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920861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68.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系 部 专 业 市场营销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讲师) 成 绩 2009年5月25日目 录任务书1文献综述2开题报告8正文10摘要10引言10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况分析10重庆市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实证分析13重庆市对外贸易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间的实证分析14结论及对策17结束语20参考文献及附录20致谢21指导教师评阅表22交叉评阅表23答辩记录24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 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系别、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讲

2、师) 开题日期 2008年11 月 9 日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与要求:主要内容:1、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况分析;2、重庆市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实证分析;3、重庆市对外贸易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间的实证分析;4、结论及对策。要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重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得出一般性规律,为加快重庆经济发展,制定有效外贸政策提供切实的理论和实证依据。进 度 安 排2008.092008.10 查阅资料,选题;2008.11 开题;2008.112009.01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09.022

3、009.05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2009.052009.06 论文答辩系(部)意见: 年 月 日文献综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各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经济学界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也一直争论不休。在实证研究方面,很多学者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构建统计模型试图检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入手,综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作出简要评价。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经济增长及其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都会涉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

4、济危机背景下,研究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成为外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批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成果,为解决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仅对国内外部分学者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历程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提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他从绝对成本的比较入手,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

5、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1.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争论回顾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的基础上,后来的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比较成本)理论【1】。李嘉图认为,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比较成本),并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即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20世纪后,一些经

6、济学家对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拓展,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俄林创建的要素禀赋说,有时也称为H-O理论【2】。而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并引发一系列争论则是从罗伯特逊开始。1937 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后来美籍爱莎尼亚学者纳克斯通过分析19世纪英国与新殖民地区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在20世纪50年代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认为:19世纪的英国(中心国家)的经济增

7、长,通过外贸带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外贸起到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关键因素,是中心国家经济增长使得对初级产品需求的扩大。这样,初级产品的生产国即外围国家就成为国际分工格局的受益者,其初级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而高度的出口增长率会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出口部门的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其他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贸易发动机命题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发展经济学家中产生的现代贸易发动机理论【3】,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不但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同它们自身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更着重强调它们的出口增长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刘易斯

8、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而欧文克拉维斯在1970年发表的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侍女:19世纪与20世纪的相似点一文中更是指出:19世纪经济取得成功的国家几乎都不是以出口主导型增长为其标志,而经济发展不成功的国家在19世纪倒有过相当大的出口扩展,其规模不亚于一些温带地区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出口扩展。他认为,应该把贸易扩展形容为成功的经济增长的侍女,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自主发动机。这种贸易“侍女”论后来被许多西方发展经济学家所接受,有的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发挥,如有人指出,按照刘易斯的分类模型来看,真正的发动机应该是其他原因或条件,而对外贸易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燃料。在发展经济学内部,古典学派、马克思主

9、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都认为。贸易对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利润率的影响而发生作的。也有人认为,对于岛国或小国,贸易可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但对于幅员辽阔的大国,外贸对其经济增长一般只起着相当程度的作用,而非发动机的作用。以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些拉丁美洲经济学家对发动机命题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4】”,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地带,外围国家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这种依附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则表现为发展中国家贸易非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反而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他们认

10、为,一百多年来,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制成品的价格相比下降得相当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格局主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情况必然引起整个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出口愈来愈多的产品才能换回既定数量的进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而会导致与经济发展本身背道而驰的“不利的成长”贫困化增长。2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现状及其评述2.1实证研究的现状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引发学者们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近年来在这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一篇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的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 及其他一些机构经常引用这篇论文来支持他们关于让发展中国家

11、开放其经济的建议。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的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5%,而实行封闭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只能达到0.7%;同时,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达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可达2.3%,而封闭经济的发达国家只有0.7%【5】。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的调查表明,从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实行强烈外向型的国家,19631973年为9.5%,1973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型的国家分别为4.1%和2.5%【6】。各种统计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和总体GDP增长明显密

12、切相关。就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问题,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董秘刚【7】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显著,相关系数平均达到94%以上;李文(1997)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也得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结论。而彭福伟(1999)、张小济(1999)从净出口的角度的实证分析,得出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并非强度相关的结论;赖明勇等(1998)和尹翔硕【8】等(1997)则通过将国民生产总值分为出口产业部门和非出口产业部门,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的观点;杨全发等(1

