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9616151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杨新宇唯假名的解释一文按照假必依实的逻辑剥离唯有假名没有实体的存在,显示其背后的实有。这样一路走到唯识无境外境是没有的,只有感觉,感觉也不是外境引起的,只是幻觉。继续追问知觉本身是真实的吗?比如视觉知觉,它本身是假有还是实有呢?1形色、表色是概念假前面分析证明外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概念假名,直接呈现在意识中的知觉是建立这些概念假名的基础。下面我们继续分析知觉。以视觉知觉为例。佛教把视觉知觉称为色法,色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有三类:显色、形色和表色。瑜伽师地论说:“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 、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表

2、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其中表色相当于现代认知科学所说的运动知觉,必须对多刹那的视觉图像进行加工才能得到,本质上属于概念假名并无实体。当然,这里的假名已经不是一般语言,而是知觉系统中的模型构件,相当于知觉语言中的概念。比如,两个点依次出现。如果间隔时间够长,则看到的是依次出现的两个点,如果足够快,会感觉到一个点在运动。这个本来不存在的运动就是知觉系统加工两幅图像得出来的一个东西,就像用桌子替换一堆木头一样,这也和军林一样,只有概念并无实体。形色是一些图形特征,也需要对原始的视觉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才能得到,属于概念假名并无实体。比如立体电影,从两幅平面图中看到一个凸在屏幕前的像,这也

3、是不存在的,只是知觉语言中的概念,如同军林一样,并无实体与之对应。按以上三类色的划分,立体视觉也属于形色的范畴,它有明显的信息加工,其过程复杂到人们至今不能完全解释。一般的形色,如长短、方圆等也一样,是知觉语言中的一些概念假名,并无实体。显色包含颜色(青黄赤白)、亮度(光影明暗)、对比度(云烟尘雾)、透明度(空一显色)等,其中对比度、透明度也是根据颜色和亮度分析出来的,不是最原始的知觉。直接的知觉只有颜色和亮度。有意思的是,瑜伽师地论说显色时只举了青黄赤白,正好是现代所说的三原色加上白。似乎说明颜色中的复合色也是综合出来的,不属于最基本的颜色,也是假有。不过按照现代的认识,白也是复合色,基本颜

4、色只有青黄赤,再加一个黑(没有颜色)也可以,比加上白更合适。在颜色亮度等显色基础上加工出形色(含立体视觉)和表色,进而觉得有外物存在。再和其它感觉通道的信息综合,更觉得外物很真实。所以,视觉通道上最基本的知觉就是显色中的颜色和亮度。其它都是对显色加工产生的,只有概念假名并无实体。声音等其它知觉也可做类似分析,从中可以分离出最原始的知觉,其它都是分析加工出来的,属于概念假名。2物理和生理学对色觉的解释21光谱到三元色物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我们所见的颜色并不是颜色信息的准确描述。一束自然光可以分解为一条光谱,对应于每个波长都有一个光强值,所以要用很多数值才能描述一条光谱。而人的眼睛只用三个数值红

5、、黄、蓝的强度来描述,它们是视网膜上三种视锥细胞对三个不同波段的光刺激的反应值,是三个波段光强的加权平均。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是非常粗略的近似。黑白照片是用一个强度数值表示整个可见光范围的平均光强,完全没有光谱信息。红绿色盲的人分不清红色和绿色,用两个光强值来表示光谱,生活中会有一些不便。普通人增加到三个数值描述光谱,就适应环境来说够用了,但比起描述完整光谱曲线,三个数值还是太少了。一些特点使这么粗略的近似可以满足相当的程度的实用要求。第一,红黄蓝正好覆盖了太阳光谱最强的一段,自然界最强的一段电磁波信息已经被眼睛捕捉到了。第二,三种色觉细胞的刺激反应曲线呈单峰,也就是对某一段光谱最敏感,随着向两侧

