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7653726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范文】(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技公司企业文化评估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公司简介4一、 基本信息4二、 公司简介4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5第二章 企业文化评估6一、 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核6二、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12三、 开创者的基本学说18四、 企业文化方格理论31五、 目标原则38六、 绩效原则40七、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41八、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51九、 物质保证55十、 组织制度保证61第三章 项目概况69一、 项目概述69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0三、 资金筹措方案71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1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1第四章 发展规划分析72一、 公司发展规划72二、 保障措施

2、76第五章 风险评估分析79一、 项目风险分析79二、 项目风险对策81第六章 人力资源配置83一、 人力资源配置83二、 员工技能培训83第一章 公司简介一、 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熊xx3、注册资本:11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2-157、营业期限:2010-2-1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

3、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4626.2111700.9710969.66负债总额8469.99

4、6775.996352.49股东权益合计6156.224924.984617.16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5908.1420726.5119431.10营业利润5667.744534.194250.81利润总额4870.963896.773653.22净利润3653.222849.512630.3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53.222849.512630.32第二章 企业文化评估一、 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核(一)价值与价值观界定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是研究企业价值观的起点。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

5、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用来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的。对于主体而言,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有价值的。英国社会学家莫里斯认为价值为个人选择或选取行为的基础,基本上都有所偏好,且因状况不同而分成三项不同的价值,即运作的(Operational)价值,选择行为时表现的实际偏好;设想的(Conceived)价值,对选择行为后果所作的判断;客体的(Objective)价值,根据客观条件选取对象的客观性质,与其实际运作价值不一定相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基奇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的性价值,又称终极价值,是对生命意义与生活目标的信念;另一类是工具性价值,又称手段

6、价值,是对生活手段及行为方式的信念。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客体的总的根本性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不管对价值观怎样划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抉择依据。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企业价值观就是指导企业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去判定某种行为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具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美国学者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指出:价值观贯彻于人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始终,也贯彻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它构成人们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评价和取舍事物的标准,选择

7、对象的依据和推动人们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动力。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所以成立、管理所以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在经常接触的人们之间缺乏这种相容和一致,那么他们的社会交往就会发生困难,这个组织就会涣散、解体,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对国际知名的成功企业深入考察后指出:他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也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观决定了

8、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观为公司员工创造出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到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二)企业价值观的特点1、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企业价值观是员工用来判断、区分事物的好与环、对与错的。因此,在判断的过程中,人们自然对那些好的和对的事物表示感情上的支持和赞扬,而对那些被认为是坏的和错的事物表示感情上的反对和厌恶。2、判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具有明

9、显的审美倾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人与人协作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员工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判,断,进而作出相应的决策。如企业决策者在建设公司大楼、厂房时,思考采用什么风格、什么色调,应坐落在什么位置,在选择产品、公司标志等设计方案时,都要受到价值观及由此决定的审美观的影响。3、内容具有客观性并趋向于真理性企业价值观从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而且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企业价值观的威力根源于它的真理性。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脱离了客观实际,没有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有害的错误

10、的价值观任意泛滥,企业就会在吸取教训中不断修正其价值观,直到步入正轨,趋向于真理;如果企业没有能力修正其错误的价值观,企业最终必然走向失败。4、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强制性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一致化的认同过程,也是规范、约束企业全员行为的过程。在经营活动实践中,人们总是从实际出发,逐渐把那些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定为好的、正确的或可行的,而把那些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行为,定为坏的、错误的或不可行的,从而为员工的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理由,鞭挞非正当行为。(三)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

11、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一经确立,就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成为长期遵奉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人既有生理、安全等低层次的基本需求,也有情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高层次精神需求一般通过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形式表现出来。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做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遭遇顺境和坎河,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并为之自豪,那么企业就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许多著名企业家都认为:一个企业的长久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不是企业的资本或管理技能,而是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正如日本企业家本田宗一郎所言