13、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出口的增长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刘晓鹏【9】(2001)通过对我国1952年以来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计量分析,认为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很不显著。陈述文,孙彦玲10从贸易方式出发研究了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考察了贸易以何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经济的增长,主要研究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而一般贸易影响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

14、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2.2简要评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或者说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认识不一,但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上却取得了共识。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文献众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本文将从实证研究的指标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加以评述和综合。2.2.1从指标选择上看从实证分析的指标选择上看,众多的学者选用的指标包括,出口,进口,以及某国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最能从表面上反应一国对外贸易情况的,但是仅仅选择这三个指标进行建模分析,会造成分析的不全面,而且,在实际对外

15、贸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采用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会形成较大的误差,这些因素包括:汇率的波动,物价的起伏跌涨,还有随机因素的影响。为此也有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陈述文,孙彦玲采用GNP值。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将GNP运用GNP平减指数进行换算,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对变量取对数。也有学者将指标数据按照某一特定的汇率将GDP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再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GDP、进口和出口数据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变动对GDP和进口、出口总额的影响。2.2.2从研究方法上看在对外贸易与经

16、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领域,多数的实证研究都借助eviews、spss和excel统计计量软件。对进出口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然后再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时通常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但是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结果只能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影响作用,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近期大多只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础上分析,协整模型能反映长期均衡关系,但不能反映短期变动关系。杨振宁【11】在分析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时,具体运用协整理论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考察序列是否平稳,采

17、用的是ADF检验法,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12】,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随时间的位移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生成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过程的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及协方差)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能够说明变量间有因果关系,但不能够测度这种因果关系的强弱。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理论漏洞。如果要从实证的角度解决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一难题,必须对进出口、GDP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如GDP增长的哪一部分是进、出口所致,哪一部分是国内自身因素所致,而这在统计资料和技术分析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2.2.3从研究结果上看国内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与计量模型得出了不同

18、的结论。佟家栋(1995)较早地探讨了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不同的,但总体上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李京文【13】(1996)通过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指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彭福伟【14】(1999)发现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较弱;陈家勤【15】(1999)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杨全发【16】(1999)将巴拉萨(Balassa) 建立的模型代入我国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出口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刘晓鹏【17】(2001)从对外贸易与GDP 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对我国

19、19801998 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出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18】,李小平、朱钟棣【19】(2004)通过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认为现阶段上海的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 范柏乃、毛晓苔、王双【20】(2005)利用我国19522003年间统计数据,采用Granger 因果关系模型和广义差分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贸易与GD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出口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基于外国还是本国的外贸与经

20、济增长研究,都已存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也有不少作者以某一地区,某一区域进行了研究,比如针对上海,重庆,浙江,江苏等省市。但是事实表明,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某一相同的地域得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因此尽管已有学者对重庆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但是本文选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以形成对比研究,为促进重庆市经济与外贸的快速和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参考文献:1 余永定等.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2 李欣广.理性思维: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3 Cornelis, Abraham Van Bochov Mart

21、inus Nijhoff Publishers,4 Balassa, B. Export and econ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5 BALASSA ,B.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 FurtherevidenceJ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8(5):181 - 189.6 Ati K. Sengupta and Juan R. growth In Asian NICs: an econo Applied Economics, 1994,26, 7 董秘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

22、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8 尹翔硕.进入新经济时期的美国贸易逆差兼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01,2)9 刘晓鹏. 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5)10 陈树文,孙彦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09).11 杨振林,吴永兴.云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王坤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数量经济研究,2004,(4)13 李京文.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与技

23、术经济研究,1996,(12).14 彭福伟.怎样看待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J.经贸论坛.1999,(1). 15 陈家勤.适度增加进口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9,(7) .16 杨全发.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17 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从增长率看外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J.当代经济科学.2001,23(3) .18 孙林,王启仿.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供给角度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9 李小平,朱钟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对上海市19782001年数据的实