6、偏离敏感度下降。三个峰相互重叠,即一种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下降到0之前,另一种细胞又可有反应了。没有感觉空隙。如果有空隙,就会出现有光但却看不见的情况,这对适应环境是致命的。第三,两种细胞都能对光谱上重叠部分的光刺激反应,两种细胞反应的加和可以弥补单一细胞的反应减弱,这使得在可见光的中心区域可以维持稳定的敏感度。第四,由于感觉范围重叠,三个数值之间有联系。比如,波长在红黄之间的光会让红黄两种感觉细胞同时有反应。当一种混合感觉出现时,既有可能是一种中间波长的光造成的,也可能是两种波长光线混合的效果,或是一段连续光谱的综合效果。而自然界的大部分光线呈连续光谱,加上这一条件后由三个强度值就可以模拟出一个

7、光滑的连续光谱,与自然界光谱比较接近。第五,还有一个信息可以利用。视杆细胞不能感知颜色只能感知光强,也就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光强。这也是一个有用的参考信息。模拟出的光谱,如果平均光强和视杆细胞感知结果不同则需要调整,直到符合。这样模拟出的光谱会更接近原光谱。可见,仅仅用三个数值也可以相当程度的模拟出光谱曲线,简单又够用。只有两种色觉细胞太简单,会遗失一些有用信息。再多加一种色觉细胞效果提升有限,但给遗传和生理上增加负担,就不值了。三元色系统很实用,但毕竟太简化了,容易被欺骗。比如,我们可以用分色装置先分解光谱,再有计划的遮挡,然后再合成一束光。经过实验完全可以找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光谱,但会被眼睛

8、看成相同的颜色。在印刷领域人们就是要利用眼睛这种误差。因为几种颜料混合不可能准确模仿所有光谱,但只要模仿到一定程度,人的眼睛就分辨不出来了。不同光谱会被看成同一种颜色,说明眼睛对光谱的分析相当粗略。这就好比要用有限的词汇描述丰富复杂的事物,注定不可能精确。22三元色到七彩色觉视锥细胞把整个光谱化简为三个数值,但我们觉知到的不是三个数值,而是一种颜色,也就是要把三个数值再综合为一个颜色感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这是第二次综合化简,把三色数值综合为九种颜色(黑白加七彩)感觉。也就是说有两级编码,第一级把光谱编码为三元色的强度,第二级把三元色编码为红橙黄绿等颜色。经过两级编码,丰富的光谱信息压缩成了

9、九种颜色感觉,每种感觉代表了某种形式的光谱。人们直接觉知的是颜色感觉。不经学习,人不会知道三元色,不会知道颜色混合规律,如绿是黄和蓝的混合等等,只知道绿是绿、蓝是蓝,都是作为一种单独的颜色来感觉的。23色觉是编码以上讨论说明色觉远远不能准确反映光谱信息,我们感觉到的颜色是对光谱信息加工的结果,而且是高度简化的,是一个关于光谱的简化模型。就像把连续图片简化成运动知觉一样。所以说,我们所见的颜色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一种编码,本质上相当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个复杂的事物,红橙黄绿等就是编码的语言。语言描述是在假安立模型,唯有假名没有实体。3颜色知觉中的概念假31编码解释头足倒置从光谱到色觉的编码理论是

10、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解释,从唯识学看这个解释不究竟。因为它用光谱及视觉细胞解释色觉,等于承认了外境和身体的实在。在古义唯识学看来,外境、光谱、身体、视觉细胞等等都是对众多感觉进行解释而逐渐形成的概念,是假名安立的。用根据感觉安立的概念反过来解释感觉,是头脚倒置了。外境和身体乃至光谱和视觉细胞都是用来解释感觉信息的模型,说“色觉是视觉细胞对光谱的编码”是在模型中对模型化了的色觉的一种解释,是在用模型解释更基本的东西。所以说头脚倒置。普通人说:“身体和外境接触产生感觉”,唯识古义说:“本质上是幻觉的感觉,被人们解释为身体和外境接触而产生”。同理,物理学和生理学说:“色觉是感觉细胞对光谱的编码”,唯识古

11、义说:“本质上是幻觉的颜色感觉,被解释为色觉细胞对光谱的编码”。在有外境有身体的模型框架中,用光谱和色觉细胞来解释色觉。其实光谱和色觉细胞都是外境模型的一部分,而整个外境模型都是为了解释感觉建构的,其局部细节当然也是。用根据感觉建构的模型解释感觉本身,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说到底是用感觉展转解释感觉,光谱等等都是为感觉相互解释而虚设的中间项。感觉解释感觉并不是真正的解释,充其量是揭示感觉之间的联系,做有用的化简。而虚设的中间项说到底只是一种些模型,是化简的工具而不能提供真正解释。古义唯识学看来,不能说色觉细胞编码光谱,光谱反倒要根据感觉才能建立。外境、光谱、身体、色觉细胞都是假安立的,感觉才是基

