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9642089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1 集群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作用的初探 李娜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E-mail: lanmomp7#ff66ff 摘 要:本文借鉴国外学者对全球商品链的研究,将产业集群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并指出以水平联系为主的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环境对于群内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为演示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行为的发展演进过程,本文应用了自组织理论来对各个阶段进行特征描述和定义划分。 关键词:产业集群;购买者驱动;自主品牌创新;自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1.5 1引言 自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出版后,世界

2、各国不断加强对于产业集群的关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广大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许多学者已经从微观、中观、宏观1乃至兆观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以水平联系为主的集群内中小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集群环境对于群内企业自主品牌创新的推动作用,并结合自组织理论演示企业品牌创新的各个发展阶段。 2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全球商品链(GCC)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格雷菲(Gereffi)等人在对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商业链运行模式。此后,格雷菲 在1999年指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一股从生产者驱动模式向购买者驱动模式转变的趋势2。 生产者驱

3、动型的商品链通常是大型制造商在整个商品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有汽车、飞机、计算机、重型机械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购买者驱动的商品链通常是批发商、大的经销商和品牌商起主导作用,他们控制营销部分,而把非核心的生产外放的一种外向型互助生产网络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制鞋、玩具等。表1为两种驱动模式的区别。 表1 两种驱动模式的区别 Tab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kinds of driving mode 生产者驱动型 购买者驱动型 全球商品链的推动因素 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 核心竞争力 研发、产品 设计、市场营销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 范

4、围经济 分布的部门 耐用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 非耐用消费品 典型的产业 汽车、计算机、飞机 服装、鞋业、玩具 制造商的产权形式 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的当地公司 主要的联系方式 直接投资 外贸 占主导形式的网络 垂直一体化 水平联系 资料来源:Gereffi, G.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 R. paper for IDS,1996b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许多片断化的链条环节以地 - 1 -/ 方产业集群的形式在发展中国家兴起。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可延续全球商品链的思路

5、,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本文研究对象锁定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 3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降低自身的熵含量,且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身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致方向发展演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结构有序3度和自适应、自发展的过程 。 系统的自组织活动通常分为两种基本形态:适应性自组与探索性自组。适应性自组是当外界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系统力图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去适应这种已经出现的变化的自组织行为。 探索性自组是自组织的一种高级形态,与适应性自组相比,它具有很大的自动性。其特征表现在当外界的干扰尚未正式到来之前,系统在以往经验或科学预测基础上所进行

6、的“预4调节” 。 虽然自组织理论至今未能形成一种完整规范的体系,但它深化了我们关于系统进化过程的认知。本文试图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产业集群环境下群内企业品牌创新的行为,提出以购买者驱动的产业集群环境对于企业品牌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观点。 4购买者驱动的产业集群内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行为 国内外学者对于集群形成机理主要有外部经济性,节约交易费用,专业化分工,知识溢5出效应等观点,在此不再赘述。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在吸引群外投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带给群内中小企业一个开放的环境。开放性正是系统自组织的前提。下面以时间顺序为轴讨论群内企业品牌创新行为的演进。 探索性自组织有序程度适应性自组织他

7、组织OEA/OEM ODM OBM 阶段 图2 集群内企业品牌创新行为的有序程度阶段发展图 Fig2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in industrial cluster 4.1 由他组织到自组织过程 6购买者驱动产业集群的领导公司主要有批发商、品牌经销商以及品牌生产商 。在全球价值链中,这些领导公司通过掌握品牌等稀有资源来控制高附加值环节,把加工组装等初 - 2 - / 等生产任务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因此,许多产业集群由委托组装(OEA)或委托加工(OEM)开始发展起来。在此阶段,群内企业的产品同质性高,拥

8、有自有品牌的较少,往往在区域品牌的荫庇之下按领导公司的设计要求进行粗放型生产。企业并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生产设计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组织外部,即为他组织阶段。 此阶段中,群内中小企业一方面对领导企业保持着高依赖度,一方面又体会到价值链上的主要份额都集中在流通领域这个尖锐的事实,自有品牌的意识逐渐形成。他们通过贴牌生产累积技术和经验,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不断自我完善,逐渐实现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过渡,即组织力来自事务内部的组织过程,从而进入自主设计和加工阶段(ODM)。 总结:集群效应更易于吸引投资带来开放性的环境,这为群内中小企业消化吸收先进经验并将其移植到自主品牌提供了便利性条件。 4.2 由低

