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738564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常见的理论、典故等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教材名言俗语成语哲学道理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 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 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

2、物主义观点: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万物皆备于我”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掩耳盗铃”“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

3、“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9、“正像在 18 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 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

4、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正确的价值观是客观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的统一。13、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发展观点

5、。14、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5、“田忌赛马” 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塞翁失马” 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刻舟求剑” 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郑人买履” 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邯郸学步” 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拔苗助长” 违背规律的客观性,遭受规律的惩罚; “围魏救赵” 体现联系的观点。16、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

6、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7、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18、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 “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19、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7、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1、“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2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23、“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24、“没

8、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2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26、“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7、“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28、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9、“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9、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30、“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1、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2、“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3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34、“

10、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6、“齐是非”、“是非莫辩”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主观认识不能检验主观认识。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见来检验是非。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7、“如果我们达

11、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决定认识。39、“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前两句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两句体现实践决定认识。41、“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 不依靠主观的夸张, 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2、

12、“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4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 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4、“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 遵循客观规律。4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3、联系观点。4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 变化发展的观点。4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反映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49、“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50、“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

14、了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5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 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 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约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54、“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5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15、不善矣。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 “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7、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8、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59、“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对症下

16、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0、“毛泽东: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61、“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62、:“福楼拜: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矛盾的特殊性。63、牵牛要牵牛鼻子 抓主要矛盾。64、“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 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

17、(辩证否定观) 。65、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易转“日新之谓盛德。” 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6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67、“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68、“ 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 它才会运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70、“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8、。7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7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7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75、“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定价值观支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6、“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7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贩卖矿物的

19、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 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人的社会地位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78、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

20、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3.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

21、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2、哲学道理。6. 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哲理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解读:国家每一代都有才华出众的人出现,他们都可以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扬数百年。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发展观点的体现。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解读

23、: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9.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该句中的“有”

24、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10.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1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读: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高挂

25、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1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解读:其寓意在赞扬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哲理分析: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反映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13.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哲理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

26、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14.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解读:君主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打翻船。哲理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荀子把君王和老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船和水的关系,意在告诫统治者,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老百姓这片水才能承载君王这只船。反之,横征暴敛,严刑峻法,鱼肉百姓,老百姓就会打翻君王这只船。15.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解读:过去我看人,听了他们的

27、言辞就相信了他们的行动;现在我看人,不仅听他们的言辞,也观察他们的行动。哲理分析: “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解读:宇大得没边没沿,宙长得无始无终。哲理分析: 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哲理分析: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18.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

28、,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哲理分析: 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19.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哲理分析: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20. “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

29、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哲理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21. 富润屋,德润身解读: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哲理分析: 意识不仅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对人自身具有调节作用。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2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表明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正

30、确的心态,是有智慧的表现。哲理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应当如此,对自己也应如此。看待自己,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一样,都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对坏的可能估计不足,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哲理分析: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24.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解读:在对弈中、战争中都会出现由于局部的失误而造成全局

31、失利的情况。哲理分析: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5.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解读:不会谋划全局的人,也就不会谋划一个部分或单位的发展。哲理分析: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这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26.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哲理分析: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

32、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读: ( 时间 ) 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一去不复返。哲理分析: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8.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解读: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与环境之间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规律的。哲理分析: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2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3、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解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哲理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上面两句名言揭示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30.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解读: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哲理分析: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3

34、1.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解读: ( 人们 ) 只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哲理分析: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又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32.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解读:这段话揭示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这个道理。哲理分析: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33. 吃一堑,长一智解读: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才智。哲理分析:

35、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实现挫折向智慧的转化,必须善于分析导致失败和遭受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训,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改正。3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解读:金子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度,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哲理分析: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解读:没有“跬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外的目的地;没有“小流”的汇聚,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飞奔,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马虽然走得慢,但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同样能够到达目的地。哲理分析: 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