12、: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思想更多地主宰世界。毫无疑问,企业的命运如何,最终是由价值观决定的。2、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他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历史上,金钱、权力等都曾充当过本位价值。由本位价值所派生的观念就是“本位价值观”(也可称为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状态,不同的本位价值观可以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相应的差异。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必然会形成某种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个性、管理特点,也决定着

13、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维护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企业利润和顾客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后者;当它把追求企业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时,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其行为肯定是通过牺牲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而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3、对企业领导者及员工行为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全体员工很容易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上级的决策易于为下级理解和执行,下级会自觉按企业整体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大大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既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标

14、准等硬性管理手段(企业价值观的载体)加以实现,也通过群体氛围、传统习惯和舆论引导来实现。企业成员如果做出违反企业价值观的事,就会受到制度惩罚、舆论谴责,即使他人不知或不加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进行自我调节,修正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4、激励员工与增强企业合力企业的合力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度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精神潜能。日本一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一个“车厢理论”,即一列电气列车每节车厢都有马达,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动力并能一道前进,可想而知,这样的列车一定会有强劲的动力。从一些成功的企业来看,一个合力强大的企业,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合力来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源于外部压力;

15、组织中相互对立的小团体倾向得到有效抑制;基层单位具有处理内部冲突、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同事间具有一种较强的认同感;全体员工都了解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工作上都有发自内心的支持态度;员工承认企业的外在价值并具有巩固和维护企业继续发展的愿望。企业价值观类似于一种理性的黏合剂,把企业员工凝聚在同一信念目标下,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背景,把企业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二、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一)企业价值观的共性与个性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企业文化内核的企业价值观,其共性更明显,它反映了企业发展共有的规律。基因理论研究证实,人与猿的基因9

16、8%是一样的,只有2%不一样;人与小白鼠的基因只有500对不同。这说明相近的生命体多半基因是相同的。以此推论,不同企业作为同一类生命体,其生命的基因价值观,可能95%是共性,5%是个性。在塑造企业价值观时,首先要关注共性。即要研究企业共处的自然、经济、人文、政治与法律环境,共同的体制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规律、人类一般心理及行为规律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企业价值观共性的目的,是要确定企业价值观的一般规律和科学内涵,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有个性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因此,研究企业价值观的个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价值观的个性虽然是少数,

17、但却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与源泉所在。在企业价值观中突出个性,让人过目不忘;把它渗透在企业经营行为中,使人充满激情,带来良好感受;在企业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中注入价值个性,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多数成功的企业价值观均是融共性和个性为一体,既重共性塑造,又重个性培养,使企业价值观在反映共性规律的同时又富有个性的魅力。具有339年历史的同仁堂,始终遵循优秀企业共有的诚信文化,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提炼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古老的同仁

18、堂焕发青春,在市场上树立起鲜亮的品牌形象。(二)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排序企业价值观必然要对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个人价值与共同价值、社会价值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与生产价值等一系列价值序列进行选择和排序。那么,现代正确的价值观应当遵循哪些排序原则呢?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跟踪了500多家世界大企业,最后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来说,它们一般遵循以下三条排序原则。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由人支配物,而不是由物支配人。人是企业最佳的不可替代的资产,是企业价值的源

19、泉。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的协作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卓越的企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团队文化,其本意就是倡导一种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增加产生好处。这段话说明过分放大个体价值是有害的。当然,企业的基础是个人,没有个人能力的发挥,企业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就不能形成企业活力。因此,必须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和企业价值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

20、目标中有自身利润方面的,也有用户的,还有社会的,当自身利润目标与用户和社会目标发生矛盾时,优秀公司首先选择的是确保用户和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三)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过去,企业也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的仅限于挖掘人的潜力。西方的一些企业非常强调在员工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上投资,以此作为企业提高效率、获得更多利润的途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人作为工具来看待。所谓的培养人才,不过是为了改进工具的性能,提高使用效率罢了。当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把人的发展视为目的,而不单纯是手段,这是企业价

