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2303390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鸬鹚教学方案 鸬鹚系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课文从命题上容易被人误解为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阅读全文后不难发现,鸬鹚与翠鸟、猫、台湾蝴蝶甲天下等状物类的文章迥然有别。鸬鹚一文虽也涉及对鸬鹚外形、鸬鹚捕鱼动作的描写,但作者要反映的并非鸬鹚本身,他要着力刻画的,及是一种优美、活泼、欢腾、恬静的水乡景致。鸬鹚在文中仅是作为独特景致辞的一个构成要素、一种情绪表象而出现的。因此,从整体温表看,鸬鹚是一篇写景散文。感悟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明确文章意图、把握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素材都是十分重要的。 纵览全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开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

2、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几棵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悠然的渔人”、“待命的鸬鹚”,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气氛。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渔人的“一抹”,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小湖洋溢着一派活泼、欢腾的景象。最后呈现给我们的,那么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

3、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 不难发现,小湖的平静与否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渔人静,那么鸬鹚静;鸬鹚静,那么小湖静。渔人动,那么鸬鹚动;鸬鹚动,那么小湖动。作者正是按照先静后动、由动而静的行文思路来组织材料的。这条思路,恰如一段起伏有致、婉转悠扬的动人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幽雅,富有情趣。写渔人,先是“坐在船尾,悠闲地吸着烟。”“悠然”一词情味蕴藉,细细咀嚼,渔人无忧无虑的神态、轻松自如的坐姿、怡然自得的表情、平静知足的心境跃然纸上。小湖的平静,固然是一种自然景致,但它又何尝不是渔人心境的一种折射呢?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紧接着,是“突然站起

4、来,拿竹篙和船舷上一抹”。“一抹”一词,看似信手拈来,实那么匠心独运。正是渔人这看似不经意地、轻轻地一抹,才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湖在,抹出了一群乖巧伶俐、活泼可爱的鸬鹚,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这是打破平静的一抹,这是充满自信的一抹,这是驾轻就熟的一抹,这是满面怀希望的一抹如果说鸬鹚一文有眼的话,那就非它莫属。最后,“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渔人的形象,虽然寥寥几笔、着墨不多,但是,留给人的印象却非常鲜活。这显然是与作者娴熟地运用准确独到的白描手法分不开的。 相比之下,写鸬鹚的笔墨要浓重多了。写鸬鹚,作者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将视线聚焦在它们的动作上,或“站”、或“钻”

5、、或“跳”、或“吞”,一只只活泼可爱、乖巧伶俐的水鸟活灵活现。由“乖巧伶俐”使人想到它们的“训练有素”,由“训练有素”使人想到它们的主人渔人。在这里,作者百明写鸬鹚,但实际所写的还是渔人。画中真正的主人不是鸬鹚而是渔人。 为了很好地映衬这位主角,作者还描画了一个具有浓郁的水乡韵致的小湖作背景。他用诗一样的笔调,将背景渲染得十分优美。“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镜子”之喻,贴切自然,充分表达了夕阳映照下的小湖平静、明亮的特点。“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荡起”的是“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是“无数浪花”,用词准确,语势流畅。“

6、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波痕”比之“波纹”,细了、淡了、浅了、轻了。以细细的、淡淡的、浅浅、轻轻的波痕来反衬湖面的平静,既与开始时的平如明镜相比照,又跟紧接着的波纹荡漾相照应,给人以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蕴。课文语言开始时的平如明镜相比照,又跟紧接着的波纹相照应,给人以一种“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的意蕴。课文语言朴实、隽永,节奏舒缓、流畅,有着浓厚的抒情味,是进展语感训练和美育熏陶的极好材料,也是进展美读和吟诵的极好凭借。 教师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领悟思路是本文

7、学习上的难点。其次,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第一段。有条件的可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积累语言应该作为本文的学习重点。另外,还应通过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充分感觉水乡的优美景致和渔人捕鱼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熟读课文上。要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感知课文形象。在此根底上,领悟作者的行文思路。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放在读悟课文14自然段上,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水乡的优美风光和渔人捕鱼的乐趣。对第1自然段尤其需要着力品味,要在反复咀嚼好词佳句的同时,

8、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第三课时那么主要是读悟课文57自然段,完成课堂作业 。 1、读好课题 (1)课件呈现课题。 (2)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文? (3)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缺乏道,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来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根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1)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

9、是鸬鹚。 (2)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3)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4)课件呈现鸬鹚喉囊的位置。 (5)教师范定“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6)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适宜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字形难记、笔顺难辨、构造难排。突破三难,唯有训练。教师书定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实练。对小学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根本功。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根

10、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1、教师范读。 (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2)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风光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1)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淮,把句子读通。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再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各自然段。教师注意正音。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方:“凡读书须要计虱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

11、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长远不忘。”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只要照做就是。问题在于,这样对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 (1)教师:刚刚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答复) (2)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3)学生自由读全文

12、。 (4)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的读给你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读。 (2)同桌互读。 (3)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夺) 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

13、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那么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的道理,但真理往往这这么简单。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估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联系课文前面

14、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防止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措清楚。”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