12、本的。对第二重编码也是类似逻辑。我们经验到的不是三个数值,而是各种颜色。要经过分析比较才能概括出三元色。故三元色也是假安立的,是为了解释颜色感觉建构的模型,直接的经验就是人的色觉知觉本身。所以,光谱乃至三元色都是假安立的模型,只是概念假名并非真实存在。建立这些模型所依的还是人的各种颜色感觉本身。要真正解释何为颜色,不能用模型来解释,要用真实存在的东西解释。32知觉对颜色的解释光谱理论和三元色理论明显是人为搞出来的理论,抛开理论就颜色感觉解释颜色感觉,我们是怎样觉知颜色的呢?我个人觉得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但绿色是独立的颜色。所以,第一次看到红+黄两种颜料调出橙色时,我不觉得奇怪;但第一次看到

13、黄+蓝两种颜料调出绿色时则觉得像变魔术。所以,在知觉上有混合色和单纯色的区别,人们在直觉上也是把混合色解释成单纯色的混合。但单纯色不是三元色,直观上的单纯色比三元色多。就我来说,红、黄、绿、蓝、黑、白都是不同的颜色,橙是红黄混合色,棕是混合色但搞不清怎么混的,紫色有点像单纯色有点像搞不清的混合色。我不知道每个人的感知是否一样,也不知道这些颜色感觉是否和语言、习俗、生长环境有关。比如,爱斯基摩人眼中的白色会比较丰富,而亚马逊人眼中的绿色可能比较丰富。不管细节如何,总之,人可以觉知到单纯色和混合色,单纯色不能再分解,混合色是几种单纯色的混合。知觉对颜色的分解和三元色理论类似,只不过三元色的分析比较

14、深,而直觉只能分解到七八种单纯色,每一种都是独立的知觉,无法进一步分解了。那么,在三元色理论指导下,经过专门的训练,知觉是否还能进一步分解到三元色呢?即在知觉上把绿知觉为蓝+黄,白知觉为三元色的混合?绿色或许能做到,白色恐怕有难度。所以,知觉终究不能分解到三元色的程度。可见,人对颜色的知觉也是用几种单纯色的混合来解释各种颜色,本质上和三元色理论相似,只不过没有三元色理论那么深。33单纯色是知觉层面的概念假三元色是对众多颜色分析比较得出来的,同样,单纯色是人的知觉对众多颜色自动分析比较形成的知觉模块。这种分析加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混合色抽提出单纯色。人们见到的总是混合色,很少有纯净的单纯色

15、。知觉会自动比较不同颜色,按照相似程度排列,抽提出共性,形成单纯颜色的知觉模块。一些典型事物会作为比较抽提的重要参考,比如蓝天作为蓝色构件的模板,绿叶是建立绿色构件的参考等。意识把典型事物的颜色抽提纯化形成了蓝色、绿色等单纯色的模块。人的知觉是按照实用原则建构模块的。所以常见的绿色有单独模块,不常见的橙色没有单独模块,这样识别效率比较高。所以,未必是知觉系统没有能力分解到三元色,而是三元色方案没有七彩方案识别效率高,就算有能力分解到这个程度知觉系统也不会采用。知觉模块分解到什么程度知觉也分解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分的就是单纯色。有了单纯色模块后再反过来用这些模块解释其它颜色,于是混合色被知觉为混合

16、色,在这之前只是一个个互不相同的颜色。如果从小生活在被精心设计了的颜色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另一套颜色分解方案效率最高,也许人长大后对颜色的知觉将完全不同。成年人在这样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对颜色的知觉方式也可能改变。颜色的分析、抽提、解释过程都是知觉过程自动完成的。故颜色知觉像立体知觉一样,已经是一种建模解释了。应用单纯色模块解释颜色就像用词汇描述景象,是一种知觉层面的语言,即假名安立。第二,单纯色是从多次经验中提炼稳定的颜色。单纯色模块必须要对多刹那的经验进行概括,抽提出其中稳定不变的成分,安立为一种颜色。所以,当我们考虑颜色时,心目中的颜色是稳定的,红色是红色,蓝色是蓝色,现在的蓝色和十几年