21、值观的根本性变化。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文化优劣的根本标志。德国思想家康德说过,在经历种种冲突、牺牲和曲折复杂的漫长路程之后,历史将走向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通过主体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支配。这就要求充分注意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这无论对于企业中的人,还是对全社会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大写的人,包含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是否

22、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有决策权和控制权;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通过参与企业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顾客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最终拥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行使他们的权利;公众通过“舆论”等形式行使他们的权利。股东有投资增值的需要;企业家和员工有权力、地位、成就感和与取得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的需要;顾客有获得质量高、价格低、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公众也希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股东就要抛售股票,管理者就要跳槽,顾客就会不买企业的产品,公众就会抨击企业无德或无能。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新

23、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德国通过“社会契约”和“共同决策”的监事会制度,在权力的平衡方面步子迈得最大,但从结果看,企业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企业决策太慢。几十年来,日本企业通过文化和制度来造就一种心理上的权力平衡,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已经受到挑战。美国企业是通过工会来达到某种权力平衡的,但工会会员正在大量减少,工会面对近年来员工收益减少而管理者收益大增的趋势束手无策。在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已不仅仅是需求的满足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时代将

24、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在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社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净化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微观生产基础的变化必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企业家通过个人奋斗所取得的成功,淡化了人们对社会科层、级别、地位的看法。企业创造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信息时

25、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职业,还要考虑到员工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组织的核心能力将可能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员工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企业各类人才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三、 开创者的基本学说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企业文化学说,最初主要体现在几本经典的企业文化著作中。这些著作的作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企业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结

26、构。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说有Z理论、7S模式、五要素说和八大原则等。(一)Z理论Z理论是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的。该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证明以无形的信任、情感的微妙性和集体价值观为特征的日本管理方式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环境,能带来更高的生产率;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形成美、日管理模式差别的文化原因:日本管理模式根源于日本民族长期的“文化均质”,美国管理模式则根源于美国的“异质性”。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价值观、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它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力。威廉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称作A型组织

27、,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称作J型组织,主张美国应向日本学习,在两国成功经验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建立Z型组织,形成Z型文化。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他提出Z型组织具有如下管理和文化上的特征:(1)倾向于长期雇佣制,虽然没有说明是终身雇佣关系。(2)评价和升级比A型公司来得慢一些,但有显著工作业绩的人会得到较快的升迁。(3)雇员的职业途径常常在岗位和职务之间流动。(4)现代化的明确控制方法多用于获得情报,很少在重要决策中起决定作用。在Z型组织中,含蓄和明确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平衡状态。(5)决策问题是一个多人参加并取得统一意见的过程;决策可能是集体作出的,但是最终要由一个人对这个决定负责。这种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结

28、合,要求组织中有相互信任的气氛。(6)把对于下级和同事的广泛关切看做是工作关系的自然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于无拘无束,保持一种强烈的平等气氛,并且着重于全体人员在工作中相互打交道。威廉大内认为,Z型文化的核心就是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一家Z型组织的所有方面,从战略到人事,没有不为这种文化所涉及的,就连其产品也是由这些价值观所决定的。事实上,这种文化的人道化因素还扩展到组织之外。(二)7S模式7S模式是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作者认为企业管理既要注重“硬件”,更要重视“软件”;并且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应是一种文化,即具有自己的价

29、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作者在书中提出,美日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差异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和对人的看法上。日本重视集体主义价值观,美国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日本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人既是供使用的客体,也是应该给予尊重的主体,美国管理人员则只把员工看成是被动受制的工具,是“可以互换的生产零部件”。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两种不同的增长率。日本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此,作者提出了著名的“7S模式”。他们认为,企业管理包含不可分割的七个要素: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s)和最高目标(Supe

