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134707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

2、投入及分配的影响。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3、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两种要素资本(K)与劳动(L),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衡量两国的要素禀赋。

4、一种是实物单位定义(physical definition),即用两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总量的比值来衡量。另一种是要素价格定义(price definition),即用两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值来衡量。在实物单位定义中,A国的要素禀赋为A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B国的要素禀赋为B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如果,我们就定义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要素价格定义中,假设劳动的价格是工资率(w),资本的价格是利率(r),则A国的要素禀赋为A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B国的要素禀赋为B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如果,我们就定义相对

5、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在实物单位定义中,一国的要素禀赋为该国的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因而是单纯从要素供给的角度说明各国的要素禀赋。而在要素价格定义中,一国的要素禀赋为该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而要素价格不仅仅取决于要素供给,还取决于要素需求。因而这两种衡量要素禀赋的方法有可能存在不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假设A国和B国在要素需求方面完全一致,而要素禀赋的差异完全由要素供给的差异引起,也就是说,一种要素的供给越多,它的价格就越低,一种要素的供给越少,它的价格就越高。因此,如果,则必定有,即无论用实物单位定义还是用要素价格

6、定义,A国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则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表4-1-1 部分国家和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以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国家或地区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国家或地区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瑞 士73,459美 国34,705德 国50,116意大利31,640加拿大42,745中国台湾25,722澳大利亚37,854英 国21,453日 本36,480韩 国17,995法 国35,600墨西哥12,900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3.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

7、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二、要素密集度所谓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依据投入比例最大的那种生产要素来描述该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如果,则称X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商品。例如,生产1单位X商品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4个单位的劳动,则。生产1单位

8、Y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1个单位的劳动,则。我们就说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在任何情形下,生产X、Y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保持不变,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通过比较和来确定。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来说,其生产中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可互相替代使用。当生产要素市场上资本价格相对上升,资本变得昂贵时,厂商会减少资本的使用量,而用相对较廉价的劳动代替一部分资本,因此各部门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都会因资本价格上涨而下降;同样当劳动价格相对上升时,各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将提高。所以,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

9、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需要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商品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小于Y商品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也就是说,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假设在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比如假设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而且还假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即在所有可能的要素价格下,X总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总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如图4-1-1所示。曲线X1X2和曲线Y1Y2分别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等产量线,在要素价格为时,等成本线与X、Y的等产量线的切

10、点为A1、B1,这时X、Y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关系为;同样,当任选另外一组要素价,如时,等成本线与X、Y的等产量线的切点为A2、B2,X、Y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关系仍然为。因此,根据定义,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则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SHAPE * MERGEFORMAT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的,为便于分析和理解这一理论,我们先给出这些假设。(一)假设条件(1)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即以222的模型为分析的基础。(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但不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3)两国需求偏

11、好相同。(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5)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6)在一国内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7)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8)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且要素总量不变。(9)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10) X、Y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二)假设的含义假设1的含义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要素禀赋理论,从而使现实经济简单化,有利于分析问题。实际上,放松这一假设即研究更为现实的多个国家、多种商品和多种要素并不会对本章的结论产

12、生根本性的影响。假设2排除了各国之间的技术差异,以便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去考察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生;同时他还指出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这对区分两种不同的商品是至关重要的。假设3表明,两国需求偏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两国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的。当贸易使两国的商品价格实现均等化后,两国将具有相同的消费结构即两国消费对象中两种商品所占的比重相同。这一假定使我们省略了对复杂的需求因素的思考,以便集中考察要素攻击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假设4表明,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它意味着两种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产量将与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假设5表明,在

13、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参与市场交易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众多,生产要素、商品是同质的,具有完全信息。在长期当中,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假设6表明,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的假设意味着劳动和资本能够毫无阻碍的从收益较低的部门流向收益较高的部门,因此,国内各部门同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均衡时必定相等。但国与国之间没有要素流动,即在不存在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国际要素收入差异将会永远存在。假设7表明,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或绝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考虑运输成本和关税时,则当两国的相对或绝对价格差不大于每