17、前的蓝色没有区别,虽然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我。其实,稳定不变的是心目中颜色所表示的义,而不是觉知或思考颜色的心念。就好比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材料写同一个字,虽然形象完全不同但它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所谓稳定的颜色也是它所表示的义是稳定的。这也说明单纯颜色本质上是知觉层面的概念假名。34视野分析出色块是概念假不仅用单纯色解释混合色是知觉层面的模型或假名,甚至在视野中分析出稳定的色块也已经是知觉层面的模型了。除了仰望无云的晴空,我们很少会觉知单一的颜色。视野里总是各种颜色的混合,而且不断变化。单一稳定色块都是从变化的视野里分离抽提出来的,必须对视野进行分解,把变动中的稳定结构抽提出来,再呈现

18、在知觉中。于是全视野画面被解释成稳定的色块加上一定变化。就好比我们在电影屏幕上看到物体和人物。这些都是对画面先分解再概括出来的,是知觉层面的假安立,实际上只是一幅幅完整画面。看到视野中一块块颜色,也要先分解再概括,只是还没有进一步解释成物体和人物而已。这已经是知觉层面的假安立了。实际存在的是未被分解的、变化的全视野画面。4原初相41原初相 前面所用的论证方法,在说一个东西是假名的同时,都说另一个东西存在,如此层层推进,乃至证明表色、形色、对比度、透明度、单纯色、混合色都是安立出来的,是知觉层次的假名安立而非实有,而它们所依的又是什么呢?应该是原初的知觉相,是尚未做任何加工的知觉相,它是知觉信息

19、加工的起点。一般人都会认为,知觉信息加工一定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尚未做任何加工的原初画面,是未经识别的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整个视野。这个原初相存在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但深入分析却并非如此。42原初相未必存在421原初相通常不可见一般情况下人知觉不到原初相。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假名化的过程。从原始的视觉画面,提取出颜色、形状等构件,然后再用这些构件反过来建构一个相似的画面,并用这个构件化、假名化的画面取代最初的画面。这就好比用夜视仪观察景物。夜视仪感知到夜间微弱的光,对光进行增强,肉眼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夜视仪就能看清了。通过夜视仪看到的已经不是原初的相,本质上是用假的取代了真的,但这个假的比真的更

20、清楚更好用。人的知觉系统相当于一种智能夜视仪,不仅增强光强,还夸大边界以便分别物体轮廓,识别物体再调用记忆中的模块把画面修饰得更清晰,颜色也是一类用来识别和修饰的模块。这样加工之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画面了,但它比原来的画面更清晰更好用。普通人习惯于这个加工过的、更清晰的画面,甚至想不到还有未经PS的最初画面了。可见,人们通常知觉到的并不是原初相,而是假名化的知觉相。422婴儿也未必能知觉到原初相就算通常情况知觉不到原初画面,普通人仍然会认为原初相存在,至少婴儿可以觉知到。初生婴儿最初只看到颜色,不能识别物体、没有立体知觉、甚至没有对颜色分类,这时候见到的是最原始的颜色。长大后识别物体、立体知觉

21、、颜色分类已经成为人的本能,已经很难有原初的知觉了。就像语言成为我们的本能之后,很难再想象脱离语言的思想一样。但在婴儿时期,我们一定有过没有语言的思想。而且原则上我们经过努力有可能重新唤起儿时的知觉方式。办法是不观察知觉中的事物,甚至不分别颜色,而把视野作为一个整体影像,像新生儿一样,呆呆地看着这个整体影像,影像只是影像,不分别它们代表着什么。这样觉知到的就接近原初的画面了。但婴儿知觉到的也未必是原初相。原初相应该比假名化的相有更丰富的细节,而婴儿恰恰是近视眼,看到的相是模糊的。一般人会说,近视眼看到的也是原初相啊。但对此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人们认为婴儿近视眼是眼睛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婴儿的知觉