30、rOrdinateGoals)。作者把这七个要素(企业管理分子)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靠的强有力的网络。在七个要素中,管理者只重视其中一两个“S”(如战略和结构)是不够的,必须在所有的“S”上下工夫,并耐心地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有些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这些公司的7S要素健全且整个网络运行良好;有些公司软弱无力,是因为缺乏这个完整的网络,或是它内部之间相互抵触。在7S要素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硬性“S”,而技能、作风、人员和最高目标是软性“S”。作者以典型的美国公司和典型的日本公司进行对比,发现典型的美国公司更习惯于重视三个硬性“S”。威廉大内指出:“也许概括了解一个企业的最好

31、方法,就是计算它变更战略、结构和制度的次数。由于工作成果一再令人失望,所以就得一再进行变革。如果这个企业的经理人员对其他S的注意仅是断断续续或是风行一时,而一见到利润减少就改弦易辙,那么,这个公司就很可能存在典型的美国难题。”0而典型的日本公司,在重视战略、结构和制度三个硬性“S”的同时,非常重视四个软性“S”,在软性“S”上占上风,即重视企业共同信念和最高目标的确立,重视员工的尊严、价值,关心员工的生活,注重整体协作作风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的最大成果是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比美国人更积极主动,设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以每人微小的贡献帮助企业成功。这就像建造金字塔或是蚂蚁筑窝一样,成

32、千上万的小人物抱着同一个目标做一些小事,最后就可以达到移山倒海的效果。”因此,作者提出要“以日本为镜子”,检查美国管理的弊端,改善美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指出:“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或西德人,而是我们企业管理文化的局限性。”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提出“7S模式”的意图,虽只是为了找出分析企业复杂问题的“工具”,但这一模式远远超出“工具”的范畴,以它具有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分析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战略方法。(三)五要素说五要素说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中提出来的。特雷斯迪尔和阿

33、伦肯尼迪通过对美国近80家公司的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几乎一直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幕后驱动力。因此,企业领导人应当区别和诊断自己的企业文化,把主要时间用来思考企业的价值观,并将协调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企业的管理,首先是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领导者只有全力以赴地从事企业文化管理,才能取得成功。他们指出,一个总经理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理解本公司的文化,以及对文化进行精雕细刻,并使它形成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所需要的能力。既然文化如此重要,那么构成一种“强文化”,包括哪些要素呢?作者认为,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英雄、习俗和仪式以及文化网

34、络,把它概括为“五要素说”。1、企业环境每个企业都因其产品、竞争者、顾客、技术、政府的影响以及其他条件而面临着不同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最大的影响因素。处于不同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差异的。他们认为,依靠生产大众类产品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应该发展“拼命干、尽情玩”的文化,以保持销售人员旺盛的精力;而对于那些需要研发投入的企业而言,就要发展所谓“赌博文化”,确保在采取行动前对决策加以缜密的考虑。2、价值价值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因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方向,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这些成功的准则决定了企业文化中的英雄、神话、仪式和习俗的类型,同时影

35、响公司的所有方面,从设计什么样的组织,到制造什么产品,再到怎样对待员工。企业从共享价值中获得了强大的力量,成功的企业经常是因为他们的员工对组织价值的确认、信奉和实践。3、英雄如果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他们有着不可动摇的个性和作风,为员工提供了有形的可效仿的榜样。在强文化中,英雄是中流砥柱,是一个巨大的火车头、一个魔术师,是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想依靠的对象。英雄是一种象征,他们的行为超乎寻常,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成功是力所能及的。4、习俗和仪式习俗和仪式是企业日常生活中系统的和规划好的一些惯例,包括庆典、社会仪式、工作仪式、管理仪式以及游戏等。习俗和仪

36、式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企业文化将会死亡。在缺乏仪式与庆典的地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任何影响。庆典对文化来说,就像电影与剧本、音乐会与总谱,或是用任何方式都难以表达的舞蹈的价值。” “一种企业文化,如果它走向繁荣的话,就必须有某些仪式活动来体现它的价值。”5、文化网络文化网络作为组织内部主要的(但是非正式的)沟通手段,是公司价值和英雄式神话的“载体”。每一个人在公司中都有一个正式职位,还有一个不印在名片上的非正式职位,例如好讲故事者(Storytellers)、间谍(Spies)、牧师(Priests)、耳语者(Whisperers)、非正式团体(Cabal)等,这些人形成