15、。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储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拔,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认真抄写以下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1、看图片默写新词。 用课件呈现3幅图片,每呈现一幅,学生写出相应的新词。 根据第1幅的内容,可默写“一望无垠”。默后反响,了解学生默了哪个词。 根据第2幅的内容,可默写“夕阳”、“柔光”、“波光粼粼”等词语。默后反响。 根据第3幅的内容,可默写“炊烟袅袅”。默后反响。 点评: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历的语文老师

16、对此一直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有必要加以改造。这个默写设计,融写字、释词、观察、联想、审美于一体,既发挥了传统默写在收心凝神、稳固字词、夯实根底方面的作用,又防止了传统默写功能单一、形式呆板、被动应答的缺陷。 2、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小湖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1、自读感悟。 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

17、机点评,引导学生重点对以下词句有所感悟: 第1句: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亮、清) 第2句:再读读这个“浮”字,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感觉来?(轻、稳、平) 第3句:为“悠然”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再来读读这句话。(悠闲、自由自在、舒服、无忧无虑、沉着、轻松自如)大家看,轻松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风景,无忧无虑地吸着土烟,这种感觉、这种情景,就是“悠然”呀。 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教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

18、,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读出来。(学生试背) 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象画面背。)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指名配乐背诵第1自然段。 点评:文章应该一句一句地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每句话都要给予同样的关注。有的句子如文章的骨架,它支撑起文章的全部血肉;有的句子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情致和理趣的窗户;有的句子如文章的血脉,由于它的牵连,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一条开展变化的线。对于这样的句子,在读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加积累。吟诵,在于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

19、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揣摩,在于搜寻语言的意趣、咀嚼 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妙处;体会,在于以心契心,以情悟情,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而积累,那么在于“使其言皆假设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假设出于吾之心。”总之,当读书深入到字里行间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有所懂有所不懂,有所悟有所不悟,有所会有所不会。 1、品味“一抹”。 教师: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确实令人陶醉,小湖的活泼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泼、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你们读读2、3、4段课文,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纸上

20、。(学生读书并动笔练写) 课件呈现练习:(这些词语供大家参考,要是你认为还有别的更好的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满怀希望兴致勃勃自信轻松自如喜滋滋渔人突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地 一抹,好似在说:“”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泼、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广化语感。 教师:你们再读读这几段课文,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泼和欢腾。(生读文体会)

21、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例如: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小湖。多么令人陶醉呀!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只又一只乖巧机灵、活泼可爱的鸬鹚。多么令人难忘呀!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多么令人冲动呀! 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视频。鼓励学生边看边议,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欢呼雀跃。 齐读这几段课文。 点评:教鸬鹚一文,容易出现三种偏差:一是见物不见人,眼中只有鸬鹚没有渔人;二是主次颠倒,将鸬鹚当作景中主角,渔人那么屈居配角;三是平分秋色,鸬鹚、渔人各占一半,不分主次。事实上,景中主角不是鸬鹚而是渔人,渔人

22、的“一抹”正是全篇的文眼所在。抓住这一抹,就能把握全文的精神所在,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就能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因此,对一抹的感悟要不遗余力、重锤敲打,其余内容那么必须忍痛割爱、舍得放弃。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教师: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泼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语言为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理念。语文课主要学什么?是五花八门的语文知

23、识?是包罗万象的文章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思想教育?是丰富多彩的审美陶冶?还是一味求异的创新教育?都不是!语文课只能以语言为主。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这是由语文课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是由一切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决定的,是由学习语言的根本规律决定的。由教育部新近修订并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阐述教学目的时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理所

24、当然,鸬鹚的教学也同样应该表达语言为主的理念。以谁的语言为主呢?当然是以课文的语言为主,以课文中标准、精巧、鲜活的语言为主。语文课上,学生的精力、智力和心力主要应该投入到积累、感受、领悟和运用课文的语言中去。 要真正贯彻“语言为主”的教学理念,别无它径,唯有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做到“读书为本”。语文教学的方法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千变万化,这个法、那个法,读书实乃根本大法。撇开了读书这一根本大法,其它一切法无疑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要做到读书为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既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教师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25、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鸬鹚的课堂教学设计,力求不折不扣地做到读书为本。主要读什么?当然是读课文,读原汁原味的课文,读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课文中标准、精巧、鲜活的语言。怎么读?要让学生专心地读、仔细地读、投入地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动情,要使学生读出理趣、读出神韵、读出情味,最终做到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都只能立足于“根底为重”这一科学的目标定位。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我们的教育性质是普及,我们的教学目标 必须也只能定位于打好最底层的语文根底。我们要教学生语言,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展学生根本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不是教学生一些抽象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去研究语言、评析语言。我们要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初步学会读书,练好最起码的语文根本功,而不是从理论意义上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字学、语法学、文章学、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句话,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过分理性化、知识化,随意拔高、挖深、求全,而应努力使其生活化、实用化,合理降低起点,突出根本目标,着力夯实根底。鸬鹚的课堂教学设计,也想力图做好根本功训练这篇文章。无论是训练学生念好课题、写好生字、读好文章,还是引导学生品味字词、揣摩思路、积累语言,无不基于保底务实的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