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853077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发过过重大的影响,对于当今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不管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还是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孝敬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如何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有家庭伦理。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发过过重大的影响,对于当今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中华孝道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孝源于自身和谐,然后推衍到家庭和谐,在此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孝亲还可使

2、“民德归厚”,即提高人民的素质。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朝,兴盛于三千年前的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我觉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个“孝”字。我认为,“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以至献出自己的

3、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并且照顾我,长大又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正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赖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提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夫子论孝,一个是讲“孝”的意义,他认为,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他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孔子并不赞成愚忠愚孝。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的老年人,这是了不起的发展。孔孟这些

4、对于“孝”的精彩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孔孟关于发掘总结人性的真善美并以之教导于民众的伟大行为,使他们成为人间圣贤。综上所述,“孝”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亲情回报,是感恩;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孝是纯净的,是人与生俱来美好的品德。传为孔子指导,曾子作的孝经中记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就是说孝道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古人认为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毋庸置疑

5、。孔子、曾子为什么把这一思想推崇这么高呢?可从下面三点说起。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的本身,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合群劳动使人们在战胜自然中不断取得胜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今人还处于蒙昧状态。仅只笼统地说对待那些斩荆披棘为后人铺路的前人来说,后人就应对其尊敬、爱

6、护与奉养。这些前人如果正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直接地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铺好道路,那不更应该尊敬、爱戴与奉养吗?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有思维。思维使人有了灵性,此灵性即指人的性、情。情产生爱。天下的爱有多种:大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到对异性的爱。还有对亲朋的友爱,对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钟爱等等。但是在一切爱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父母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最大的代价,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父母可以忍受各种

7、艰苦,爱护子女胜过爱护自己,保护子女胜过保护自己。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从思想、情感上的爱,到行动上的爱。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与奉养。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地球上自从有了生物之后,由低级向高级,由植物到动物。发展中分门别类,各自独立生存。以动物来说,他们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

8、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达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二)孝道促进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上最基本的单位,孝道是人际之间伦理关系最起码、最重要的规范。人际关系协调就能使社会和谐,因此孝道在社会和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孝源于自身和谐“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不论是自然界、社会上,相互和谐,便可稳定、安乐、发展、向前。曾子总结孔子的主要思想是“忠恕”,就是和谐的具体体现。忠是尽力做好自己工作,恕是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把各种事

9、情做好了。把各种关系处好了,社会便可安宁,生产就能发展,人们共享安乐。一个人要使社会稳定,首先自己要稳定,曾子所说的自身稳定,正是建筑在孝的基础上。自身稳定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上,一是思想上。其一,身体上,曾子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因而“不敢毁伤”,“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父母完整地生下儿女,儿子要把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地完整地归还父母,正是孝。其二,思想上,“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一个孝子还要“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不随便说

10、笑,不随便指责别人,不答应给人家做不光明正大的事,不居高临下的指指划划。当然这种身体保全与精神保全不是绝对的。但从总的看来,曾子希望一个孝子在保全身体、搞好人际关系上的主张,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二、孝亲可使家庭和睦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家和”主要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从来对子女慈爱,这是天性,兄弟之“悌”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因此“家和”的主要内容、主导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曾子在说到孝的三层含义中,最起码的是瞻养父母。高一层是不要以自己的行为给父母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最高要求是继承父母的遗志,做出大的事业,使父母受到世人的尊敬。孔子教育弟子时,多次说到孝,如孟懿

11、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 “事父母,能竭其力”,尽最大努力为父母做事。“父母唯其疾之忧”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对父母的孝敬,显然有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满足,二是精神上的愉悦。不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个人孝亲的各种内容都体现家庭和谐。做子女的孝敬父母,自然会尊敬兄长、爱护幼弟,做到兄友弟恭。三、孝亲可使社会和谐孝经开头便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把孝当作一切道德的根本,说人们的教化从这里开始产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和悌的话,这种人不会做出犯上的事,更不会在社会上作乱。就是说做到孝悌的人,能促使社会和谐,决不会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接着又说:一个君子应努力做

12、到为人最根本的事,为了这种根本,各种良好的道德因素就会生出来。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仁,而孝正是仁的根本。正确的顺德、合理,就是从敬爱自己的父母开始。这又体现出孝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常说一个家庭是整个国家、社会中最小的细胞,许多细胞组成人体,许多家庭组成国家。家中和谐了,社会便和谐了。所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事亲孝”、“事兄悌”,扩大到社会上,就可以忠、顺。在社会上、国家中,人人做到忠、顺,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四、孝亲可使“民德归厚”孔子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可知孝是双向的,这也正与孝可提高人们的道德相应。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人,其儿