14、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就会停止。假设8表明,在两国中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要素,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扩大一种商品的生产,就必须从另外一个生产部门中吸收资源,并造成后一部门产量的相对和绝对下降。假设9表明,在均衡的世界相对价格下,每一国的总进口价值等于其总出价值。假设10表明,X、Y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由于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所以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是相同的,不存在要素密度逆转的情况。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生产可能性边界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指的是在一

15、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得自于埃奇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在要素禀赋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假设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下面我们就来比较要素禀赋不同的两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图4-2-1为劳动相对丰裕的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由于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横轴表示一国的劳动总量,可见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较长;图4-2-2为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由于埃奇沃斯盒状图的纵轴表示一国的资本总量,可见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较高。埃奇沃斯盒状图的对角线的斜率反映了两国K/L的比率,因而代表了两国的

16、相对要素禀赋的状况,A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对角线的斜率较小,说明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对角线的斜率较大,说明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SHAPE * MERGEFORMAT 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X1、X2、X3、X4、分别为X商品的等产量线,Y1、Y2、Y3、Y4分别为Y商品的等产量线,两种商品等产量线的切点为帕累托最优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契约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意味着两种商品X和Y的一种数量的组合,而且这两种商品的数量的组合都是在该国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得到最充分有效配置的基础上得到的。把这些契约曲线上的要素得到最充分有效配置的X和Y的组合放到以X商品的数量为横坐

17、标,以Y商品的数量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就可以得到各国特定要素禀赋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把图4-2-1中A国的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Y商品的等产量线的切点移到图4-2-3中,就形成了AA曲线,AA即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把图4-2-2中B国的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Y商品的等产量线的切点移到图4-2-3中,就形成了BB曲线,BB即为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同时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那么A国就可以比B国生产相对更多的商品X,而B国就可以比A国生产相对更多的商品Y。这样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18、线相比在X轴上的截距较宽,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比在Y轴上的截距较宽,如图4-2-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可见,在要素禀赋理论的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两国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差异直接来自于两国要素禀赋水平的不同,在两国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前提下,劳动丰裕的国家能够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丰裕的国家能够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商品。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轴,因为X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轴,因为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B国是资本丰

19、裕的国家。由于要素禀赋理论假设A、B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而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则完全是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图4-2-4是A国和B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在图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国的均衡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所以图中两国的无差异曲线相同。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衡价格。可见,这表示A国在X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

20、具有比较优势,资本丰裕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SHAPE * MERGEFORMAT 开放以后,A国将出口X商品到B国,因为在A国市场上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同样,B国将出口Y商品到A国,因为在B国市场上Y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A国。也就是说,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出口Y,进口X。X商品由A国出口到B国,Y商品由B国出口到A国后,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Y的相对价格将下降;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Y的相对价格将上升,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图4-2-5是A国和B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X商

21、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EA点向下转移到点EA, EA点与EA点相比,X的生产增加,Y的生产减少。B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Y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EB点向上转移到点EB, EB点与EB点相比, Y的生产增加,X的生产减少。通过EA点和EB的国际相对价格线PW与无差异曲线相的切点CACB为开放后两国的消费均衡点。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均在贸易中获利,这是因为它们都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u1达到了较高的无差异曲线u2。对应于新的均衡,图中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EAOACA,其中EAOA表示X的出口量,OACA 表示Y的进口量。图中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EBOBCB,其中EBOB表示Y的出口

22、量,OBCB 表示X的进口量。注意:A国对商品X的出口等于B国对商品X的进口(即EAOA= OBCB );同样地,B国对商品Y的出口等于A国对商品Y的进口(即EBOB= OACA )。 SHAPE * MERGEFORMAT 综上所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内容可以表述为: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也就是说,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即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

23、的商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 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HO定理常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即每一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或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为什么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呢?HO定理的内在逻辑是: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之间关系密切,而要素价格与一个国家要

24、素的丰裕程度有关。所以,要素的丰裕程度的国际差别导致要素相对价格的国际差别,进而导致相对生产成本的国际差别,进而又导致相同商品相对价格的国际差别,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在本例中,劳动相对丰裕的A国,其相对丰裕的劳动导致劳动相对价格低,进而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低,从而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A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X。而在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其相对丰裕的资本导致资本相对价格低,进而又导致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低,从而资本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B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Y。三、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评价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第一,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

