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

上传人:xx****m 文档编号:76606321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计划(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二一一年十月40 / 43目 录1. 专业基本情况1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2.1 扎实的教学研究基础22.2 优越的校保障条件22.3 良好的产学合作培养基础53. 试点规模6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7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75.1 培养目标和要求75.2 培养模式85.3 课程体系设计与学分要求9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26.1 组织保障126.2 条件保障146.3 健全校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156.4 规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16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1

2、8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187.1 热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187.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197.3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19附件1: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部分影印件)21附件2: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22附件3: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27附件4: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35附件5: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411. 专业基本情况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

3、的专业,其前身是燃机专业,源于1957年由华中工学院开办的燃机拖拉机专业,1970年设置燃机专业,1986年获燃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设置摩托车专业(方向),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专业进行调整,由燃机专业扩充专业容和方向,改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并将摩托车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3年获得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6月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获批省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211”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本专业在总体上处于国先进水平,在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电控技术方面处于国领先水平。在车用发动机方面处于省第一,摩托车与发动机专业方向

4、为国首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进行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原工学院的特色专业与主导专业。1994年工学院更名为汽车工业大学,该专业更是成为支撑汽车学科的主要力量,2000年合并组建理工大学后,学校确定材料、交通和汽车为三大特色,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起构成汽车工程学院的汽车学科群,支撑着学校在汽车方面的特色。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制造、钢铁、电子、橡胶、化工、资源与环境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对汽车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将极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汽车的安全、节能

5、与环保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决定汽车的性能,汽车的节能与环保任务也主要由发动机来实现,在这样的形势下,给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由汽车工程学院车用动力系承担。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在汽车发动机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在国首次创办了摩托车与发动机方向,建立了该方向的培养体系和教材体系,毕业生为摩托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1 扎实的教学研究基础教学研究是热

6、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近几年的大力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研究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获得4项省级和7项校级教研项目,其中3项已经完成,省级教研项目“汽车文化教学体系建设与网络化课件开发”已经完成,并获学校的特等奖。2.2 优越的校保障条件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1)教育部、理工大学投入的基建、实验室建设费用2007年教育部划拨修购专项经费130多万元用于新燃机实验室的异地还建,为配合教育部修购专项实施,理工大学匹配了50万元经费,本专业的教师又从科研经费中匹配了30万元经费,这样大约共210万元建设的新燃机实验室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2

7、)教学四项经费投入本专业办学经费由汽车工程学院统一按学院经费管理制度执行。汽车工程学院经费管理制度健全,专款专用,每年学校划拨的教学四项经费教学实习费、实验材料费、设备维修费、图书资料费约15万元100%用于教学。(3)汽车工程学院自筹经费投入汽车工程学院极其重视本科教学,将发展基金总额的50%以上补充本科教学经费。(4)学科建设中与本专业相关的经费投入学校“211”建设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经费投入,“十五”期间达到400多万元,“十一五” 期间达到200多万元。(5)专业教师的科研经费投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近年来每年的科研经费都在200-300万元之间,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支持专业发展,

8、每年大约有203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专业建设,如购置与维修设备、交纳专业相关学术活动费用等。专业师资力量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占了58.8%;职称结构分布合理,总体上呈现“橄榄”型;学历学位结构合理,其中50岁以下的教师除一名以指导学生实验为主的实验师外,其余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在读,博士与在读博士占了全体教师的一半以上。青年教师对学位的进取心强,有利于学术梯队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电控技术、汽车新能源与其动力装置、汽车发动机CAE与测试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与梯队。专业科学研究实力雄厚 (1)主要科研方向结合学术梯队

9、建设情况,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节能、环保的主题,主要针对以下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电控技术、汽车新能源与其动力装置、汽车发动机CAE与测试技术等,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水平简述如下:1)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电控技术在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先后完成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车用柴油机高效排气净化器的研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摩托车排气净化系统优化设计”、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快速老化技术研究”、“低污染摩托车催化转化系统的建立与匹配设计”。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子项目“摩托车排放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研究”、“OBD故障

10、模拟技术和匹配标定试验技术研究”。至今已鉴定科研项目多项,部分项目获得奖励并正在推广应用。在汽油机电控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汽油机电控试验开发平台,率先在国进行二冲程发动机缸汽油喷射的研究,并已经完成原理样机,四冲程汽油机样车通过了国3标准的认定和公告,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并有产品出口。在柴油机电控技术研究方面,进行了中压双共轨燃油喷射和可变配气系统的研究,取得一项专利。以上项目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的支持。2)汽车新能源与其动力装置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究,是我校重点支持的学科方向之一。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方面

