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093180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l 历史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特点:工业革命前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迅速l 人口变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l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上层建筑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l 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主要特征原因影响“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原始社会时期,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受灾害、战争、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

2、,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传统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的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粮食大幅度增产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大,产生“城市病”“低低低”模式现代型20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改变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防兵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

3、来形容。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1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l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l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差异:1、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2、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

4、等;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l 人口问题与对策1、 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城市病”措施: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2、 发达国家(中国、古巴、韩国)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3、中国既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口基数大),同时还存在着

5、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问题),措施是针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措施。l 中国放开单独二孩和二孩政策1、意义: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养育孩子的成本增高,不会出现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可以使中国依然保持大国人口规模。2、可能存在的问题:出现人口的过快增长,中国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很大,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出现“城市病”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不稳定。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l 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6、,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2、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3、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密度: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l 人口爆炸人口呈“J”形增长给环境带来压力l 环境的限制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和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消耗量增加,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资源限制性的主要表现2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

7、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自然资源重要性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1.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2. 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矿产资源是人类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枯竭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的资源1. 需求越来越大 2. 不合理利用3. 水体污染森林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l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仅考虑基本生存)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

8、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3、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三者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小于人口容量。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5、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资源(首要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

9、理容量成负相关。第三节 人口迁移l 人口变动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 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入、迁出,即人口迁移决定)l 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分类按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义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和国内迁移两种。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到农村(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3、 国际人口迁移路线(1)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10、;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3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2)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4、

11、中国的人口迁移(1) 历史上原因:战乱、自然灾害。流向: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2) 建国初期(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目的:开发国土;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特点:有计划、有组织进行,流量小(3)改革开放后(民工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后)。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

12、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特点:自发性、流量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5、 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6、 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经济因素: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如:我国民工潮)、战争(如:巴尔干半岛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如:历史上都城的变迁和朝代更迭;石家庄称为省会城市后人口数量的变化)等。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为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出国

13、留学的人口迁移(生育观念、生活期望) 家庭婚姻婚姻(以青年人为主),家庭(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主) 宗教信仰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产生的人口迁移7、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方向 不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 (城市化过程)工作机会、收入、升迁、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 人口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逆城市化)人口迁移环境好、地价便宜、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4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5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8、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

14、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收入增加;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缩小区域差距;不利: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耕地荒废,基础设施失修;2)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劳动力增加、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城市病”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不稳定。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l 文化背景与人口婚俗:初婚年龄的大小(初婚年龄小,人口出生率高)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高,婚姻不稳

15、定,出生率低宗教:一般宗教都不反对人口增殖l 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人口观念的转变及其影响1、(婚姻观)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降低人口出生率2、(生育观)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降低人口出生率3、(择业观)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增加职业选择4、(迁移观)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提高人口素质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l 区位理论(城市、农业、工业、商业等同时适用)1、自然地理区位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河流)、土壤、植被、自然资源2、社会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生产协作条件、地价、土地、城市化水平、宗教、历史、政治中心、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旅游等。l 自

16、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中),伯明翰、曼彻斯特(英),匹兹堡(美)钢铁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石油工业城市阿伯丁、大庆、东营、玉门金矿开采城市约翰内斯堡(南非)l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用地的几何形状。团块状多见于平原地区;条带状多见于河谷地区;组团状多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区。6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l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

17、口处;(人口密集、消费力大;交通便捷,方便人流和物流的集散)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交通便利、地价低、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分为低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 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要为城市发展留有余地。

18、2、 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l 中心地理论1、 中心地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2、 中心地的比较中心地等级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数目彼此距离门槛人口高高大多少大多低低小少多小少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物高大密集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内部分区明显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很高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1、 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几句,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 标志(表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3、意义 (1)有利于城市

19、与乡村的交流 ,缩小城乡差距。 (2)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4、 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未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的发展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由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7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5、城市化的差异(1)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

20、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空间上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6、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

21、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人口高度集中,大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十分发达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观念改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才纷纷独立,但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城市发展不合理存在“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破坏

22、生态环境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在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南美洲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7、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心的衰落。(城市化进程较高的产物)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8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23、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l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负面影响居多)地形改变原有地表形态,总体比原来更平气候改变了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河流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土壤被硬化地面代替,地表径流下渗减少生态环境干扰和破坏原有生态系统2、城市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布分散密集经济开放程度较低较高信息与交通欠发达发达教育与文化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程度高l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1、 城市病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