22、构件发展还不够精细,所以只能觉知到比较模糊的相。所以婴儿觉知到的也是假名化的相,而不是真正的原初相。423前五识不一定存在知觉信息的加工和假名化发生在意识中,加工的起点是感觉。在唯识学中,前五识是直接呈现的,没有经过意识加工。如果承认前五识存在,那它们就是感觉信息加工的起点,就是原初画面。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承认前五识存在呢?我们觉知到的是意识,并没有直接觉知到前五识,前五识也是假设出来的。比如,梦中无前五识只有意识,所以梦境肯定是假名化的知觉相。但除了不太稳定以外,梦境和清醒时的知觉并没有太大差异。如果没有前五识参与可以产生和清醒知觉相似的梦觉,那凭什么认为清醒知觉一定有前五识参与呢?清醒时我

23、们也没有觉知到前五识,前五识就不是意识所能觉知到的。完全可能,清醒的知觉只是更稳定,五种感知的区分更明显,因此被解释为由前五识引起,但并不意味着意识之外真有前五识。这与知觉被解释为根尘和合而生起是一样的。按这种解释,所谓五俱意识并不是和前五识配合生起的意识,而是在稳定、清晰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具备了被解释为五识生起条件的意识。43唯有假名化知觉431直接幻出假名化知觉一般人都认为原初相当然存在,但在唯识古义看来,不假思索地认为存在原初相,还是外境实有见的反映。普通人认为感觉来自外部世界,然后经过一步步信息加工产生假名化的知觉,在这个框架下原始画面(即原初相)必然存在。但在唯识古义看来,我们知觉到

24、的一切本质上都是幻觉,外境、颜色、眼睛都是为解释幻觉安立的概念。既然外境是没有的,知觉都是幻觉,那还能说知觉之前一定有原始画面吗?不加思考地承认原始画面存在,实际上是在延续普通人的解释框架,隐含着外境实有见。从幻觉说的角度看,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即根本没有原始画面,直接幻觉出的就是假名化的知觉。比如,梦觉全是假名化的知觉,精神分析学派就是把梦境中的事物看成一个个象征,按照名言进行解析,而这种方法确实能解析出对治疗有价值的信息。精神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说明梦觉假名化的知觉。清醒的知觉和梦觉很像,完全可能也是假名化的知觉,只不过更隐蔽,更不容易察觉。易学和数术学正是从象征和符号化的角度解析事物的,

25、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证明清醒的知觉也具有假名化的特点。如果没有原初相,直接呈现的就是假名化的知觉相,那通常对知觉的解释就不对了。真实过程不是从原始画面中识别出颜色、物体、人物等,再用知觉构件建构出知觉模型,而是直接幻觉出颜色、物体等等,幻觉出的就是构件化的知觉,不需要先有一个原始画面。知觉之前的感觉相或原初相是人根据知觉假设出来的。人们假设存在原初相,存在从原初相到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实际上都是在用假设出来的东西解释直接觉知到的知觉,和用根尘和合解释知觉是一个逻辑,是头脚倒置的。通常人们不会首先考虑原初相,而是先建立外境实有观念,然后在详细解释知觉如何产生时才需要在知觉之前安立一个未经加工的原初相

26、。这是个从粗到细的安立过程。而在破除时,也是粗的外境较容易否定,微细的原初相不容易破除。原初相其实还是外境实有的尾巴。直接幻出的就是假名化的知觉相,意味着转变知觉会更容易操作。如果八识精细投射出原初相,则投射难转变起来也难。如果只是投射出假名化的知觉,则投射也容易,转变也容易。432细节问答有人会问:如果直接幻觉出了知觉构件构成的假名化的知觉,那怎么会有丰富的细节呢?答:每个知觉构件本身就有丰富的细节,而且知觉构件众多,综合众多构件可以产生足够丰富的细节。问:就算知觉构件可以产生足够丰富的细节,那含有丰富细节的知觉构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解释,原始画面具有最丰富的信息,依此提炼出知觉构件,知

27、觉构件的丰富信息来自原始画面。比如,婴儿没有那么多知觉构件,他们看呀看呀,丰富的视觉信息进入,最后形成具有丰富细节的知觉构件。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细节丰富的原始画面,那么怎么能有细节丰富的知觉构件呢?答:我们为什么一定认为知觉构件是从细节丰富的画面提取出来的呢?还有一种可能,知觉构件像艺术描写添枝加叶一样,是慢慢变丰富的。刚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知觉构件应该是最基础的一批,没那么丰富,只能产生相对模糊的知觉。婴儿知觉到的也是一个模糊的世界。以后,随着知觉构件细节越来越精细,知觉也越来越丰富。用观察全视野不分别物体的办法也不能觉知到知觉之前的原始画面,而可能唤起一种由与生俱来的知觉构件所展开的画面。问:

28、知觉构件又怎么越来越精细呢?难道不需要有精细的原始画面吗?答:也不需要。知觉构件可能是逐渐演化推广而越来越精细的,不一定是归纳提炼出来的。5一切相皆是名言51一切相都是名言问:前面的论证认为形状颜色等等是信息加工结果,先有一个东西,然后加工概括成知觉构件,所以这是假名。现在没有东西也没有加工概括的过程,那套论证不成立了,还能说它们是名言吗?答:应该还是。这涉及到什么是名言。存在一个或一些东西,用一个符号或构件指代这个东西,这是名言。比如名字指代一个人。但也有的时候只有名字而没有指代的东西,比如奥特曼打怪兽,奥特曼和所打的怪兽都不存在,名言指代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但还是名言。所以,不管有没有原初相

29、,只要知觉构件被认为在指代别的东西,就是假名。问:既然不存在原初相,假名化的知觉就是起点,那可不可以说它不是假名或名言?答:不可以,它仍然是名言。因为它还是在表示和指代别的东西,只不过,它所表示的又是依据它自己假立的。前面的论证在说“一个东西是从其它东西的归纳加工出的,只有假名并非实有”的同时,都承认有另一个东西存在。如此层层推进,最后总要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是实有的且不能再用上面的理由论证它是假名。现在一步步推到了这个起点,发现这个不可能归纳加工出来的起点却可以是假设安立的。说到底,是意识虚妄分别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层层安立了很多名言。所以,一切相都是名言。这样看来,原来被理解成是在层层归纳

30、概括安立假名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名言在层层加工转化。名言指代着其它名言或非名言却压根不存在的东西。如此展转循环,最终除了名言什么都没有。但在循环过程中,名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其指代的那些不存在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和清晰。就好比神话故事在展转流传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和清晰一样。52相、名与名相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相和名的关系。名的表现形式本身也是相,如语言声音、文字符号都是相,意识中的观念本身也是相。比如当我们想军林这个概念时,头脑中出现一个军林概念的相,它是个比较抽象的相。再如知觉到红色,这是个知觉层面安立的名言,这个名言很丰富,和原来的相几乎一样,但它本质上是名言。那么,我们要问,什么是

31、名言?什么时候相作为名言,什么时候相只是相?使一个相成为名言的是表示关系。当一个声音、符号或形象不仅仅是它本身,而且用来表示别的东西的时候,它就是名言了。用来表示别的东西的东西就是名言。这个定义概括性很强,比如,图片也是广义的名言,因为它在表示别的东西;一部电影也是名言,它也在表示别的东西。名和表示关系可以区分出三个方面:名本身、名之所依和名所表示。军林的文字、声音、意念相是名本身,名本身其实还是一些相。打个比喻,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普通人,他们过自己的生活。另一类是演员,他的工作就是演别人或演超人。其实演员也是人,但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名本身也是相,但它和普通的相不一样,它们不表示自己而表

32、示别的东西。可见,名是依表示关系建立的,表示使名成为名。如果不建立表示关系,或者不考虑表示关系,则只有相本身,没有名。建立军林概念所依的人、树是名之所依,军林表现的抽象概念是名所表示的义。说“唯有假名并无实体”是说名所表示的东西并非实有,而不是说名本身和名之所依不存在。比如,电影也是广义的名,因为它在表示别的东西。拍摄是一场演出,导演、演员、道具、特技技术都是演出的一部分,演出总体上相当于名本身。胶片是演出的记录,相当于另一层次的名本身,就好比语言是第一层次的名言,文字是第二层次的名言。有的电影是生活片,拍普通人普通事,这些人和事相当于名之所依。但电影讲的故事仍然是编出来的,不是现实的存在,是

