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ph****6 文档编号:7426100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摘 要】在建筑领域中,古建筑的相关艺术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是因为建筑风格,同时也是其中的文化韵味。本论文从中国古建筑的建筑思想、材料、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古建筑 建筑思想 材料 构造 装饰一、概述 文化支配着建筑,建筑表达着文化。与古代中国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样,中国古建筑有着自己独立的建筑思想体系和艺术特色,在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改良与完善,已经到达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并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新的建筑技术、材料、装饰的出现,以及建筑功能需求的变

2、化,曾一度使我国对古建筑的探索中断。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外来先进的建筑文化对外乡传统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形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认识与了解,为保存与传承古建筑文化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做出努力。二、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1.中国古建筑的建筑思想与西方人笃信基督教不同,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绝对的统一的,中国的也从来没出现过像西方那样教权高于皇权的局面。西方中追求永恒,否认现世、追求来世的思想作用于建筑中,便产生了大量石质的永久性建筑物供神使用的教堂。在欧洲古典园林的营造中,人被认为是与自然对立的存在,处处表达着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

3、形态都同时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宇宙自然观。在城市规划与住宅建筑中受儒家影响较大,建筑的体量、材料、制式处处都要符合礼,在空间布局形式显现出主次清楚、长幼有序的秩序感,例如的故宫和四合院;而在圆林营造中,则受道家影响较大,显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建筑隐匿于自然环境中,像各园林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另外,传统建筑中还特别重视建筑与当地气候环境相结合以及改善建筑部小气候。2.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中国古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构造为主的建筑体系,与世界上其它建筑体系中采用石、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不同,中国古建筑更偏向于木材。据考古开掘,在距今已有6900多年历史的余河姆渡遗址中

4、,考古人员就已经发现了带有榫卯构造的干阑建筑构件,可见古人对木材的应用上一开场就显示出了超强的智慧。其选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1.木材是古人最早掌握的建筑材料,当砖石拱券构造在东汉后期逐渐开展起来时,木构造和土木构造已有千年的历史。一旦材料与构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理性模式,并能满足绝大多数建筑需求时,人们就会在思想上产生惰性,理性模式进而成为文化上的非理性选择。2. 先时期,先贤对于国君的赞美与否,首先着眼于其宫室是否简朴,一时间中原地区形成了一种卑宫室的思想,宫殿不求华美,一切从简。木材的易取材加工、建筑的建造周期短、耗资少等特点使其从其它建筑材料中脱颖而出。3.在中国古

5、人的传统哲学里,个体生命只有在族群里面才有意义,个体是短暂的,群体才是永恒的,追求片面的永恒是荒唐的,建筑作为人的一种居住器物,也是没必要使它永存于世的,而陵墓作为逝者永恒的居所,自然而然就需采用永久性建筑材料。3.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中国古建筑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开展,从原始穴居到地面建筑,从夏商时期的木骨泥墙、茅茨土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至东汉佛教的传入,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的形式,及至明清时期古建筑的类型及构造形式已多种多样,各地区建筑形式更是风格迥异、姿态万千。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得古建筑一直保持着以土木构造为主体,不断开展和完善,最后到达了高度成熟的阶段。中国古建筑在构造体系中

6、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穿斗式是用纵向的穿枋和横向的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檩条直接落在柱子上,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构架形式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与柱子之间排列严密,无法获得一个比拟开阔的室空间,其主要用于、等南方地区。抬梁式是在柱顶搁置梁头,梁头上置檩条,梁上再置瓜柱用以支撑较短的梁,由此叠置而上,这种构架形式室的柱子数量少,可以获得较大的室空间,假设再用移柱、减柱等手段,则可获得更大的空间,但也因为梁架的跨度非常大,整体框架因此用料粗大,外观浑厚凝重,是官式建筑的常用构架。有些地方还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即建筑四面采用穿斗式,而部构造却采用抬梁式。此外还有井干式和干阑式两种构架。中国古