11、,承担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能量管理策略优化”和市重大科技项目“市电动城市客车的开发”,在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匹配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成功城市公交客车样车和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车辆已经在试运行。近两年在国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尤其在质子交换膜、纳米复合催化电极的材料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自主开发出30W、1kW、5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燃料(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水热管理系统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东风汽

12、车公司在我校投资325万元用于支持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开发。十一五获得科技部“863计划”支持从事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国拨经费500万元。在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研究方面,从事了LPG/CNG掺烧技术研究和单燃料发动机技术研究,进行了生物柴油的适应性研究、喷射式氢气发动机的研究、使用二甲醚的HCCI燃烧技术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汽车发动机CAE与测试技术在汽车发动机CAE研究方面,主要开展汽车发动机CAD/CFD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数值模拟、仿真、优化以与数据库、图形库等技术应用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现已完成和承担了有关国家级的基础理论研究,如“973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成功为多家摩托车厂、发动机厂、零部件企业和科研机构完成科研开发任务,如“发动机缸充量瞬态模拟计算”、“厢式专用汽车CAD应用系统”、“专用车CAD系统”、“XDZ125-8摩托车整车设计”“摩托车与发动机设计系统开发”等。不仅技术研究上,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如完善了液体射流不稳定理论、构建了柴油机油嘴空穴流动模型、柴油机液滴超临界蒸发的物理数学模型,开展了柴油机微粒生长的分形理论研究,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分形理论较好地应用于燃机的研究之中,等。“专用车CAD系统”、“发动机气道现代设计方法研究”分别获得省和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

14、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获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被EI、ISTP检索20余篇。在汽车发动机测试技术研究方面,主要从事汽车与发动机动态过程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并进行汽车、摩托车整车与零部件测试设备的研制和产品开发,开发成功汽车、摩托车制动器试验台、离合器试验台、底盘测功机、汽车前轮定位参数快速测定仪等测试设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2)主要科研成果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完成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1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40余篇,参与制定标准6项,已获得或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4项。2.3 良好的产学合作培养基础“产学研结合”,

15、“行业、地方共建”是本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工业大省,又是神龙、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电动等公司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基地。解放、东风汽车集团、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厂、玉柴等六十多家企事业单位是我校汽车行业董事会成员,使得本专业有很强的行业优势。我校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学会摩托车分会唯一的大专院校理事单位,在摩托车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以上优势促进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开发。根据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围绕汽车行业进行实验基地建设、教材编写,结合汽车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合作研究、毕业设计选题,邀请汽车企业专家来校做访问指导、参加专业建设委员会,派出青年

16、教师到汽车企业做博士后研究,为汽车行业特别是地方企业进行人才在职培训,主动为地方汽车企业提供服务,从汽车企业获得设备捐赠改善办学条件,从汽车企业获得奖教金、奖学金、助学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和科研基金,师生的专业热爱感十分强烈,绝大部分毕业学生到汽车行业就业。面向国际,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同类专业(如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布莱福德大学、法国伯艮第大学等高校)的交流,稳步推进国际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教师互访交流、共同开展研究等机制,并得以实施。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了国际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了国外高校的教师来我校授课,引进了教材、课程和教学模式等,为我们创新车辆工程专业的办学提供了

17、新的思路。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合作效果良好,中外双方每年均互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面临汽车行业的变化,围绕汽车节能、环保、安全等为主题的科技发展,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了实践教学的模式,走出了创新的路子,扩大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办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受到同类高校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建成省级和校级精品(优质)课程6门,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对社会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9本,其中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先后经历了三次修订,十多次印刷,在全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摩托车专业方向的教材几乎全部都由本专业教师主持编写,被其他高校广泛使用;接待国同类高校考察调研人员20余批

18、次,接受国高校实验实习的学生人数200余人,接待国外高校考察调研人员10余批次,接受国外高校研修学生6人。总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汽车、发动机、摩托车行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3. 试点规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试点班每年招收35人/年。采取零批次单独招生,根据成绩择优选拔。应用型工程师的基本学制为本科4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准应用工程师资质。卓越工程师项目试点班学生中的50%可以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进入设计型工程师培养阶段。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完成

19、学业后授予工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准研发工程师资质。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2神龙汽车3长安汽车股份4三环集团5江铃汽车集团公司6东风汽车7钱江摩托股份8宗申发动机制造9西峡县燃机进排气管XX公司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5.1 培养目标和要求5.1.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

