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65696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 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唐代 贾岛寻隐者不遇吴大猷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物理研究、物理教育和组织管理上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和吴大猷先生有一段特殊的联系.起先我

2、们通信往来.1992年,他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太平洋、美国超导超能对撞机实验与物理讨论会”(5月21至24日),“流体力学和理论物理国际研讨会”(6月1日至3日).就是在这两个会议的开幕式上,我见到吴大猷先生,目睹他的风采,也看到他受到众人簇拥、爱戴.他不断地与人握手、问候.那些人不是他的弟子学生,就是他曾经的同事、好友,在物理学界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我这个后生晚辈就不便过去打扰他老人家了.因此,可以说,我见过吴大猷,认识吴大猷,吴大猷不认得我.上世纪最后二三年间,吴大猷先生在台湾大学讲演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同时产生要写这样的一本书的愿望.这期间,我主编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

3、集粹获得吴先生极好评价,他也产生了要来北京与我合作完成此书的想法.此时,他年高有恙,再来北京之行未能如愿.在李政道教授的推举之下,他的最后一本著作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1)由我和叶铭汉院士于2001年初春赴台北完成定稿,赶在吴先生周年忌日出版.这就是我和吴先生的“特殊的联系”.在吴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写下此文以示我对吴大猷先生永久的怀念.1) 吴大猷述.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2001年4月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87年冬,我和我的同事正酝酿编辑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以下简称为论文集粹).在定好编选方案、成立编委会之后,我于1988年夏、秋曾

4、分别给吴大猷先生两次邮上有关信函.希望他同意选其1952年前的3篇文章,或由他自选3篇,并请他赐下一份大作目录.该年年底,吴大猷先生回信了(见图1):图1 1988年吴大猷来信念祖先生:先后来函均收到,谢谢.只因身体时有不适,未及即复,请谅之.关于我的著作目录,兹寄上一份.至若1952年之著作论文,曾思考一下,以为1939年所写(为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而作)的“Viabrational Spectra and Structure of Polyatomic Molecules”一书,意义最好.该(书)在1940、1950年代为该物理领域之唯一完整专著.经Prentice|Hall书局列入该书局

5、之“物理series”(代售).此事经过略如下:该series之编辑为E.V.Condon教授.他看到我书第64页中引他1932年一文,将他一篇很繁长的文综成一句,指出Condon氏的理论是Raman效应理论的一个limitary case,他大为欣赏.故函商我让他将该书列入他所主编的一系列书中.该书在我1946年出国时,曾有百数十册存在北大的物理系(图书馆当有之).兹贵所编纂19001952年间的物理文选,未知考虑将300余页的书纳入内?如不嫌过长,则可在北大物理系或北大图书馆觅得该书.如不能觅得,望即日函知(由北京直接函我即可收到).我可由台寄上影印的(第二版,在美出版的,1946年).如

6、嫌该书过长,亦请示知.当在我1952年前的论文中抽选一篇寄上.匆匆,耑此,即烦大安 吴大猷1988 年12月28日吴先生同意我们将其论文收入论文集粹之中,并且还提出录其论文或大作之意见,让我们极大欢喜!他的来信也是对编选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论文的极大支持.可以说,如无当时在世的老一辈物理学家的鼓励,论文集粹是不可能毕其功业的.这是我和吴先生第一次书信往来.1991年,论文集粹编选工作已近收尾.我作为物理学史研究室主任,下一步做什么?从哪找钱支持你做事?比起研究本身来,这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其时,中科院研究机制处在最深刻变动之中,像“科学史”这类基础研究度日维艰.因为各研究所中连纸张、笔墨都要列入

7、研究经费中了,更何况还要复印费、交通费、借阅书刊费、打印费,如此等等.我们想到了吴大猷先生.若是翻译吴先生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其结构一书,兴许还能得到吴先生帮助.当时很幼稚以为,他作为台北中研院院长,拨点钱给我们,就够我们过好“研究”的日子.于是,我大胆地给吴先生写信,同时奉上拙作中国力学史(该书由周培源先生提书名,钱临照作序),译作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该书为美国文科用物理学教材,作者为G.Holton),拜托来北京参与科学史会议的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系陈良佐教授奉呈吴先生.吴先生不久回信了,欣喜地同意译其大作.然而,经费问题一字未及.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又多少有点失望.吴先生复信写道(见图