7、建筑中构造承重与空间围合分工明确,以柱、梁、枋、檩、斗栱等大木作通过榫卯构造的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框架关系,檩上架椽子,上面铺设瓦面,四周再用墙面或隔扇进展围合遮挡。由于整个屋架的重量是靠柱网层传至地基的,墙面和门窗的设置因此变得自由灵活,在南方地区有些建筑甚至四面都采用隔扇,以改善室的通风和采光。以榫卯搭接的木框架构造由于部件之间并不完全固定,所以能极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构造部件,它是由水平放置的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大斗上纵横交织放置栱,栱上置斗,斗上再置栱,如此层层叠置,其间再穿插斜昂,以增强承重能力。其在构造上起到承托出檐、传递屋架荷载的

8、作用。斗栱的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之后经过长期探索,在唐宋时期到达成熟状态,同时在建筑中也建立起了以中栱截面为根本模数的材分制,加强了建筑营造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之后斗栱尺寸逐渐减小,加之真昂已近不再使用,到清代更有溜金斗栱折杆用料的不合理做法,斗栱的构造机能已被大大弱化,逐渐成为房屋立面装饰和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由于各时期斗栱的样式略有不同,所以其也成为古建专家鉴定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它的形式丰富多彩,其形态是木构屋架的直接外在反映。有别于西方教堂重视屋身的艺术表现,中国古建筑则更重视屋顶的表现。其优美的曲线、深邃的出檐、翘起的檐角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9、象。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屋顶形式的使用受到官方的严格规定,重檐、庑殿顶、歇山顶用于官式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悬山顶、硬山顶用于次要建筑,民居则通常采用硬山顶。除此之外,屋顶形式还有攢尖顶、盔顶、盝顶、扇面等,假设再将各式屋顶进展组合拼装,则其形式就更加丰富。在一些大型市政工程和园林建筑中,建筑的屋顶形式表现出灵活、自由、随宜的品格。屋顶的飞檐翘角也是中国古建筑屋顶之特色。汉代建筑中由于其屋檐转角铺作尚未成熟,垂脊、檐口平直,但从大多数汉阙、明器、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屋顶垂脊尾端出现有意地翘起,显示出了古人最早追求屋角起翘的意图。唐代之后,房屋外檐转角铺作已经得到完善,再配以檐柱的逐间生起,即

10、可出现优美的檐口曲线。总的来说,我国北方建筑屋角起翘平缓,外观混厚凝重;南方建筑屋角起翘较陡,外观活泼轻快。4.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包括对大木、小木、砖、瓦、石、油诸作的艺术处理,和为创造艺术环境而设置的建筑小品。大木作装饰主要是构件的卷杀和端部的艺术处理,如柱端卷杀形成梭柱和梁枋端头做成霸王拳、蚂蚱头等。小木作装饰是对门窗、廊檐、天花及室分隔构件的艺术处理,如重要建筑中的大门会装有铜铺首、门钉,隔扇门下部的裙板、绦环板作雕花处理,屋架上施以天花藻井等。砖瓦石作装饰主要对房屋瓦件、墙面、台基、地面铺装的处理,如屋脊的正吻、仙人走兽,屋檐的滴水,墙面的砖浮雕。油漆彩画是对木材料进

11、展加工处理的重要手段,既起到保护木材的作用,本身又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建筑小品主要是对重要建筑起到衬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如故宫的华表、日晷、嘉量、铜龟鹤等。建筑装饰的特征主要有:1.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建筑装饰严格服从建筑的社会功用。2.它们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非是可有可无附加物。瓦上釉是为了增加瓦面的抗水性,天花的设置是为遮住房顶屋架、遮挡灰尘的作用。3.它们大都趋于程式化、规格化,各自都有严格的做法规,能极加快设计和施工的速度。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在建筑思想、材料、构造、装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它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表达。传承和发扬古建文化还需要一代代建筑师的不懈努力。参考文献1 谷金主编. 中国建筑史M. 第六版. , 2009.2 侯幼彬, 婉贞.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 , 2002.3 方拥. 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M. :大学, 2010.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