20、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5.1.2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达到了见习(初级)热能与动力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初级)热能与动力工程师技术资格。5.1.3 知识、能力与素质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1.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与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2.具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获得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开展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3.具有一定的计算

21、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了解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与其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学校培养标准见附件25.2 培养模式采用“3+1+1+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本科毕业50%学生通过保送直接攻读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本科阶段: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与企业联合培养。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1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工程实践,主要任务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工程项目研究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毕业生对企业的

22、适应能力 。 工程硕士阶段:实行“1+1”模式培养。即1年在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1年以“双导师”制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顶岗工作,同时针对现场生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5.3 课程体系设计与学分要求5.3.1理论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 修 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44军事理论3224体育12841-4大学英语256121-4大学计算机基础B322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4832专业导论1611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

23、课程14491/2/3/4(2)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修课高等数学A160101-2线性代数402.5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4833大学物理D724.52物理实验C3613工程图学A9661-2理论力学A724.53材料力学B6444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11263-4工程材料402.53金属工艺学B402.5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B3225机械设计6445机械原理563.54选修课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3223燃烧理论基础3226电机学基础3226交通运输工程概论B241.56(3)专业课课程性质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必 修 课流体动力学A563.55工程热力学48

24、35传热学4836电子控制技术与应用4835汽车构造(双语)6445发动机原理A563.56汽车发动机设计563.57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4836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402.56热能与动力机械性能实验3217选 修 课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3227发动机优化技术3227发动机CAD/CAE3227发动机振动与噪声3227燃料电池技术基础3227汽车发动机排放与控制3227燃机增压技术3227摩托车构造与设计3227汽车理论B3227专业培养计划见附件35.3.2校实践教学 校实践教学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课教学统一安排的集中实践教学任务;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实践完成。(1)

25、课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名称 容要 求英语听说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荐词汇量、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熟悉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达到跨文化交流交际的初步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图形分类,形体表达,零件图与装配图绘制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等。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技能与方法,利用Auto 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生产能力调查,产品图纸分析,工艺分析,制定定位夹紧方案,或工艺规程制定方案。确定主要尺寸的精度与形位公差要求,绘出夹具结构草图,或拟定工艺过程,绘制夹具总图和1-2个主要的零件图,编写文件明细表或制定工艺

26、过程卡和工序卡,编写设计说明书。了解生产纲领,现有设备和毛坯状况,熟悉工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拟定工艺路线和分析工艺过程,前工序的有关尺寸和精度;本工序的加工容与要求;机床型号和刀具型式与规格。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发动机或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图设计,汽车发动机或摩托车发动机零件图设计,撰写设计说明书。发动机的设计参数与基本结构的分析,发动机零部件的必要的计算。(2)课外实践环节 序号项目名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容与要求学分1热动创新设计训练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参加12项国家、校、院创新课题以与指导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 并独立承担部分工作,提交相关报告或论文,并参加答辩。 42能力拓展训

27、练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相应考核13开放实验室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的设计、立项与相应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考核。 44汽车驾驶证项目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汽车驾照证书。35企业岗位实践在企业人员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在企业参加68周的生产、经营、辅助管理等工作, 提交 技术报告或经营管理报告,并参加答辩。46热动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竞赛、其他竞赛活动27其他学科竞赛数学、建模与文化、体育等方面,根据不同奖项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138社会实践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有效建议与问题解决方案19

28、英语与计算机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获六级证书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并获相关证书者2310论 文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或被录入会议论文集每篇论文211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参加规定次数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详细记录与心得3注:(1)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外特色实践环节不得少于10个学分。超过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数。(2)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5.3.3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名称 容要 求生产实习参观汽车发动机部件与整车生产线,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过程,熟悉汽车发动机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参观汽车技术中心或汽车综合试验场,实地了解汽车发动机的设计、测试、实

29、验流程。听取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部门,规划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的专家作报告。进一步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构造、功用与工作原理,掌握正确设计汽车发动机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汽车发动机各机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与生产组织形式,了解新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与发展。岗位实习各主要实习岗位: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务部、技术质量部、后勤部、生产部、各生产车间;绘制全厂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编写实习报告通过轮岗了解各种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熟悉各个主要岗位的运作现状和规律,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针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文献检索摘要,撰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30、资料,撰写论文,绘图,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10000 字; 毕业设计制图量不少于20号图纸,;毕业设计文献检索不少于10篇,;翻译与课题相关的外文资料约2万个印刷字符;开题报告不少于1400字。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6.1组织保障(1)成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和试点工作组,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专家委员会由汽车学院院长任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合作培养企业负责人,企业教授级高工、车用动力系系主任等学科责任教授等学校与企业的各方面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卓越热能与动力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试点工作组由汽车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主管