25、提。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因为在现实中,一般的商品生产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结合的产物。第二,是以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它不同于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而是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家贸易发生的原因,进而从实际出发决定一国的贸易模式。HO定理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一理论比较强调对各国要素禀赋的静态分析,而忽视了一国要素禀赋的可变性。第二,这一理论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第三,这一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因素,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四,该理论主要强调了要

26、素的供给方面,而未对需求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以国与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发生,但是在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会对两国之间原来存在的商品相对价格产生影响,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会形成新的国际相对价格,而这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必然会对一国要素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而要素的相对价格则涉及到了一国的利益分配问题。这里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国际贸易的利益在一国内部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拓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本节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就是介绍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旨在说明国际贸易是如何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

27、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Samuelso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这一定理可以表述为: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拥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获得等量的工资。同样地,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资本(即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获得相对均等收益

28、。正如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即,相应地,A国劳动密集型商品X的相对价格也要低于B国,即。在各国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即当A国分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X,并减少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Y时,A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对资本的相对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引起A国的工资(w)增加,而利率(r)下降;而在B国所发生的一切刚好与A国相反,即B国分工生产Y并降低X的产量时,B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会下降,对资本的需求会上升,从而B国的工资(w)会减少,而利率(r)会上升。由此可见,在专业化分工基

29、础上的国际贸易会使劳动力丰裕的A国(相对低工资国家)的工资上升,使资本丰裕的B国(相对高工资国家)的工资下降,这样国际贸易使两国的工资率与贸易前相比差距缩小了。同样地,国际贸易降低了A国(相对高利率国家)的利率,提高了B国(相对低利率国家)的利率,从而也使两国的利率与贸易前相比差距缩小了。这表明,国际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与利率的差距,最终使两国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于一致,即 。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下面我们利用埃奇沃斯盒状图给出对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说明。我们将A、B两国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置于同一个坐标系中,如图4-3-1所示。由于两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所以两国生产X、Y商品

30、的生产函数相同,所以在图4-3-1中,两国关于商品X的等产量曲线形状是相同的,都是从共同的原点X开始度量,越远离X的等产量曲线表示X的产出越大;两国关于商品Y的等产量曲线形状也是相同的,只不过A国是从YA开始度量,而B国是从YB开始度量,越远离YA或YB的Y等产量曲线表示Y的产出越大。分别连结每一个国家X等产量曲线与Y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我们就会得到各国的生产契约线,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和要素投入条件下,资源最有效地利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组合。如图4-3-1所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各国生产契约线上的点都对应于该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的点;(2)X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与Y商品的等产量曲线的公切

31、线,其斜率的绝对值代表要素价格比率,即w/r(工资/利率);(3)从坐标原点X引向生产契约线上任何一点的射线,其斜率代表生产既定产量X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即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率;而从坐标原点YA或YB引向生产契约线上任何一点的射线,其斜率代表生产既定产量Y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即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率。可见,A、B两国生产契约线均位于对角线右下方,这是因为商品X在两个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而商品Y在两个国家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A国均衡点为A,B国均衡点为点B,此时A国生产商品X所需的资本/劳动比率小于B国,这表现为从原点X出发通过A点的射线的斜率小于从X出发通

32、过B点的射线的斜率。同样地,A国生产商品Y的资本/劳动力比率也小于B国,这在图中表现为从原点YA出发通过A点的射线的斜率小于从原点YB出发通过B点的射线的斜率。另一方面,由于A国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因此,这在图中表现为在A点X等产量曲线与Y等产量曲线公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在B点X等产量曲线与Y等产量曲线公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在国际贸易发生后,劳动力丰裕的A国将更加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商品X的生产,其均衡点将沿着生产契约线XYA向右上方移动,在这个过程中,A国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会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其要素价格比率(w/r)也会不断上升。同样,资本丰裕的B国将

33、更加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生产,其均衡点将沿着生产契约线XYB向左下方移动,在这个过程中,B国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资本/劳动力比率(K/L)会不断下降,而要素价格比率(w/r)也会不断下降。随着两国专业化规模的扩大,最终两国均衡点将分别位于A点和B点。在A点和B点我们发现,A、B两国生产X、Y产品的资本/劳动力比率(K/L)相等,并且两国的工资/利率比率(w/r)也相等。因此,随着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将使A、B两国在X商品和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率(K/L)趋于相等,因而两国的要素价格也趋于相等。这样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就得到了完整的说明。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数学证明根据要素禀