24、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2).20 范伯乃,毛晓苔,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究:1952 2003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5(8):5 - 9.21 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6) 22 沈坤荣,事剑.中国贸易发展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23 杜江,陈韵.贸易乘数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3,(6).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系别专业 市场营销年 级2005级开题日期2008年11月 9日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讲师

25、)1.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重庆市直辖十余年来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研究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相关的统计模型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结果,从而揭示重庆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规律,为制定出有效的外贸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使其更好的作用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重庆快速稳步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丰富外贸与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2.研究内容:1、 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况分析1.1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1.2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问题2、 重庆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实证分析2.1指标的选择与说明2.2重庆对外贸易总

26、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2.2.1 建立一元回归模型2.2.2 相关性、显著性分析及其检验 3、重庆市对外贸易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间的实证分析 3.1重庆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3.1.1 分析工具的选择3.1.2外贸进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3.2 重庆外贸进出口增量与经济增长和增量间的相关性、显著性检验4、结论及对策 4.1结论 4.2对策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技术路线: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模型以及计量经济软件Spss、Excel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

27、型进行相关性、显著性分析与检验,采用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指标分别测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研究进度:2008.092008.10 查阅资料,选题;2008.11 开题;2008.112009.01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09.022009.05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2009.052009.06 论文答辩4.导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5.系(部)意见: 系(盖章) 年 月 日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系检查。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重庆

28、市直辖十余年来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情况为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对对外贸易发展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总量上和增量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分析结果:重庆市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oreign Trade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ongqing CityAbstract: Taking Chongqing was directly under

29、 the jurisdiction of Sichuan after ten year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uthors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i on the foreign trade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GDP of Chongqing city.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oreign trade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studied f

30、rom the piont of view of gross and incr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es,it can be concluded: Chongqing heigh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pertinence conclusion.

31、 Key words: Chongqing CityThe Foreign TradeEconomic GrowthContribution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直辖十年来,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重庆,外贸进出口及外资利用显著提高。重庆市的经济与对外贸易呈现出同步增长的势头。在重庆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是否起了推动作用,起多大作用?对外贸易的进口和出口,哪方面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更加显著?本人将对其进行研究,这有助于我们针对性的制定适合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和策略,使对外贸易更好的作用于重庆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1 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况分析1.1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

32、济增长现状图1 重庆市生产总值Chart one: Chongqing GDP图2 进出口总值Chart two: Import and export value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重庆市1987年的生产总值为189.68亿元,1996年增长到1187.47亿元,而到2007年更迅速增长到4036.25亿元,从1987年到2007年增长了近20.28倍。从经济发展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下降明显,第二产业先降后升,基本平稳,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提高迅速,这表明重庆市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增加,同时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1】。总之,自1986年,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可以说,重

33、庆的经济是以高速良好的发展水平稳步前进的(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重庆市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从重庆市19962007年进出口总值数据中可以看出:重庆市进出口额自1996年以来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如图2所示)。虽然在1997年到1998年间进出口总额的增幅有所下降,但在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其他年份的增长速度都成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02年后,重庆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猛,在图2中表现为曲线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斜率更大。1.2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问题从纵向来看,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近5、6年来重庆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贸竞争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从横向看,

34、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重庆的外贸竞争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外贸出口总量偏小。从2006年四个直辖市的出口总额来看,北京市的出口总额为232亿美元,上海市为113573亿美元,天津市为3354亿美元,重庆只有3352亿美元。占四个直辖市出口的比重只有2.78【2】。近年来,重庆市的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总在四、五位徘徊。在全国所占份额仅为0.3,外贸依存度11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多个百分点。(2)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低,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更是微乎其微,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偏低。据统计,2005年,重

35、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1.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59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0.07。重庆市出口商品虽然以机电产品为主,但其大多数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含量不高,以低价和微利占领出口市场。以摩托车为例,过去出口平均每台可净赚100多美元,目前平均每台赚不到20美元,有的企业甚至更低【3】。(3)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重庆以工业和传统产业为特征,传统机械、化工产品出口比重高达85,全国大宗出口商品中,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占10,纺织、服装、箱包、玩具、鞋帽等占29。重庆这两大类产品出口比重仅为0.9和8。全国IT产业吸收外资高达5,重庆IT产业吸收外