31、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车用动力系系主任副组长,教学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实验中心负责人、各相关企业一线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学院教学办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师资聘请与培训,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在各合作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站,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企业后的各项工作。(2)建立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每年召开三个座谈会,即学生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企业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感受、企业期望与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与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下一步方案的优化与落实提出预案

32、。每学期召开1-2次试点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本学期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计划情况,提出下学期计划执行方案,落实各环节责任人。6.2条件保障(1)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试点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了解生产实际,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同时,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等方式,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工程能力。另一方面,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讲座,为学生提供

33、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工程师专业的基本训练。形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在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教师取得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具体办法与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见附件5,师资队伍建设方案(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开放教学统筹校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我校在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传统优势,将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校各个研究基地现有的大型设备、试验体系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出台实验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实验室、科研基地、训

34、练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学校举办国、国际会议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交流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学校将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基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6.3健全校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实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领导听课与巡视检查: 开学初、期中与期末,校、院(部)领导带队开展教学巡视。坚持校、院

35、(部)领导与职能部门干部听课、巡课制度。督导员全面督查: 通过随机与重点听课、开学初与节假日后教学检查、考试巡查,对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实习等环节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和有针对性地抽查,以与围绕教风、学风等展开座谈与调查等,实现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管理部门监控: 教务处通过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控制;人事处通过岗前培训、外派进修、职称评定与教学质量挂钩以与政策倾斜等措施严把师资质量关。学工部与教学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学生事务的严格管理以与学风建设等,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作用。教、学互评: 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

36、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与时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相长。6.4规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1)明确实习工作流程,规管理(2)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容,并相应的做出成绩评定准则。实 习 评 价 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数比重(%)工作岗位评价热动专业贴近度5理论知识结合度5技能训练的时效性10毕业设计题目的结合度5工作过程评价团队合作能力的表现10实习工作态度表现10业务操作能力表现10实习手册完成度5实习

37、成果的评定作品(产品)制作或方案策划10竞赛或评比中获得荣誉10实习(总结)报告10实习答辩10加分项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参与技术解决010%减分项不服从管理、发生责任事故、严重违纪1020%(3)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 企业对实习学生视为岗位职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才能加快社会人的转变。企业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院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院管理制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4)企业实习手册和答辩根据实

38、习工作性质的不同,编制了实习手册,要求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包括岗位基本情况、考勤、薪酬、工作周记、业务报告、成果记录等各方面容,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材料审核后,进入答辩阶段,有岗位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5)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实习评价工作,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由院企双方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合教育实习证书”,以此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一方面,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学院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实习学

39、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以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分析学生的就业走向,并将获得的信息与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或学院反映,使学院能与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学院的要求,与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形式,注重将企业部岗位技能需要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企业管理岗位对学生技能素质的需要,还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了更广的选择空间。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7.1 热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1)课程体系和教学容的改革:根据工程师培养要求,需要精简传统的、旧的教学容,大量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

40、程应用知识,适当增设人文社科、管理技术类知识,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体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涵和外延的拓展,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研究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素质,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建立和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工程师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培养质量的主题,工程训练体系是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要研究并建立“全过程、递进式”的工程教学实践体系和创新训练体系,实现工程训练系统化、创新训练系列化、能力培养实效化。(3)构筑适合热动工程师培养的开放式教学系统:根据材料发展趋势,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科背景,改革教学方式和方

41、法,构筑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7.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1)教学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2)师资队伍的建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也包括教师培训、提高的措施。需要探索和建立工

42、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工作。企业导师的指导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需要企业有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3)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研究探讨紧密校企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培养的支持,和企业联合进行工程项目研究,为企业输送优先人才,企业优先选录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等途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二是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采取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外国教授或工程教育培训机构来学校讲课,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

43、的工程师。建立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7.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主动服务于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新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应该是由校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企业和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1)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随着课程容、知识学习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相应发生变化,需要研究如何进行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包括教学师资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等科学评价,并将校学习的教学质量与后续培养阶段的质量联合进行评价和监控。(2)考核与评价

44、机制的建立 :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达成度的评价。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与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联合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是研究主要容,需要企业、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研究完成。附加文件附件1 合作培养单位依托单位协议书附件2 专业培养学校标准附件3 专业培养教学计划附件4 企业培养方案附件5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附件1: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部分影印件)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2神龙汽车3长安汽车股份4三环集团5江铃汽车集团公司6东