8、2):图2 1991年吴大猷来信念祖先生惠鉴:昨由陈良佐先生带来大作中国力学史及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至谢至谢.闻先生(欲)将拙著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译为中文,至谢至感.该书乃1938年开始写,1939年春完成,夏由饶毓泰先生带去上海付印,1940年夏出版,只有沪寄昆明数本.时上海在日军包围中,但与国外交通尚通.我请印刷公司由沪寄至国外的物理学者(及化学物理学者)若干册.该时获J.H.Van Vlack, H.H.Nielsen, E.B.Wilson, Jr.M.Deanison多人的信,称誉有加.时普灵斯顿大学之Edward U.Condon教授为Prentice|Hall出版公

9、司的物理专著系列书编辑,看到我书(第64页)中指出他在1932年一篇论文的理论,是一般散射理论(包括Raman光谱)的一个特例,大为欣赏,函询我有无将我书销售于世之意,如我同意,他可将我书纳入Prentice|Hall公司主编的系列丛书中云.我当然同意.故令上海的印刷公司将我书数百本,寄去Prentice|Hall,由该公司在美出售.后珍珠港战事起,中美交通中断,数百册旋即售罄,乃由Ann Arbor城之Edwards Brorters 公司影版复印出售.及我知此事,乃作了一个“补编”(Supplement)(搜集了一些由1938至1944年数年间,在昆明可获得的资料)寄给Edw.Bros出版

10、书之第二版.(上乃该书的一段经历故事也) 兹将该Supplement(有二十七页)印本寄上.如先生翻译拙书,希望将此Supplement亦一并加入.该书在19401950年代,乃该时在该领域中第一本完整且深入的专著,为我博得颇好的声誉.1946年抗战后我出国,对该书的领域已无兴感.故虽有人建议我增修写第三(?)版,亦决置之.兹先生不厌其烦,译此已失时效之作,虽感美意,但殊不好意思也.即烦撰祺吴大猷启1991年3月15日吴先生对于我们欲译其大作事显然很高兴.但是,一时找不到“老板”支持,无工作与出版经费,此事只好再议.吴先生在前后这两封信中对其大作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其结构的来龙去脉的叙述,迄

11、今仍是所能见到的相关文献中最为详尽的一份.这两封信当是重要的科学史“档案”. 图3 论文集粹一书时隔一年多,吴先生到北京参与会议来了.在那几次会议上,我没有勇气走到吴先生面前.原因有二:一、从吴先生进入会场、落座、直至会议开始的那段时间,许多知名物理学家簇拥其旁,握手、问候、惊喜与兴奋,可谓一波接一波.我不敢贸然与入而为之打断;二、吴先生同意我译其大作一事,我没有去做,而论文集粹一书又尚未出版.我无脸面去见吴先生.我只以崇敬的心情在旁仰视吴先生高大的形象.1994年,论文集粹终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见图3),我立即寄上吴先生一册.几个月后又收到吴先生来信(见图4): 念祖先生惠鉴,承寄下2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一册,至谢至谢.此册收集论文,诚是艰巨工作,至为敬佩.20世纪之下半叶的中国 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错过彼此相识的机会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物理学论文数多,物理学者的人数将数十倍于此.希望数年后中科院将有此册刊出也.耑此,即烦道祺吴大猷敬启1994年7月14日图4 199

13、4年吴大猷来信吴大猷先生肯定论文集粹的工作,并希望能将20世纪下半叶的论文也收编在一起,鼓励鞭策同在一封短信中溢于文辞.收阅此信后,我与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吴老使出了激将法,要我做出下半世纪物理学论文集.若有老板支持,我就做.”2) 李政道为吴大猷著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所作的序3) 吴大猷.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第2,3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2,3页4) 四位科学界前辈中前三位分别是:第一位是钱三强副院长,他在论文集粹课题启动后,立即预计到它的重要学术意义,两次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来表示鼓励;第二位是周光召院长,他为论文集粹

14、写下了热情洋溢、感人心肺的序言;第三位是化学界老前辈袁翰青院士,他在见到该书时感叹地说:“化学界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来做同样的工作”.5) 沈君山.哲人虽萎,典范永存追念吴大猷先生.见:丘宏义著.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台北:智库文化水准书局,2001,第639649页为了“留给后人一个真实的面貌”2),李政道教授曾多次希望吴大猷先生能在晚年讲演或撰写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在学生们恳求下,1997年,吴先生在台湾大学开讲近代中国物理学史课.课程一开始,吴先生就指出,论文集粹这本书是“关于我们整个国家物理发展状况的基本重要资料”;“这是当时大陆可以做,而台湾却做不了的事情”.显然,论文集粹成为吴先生这