36、资仅为0.3。重庆利用外资的80主要集中在具有明显产业基础和优势的传统机械化工领域和房地产领域,IT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却处于劣势。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对外贸发展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重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总量上进行实证分析,其次从增量上进行实证分析【4】。2 重庆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实证分析2.1指标的选择与说明本文选用重庆市1996年200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见表1)数据来源:重庆历年统计年鉴,经整理所得。,在对样本数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数据的可获得性、样本数据的典型性、

37、样本数据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样本的数据包括1996年2007年,主要原因,一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汇率变动相对平稳(排除近两年来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便于纵向比较;二是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和贸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趋于良性平稳发展,数据具有代表性,这使得分析更加有意义。表1 重庆市1996年2007年GDP与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览表(单位:亿美元)Table one: Chongqing 1996-2007 GDP and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年份GDP年平均汇价GDP折合美元价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19971360.24827.911

38、64.316.788.987.819981440.56827.83174.0210.335.195.1419991491.99827.84180.2312.17.24.920001603.16827.7193.6917.857.99.9520011765.68827.7213.3218.337.3111.0220021990.01827.7240.4317.947.0310.9120032272.82827.7274.5925.9410.0915.8520042692.81827.7325.3438.5717.6620.9120053070.49817.65375.5342.9317.7225

39、.2120063491.57793.95439.7754.721.1833.5220074036.25764.58527.974.4529.5344.922.2重庆市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的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2.2.1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本文仅分析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显著性,并假设其他因素,如投资、消费等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变或影响是平稳的,因此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讨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来加以研究,因此设经济增长(用GDP来衡量)为因变量y,依次设进口额、出口额为自变x,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a+bx。2.2.2相关性、显著性分析与检验借助上述模型,采

40、用表1中1996年2007年的总量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就进口额、出口额与GDP折合美元价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一次只采用一个经济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总量检验的回归分析和统计值1997-2007)。(1)重庆外贸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表2总量检验的回归分析和统计值1997-2007Table two: Amount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est statistics 1997-2007变量a值b值R值F值显著性水平进口额15.59379.3970.958112.8330.01出口额9.63.7950.988425.3470.01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41、,方程拟合效果比较好,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外贸易的进口额、出口额的相关系数R值均远大于其自由度为9的临界值R0.01=0.7348,这说明对外贸易额、进口额、出口额与重庆GDP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而根据熊子平等利用我国19851998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大于0.95)【5】,进一步说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有利作用在重庆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2)重庆外贸总量与经济增长显著性分析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出口额、进口额的F值均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1(1,9)=10.56,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重庆的对外贸易进口额每增

42、加1%,重庆本期的GDP就会上升79.397,出口贸易每增加1%,重庆本期的GDP就会上升113.795。由此可见,重庆对外贸易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进口。3 重庆市对外贸易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间的实证分析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的贸易战略实现了由进口替代战略向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的不断演化。经济发展策略的重大转变使得重庆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经济的开放度,提高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这里我们就进口和出口额的增量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做定量分析。3.1重庆对外贸易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间的实证分析

43、3.1.1分析工具的选择从支出角度来考察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总消费、总投资、政府对物品和对劳务的购买以及进出口构成。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可以表达为GDP=C+I+G+(X-M),其中C为总消费,I为总投资,G为政府对物品和对劳务的购买,X-M为净出口(X为出口,M为进口)。本文仅考虑净出口(或出口或进口)为正时,会对地区经济的增长起拉动作用,反之则有负面的阻碍作用【6】。这个作用可以用“外贸净出口(或进口或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外贸净出口(或进口或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度”两个指标来评价,具体见如下公式:G=X/Y 式中,G为外贸净出口(或进口或出口)对GDP的贡献

44、率,X为外贸净出口(或进口或出口)的增量,Y为GDP的增量。K=G*Y式中,K为外贸净出口(或进口或出口)对GDP的拉动度,Yi为GDP的相对增幅。3.1.2外贸进、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采用上述两个指标来分析重庆外贸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的增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见表3(重庆市外贸增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表中Y表示折合美元之后的地区经济增量,Yi为当年GDP增长率,X为当年出口增量,XG为外贸出口增量对GDP的贡献率【7】,XL为出口增量对GDP的拉动度,M为当年进口增量,MG为外贸进口增量对DDP的贡献率,ML为进口增量对GDP的拉动度,N为当年净出口增量,NG为净出口增

