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5432941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习题) 张令牌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 25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A 汉景帝 B 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文帝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A 汾河谷地 B河套地区 C江淮地区 D胶东平原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A 宋朝 B元朝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A 洛阳 B上海 C长安 D 开封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 典范人物的影响B 自然环境的影响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

2、域意识的影响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A 径 B 畛 C涂 D道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 红色 B白色 C黑色 D 紫色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C)A 浙东学派 B 桐城学派 C乾嘉学派 D扬州学派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A)A 战国 B东汉 C北宋 D 南宋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C)A 南楚 B北楚 C东楚 D 北楚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D)A 南朝 B秦朝 C唐朝 D 周朝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A)A 唐明皇

3、 B 秦始皇 C嫘祖 D杨贵妃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C)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朱元璋 D乾隆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B)A 阶层标志 B政治标志 C职业标志 D信仰标志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C)A 爷爷 B爸爸 C舅父 D 族长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D)A 李大钊 B 郭沫若 C贺麟 D胡适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B)A 行书 B楷书 C隶书 D 草书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A)A 黄道 B红道 C紫道 D 白道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C)A 针灸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神

4、农本草经 D 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D)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汉人 D南人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A )A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B)A 诗 B 词 C赋 D曲23“中体西用”最早见于(C)A 国故和科学精神B 劝学篇C匡时策 D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24唐代的舞蹈盛极一时,名称达100 多个,其中最为盛行的是软舞和(A )A 健舞 B字舞 C花舞 D 马舞25指南针在宋代重新被注意利用,其直接原因是(A)A 航海需要 B生活的需要C生

5、产的需要 D战争的需要26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26两个文化层面是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27唐代最着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28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下,把拥有最高权利者称为皇帝。29庄子哲学的宗旨在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逍遥”。30古代成人礼又称为冠礼。31中国传统天文学包括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个部分。3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分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33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34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周易。35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36文化事

6、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37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38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 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 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 据晋书刑法志统计,当时郑玄等诸儒引经注律的文字达 7,732,200 字,“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 。儒家学者的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儒家化的改造过程。39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

7、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4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 30 分)41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答:一是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二是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以西周的宗教为例, 西周的统治者把先王祖灵与天帝配合起来祭礼, 用以表明天帝是周王室的保护神,周王室与天地有特殊的关系。 周代统治者还利用天命迷信和上帝的威力整饬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要求以敬天、保民、保命来约束自己。关于宗教对被统治者的麻醉和驯服,可以用殷商时

8、期的宗教来说明。殷商统治者掌握神权,主要是用来对付其统治下的人民和奴隶。殷商的奴隶不能祭礼上帝, 也无法进行龟卜, 他们受到统治者散布的上帝崇拜、 天命迷信等说法的愚弄,往往自卑而驯服。42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答: 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在周初异姓族群林立的情况下,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必须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开辟生存空间。43简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答:传统社会是一个礼俗周全的社会,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

9、伦理色彩。传统礼俗的这种伦理特性在古代社会主要有以下表现: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B 传统礼俗的调和性。 C 传统礼俗的规范性。A44简述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表现。答: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第二、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第三、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45简述文字与文化的关系。答: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类。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的文化事象。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10、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 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46试述我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及其作用。答: 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血缘社会的文化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 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它维系个人与群体、 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倡祖宗观念、孝养观念、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培养善良、正直、奉献的人格高尚, 对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人文文化曾起到积极作用。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中国人的日常文化观中的

11、一些公有共享的文化要素,在经历了后世社会的淘洗之后,依然保存下来。 在一个长期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在一个缺乏现代沟通的文化环境中,这些要素超常地起到了凝聚民族成员的作用。它使中华民族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 不计回报、有容乃大、慷慨方正。这种民族性格,值得珍视。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儒家赞美士耕、 尚贤举才的思想, 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因而对上、下阶层的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影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 寒士崛起,更塑造了中国人的读书心态和生活道路。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人人都可以有选择的机会和对前途的自信。它还造就了中国历

12、代优秀分子的奋斗传统,使他们蔑视社会等级、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满怀昂扬的自我意识、 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奔放的爱国激情建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朗、雍容、浪漫、从容不迫的气质。47试述中外文化的两次交汇及其特征。答: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是这样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 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 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 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

13、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另一方面, 中国文化以其开放的胸襟与海纳百川的消化吸收能力, 将印度佛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之具体地中国化。 作为佛教核心的佛教哲学思想经过与中国本土儒、 道的渗透、 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佛、道“三教合一”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精神。印度本土佛教文化在13 世纪由于回教入侵而遭至毁灭性打击后, 中国佛教却正在长足发展,并将大量佛学译着、 论着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中外佛教史上的这一“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 有力地显示出中国文化系统的充分开放性、 鲜明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 同时也生动地显示出文化交流的双向互渗性。中外

14、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 世纪末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酥会士的东来,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第二次大交汇有以下特点: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第二次与第一次不同,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传道必先获华人之尊敬,以为最善之法莫若渐以学术收揽人心。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 世纪末叶开始已延绵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 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