13、孙对其必然孝敬;不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也对其不孝。因为孝是一种世间伦理道德中最起码的品德,孝敬父母的人,自身做出榜样,自然教育、影响了下一代,把这一好的道德品质传下去,将人民的素质有效地提高。在中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即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尽管各自阐明自己的学说,及想方设法否定别家的学说,但在对孝的问题上,却惊人般的取得一致。如道家虽主张“弃仁绝义”,即主张“民复孝慈”。墨子把“父慈子孝”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法家说“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他们的孝更实际。汉代传到中国的佛教徒,主张一出家便无家,无父母,后世同样出现目莲僧救母的故事。由此可见,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百善

14、孝为先”,孝为天下道德之先,确实不假。五 孝道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的孝道,是奴隶制度及封建制度一切道德的根本。它体现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明显地表现出宗法等级制的亲疏原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基础。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仍有其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第一 孝亲体现人类“永恒的范畴”俄国的列宁1884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生儿育女是“永恒的范畴”。这种“永恒的范畴”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直到人类不存在才不存在,它不受历史阶段及阶级的制约。即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是永恒的。在子女来说,不但对父母孝的感情与生俱来,而且是父母死后也还存在。子女对父母的孝,决不是一般的尽义务,儿女不应把父母当成包袱

15、,而应当成财富,这可从几方面来说,其一,人类为了生存与延续,就要生儿育女。父母对子女的生育、抚养,一是付出精神代价,付出无私的爱心;一是付出经济代价,令其饱暖,才能成长、成才。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老了,儿女理应对年迈的父母赡养、照顾,此乃事之常理。其二,父母抚育子女,不是只让儿女吃饱穿暖,就算了事,主要以一番爱心对子女的灵魂进行塑造。用各种方式教育、陶冶子女。要求与鼓励,批评与鞭策,都是父母对子女疼爱的方式。同样,子女对父母,也应从思想和态度上尊敬、尊重,此亦人之常情。其三,父母、长辈具备很多知识、技能,他们饱经沧桑,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到了晚年,很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财富、经验体会传授给子女及

16、晚辈,子女及晚辈应认真向他们学习。而这正是建立在父母、长辈生活可靠,受到尊重的基础上。其四,父母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目的和理想追求。他们为此奋斗一生,也以此教育子女,希望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其五,社会在发展、父母希望子女也象自己一样有一番造诣或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不仅对社会有利,对父母也增添光彩。做子女的在父母前进的基础上更加奋力前进,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父母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上述赡养、尊重、学习、继承、发扬几个方面,都体现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是一种“永恒的范畴”。第二 孝亲体现人道主义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

17、一种手段,充分体现我国古代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下列表现:其一,仁者“爱人”。孔子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然后做到与民和睦,即仁者“爱人”。其二,惠民、利民,孔子主张“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努力为百姓办好事。其三,亲民,孔子说对父母要和颜悦色,由此推广到对民众也亲切、和蔼。其四,尚书康诰中把“元凶大恶”说作因“不孝不友”而成,可知对亲孝,对人友,是与元凶大恶完全相反的,防止元凶大恶,正要施民以惠。其五,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明确地说出“亲亲”与“仁民” “仁民”与“爱物”本是一回事。孔子及儒家由孝发展成的爱人学说,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人道主义,而这正建筑在“

18、亲亲”即“孝”的基础之上。第三 孝可促进社会稳定孔子说过“孝慈,则忠”礼记记“先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除珍贵有德者及珍贵与国王亲近的贵族外,后三者都和孝悌有关。孝为伦理道德的根本,只有在家孝敬父母,才能努力忠于事业、为国尽力。宋代岳母,教育儿子岳飞从军抗敌、精忠报国,并将这四个字刺到岳飞背上。岳飞驰骋疆场、报国杀敌,既是孝母亲尽孝,又是遵母命尽忠。历史上清官多孝子,孝子多清官,正体现忠孝结合。以现代中国的现实来说,朱德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革命事业,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孔繁森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自己的工作,爱护藏胞。当今社会,应首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他才能友爱同学、努力学习。因此可以说孝是做人的基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孝这一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及现实中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对此加强了解,使人类文化宝库中的这一文化遗产,在新世纪中更放异彩。最后,我祝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来爱父母,敬师长,完善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境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