45、风汽车7钱江摩托股份(因企业部分信息不便上网公开,协议文本略)附件2: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应用型热能与动力工程师主要从事车用燃机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方面工作。按照本标准培养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学士。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知识与具备初步相关技能,了解新兴技术(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4)。1.1、具有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作所需的基础科学技术知识以与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1.1.1 数理知识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测试与试验技术等。1.1.2 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

46、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1.1.3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1.2、掌握扎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方法、技能1.2.1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 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 掌握与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了解燃机的特性与发展 1.2.2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 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 掌握与燃机的制造与加工相关的工程研究方法与技术 了解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发展、趋势1.3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1车用燃机的制造原理与制造工艺

47、技术: 掌握车用燃机的制造过程的特点、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 车用燃机的制造与加工工程原理与技术 了解新型车用燃机的制造工艺 、车用燃机的制造先进工艺、技术与其发展动态。1.3.2车用燃机结构与性能与其分析方法:1.3.3车用燃机生产工艺设计:1.3.4 计算机在车用燃机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技术: 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了解计算机在车用燃机设计、制造等应用中的常用软件,并能在生产中运用。2、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5、6)2.1工程应用技能2.1.

48、1 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2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2.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与技术发展,具备编制支持车用燃机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2.2.2 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生产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与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2.2.3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参与制定实施计划的能力,并能实施解决方案,完成热动领域相关的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2.2.4 能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知识和技能;2.3工程创新能力2.3.

49、1 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工程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发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2.3.2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3、掌握参与项目与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9、10)3.1项目与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设计3.1.1具备工程项目集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能够对系统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3.1.2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具备的初步能力3.2项目与工程管理系统方案的实施与运行3.2.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畴,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

50、要求开展工作3.2.2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3.2.3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以与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9、10、11)4.1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4.1.1 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4.1.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团队运行、成长、和壮大中的各种变迁,初步 具备带领团队前行的指向和能力基础4.2人际交流与工程表达能力4.2.1 能够熟练利用现代交流媒介进行工程表达,并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

51、与阐释4.2.2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4.2.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4.2.4能够跟踪热动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4.3外语交流能力4.3.1 熟练阅读外文材料和文献,具备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4.3.2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有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7、8、10)5.1. 职业道德规5.1.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

52、职业行为规,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5.1.2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遵守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企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5.2 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2.1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适应发展的学习能力5.2.2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能够参与跨专业与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5.3 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5.3.1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5.3.2 具有车用燃机产品、生产过程与装置的安全可靠性、环保关联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附件3:理工大学

5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一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与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2. 具

54、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获得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开展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3.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 了解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与其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2.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汽车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3. 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发动机原理、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汽车发动机设计、汽车

55、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4学制与培养规格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本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最低毕业学分规定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集中性实践课学分课外学分1901222236106 理论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时分配建议修读学期第二 专业总学时实验上机实践课外通 识 课 程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es必 修 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8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72164军事理论232164体育4128641-

56、4大学英语12256641-4大学计算机基础B23212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348122专业导论1161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核心类课程大学生学习与生涯指导课程全校学生要求至少取得9个学分,其中要求在核心类课程的四个类别中分别选修至少一门课程。人文文化课程科技文化课程艺术课程拓展类课程选修要求 要求至少选修144学时,9学分高等数学A101601-2线性代数2.54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483大学物理D4.5722物理实验C136363工程图学A6961-2理论力学A4.5723材料力学B46444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6112203-4工程材料2.54043金属工艺学B2.54044互

57、换性与测量技术B23245机械设计46465机械原理3.55644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2323燃烧理论基础2326电机学基础2326交通运输工程概论B1.5246修读说明:要求至少选修64学时,4学分 专 业 课 程必修课流体动力学A3.55645工程热力学34845传热学34846电子控制技术与应用3485汽车构造(双语)46445发动机原理A3.55646汽车发动机设计3.5567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34846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2.5406热能与动力机械性能实验132327选 修 课 汽车新能源与其动力装置2327发动机管理系统(双语)34847汽车动力装置匹配技术2327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2327发动机优化技术2327发动机CAD/CAE2327发动机振动与噪声2327燃料电池技术基础2327汽车发动机排放与控制2327燃机增压技术2327摩托车构造与设计2327汽车理论B2327修读说明:至少选修144学时,9学分7实践教学进程表实践环节名称周数/学分建议修读学期军事训练31.51机械制造工程实训A443电工电子实习B11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上机10学时)(期初进行)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