9、组织程度向高组织程度演进 支配原理是协同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系统自组织一般只有很少量的序参量决定。支配理论同样适用于解释企业自主创新品牌的发展演进。根据李京文对自主品牌的定义,自主品牌7指不光有品牌,还拥有核心技术,并对品牌的发展具有决策权。我们看到,在上个阶段所陈述的消化吸收再移植的模式只是企业自主创新品牌的初级阶段。由支配原理,少数序参量,如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管理7等要素决定着企业自主品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自主设计和加工阶段,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效关联还较弱,单个企业难以实现新品牌生命周期的延续,此时急需外部系统进行支持。此时集群的优势再一次凸显,集群更易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中介

10、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支持以及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另外,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也会帮助促进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不论是力学、物理学、生物学、还是社会经济系统),在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到一定的阈值,系统有可能从稳定进入不稳定,通过涨落发生变化,即非平衡相变。于是,由原来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新的有序状态 4。当企业获得了有力的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支配自主品牌深化发展的序参量优化突破阈值,最终达到新的有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自主设计和加工阶段,企业品牌创新的自组织行为基本停留在适应性自组织的阶段,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

11、行技术整合与产品设计。以自主创新的角度来看是集成创新,比起上一阶段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有了质的飞跃。 总结:产业集群的支持系统推进了企业品牌创新行为由低组织程度向高组织程度发展,实现了品牌生命周期的延续。 4.3 由简单到复杂过程的演化 耗散结构理论称,系统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有序状态,并保持4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失。在企业品牌创新行为实现适应性自组织后,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集成创新设计产品、丰富品牌内涵后,企业的品牌创新行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企业通过品牌创新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减少对区域品牌的依赖,逐渐区别于区域品牌,成为吸引外部

12、企业进入集群的新动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一个集群中出现部分知名企业品牌后,能改变原来完全依附于品牌经销商的被动局面,提高集群知名度,吸引品牌扎堆,最终形成市场覆盖面较高的差异化品牌网络。随着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及地位的提升,集群内的基础建设势必会日趋完善,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 3 -/ 在这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中,企业为了维持有序状态,始终与外部交换信息和技术,与外部共同提升。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以及外部作用力的推动下,支配性要素得到进一步优化,又一次突破阈限,达到新的更有序的状态。这次突破使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的自组织过程演化,即完成探索性自组织。反应在企业品牌创新行为即预测和

13、引领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向前发展,企业品牌价值提升,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这种创新行为更偏向于自主创新中的原始创新,是创新行为的最高层次。 总结:产业集群具有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对外吸引集聚效应,能更快的实现外部环境的升级,为企业品牌实现关键突破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5结论 本文在产业集群视角下,分析了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内企业品牌创新行为的自组织演进,并提出在品牌创新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细致发展上升的各个阶段,集群效应为企业自主品牌创新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许多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同时,还有相当部分产业集群本身存在着低档次产品竞争激烈的现象,产品缺乏知名度、各产业集9群产品雷

14、同缺乏特色,致使产业集群增长缓慢甚至衰退的状况。产业集群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群内企业提供开放性的环境,并在企业自主品牌创新的各个阶段给予外部系统支持,推动企业品牌创新行为的深化发展,形成差异化的企业品牌网络。与此同时,企业品牌会与区域品牌形成良性互动,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J9. r. Meyer Stamer.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Vibrant Business Development : The Systemic 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D. .mesopartner. com,2

15、003. 2潘利. 链网互动视角下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7. 3Hanken. H. 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M. Berlin New York. 1988: P21-22 4殷红春. 品牌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及协同进化研究D. 天津大学, 2005. 5林渝晟. 基于元胞自机模型的产业集群合理规模研究D. 福州大学,2006 6Gary 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h chainsJ. Journa

16、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a,(48): 37-70 7N经济日报,2004.32004.5 8邓立治. 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系统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9陈小文. 产业集群的品牌战略:打造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J. 工业技术经济,2006.9. A Research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n Brand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Li Na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17、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221116) Abstract Inspiring from the theories of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divided into the “buyer-driven” type and the “producer-driven” typ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n brand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in the “buyer-driven” type, we apply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o demonstrate the process of brand innovation and to describe the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innovation. 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 “Buyer-driven” type; Brand innovati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 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