 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泡沫灭火器。(自愿完成) 第 8 课 :燃 烧 与 灭 火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

46、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忻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 (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3 ,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 、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课前淮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 2 、挂图或投影片灭火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氧气有什么性质? ( 2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谈话: ( 1 )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 2 )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

47、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2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3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 1 )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 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 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 2 )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

48、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

49、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 3 )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

50、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工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填空:课本第 27 页的空白。 2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 1 )讨论: 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 2 )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

51、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 、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 1 )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灭火方法图。) ( 2 )讨论: 人们有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灭火? 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自己会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 3 )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

52、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 ” 119 ”电话报警。 4 、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 1 )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 2 )讨论: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 3 )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应

53、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提问: ( 1 )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2 )要使燃烧进行得好,应该怎么办? ( 3 )要使火熄灭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什么方法隔绝空气? ( 4 )在草原上救火,有时用这样的方法:在大火周围迅速割掉一圈草,就能使火熄灭。这是怎么回事? 布置作业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及其用法。(同时教育学生和公共场所的灭火器,平时是不准动的。) 第 9 课 :空 气 的 污 染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

54、情况,和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分析的方法,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 3 、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挂图或投影片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以便布置和指导学生的考察工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1 、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氧气占多少?氮气占多少?其他气体占多少? 2 、空气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含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的。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增加了很多对人、动物、植物有害的物质,我们就说空气被污染了。 2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 (出示空气污染图。) ( 1

55、)讨论:什么可以污染空气? ( 2 )讲解: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3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 1 )讨论:空气污染有什么危害? ( 2 )讲解: 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很大。烟尘、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刺激人的眼睛,使眼睛发炎、疼痛;这些有害物质还能刺激人的气管、肺,使人咳嗽、气喘,甚至得肺癌。 空气污染对农作物、树木的危害也很大。例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使农作物、树的叶子变黄、枯萎、脱落。二氧化硫与云中的雨滴化合会形成酸雨,使大片农作物、森林死亡。 空气的污染对建筑物也有危害。烟尘会使建筑物变黑,酸雨能腐蚀建筑物,使其一层层剥落、损坏。 4 、指导学生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 1 )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空气污染危害很大,必须设法防治。你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吗? ( 2 )讲解: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为了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规定: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要大量植树造林,树叶能吸附空气申的灰尘,有些树叶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