34、赋理论的假设,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L为劳动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w为工资率,r利息率,因此有:这里,(K/L)A为A国在X生产的过程中的资本劳动比,(w/r)A为A国在X生产的过程中的工资利率比。同理有: 因为(PX/PY)A为A国X和Y商品的价格比,(PX/PY)B为B国X和Y商品的价格比,所以A、B两国相对价格之差为:等式右边上下同乘(w/r)A(w/r)B,整理得:由于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所以,由于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所以,因此等式右边为负,即:上式说明X、Y

35、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在A、B两国是不相等的,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B国Y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A国,这正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随着两国贸易的开展,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差会逐步缩小,只有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达到相等,贸易才会停止,即最终需要达到,即:上式中,显然项和都大于0,由于我们假定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因此,项也必然不等于0。由于其他项都不等于0,那么必然有,这说明国际贸易在使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的过程中,必然会使两国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实现均等化。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商品价格的差异,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如果通过国际贸易使得两国的要素价格均等化了,那么两

36、国商品价格的差异也将不复存在,国际贸易将会停止。但实际上只要两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没有改变,这将只是暂时现象。因为随着国际贸易的终止,要素价格的差异又会重新产生,商品价格的差异又将随之产生,国际贸易又将恢复。需要指出的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观察一下现实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满足这些条件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各国并非使用同样的生产技术,各国间的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也阻碍各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此外,许多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其运作也不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因此国际贸易没有使各国的工资和利率实现相对的均等化,这并不奇怪,其原因就在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所依赖的一

37、些假设在当今世界大多是不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国际贸易缩小了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这也同时说明,国际间要素价格现实中的差异并不能推翻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因为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际差异要比现在大得多。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适用的,它确定了影响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而且使用我们对现实中的贸易模型和经济的一般均衡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要素价格均等化是国际贸易的结果,但我们不能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将使国际贸易不再发生。四、斯托帕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沃尔夫冈斯托帕(Wolfgang Stolper)和保罗萨缪尔森(Paul S

38、amuelson)在194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斯托帕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这一定理可以表述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生产其他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格提高,那么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会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主要考察了国际贸易对某种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的影响,而斯托帕萨谬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则主要考察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不同要素间价格差异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对一国收

39、入分配的影响。国际贸易在使两国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化的同时,一国国内不同要素的价格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渐缩小,从而影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前边已经说明了国际贸易使两国的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要素的价格上升,使供给短缺、价格昂贵的要素的价格下降。在我们的例子中,A国劳动丰富,国际贸易使A国劳动的价格工资上升;A国资本短缺,国际贸易使A国资本的价格利率下降。而B国资本丰富,国际贸易使B国资本的价格利率上升;B国劳动短缺,国际贸易使B国劳动的价格工资下降。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使A国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减少;使B国劳动者的收入减少,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增加。依据斯托帕萨缪尔森(Stolper

40、-Samuelson)定理,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资本丰富,劳动短缺,国际贸易会使这些国家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增加,使劳动者的收入下降。与此类似,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丰富,资本短缺,国际贸易会使这类国家的工人收入增加,资本所有者收入下降。那么,随着贸易的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将趋于一致。但是在现实世界当中,二者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任何趋同的表现,相反这种差距似乎正在逐渐扩大。同样,我们也无法看到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明确影响。这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斯托帕萨谬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的假定条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个人或家庭也往往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

41、,所以国际贸易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最终影响就更加的不明确了。五、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美国经济学家罗伯金斯基在分析一种要素数量增加对贸易效果的影响时指出:当一种要素数量增长时,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而其它产品的产量将会下降。这就是罗伯金斯基定理。罗伯金斯基定理说明一种要素总量的增加对不同产品的影响是不平衡的。下面我们通过图4-3-2证明对罗伯金斯基定理。图4-3-2是一个艾奇沃斯盒装图,沿原点引出的两条直线和分别代表两种商品X和Y的资本劳动投入比率。由于假定要素数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因此该国将始终以这样的比率生产两种商品。从盒装