37、隐藏的权力阶层,组成了文化网络。这个网络能量,很大,它们不仅相互传递信息,而且成为对企业具有极高价值的事件的解释者。在强文化中,不仅有强大的正式组织网络,更有强大的非正式的文化网络。这个网络是文化传播与价值共享所不可缺少的。上述五个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企业文化体系,具有强文化的公司一定是这五个方面做得都比较出色或相互结合得比较好的公司。(四)八大原则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八大原则”。这“八大原则”是作者在对43家优秀公司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概括出来的。具体内容是:贵在行动、紧靠用户、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

38、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作者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在公司中是必需的,要严肃对待。表面看来,这“八大原则”是美国43家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它揭示了美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色。1、贵在行动不纠缠于制订规划和计划,而是立即着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奉行“干起来,再整顿,再试验”的哲学,以行动为导向,简化组织,集中精力,描准目标,在尝试中不断学习。2、紧靠用户变以我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用户导向,倾听用户的意见,向用户学习,执著于质量和服务的改进,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3、自主创新在管理上鼓励革新和竞争,宽容失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新工艺,开

39、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4、以人促产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人,尊重和信任每一个人,激励每一个人;重视员工的参与,发掘人的最大潜力;把员工作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的根本源泉。5、价值驱动一个企业要有一套健全而清晰的价值体系,并且一以贯之;领导者应带头践行这些价值和信念,深入现场,以身作则,用先进的价值影响和引导员工,使企业形成共同目标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6、不离本行坚持企业经营的专业化,即使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战略,也不能离开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离开本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7、精兵简政推进组织变革,精简组织结构,善用简单组织形式和临时性组织形式,保持组织的灵

40、活性;缩小编制,减少管理人员和员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8、宽严并济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同时也要注重人性化管理,集权与分权结合,制度约束与价值驱动结合,宽严有度,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八大原则”就每一条来讲,并不是全新的理念,但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却把这八大原则构筑成一个体系,变成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说明管理与文化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科学,只要把那些人们认为最寻常的事情做得最不寻常,企业就能做好了。“八大原则”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研究企业管理的新道路,这条路沿着企业软管理,特别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向不断拓展,探索出很多新的东西。无独有偶,美国

41、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同期出版了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作者发现,美国企业界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它并非只是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而是注入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精神。为此,作者提出了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即目标原则、共识原则、一体原则、卓越原则、绩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和正直原则。强调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检讨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还因为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企业的文化来决定。劳伦斯米勒提出的“八大原则”与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所提出的“八大原则”,尽管从具体内容到表述都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强调一种独特、有效的企业文化之于企业的决定性

42、意义,都强调共同价值和目标的力量,强调相信人、尊重人,靠文化信念和文化手段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由此,由劳伦斯米勒与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分别提出的两个“八大原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学说。(五)其他学者的贡献除上述四种在企业文化理论形成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以外,还有一些人在企业文化学说形成过程中做出过卓越贡献。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1985年出版的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托马斯彼得斯等在成功之路一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之后所创作的志在成功一一领导艺术纵横谈、乱中取胜,被誉为继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企业研究力作”、美国斯坦

43、福大学商学院学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以及吉姆柯林斯的21人研究团队历时五年研究推出的力作从优秀到卓越,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继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出版之后,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约翰科特等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卡梅隆和罗伯特奎因出版的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美国学者戴维布雷德福和艾伦科恩出版的追求卓越的管理,丹麦人杰斯帕昆德出版的公司精神等。这些著作从企业文化内涵、体系、企业文化与领导、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企业文化评价等多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文化学说。(六)理论共识在“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国外