45、量对GDP的贡献率,NL为净出口增量对GDP的拉动度。其中,Y=Y- Y Y=Y/Y X=X- X M= M- M N= N- NXG=X/Y XL=Y*XG MG=M/Y ML=Y*MG NG=N/Y NL=Y*NG 从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在样本检测区间1997年2007年内,除了1999年和2004年之外,其他年份的XG和XL均大于MG和ML,这表明重庆的对外贸易中,出口的作用要大于进口的作用。(1)从外贸贡献率分析重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外贸贡献率来看,重庆的外贸贡献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DP的增长率波动较大,从1997年的15.04%下滑到2000年的7.47

46、%。而在2000年及以后则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从2000年的12.71%增长到2007年的20.04%,达到了最高峰。同GDP的增长率一样,重庆的外贸贡献率波动也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出口从1997年的6.70%上升到2007年的12.94%,进口的波动幅度非常的明显,从1997年的6.15%飙升到1999年的32.37%,再经过下降上升,直到2007年的9.47%。究其原因,重庆1997直辖,之后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调整和变动,使得重庆的经济发展滞后,这一期间持续了大概三年,到2000年之后,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8】。表3 重庆市外贸增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Table three

47、 :Chongqing foreign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incremental and stimulating degree年份YYXXGXLMMGMLNNGNL199715.04%21.481.446.70%1.01%1.326.15%0.92%2.7612.85%1.93%19985.92%9.72-2.66-27.37%-1.62%-3.79-38.99%-2.31%-6.45-66.36%-3.93%19993.57%6.21-0.24-3.86%-0.14%2.0132.37%1.16%1.7728.50%1.02%20007.47%13.465.05

48、37.52%2.80%0.75.20%0.39%5.7542.72%3.19%200110.13%19.631.075.45%0.55%-0.59-3.01%-0.30%0.482.45%0.25%200212.71%27.11-0.11-0.41%-0.05%-0.28-1.03%-0.13%-0.39-1.44%-0.18%200314.21%34.164.9414.46%2.05%3.068.96%1.27%823.42%3.33%200418.48%50.755.069.97%1.84%7.5714.92%2.76%12.6324.89%4.60%200515.43%50.194.38

49、.57%1.32%0.060.12%0.02%4.368.69%1.34%200617.11%64.248.3112.94%2.21%3.465.39%0.92%11.7718.32%3.13%200720.04%88.1311.412.94%2.59%8.359.47%1.90%19.7522.41%4.49%(2)从外贸拉动度来看,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从下图3可以看出,重庆外贸进、出口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1997年到2000年,出口和进口的拉动度分别从-1.62%上升到2.87,从2.31上升到1.16。此间,GDP增长率也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在2001年

50、至2002年,出口和进口的拉动又达到最低点,分别为-0.05%和-0.3%。这一阶段,GDP的增长率也开始降低,这充分表明重庆外贸进出口的拉动度和经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从图3可以看出出口与进口相比,其推动作用更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外贸易进口增量、出口增量、净出口增量的F值均大于其临界值F0.01(1,8)=11.26,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9】。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出口的F值为29.318,高出临界值很多,这进一步说明重庆市出口贸易对经济的作用远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结论:增量检验的结果与总量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图3 重庆GDP增长率与外贸进出口的拉动度关系图Chart thr

51、ee: Chongqing GDP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of degrees表4 增量检验的回归分析和统计值(19972007)Table four: Amount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est statistics 1997-2007变量a值b值R值F值显著性水平出口增量5.46715.8430.87529.3180.01进口增量5.38724.2960.74611.2850.01净出口增量3.04412.2830.8625.6760.014 结论及对策4.1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GDP、进口、

