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72329980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 14级病理生理试卷-5班(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0*2)1、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3、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4、酸碱平衡: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不断生成或者摄取一定数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但是机体依靠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的调节以及组织细胞的调节使体内环境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5、缺氧: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6、应激:指机体收到各种因素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

2、质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借以提高机体的使用能力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7、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的疾病。8、DIC: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微循环中有大量纤维蛋白性或血小板团块形成的微血栓;随后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出血;最后激发纤维蛋白溶剂,导致机体弥漫性的微小出血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9、休克: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微循环血液灌流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以致各重要器官和细胞功能发生严重的机能和代谢

3、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10、等渗性脱水: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改变,这种类型的脱水成为等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血症。二、选择题(10*2)1、以下关于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错误的是( )。A 疾病发生过程中,外因是疾病的发生的必要条件。B 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依据。C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D 外因起决定性作用。答案:D(内因起决定性作用)2、以下关于高渗性脱水说法错误的是( )。A 失水大于失钠。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C 细机体失代偿后可能产生脱水热。D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摄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答案: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以下不属于固定酸的是( )。A CO

4、2B 氨基酸C 硫酸D丙酮酸答案:A4、以下指标中反应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是( )。A PH值B 动脉CO2分压C SBD AG答案:B5、 可使得PH、PaCO2、AB、SB、BE的值均降低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 呼吸性酸中毒B 呼吸性碱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答案:C6、以下情况下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 )A 2,3-DPC增多B 碱中毒C CO2减少D 血温降低答案:A7、临床上将超过正常体温两度的热型成为( )A 微热B 弛张热C 间歇热D 高热答案:D8、以下不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的特征的是( )A 出血B 休克C 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D

5、 酸碱平衡紊乱答案:D9、治疗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A 强调提高血压B 改善微循环C 补液治疗酸碱平衡紊乱D 使用抗生素答案:B10、以下不是休克的临床主要表现的是( )A 皮温下降B 尿量减少或无尿C可视粘膜充血D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答案:C三、填空题(40*0.5)1、动物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致病因素作用,发生_的斗争过程,使机体的自身调节紊乱,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使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造成_。答案:损伤与抗损伤 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或经济价值降低。2、按照发病对象分,疾病可分为_和_两类疾病。答案:个体病 群发病

6、3、根据动物机体失水和失钠的大小,脱水可以分为 、 、 。答案: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4、通常将蛋白质含量_、比重_、细胞数_的水肿液称为渗出液,将将蛋白质含量_、比重_、白细胞数_的水肿液称为_。答案:低、低、少、高、高、多、漏出液。5、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包括_、_、_、_。答案: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6、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见于_、_,此时血浆PH显著_、血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_、二氧化碳分压_。答案: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发生中毒性休克、心脏呼吸骤停、下降、下降、上升。7、 基本血氧指标包括:_、_、_、_、_。答案:血氧分压、血氧

7、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动静脉氧差。8、 由于供氧不足所导致缺氧的类型包括_、_、_;由于用氧障碍所导致的缺氧类型是_。答案: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9、根据曲线图形,在临床上常分为_、_、_、_、_、_ 几种热型。答案: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消耗热、短时热。10、按照应激结果可将应激分为_和_两类。答案:生理性应激(自然应激)、病理性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四、问答题(4*6)1、分别简述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及等渗性脱水的治疗原则。高渗性脱水:(1)除补充水分以外,还应补充一定量的钠,否则有可能使高渗转低渗。(先水后钠)(2)细胞脱水时常伴

8、有钾的外移和丢失,因此还需适当补钾。低渗性脱水:(1)除防止原发病外,通常给予生理盐水即可。(2)忌补葡萄糖溶液,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产生水中毒。等渗性脱水:补水量多余补Na量,宜输入低渗电解质溶液或葡萄糖溶液加等量盐水。2、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细胞外液的低渗。使水分从细胞外液向渗透压较高的的细胞内转移。严重者导致外周循环衰竭,甚至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患病动物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2) 血浆渗透压降低。无渴觉,饮水减少。ADH分泌量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减少,导致多尿,排水量增加(3) 血浆容量减少和渗透压降低,WBC HGB 增

9、多,PCV显著增大,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出现明显的失水特征。(4) 经肾失钠的患病动物,尿钠含量增多。如肾外原因所导致,则尿钠含量减少3、简述发热的经过(1)上升期 体温上升期是发热的初期,是指EP通过发热介质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后,血液温度低于调定点的温热感受阈值,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上升到新的调定点为止的过程。 体温上升期的症状包括发冷恶寒,鸡皮,寒战和皮肤苍白。体温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2)高峰期 指体温上升到新的调定点后,散热与产热在高于的正常的水平上保持新的相对平衡,使上升的体温摆动高于正常的水平上。此时,

10、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冷反应冲动。 高峰期的症状包括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增高,眼结膜潮红,呼吸和心跳频率加快等。他们的关系是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特点是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3)退热期 体温下降期是发热的后期,是指激活物、EP及热介质的消除,体温中枢的调定点又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由于血液温度高于下降的体温调定点阈值,POAH的冷敏神经元发放频率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降低。 退热期的症状是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尿量增加。关系是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高于调定点。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4、简述DIC的分期(1)高凝期 发病之初由于各

11、种病因作用,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活性增高、 各脏器微循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栓。 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缩短、血小板黏附性升高。(2)消耗性低凝期 广泛的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血液呈低凝状态并有出血现象发生,因此此期以出血为主要症状,但也见有休克或某些脏器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具有强大的抗凝血作用,所以本期血液凝固性更低,出血倾向更加严重。 常表现为严重出血或渗血。 实验室检查见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减少,纤溶酶原减少,凝血

12、时间延长,FDP增多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阳性等。五、论述题(2*8)1、水肿发生的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使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原因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淋巴回流障碍等。 其中可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原因包括摄入减少,合成减少,丢失增多,分解增多或稀释性低蛋白血症。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时,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使毛细血管静脉端和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最终导致有效胶体渗透压明显下降,促使溶质及水分的滤出。如果淋巴回流不足以将蛋白等溶质及其水分输送回血液循环时,即可导致水肿的发生。 可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13、的原因包括淋巴阻塞,淋巴痉挛,淋巴泵失去功能等。(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主要原因是钠水潴留,原因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等。 其中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原因包括滤过膜通透性下降,滤过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有效率滤过压减少。 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增加的原因包括激素的变化(远曲),如醛固酮升高ADH升高,ANP下降;肾内血流量的重新分布;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近曲)。2、DIC发生的机制(1)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2)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当血液中凝血因子7转换为7a时,激肽系统被集火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激活纤溶系统。子宫、前列腺、肺等组织微血管形成大量血栓时可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变形、坏死,释放大量的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增多。(3)FDP的形成,纤溶酶生成之后,可将纤维蛋白水解,所产生的各种片段称为FDP。FDP有强大的抗凝血功能,使患畜出血进一步加重。(4)血管壁损伤,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病因释放的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等均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引起出血。FDP、激肽等物质增强血管壁通透性使出血更加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