15、些讲演的案头必备参考书.他同时还说,这本书“可能有遗漏”一些留日学物理的人,“剩下的部分算是相当的完整”.所以“有遗漏”,因为“当时在日本念书又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很少,因此被忽略了”3). 吴先生对论文集粹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一些留日学物理者所以未收入论文集粹之中,是因为该书编撰宗旨的限定:以文取人,不以人取文.留日者回国后在科普、翻译、编辑、教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极好的工作,却无有重要的物理学论文发表之.吴大猷先生的讲演,来不及整理成书出版,他就匆匆告别人世.2001年初春,由李政道教授的推举,我和叶铭汉院士赴台北以完成吴先生未竟之业.当我读到初步整理稿中上述那一大段讲话时,我异常激动,由衷感激

16、吴先生对我等工作的赞许.心想,拙作能得到吴先生如此之高的评价,实乃我之荣幸!我当以自己所知、所能奉献给吴先生的未竟之业.这就是我在台北日以继夜工作,并得到沈君山、李政道先生称许的真正动力.现今回忆起来,吴先生是第四位对论文集粹做出褒奖的科学界前辈4).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赶在吴大猷先生周年忌日问世出版,令台湾物理学界乃至学术界称道.沈君山先生在当年(2001年)3月写下的追念吴大猷先生的文末说: “另外一件可以告慰吴先生的是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整理出版,这是吴先生最后尚念念在兹的.他在台大物理系的讲演,当时已经完成了十二卷录影带,经过黄伟彦教授的整理,有了文字的初稿,但这是当堂讲演,间杂

17、了学生的提问记录,很难直接阅读.幸好经李政道先生推介,叶铭汉院士和戴念祖教授于2001年初,从北京专程来台,每天全时工作,春节期间也不休息,终以一个月的时间,将全书重新编写,成为可以独立阅读的著作,尤其吴先生在讲演提及的人,经过他们两位未赴台前已先详细考证,简注其生平,本身就是极珍贵的史料.此书已于吴先生周年忌辰出版,而戴教授也是吴先生发病住院前,原拟定在北京大学与之合作的对象,生前未能如愿,逝后终得竟功,也算是缘分巧合,吴先生在天之灵亦可无憾吧.”5)(见图5,图6).图5 在台北月涵楼讨论整理吴大猷遗著(左起:叶铭汉、沈君山、李定国、戴念祖)图6 沈君山追念吴大猷的文章载有沈君山这篇怀念文

18、章的著作,于2001年秋由台湾大学化学系刘广定教授邮送于我.如果说,此前,当我第一次读到吴先生讲演稿中对论文集粹的评价令我振奋的话,这次又读沈先生的怀念文章,得知吴先生生前要来北京与我合作完成他的著作之愿,就多少令我吃惊了.往事翻滚于脑海,恨我自己当初(1992年6月在北京学术会议上)为何缺少勇气走向吴先生、向他表示问候致意.错过了我们彼此都能相识的机会.当2001年初春我和叶铭汉院士到台北时,在吴大猷学术基金会书记、台北理论科学中心主任李定国教授陪同下,我们来到吴先生昔日的府第、台北市广州街2号,拜访了吴先生的女儿吴吟之女士(图7).踏入吴先生昔日居室,脑海中想象他老人家伏案挥毫、专心著述,

19、或接待访客、抨击时弊的种种情形.吴吟之坚韧非凡,内心承受着见物怀情的悲痛,将吴先生一生无数书稿信牍归类整理成百余箱文档.她给我们看了杨振宁、李政道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消息时分别向老师报喜的明信片,李政道年年向老师拜年的贺年卡等等.我作为科学史工作者,极为感激吴吟之的劳作,她为当代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整理并保存了如此大量的珍贵实物.临别之时,吴吟之拿出吴先生保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领带,这是吴先生生前访问泰国时由泰国国王送给吴先生的,主人一直珍藏着它,以致礼包尚未完全打开送给我.当我手捧这珍贵礼物,走出广州街2号时,总觉得吴先生尚在楼上窗口向我挥手,我不能不频频回眸这座昔日居住了一代伟人的楼房.图7

20、 笔者与吴吟之摄于2001年1月吴大猷先生一生的丰功伟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物理学界的前辈学者.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

21、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22、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

23、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