44、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尽管有一定差别,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共识的。1、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比较以制度为核心的硬性管理,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管理模式,这种软性管理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共同价值的力量。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2、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价值观、信念、道德规范、传统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经营服务理念,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优秀的企业正是善于利用这些无形的力量,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之下。3、全员文化企业领导和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

45、家文化和英雄文化,它是一种全员文化,只有把建构企业共同价值和员工团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才能使企业成为人人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命运共同体。4、文化与绩效的正相关性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营绩效,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有极大的正相关性。自然发展的企业文化容易导致不健康的文化,而提升绩效的文化需要管理者努力培育。四、 企业文化方格理论(一)企业文化学说的属性企业文化理论超越了泰罗制、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重视价值观的作用,谋求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物质、制度和精神因素的和谐平衡。那么,企业文化学说是否专属企业管理学的范畴?对此学术界有争议。本书认

46、为,基于我国多数学者对企业经营与管理概念的界定,企业文化学说已经远远超越企业管理学的范畴,成为一门跨越经济、管理与文化三大领域的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企业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规律,是受市场规律、管理规律及文化规律多重影响的。企业文化学说倡导“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即不仅包括企业员工,也包括顾客,甚至从更广义来说,包括所有社会公众。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其目的不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而且要赢得顾客,取得效益,提升竞争力。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学说既有管理学属性,也有市场学属性。(二)企业文化方格论的提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其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的基

47、因。这种灵魂、基因不仅有“人本化”的内涵,也有“市场化”内涵;企业文化的优劣,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和风格,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风格,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起全方位的决定作用。一个企业办得好坏,最终要看市场对它的认可程度。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好坏,其标准是什么?笔者在企业文化大视野(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说过:“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其优劣最终由市场来评价。”笔者坚信,市场评价标准是最重要也是最终的标准。毫无疑问,从企业文化管理的角度看,其直接成效无疑会通过卓越的管理体现出来,通过激发员工个体的精神潜能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出来。同时,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效还表

48、现在对经营的推动上。如把企业倡导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先进文化理念和特有的文化风格,渗透在经营战略中,凝聚在品牌和经营服务行为中,体现在企业形象和广告宣传中,最终,凸显企业的文化个性,提高企业商誉和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比如,“双星”和“耐克”两个运动鞋品牌,其每双鞋的生产成本只差25美分,但是售价相差56倍。这里除了技术上的差异外,主要是运作品牌和蕴涵在品牌中的文化生活的差异造成的。运作企业文化,既要关注到员工,又要关注顾客;既要运用于管理,也要运用到经营。评价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好坏,其标准是什么?不光要看员工的评价,更要看市场的评价。因此,企业文化是沿着“人本化”和“市场化”两

49、条脉络发展的,企业文化管理既要关注“人”,也要关注“市场”,要坚持“两点论”,二者不可偏废。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与有效性,集中体现在“人本化”和“市场化”强度上。“人本化文化”和“市场化文化”不同强度的结合,能够形成多种类型的企业文化模式。这里所说的“人本化”,指企业对经营中涉及的所有的人的需求、价值实现和发展的一种态度和理念。这种态度和理念,驱使企业关心员工的报酬与工作环境、人际交往与自尊、精神需要与个人价值等;也驱使企业关心顾客及相关社会公众的价值与满意度等。这里所说的“市场化”,指企业对市场及竞争的一种态度和理念。这种态度和理念,驱使企业关注市场需求与发展变化,关注产品与服务创新,关注经营效

50、率与效益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涉及这两个文化维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强度的高低。有的企业偏重于“人本化”,有的企业偏重于“市场化”,有的则二者兼顾。在发展强度上,由低到高也有相应的差别。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强度,即可以建立一个坐标体系企业文化方格矩阵,作为研究企业文化模式的工具。(三)企业文化方格之“人本化”内涵美国企业家玫琳凯艾施女士回顾她成功的经验时说过:对我来说,P和L不仅代表“利润”(Profit)和“亏损”(Loss),同时也代表“人”(People)和“爱”(love)。优秀的企业文化超越机械的组织构架和狭隘的功利观,坚持人本化,重视员工和顾客,追求为员工和顾客创造幸福与快乐,把以员