52、出口、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进口和出口都对经济发展有着正方向的促进作用,但重庆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之进口更为显著。也表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能通过显著检验,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严格的显著性水平下不一定能通过检验,这也表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进口方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如出口显著【10】。对外贸易在出口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出口可以获得直接的外汇收入,使得收入直接增加,这样便表现为出口使得收入呈倍数增加,这种解释是与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致的。第二,出口可以使闲置的资源被充分利用或使资源流向收益更高的出口部门,使得资源的生

53、产率提高,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第三,由于出口摆脱了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可以使生产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出口部门的发展又会吸纳部分劳动力,从而使得收入增加。第四,重庆市已经开始于投资进口量较大的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的研发,而对外贸易的开展会使投资品的供给增加,使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导致投资对消费的比率提高,而投资率的提高必将推动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这一点与供给驱动论的替代效应是一致【11】。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长期看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出口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第一,进口直接表现为收入的一种“漏出”,使得收入减少;第二,从重庆市进口的实际来看,重庆市进口的大多数产品作为中间产品

54、用于出口商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最终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著,而进口却不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第三,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进口是出口的原因,进口的大部分是为了出口,少部分是为了最终直接的消费,所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如出口显著。以上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而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之进口更为明显。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如果重庆市能够抓住城乡统筹改革实验这一良好机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效地利用对外贸易手段,就能够强有力地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4.2对策4.2.1

55、实施动力多元战略,增强出口优势长期以来,重庆市对外贸易增长的动力主要建立在其重点产业摩托车产业上【12】,这种贸易增长会随着国外摩托车市场的逐渐饱和或国外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丧失或减弱,因此,增长到了一定时期就面临着贸易动力不够的问题。只有切实实现贸易动力多元化,才能为重庆市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内部支持,才会增强贸易增长抗风险的能力。贸易增长动力多元化就是要实现由单一或较少的贸易增长动力发展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贸易增长动力。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统筹规划,精挑细选,选择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贸产品,集中各种资源,从而形成贸易增长动力多元化格局。就重庆市外贸发展来看,就是要改变过分依赖摩托

56、车及机电产品的较为单一的贸易增长模式,着力发展化工、医药、工艺品等,提高IT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逐步恢复农产品的出口规模。4.2.2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优化出口结构对外贸易要大力发展,必须实行外贸产品规模化经营。首先,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本土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开发外向型产品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工贸结合,贸技结合,走分工专业和产品多元化发展之路,提升重庆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通过有效的外资政策,确保外资企业在本市做大做强。只要政策得当,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产生出巨大的效益。对引进的外资企业要逐步提高技术含量的要求,鼓励高薪技术企业进入重庆,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提升重庆市的外贸发

57、展档次【13】。最后,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外贸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4.2.3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利用档次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程度的深入,重庆市的跨国公司、外商投资、合作经营也越来越多。但与直辖市地位相比仍显不够,市政府必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外资的市场准入,提高引资质量档次。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配置能力,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移至重庆,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的价值链在重庆本土延伸。落实外资企业国名化待遇,不断推动外资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推动重庆经济增长。4.2.4革新企业技术,加

58、强出口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存之道。对出口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更加重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能战胜市场;谁能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庆市的外贸企业要以技术为先导,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来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提高其附加值。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主要的手段是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安于依赖劳动力比较优势取得的低附加值带来的还算不错的收益,企业要立足于未来,坚持技术不断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是重庆市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地发展。4.2.5改革关税制度,提高进口贡献水平虽

59、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如出口显著,但其作用不容小觑,并且我们不容其保持现状,而是要将其作用充分发挥。要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将涉及到进口关税制度的改革:一是降低进口税率,二是调整进口关税结构。如果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重庆市外贸进口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最终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结束语为了加速重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使重庆在直辖十年之后能有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重庆的对外贸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深入的了解重庆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今世界大好的发展背景下,使重庆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尽管已有学者对重庆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做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本文运用最及时的数据资料,选用不同的方法,从新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以形成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重庆的GDP、进口、出口、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进口和出口都对经济发展有着正方向的促进作用,但重庆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之进口更为显著。因此,重庆市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外贸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外资,加快与国际贸易合作的进程,推动经济繁荣,实现重庆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2 王韶玲.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M.经济日报出版,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