33、名所表示。还有的电影讲“超人大战外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电影的名所表示,其所依的是普通的人和事+科学知识,但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大比例的幻想,明显不真实。我们不能说电影本身不存在,也不能说导演、演员、道具、特技技术不存在,只是说“超人大战外星人”不存在,故事里的事并不存在。名所表示的东西是从存在的东西概括提炼出来的,即遍计所执的东西,称为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不存在。名本身和名之所依不能说不存在,但它们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名所表示,从更深层次看仍然不存在。比如,电影终究属于外境,连外境都是依感觉安立出来的,并非实有,电影当然也非实有。本文前半部分我们一直通过论证某物只是“假名”而否定其实有。也就是把

34、加在实有上的“名所表示”层层剥离,显出背后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东西。如此层层剥离,原以为会还原出两个东西,名本身和最终的名之所依,即原初的知觉相。结果发现原初相也不存在,是假安立出来的。最终没有找到一点实有的东西,唯有名言本身展转表示,没有名言之外的所指和所依。就好比玉米剥去皮后有个玉米棒,而芭蕉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虽然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但剥出来这一堆芭蕉叶(假名)是有的。名所表示为义,本来无有;名之所依还原到最后也是无有。名本身还原到最后是相,是被人赋予了表示关系,用来表示别的东西的相,可称为名相。反过来相又都是名,没有非名之相,所以一切相也都是名相。一切名都是相,一切相都是名,名与相合二为一

35、,统一于名相。53自相?=自性自相共相概念很容易理解。比如水果是共相,苹果是自相。但苹果其实也还是共相,具体的苹果才是自相。人们都知道共相只是概念,是不存在的,自相才存在。但另一方面,名言所表示的都是共相,自相要到名言之外找。而一切相又都是名言,所以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自相,只有相对于上一级共相的自相,说到底还是共相。也就是说,一切相都是共相,没有自相。这和说一切相都是名言意思是一样的。一般人说,共相只是概念,共相概念所表示的东西不存在。现在发现自相情况更甚,连真正的自相概念都不存在,只有相对上一级共相概念的相对自相概念。自相概念都找不到,更别说自相本身了。共相无,还有共相概念,自相无,连自相概念

36、都找不到。中论讲一切法无自性又讲一切法皆假名,现在知道从一切法皆假名可以推出无自相,如果自性就是自相,那么这不同表述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6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61影像非实有前面按“唯概念假名并非实有”的思路一路走来,开始以为层层剥离假名之所表示后会留下一个名之所依,最后发现非名言的名之所依还是遍计所执,剥到最后只有一堆名言本身。那名本身是否实有呢?名本身也是相,是用来指代它物的相,可称为名相。而相是觉知到的影像,名本身是否实有即此影像是否实有。解深密经中有一段心与影像关系的经典论述:“世尊,诸毘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

37、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其中关键一句是:“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就是说,心如是生起时就会觉知到如是影像,换言之,心生起时就会有相应的知觉生起,并没有独立于觉知的影像。接着佛说了一个比喻,人在镜

38、子里看到一个物体,准确的描述应该说是“通过镜子看到了物体本身”,但人们经常说成“我看到了镜子中的影像”,还可能引申说“物体之外还有一个影像显现”。“通过镜子看到了物体本身”是准确的说法,但说起来比较绕;“看到镜子中的影像”比较简单直观,但却是错误的。人们常常为了图简单省力而采用错误说法,日久成习,还以为真是这么回事。同样道理,准确的说应该是心生起时就有影像的知觉生起,但人们颠倒成习,以为有异于此心的影像生起。所以,唯有觉知没有独立于觉知的相,独立存在的相是根据觉知假安立出来的,唯有假名并非实有。即“相”这个假名所指的独立于觉知的相不存在,是遍计所执性。建立这个假名所依的是觉知。62知不自知,虽

39、知恒寂概括的说,在遍计所执的范围内也有层层叠叠的建立,这些假名概念本身都是觉知相。人们能够觉知到的都是觉知相,是遍计所执。由觉知相推论出觉知本身,那么觉知本身是否存在呢?觉知就是识。识为了别,了是觉了,即觉;别是分别、辨别,即知。所以觉知就是了别,就是识。识是依他起,故觉知本身是依他起。唯识就是说觉知本身存在,且唯有觉知本身存在。但人们觉知到的永远是觉知相,觉知不到觉知本身。即凡夫只能觉知到遍计所执,觉知不到依他起。东晋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的即色宗支遁法师,已经讲到了这种情况,他说:“知不自知,虽知恒寂”,即人们虽然在觉知,但只能觉知到知觉相,永远觉知不到觉知本身,所以知觉本身对我们来说是恒寂的。