51、工为本和以顾客为本统一起来,牢牢植根于企业本位,价值之中。企业文化方格之“人本化”维度,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以文化人,激励人的竞争心和进取心;培养协作精神,形成团队心灵契约,实现全员的价值共享;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一方面追求人力资本的最大回报,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从企业营销角度来说,人本化就是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顾客满意系统和社会责任体系。(四)企业文化方格之“市场化”内涵企业文化方格之“市场化”维度,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提倡创新、追求效率,恪守信用,提升市场竞

52、争能力。具体内涵是:(1)坚持市场中心论。直面市场,以市场为中心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市场是恒星,企业是行星,行星永远围绕恒星来运行。(2)创新与卓越意识。善于学习,敢于挑战自我,创新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志在追求卓越,追求速度与效率,追求更高的目标;善于打破今天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使企业永远处于动态发展中。(3)反危机理念。能够在平稳发展尤其是快速发展中迅速找到危机点,建立完善的危机防范机制和应急机制。(4)适度冒险精神。敢于在市场博弈中承担经营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更好的经营机会,并且善于行动,千方百计把好的想法变成现实。(5)借力法则。树立大市场观和大资源观,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从全

53、球的视野去寻找合作伙伴,组合资源,借力发展;捕捉市场机会,建立虚拟供应链,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提高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培育品牌,开发无形资产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6)诚信原则。筑牢诚信底线,改变农耕民族狭隘的以家族为中心的诚信观,树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普遍主义平等诚信观,加强信用积累,提高信誉,在与全社会信用机制建设的互动中,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五)在“人本化”与“市场化”的相互推动中建立“理想型文化”模式从企业文化方格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本化”和“市场化”两个维度在实践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在企业文化管理实践中是相

54、互推动、共同发展的。一方面,人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市场。市场经济造就独立人格,给人以独立意识,给人的价值实现提供最广阔的竞争平台。只有企业文化充分“市场化”,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在走“市场化”道路中,也必然依赖于“人本化”。开发市场,要靠人的才智;赢得市场,要靠人的道德。只有把“人本化”思想融人“市场化”过程中,依靠员工,以顾客为本,关注社会公众利益,才能最终决胜于市场。建立理想型的企业文化模式,避免企业文化的畸形发展,必须把“人本化”与“市场化”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结合和互动发展,必须坚持并将以下观点付诸实践:(1)企业具

55、有双重性,首先具有经济性,追逐利润;同时企业也是一个生命,具有社会性,追求生命存在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双重的回报,既获得财富,又满足人的需要,培养人,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而后者是终极目的,财富只是过程与手段。(2)企业的“人本化”价值观是建立在大写的人的基础上的。狭隘的“人本化”,单纯强调以员工为本,可能损害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片面强调以顾客和外部公众为本,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员工的利益。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本化”。(3)在当代,“市场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好途径。通过市场创新和市场竞争,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为社会创造最好的环境,实现顾客与社

56、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建立人才招聘与竞争的市场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提高员工的素质,最终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价值。五、 目标原则(一)有目标才有自觉在管理学中,目标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工作内容+达到程度”。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标管理(MBO)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管理、调动性管理、参与性管理和结果性管理。人们从事任何管理活动,都应该有设想,有目标。没有设想和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盲目的管理导致事倍功半,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完全走到事物的反面,在

57、短时期内给组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高层次追求更不可缺少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启发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企业文化的发展由自发变为自觉;有了企业文化目标管理,才能对企业文化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成预期目的。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目标原则的直接目的在于:(1)有效地引导企业员工的认识与行为。告诉人们工作应如何做、做成什么样才是企业文化目标所要求的,避免出现因强调个人价值、个人目标和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价值、整体目标和长期利益的倾向,把员工的认识与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2)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性,更何况企业文化目标直接反映着企业