42、图的另一个原点引出了引出的同样两条直线与和分别交于点(,)和(,),它们代表了要素被充分利用的状态下,该国用于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分别状况。过和两点的等产量线和分别代表了两种商品的产量水平。 SHAPE * MERGEFORMAT 现在我们假设该国劳动要素的数量增加,这使艾奇沃斯盒的原点的位置移动到,新的均衡点由从引出的两条要素投入比例线与和的交点决定,即点(,)和(,)。与此对应的两种商品的产量由过和的等产量线和表示。比较和与原点的距离我们即可判断出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产量随着劳动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比较和与原点的距离我们也可判断出,当劳动要素的增加时,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量反而减少了。

43、这样,罗伯金斯基定理就得到了证明。现实中,生产要素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果一种要素出现了相对大幅度的增长,就会出现上述不平衡的生产增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荷兰病(Dutch disease)”。20世纪70年代,荷兰在北海发现了天然气资源,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这使大量劳动力和资本流入到该部门,从而造成了制造业部门的萎缩,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都大量的减少了。虽然石油危机使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荷兰的经济仍然出现了滑坡。这种增长的福利恶化效应自此被称为“荷兰病”,挪威、英国和墨西哥等国也先后出现过这种“荷兰病”。第四节 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经验检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说明了在国际

44、贸易中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在本节,我们来看关于这一定理的实证研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提出后,其结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学者开始利用经验数据对该理论予以检验,以考察它是否能够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由于有若干检验的结果不支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出现了与该理论相悖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里昂剔夫之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里昂剔夫之谜的基本内容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第一次经验检验是在1951年,由瓦西里里昂剔夫(Wassily Leontief)利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的。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

45、国家,里昂剔夫希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为进行这一检验,里昂剔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可以表示经济中每种产品的来源和去向的表格,里昂剔夫对这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因此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产品中劳动和资本的数量。里昂剔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即使这样,里昂剔夫认为不影响检验的结果。里昂剔夫的检验结果出乎其所料,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出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

46、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检验结果和HO定理的预测完全相反,故称为里昂剔夫之谜(见表4-4-1)。表4-4-1 美国百万美元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出口商品进口商品资本(1947年价格)2 550 7803 091 339劳动(年劳动人数)182170资本劳动比(美元/人)13 99118 184资料来源:W. Leontief(1953):“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in J.Bhagwati ed. , International Trade :Sel

47、ected Readings. 对于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里昂剔夫本人也觉得难以置信。他曾试着解释这一结果,而不是推翻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他认为在1947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外国工人的三倍,如果我们把美国劳动数量乘以3,再和国内可用资本比较,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一个劳动丰裕型国家。但这只在美国出口商品比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时才正确。这一解释并没有被广泛接受,里昂剔夫自己后来也否定了它。原因是当美国的劳动力比他国劳动力更高时,资本的生产力也比他国资本的生产力更高。美国的劳动和资本都应乘以差不多大的乘数,这就使美国的资本相对丰裕程度变化不会太大。二、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里昂剔夫之谜引起

48、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极大注意,经济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和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里昂剔夫实证结果的分析法的讨论;另一类是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检讨。在后一类讨论中,有的学者侧重于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即在原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其他一些里昂剔夫未曾考虑的因素;有的学者则干脆另辟蹊径,从其他途径去解释国际贸易,有些提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以下针对里昂剔夫之谜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释。1.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新贸易学说的主要内容,里昂剔夫将所有劳动力看成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同质。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不同质,这反映在人力技能的差异上。劳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劳动,

49、即任何人都能从事的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另一类是技能劳动,即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从事的技术能力的劳动。人力资本指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由教育、训练和健康投资而花费的资本,它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使用资源。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技能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有更大的生产力,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人力资本不能从劳动者身上分离出来单独买卖,而只能为劳动者提供服务。人力资本不能像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本那样直接计算,但可以间接计算。这样,里昂剔夫之谜就可以得到解释:即美国出口部门的人力资本比世界其余地区要高得多,如果将人力资本计算入资本,则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

