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73615950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评价培训题集(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 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 .职业病危害暴露: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5 .接触水平: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6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

2、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 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7 .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和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8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对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9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速,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10 .

3、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PPE):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预防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 素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11 .指定防护因数(APF):是一种或一类适宜功能的呼吸防护用品,在适合使用者佩戴 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12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是指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 水平,如可致命,或可永久损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13 .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14 .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15 .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有

4、强烈的热辐射、 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WBGT旨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16 . 噪声作业: 存在有损听力、 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 且 8h/d 或 40h/w 噪声暴露等效声级A 80dB(A)的作业。17 . 职业卫生: 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 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害,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18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程度

5、、 对劳动者健康影响、 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 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19 .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产生和(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 并为监督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 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

6、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21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 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 触浓度。22 .超限倍数:对未指定PC-TWA勺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 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段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勺倍数值。23 . 空气收集器: 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等。24 . 空气采集器: 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25 . 短时间

7、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 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26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 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7 . 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 超过的浓度。28 .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29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声级波动v 3dB (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 ( 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 声;持续时间w 0.5s,间隔

8、时间 1s,声压有效值变化A40dB ( A的噪声为脉冲噪 声。二、简答1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分为几类,包括什么内容?主要依据?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较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耳R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其实行分类监督管理:(一)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9、备案;(二)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公布。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目录作出补充规定。2 .简述检测报警点设置原则检测报警点应根据 GBZ/T223-2009的要求,设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

10、毒气体的工作地点, 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 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1) “室内”检测报警点设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1m以内;若有毒气体的密度大于 空气密度时,检测报警点的位置低于释放点;反之应高于释放点。(2) “室外”检测报警点设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 2m以内;检测报警点一般设在常 年主导风向下风向的位置; 若有毒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 检测报警点的位置低于释放 点;反之应高于释放点。(3) “室内”或“室外”的同一场所有多个距离较近的释放点时,一个检测报警点可 同时覆盖两个以上同种气体的释放点。(4)工作场所虽无有害气体释

11、放点,但临近释放点一旦释放有毒气体,可能扩散并导 致人员急性职业损伤的,应设检测报警点。3 .职业危害预评价的程序与内容包括:准备阶段(收集资料、选择类比企业、编制预评价方案) 、实施阶段(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建议、给出评价结论)、报告编制阶段(汇总资料、预评价报告书)。编制预评价方案内容:1)概述2)编制依据3)评价方法、范围、内容 4)项目分析5)类比企业调查、监测 方案6)组织计划4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 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 境条件、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

12、术经济指标等。(二)原辅材料与产品生产过程你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三)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 并附 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四)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1)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工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 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 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 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氨工艺流程作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 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2)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五)建筑卫生学 主要包括建筑

13、物地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5 .类比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类比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2)类比企业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的工作地点(工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的频度与时间;(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4)类比企业个人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5)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及职业健康监护等。6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时应注意的事项识别注意:1)工程分析应全面深入2)类比工程应选择恰当3)不能忽略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主次分明5)不能忽视特殊环境下的职

14、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密闭空间、异常运行、维修作业、建设期)评价注意:1)行接触水平的计算时,应当一工作岗位为对象,当工种包括多个工作地点应各工作地 点浓度(强度)2)应用中的数据转换3)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建议7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评价哪些内容1)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类比检测的接触水平以及 GB/T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

15、性与符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 护设施设置建议。2)应急救援设施评价3)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4)总体布局和工艺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5)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8 .简述应急救援设施的主要评价内容与评价要点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 伤的工作场所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状况以及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等,评价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1)对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配置情况的评价,第一步确定建设项目可能会导致急性职业

16、 损伤的有害因素,其次是明确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急性职业损伤的类型,以及可能导致的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2)评价应急救援设备配置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3)应急救援设施管理措施的评价。4)提出建议。9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三、相关条款1、A.9.2紫外线混合光源包括各段波长紫外线的光源,如电焊弧光。1、5.1.2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2、5.1.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参照

17、附录B),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3、5.1.5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 产生交叉污染和联合作用。4、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 厂区布置在两者之间。5、5.2.1.8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重正。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下风侧:不能6、5.2.1.9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 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

18、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7、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些,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8、5.3.2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 1.2m。9、6.1.5.1 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a)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

19、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g)下列三种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 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寸;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h)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应参照GB/T 16758的要求,遵循 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局部排风罩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不

20、同的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伞形排风装置。10、6.1.5.2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 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事故通风装置 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11、6.1.5.3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12、6.1.6.3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 ,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 ;警报值为 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

21、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 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13、8.3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 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 设施。急救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 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19、A.3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设计应遵循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对策。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对策包括对职业病 危害发生源、传播途径、接触者三个方面的控制。发生源的控制原则及优先措

22、施是:替代、改变工艺、密闭、隔离、湿式作业、局部通风及维护管理;传播 途径的控制对策及优先措施是:清理、全面通风、密闭、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监测及维护管理;接触者的控制原则及优先措施是:培训教育、劳动组织管理、个体医学监护、配备个 人防护用品以及维护管理等。四、计算题1、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w(C1T1+C2T2+GTn) /8(A.1)式中:C-wa 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8一个工作日白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C, C2CnTi, T2T 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i, T2TnC, C2C 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

23、触时间。例1乙酸乙酯的PC-TWA的200mg/m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接触3h;160mg/m3, 接触 2h; 120mg/mi,接触 3h。代入上述公式,Gwa= (400X 3+160X 2+120X 3) +8= 235mg/mf。 此结果200mg/n3,超过该物质的 PC-TWA例2同样是乙酸乙酯, 若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h; 200mg/mi,接触2h; 180mg/ni,接触 2h;不接触,2h。代入上述公式, Ctw后(300X 2+200X2+180X 2+0X2) +8 = 170mg/m3,结果v 200mg/nt 则未超过该物质的 P

24、C-TWA2、举例1)三氯乙烯的PC-TWM 30mg/m3,查表4,其超限倍数为 2。测得短时间(15min)接 触浓度为100mg/mt是PC-TWA勺3.3倍,2,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2)己内酰胺的PC-TWA的5mg/m3,查表4,其超限倍数为2.5。测得短时间(15min)接 触浓度为12mg/m3,是PC-TWA勺2.4倍,v 2.5 ,符合超限倍数要求。3)石墨粉尘的PC-TWA的4mg/m3 (总尘)和2mg/mf (呼尘),其超限倍数为 2。测得总 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为 19mg/m3和9mg/m3,分别是PC-TWA勺2.375倍 和2.25倍,均2

25、,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4)煤尘的PC-TWA 4mg/n3 (总尘)和2.5mg/m3 (呼尘),其超限倍数为 2。测得总尘 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分别为 8mg/mf和5mg/nt分别是相应 PC-TWA勺2倍, 均w 2倍的PC-TWA符合超限倍数要求。3、 A.12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 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如刺激作用等) ,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Cl/Ll+C/L2+Cn/Ln = 1 (A.2)式中:G, C2C 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i, L2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据此算出的比值W 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比值 1时, 表示超过接触限值,则不符合卫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