58、全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人们展示着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员工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3)为考核与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文化行为提供依据。使考核与评价过程成为总结经验、杜绝“第二次失误”、推进工作良性循环和文化进步的过程。(二)目标原则的实践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目标原则,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两点:(I)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即明确企业的基本价值观目标。这些基本价值观目标不同于企业经营目标,不像经营目标那样具体和可量化、可操作,它只是一种理念性的目标,这种目标一旦确定下来,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它决定着经营管理目标的方向和实施的成效。(2)采取有效办法实现既定文化目标。一般来讲,一个

59、企业的创始人或执掌企业帅印时间较长的企业家,往往是企业基本价值观的最初倡导者。开始时企业成员对此并未产生共识,只有经过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家的长期灌输、精心培育,并使员工及时得到认同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反馈,才能使他们的目标行为不断被强化,进而为实现目标而献身于事业之中。六、 绩效原则(一)企业文化管理重过程更重结果绩效是一项工作的结果,也是一项新工作的起点。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绩效原则,不光是要善于根据人们工作绩效大小进行奖励,以鼓励他们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大的努力投入下一轮工作当中;其目的还在于促使人们重视“结果”,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传统的管理与其说重视目标,不如说更重视实现目标的过程。这种

60、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上,不仅告诉组织成员做什么,而且告诉他们“怎么做”,把工作程序和方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种管理的思维逻辑是“只要过程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程、方法,接受自上而下的严密监督与控制,员工的工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受到压抑。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大生产的流水线,过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确立绩效原则的最终目的不是不强调过程,而是要改变员工在管理中的被动性,增强其主动性及创造精神,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二)绩效原则的实践在实践中贯彻绩效原则,应坚持做到以下两点:(1)引入目标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管理的思维逻辑,建立起“只要结果正确,过

61、程可,以自主”的观念。在管理实践中应引入目标管理的体制,坚持以个人为主、自下而上协商制定目标的办法,执行目标过程中以自我控制为主,评价目标也以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为主。企业最终以目标执行结果工作绩效为唯一尺度进行奖惩,并以此作为晋级、提升和调整工资的依据,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创新,谋求使用最好的方式与方法,走最佳捷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这一过程既成为员工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成为企业促进员工勤学向上和能力开发的过程。(2)转变管理方式。减少发号施令和外部监督,多为下级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帮助员工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七、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作为时代

62、的精英,是不发达经济环境中最稀有的资源;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和文化的领航员,也是发育不成熟的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培养企业家精神,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一)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企业家的职业是一种既需要一定天赋又需要一定专业修养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纵横、军事家的果敢和战略家的眼光。企业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业人才,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应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1、各国对企业家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总结美国青

63、年企业家马丁J格伦德通过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叙述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撰写了成功企业家的9大素质一书,这九大素质是:(1)选择爱好;(2)制定目标;(3)拿着薪水学习;(4)与成功者为伍;(5)相信自己;(6)重点在以己之长发财致富;(7)敢于提问;(8)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9)工作越努力,运气就越好。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经调查了4000名职业经理人,从中选出成功的1800人,总结出他们良好的素养与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特征方面: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2)才能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强,创造性强,判断力强;(3)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指导他人的工作,以身作则,善于使用个人权力,组织

64、动员力强,善于交际,善于建立密切的人群关系,乐观,和大家一起干;(4)成熟个性方面:有自制力,主动果敢,客观,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工作有灵活性。日本对成功的企业家总结出十个方面的素质与精神特征:(1)使命感完成任务要有不折不挠的坚强信念;(2)信赖感同事、上下级都要信赖,相互支持;(3)诚实在上下左右关系中都要以诚相待;(4)忍耐不随意在群众面前发脾气;(5)热情对工作热情,对下级体贴;(6)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7)积极性工作主动,有主人翁态度;(8)进取心事业上进,不满足现状;(9)公平对人对事秉公处理,不徇私情;(10)勇气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德国把优秀经理人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六条:(1)受过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