50、品为主,说明实际情况符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2. 自然资源理论里昂剔夫使用的是两要素(资本和劳动)模型,忽视了其他要素如土壤、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影响。一种商品如果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在两要素模型中将其划分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显然是不正确的,另外,许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自然资源,如采矿业、钢铁业、农业等,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实物资本。这样,里昂剔夫之谜就可以得到解释:如果考虑自然资源这一要素,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性很强,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3. 需求逆转理论在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由于假设了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所以国家间的贸易结构只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需求无关。但

51、在现实中,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需求逆转理论就是从需求差异的角度解释里昂剔夫之谜的理论。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指的是当一国对于某一商品拥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就会使原来依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需求逆转。如图4-4-1所示,按照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分析框架,由于两国消费一致,A国由于劳动相对丰富,所以在劳动密集型商品X上拥有比较优势,B国由于资本相对丰富,所以在资本密集型产品Y上拥有比较优势,依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A国出口X、B国出口Y。但是,在两国消费不一致的情况下,原有的A

52、、B两国的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A国由于特别偏好消费X商品,B国由于特别偏好消费Y商品,则A国在封闭条件下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PA反而高于B国在封闭条件下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PB,所以在开放后,A国反而进口X商品,B国反而出口X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比较优势与比较成本优势不再是一致的,需求方面的影响超过了生产(成本)方面的影响。 SHAPE * MERGEFORMAT 这样,里昂剔夫之谜就可以得到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的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4. 要素密集度逆转理论在要素禀

53、赋理论的基本假设中,X、Y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不存在要素密度逆转的情况。这说明在什么情况下,X与Y的要素密度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改变的,即对任何一组要素价格,X永远都是劳动密集型的,Y也永远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反之,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的,Y是资本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为资本密集型,Y变为劳动密集型的,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如图4-4-2所示,曲线X和Y分别为两种商品某一产量的等产量线,我们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曲度差异较大,这反映了要素替代弹性的不同。当要素相

54、对价格如(r/w)1时,即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当要素相对价格变为(r/w)2时,由于劳动相对价格下降,两种商品的生产中都出现了劳动替代资本的情况,但由于商品Y的要素替代弹性更大,在新的要素相对价格下,Y商品的生产中资本投入量比X商品减少的更多,而劳动投入量比X商品增加的也更多。最终,两种商品的要素投入比变为和,且。即X成为资本密集型的商品,Y变为劳动密集型的商品。所以当两国要素相对价格不相等时,比如A国的要素相对价格为(r/w)1,B国的要素相对价格为(r/w)2,两个产品的要素密度就会发生逆转,X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到了B国则成为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SHAPE

55、* MERGEFORMAT 例如小麦,在美国由于资本相对丰裕,可以用资本密集(机械化)的方式生产,在中国由于劳动力相对丰裕,则可以用劳动密集(手工作业)的方式生产。这样,美国进口小麦时,小麦在国内的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商品;而我国在出口小麦时,小麦在我国的生产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这样,里昂剔夫之谜就可以得到解释:美国的农业由于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农业生产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因此以美国国内的生产作为标准,则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以其贸易国的生产作为标准,则美国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里昂悌夫之谜还有很多其他的解释,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56、了。在里昂悌夫之后又有很多学者基于不同国家的数据对要素禀赋原理进行了检验。如Tatemoto和Ichimura对日本所作的检验(1959),Stolper和Roskamp对原东德作的检验(1961),Rosefielde对前苏联作的检验(1974),这些研究基本因循了里昂悌夫的方法,而且得出了支持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而另一些研究如Wahl对加拿大作的检验(1961)和Bharadwaj对印度作的检验(1962)则出现了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言相反的结果。最近的研究有如Daniel Trefler(1995),Shimpo(1997)以及Helpman(1999)等。这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要素禀赋

57、理论提出了质疑或者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总之,虽然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结论是符合逻辑的、直观的,并且看似常识,但在证明该定理的实践有效性时,却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尽管如此,随着实证工作的继续开展,我们开始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一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什么问题和不能解释什么问题。这也促使我们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时,进一步思考要素禀赋以外的因素,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进展。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及每一假设的重要性。2、试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3、试用图形分析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4、试述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的内容。5、什么是里昂剔夫之谜以及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