40、永嘉禅师也讨论过知自知的问题,他说:“起知知于知,后知若生时,前知早已灭。二知既不并,但得前知灭,灭处为知境,能所俱非真。”即凡夫即便起知知于知,也终不能觉知到觉知本身。只见到觉知相见不到觉知本身,就是被假相遮蔽而觉知不到真相,可名符其实的称之为无明不觉。阿含经中对缘起有两种说法,一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两者对比,透露出名色即是无明的意思。怎么可以说名色即无明呢?认识到正是知觉相在障蔽觉知本身,则知原来名色即无明。觉知所知的是名相,而名相是无明障碍,所以名相也是名符其实的所知障。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本来还要讨论觉知本身,但内容多且与此文论证思路不

41、同,决定另行成文。此篇只讨论知觉相。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 加“知不自知,虽知恒寂”,凡夫不能见依他起。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加原初相和一切相皆是假名两段讨论,由此打通名与相的关系。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论证原初相不存在,贯通一切相皆是假名,加自相与自性一段。关于知觉相的遍计所执性从2010年提出幻觉说,后来一直在完善幻觉如何生起,这样可以更好的解释知觉,也可以为自由改变知觉提供方法。我也一直清楚,这类似科学层面的工作,在幻觉说的大框架下细化,细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变成技术。从佛教立场人们会说这个层面不究竟。可这个层面一步步做是有结果的,向上怎么走则不太明确。直到写十二支缘起的唯识

42、古义阐释,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直趋究竟真实是佛教与一切外道的不共之处,佛教特别强调这一点。一种能带来神奇效果但在证真实上没有前进的修行,终究还是生灭法,随着时间推移,当它消失的时候还是回到原点,终究是个0。而在证真实的路上前进一步,哪怕走的再少,比起那些在轮回中终将归零的成就,也是无限大。所以金刚经说恒河沙数布施不如受持读诵四句偈,因为从究竟的观点看,再大的福报最终还是0,而受持四句偈则是走向觉悟一步,比起那些都有意义。想明白这件事,彻底塌下心来唯求真实才是真实发起菩提心。或者说,真实发起菩提心应该念念在究竟真实上,而不在有漏的世间成就上。相比而言,研究心识如何流转乃至依此开发出自由转化境界的能

43、力,这些都还是世间成就。世间成就如果不能转化成有利于证悟真实的助缘,则终究没有意义。所以,空与真实的讨论比知觉如何生起更重要。十二支缘起也给出了启发线索。无明缘行,名色缘识,名色就是无明的根源。按这个原则,知觉一定是遍计所执。怎么论证其遍计所执性呢?本文部分内容在2012年已经思考,但只能走到混合色为遍计所执,对三原色遍计所执性论证不充分。十二缘起的解读给了方向,可以继续推动了。2014年5月2日星期五十几年前,一个岔路口摆在我面前,是悬置外境直接讨论觉知本身,还是先解释外境再讨论觉知本身。后来走到了先解释外境的路。经过幻觉说、神话说、知觉引擎说、第二知觉引擎说等等,对外境已经解释得相当清楚了

44、,现在又回到了知觉本身的问题。这次不是悬置其它讨论知觉,而是把其它还原为知觉后再讨论知觉。讨论本身和当初相似,但意义不同。永嘉禅师对知的讨论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在论三心不可得及其对禅修的启示中引用过,转一圈回来后还是这个点。不过,绕了一圈后,此事的重要性比当初强得多;而现在的论据更充分,也使结论的确定性比当初强很多。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这次在中间加入原初相和一切相皆是假名两段讨论,由此打通名与相的关系。在本文中,打通相名关系的意义似乎不大,因最后还是归于唯识无相,只是中间论证多一层曲折,更严谨一些。但打通相名关系对实践上怎么做到无相意义巨大。相既然是无明障碍,怎么破掉呢?相都是名相,相的存在根本上依赖于对名言或指代关系的运用,所以只要遣言就可以破相。这是修行佛法的殊胜方便。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101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