24、、就业困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不稳定。2、 城市病的解决措施 建立卫星城、新城(郊区城市化),分散城市职能;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环境管制、污染治理、建立绿化带等); 建立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社会秩序制度。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l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产业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位条件农业最为密切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市场等矿业较为密切矿藏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等工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少原料、能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市场等商业、服务业不大消费人群(市场)9 /

25、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l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现代物流业1、 过程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2、 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资本周转,使有形资本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 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的促进作用,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l 农业的区位因素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区位因素农业发展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热量:不同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光照;植物有喜光与喜阴之分;降水: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地形不同的地形区(

26、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农作物随海拔不同而不同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产量。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有河湖水或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27、手段的影响。农业技术包括良种技术、化肥、大型机械以及冷藏保鲜技术。土地价格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工业基础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先进的生产资料。2、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10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 B、东南丘陵的荼树土壤; C、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

28、洲区的农业水源;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G、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鲜冷藏技术; H、郊区农业市场;4、 合理的区位选择:要考虑农业生产地价的高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需要土地面积的大小,农业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交通的迫切性等。l 农业地域类型1、 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分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

29、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按产品用途分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11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类型分布典型地区区位优势特点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市场需

30、求量大。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区;我国东北和西北。(我国国营,其他国家私营);美国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洲的国家牧牛为主,其他国家牧羊为主)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广人稀;交通

31、便利。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乳畜业北美五大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欧、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澳大利亚等;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北美五大湖区、西欧市场(大多紧消费市场)、饲料供应。(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混合农业美国、澳大利亚、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东水西调);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交通便利(靠近主要铁路、公路,距海港近);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对市场的适应性

32、强;有效的安排农事活动原始迁移农业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采用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有饲养家畜的传统。13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l 地中海式农业最主要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植被带亚热带

33、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兵长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小麦、大麦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园艺作物较多。l 绿洲农业分布在盆地四周山麓地带(冲积扇/洪积扇/山前冲积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盆地,以沙漠以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盆地四周的山麓地带。l 河谷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故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种植物以青稞为主。l 灌溉农业最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引河流水进行灌溉,供种植业的发展。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但容易引发 土地盐碱化l 旱作

34、农业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可通过农田水利设施改进,使产量提高。 l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原因: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解决措施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13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科技水平低。解决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商品率; 提高机械化水平; 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优良品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量大。亚

35、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 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适宜精耕细作;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混合农业的意义充分发挥土地等各种资源的潜力,灵活的生产选择,对市场的适应性强,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护了自然环境(保护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工业规模。促进就业,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环境质量提升。保护了生态,治理了环境污染(治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l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6、1、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2、生态破坏:森林、草原的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l 工业的分类1、 按产品性质分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2. 按形成和发展历史分传统工业历史比较悠久的工业,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为主。新兴工业高技术工业。3.按投入多少分 资源密集型采矿业、制糖业劳动力密集型纺织工业、服装加工工业资金密集型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技术密集型电子工业、航天工业一般来看,发达国家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力

37、密集型工业为主。4、 按主导因素分原料指向型(资源)、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能源)、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14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炼铝、炼铜等有色金属冶炼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工业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

38、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 考虑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如下表:考虑环境效益:原则:无污染的小工业可以布局的城区; 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近郊地区; 严重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远郊地区;如下图:污染大气的工业:设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区。污染水源的工业:设置在河流下游;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l 工

39、业的区位选择各类工厂的污染物:如右图: 15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对市场和信息通达度的依赖提高。l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2、工业集聚的意义:共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工业集聚的缺点:产生“城市病”。3、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l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污染空气:工

40、厂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建设绿化带。 2、污染水源:工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整治污染,绿化美化环境;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特点: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规模大;产品重、厚、长、大;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发展的共同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典型分布区:德国鲁

41、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出现地点: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新兴工业区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之后企业特点: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产品或高技术产品,产品轻、薄、短、小;典型地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等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1、丰富的煤炭资源;2、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流);3、便捷的水陆运输(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并有莱茵河、鲁尔河及运河便利的水运);4、广阔的市场(附近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5、离铁矿区较近(靠近法洛林高原铁矿区,现时还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

42、铁矿石);16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1、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过程分散;2、以中小企业为主;3、以轻工业为主;4、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5、生产高度专业化; 形成条件: 主要特点:1、大批廉价劳动力;2、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3、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4、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5、政府的大力支持;6、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7、交通运输方便;美国“硅谷”发展条件:1、位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洁净优美(背靠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2、气候: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科技:科技力量雄厚(居美国首位)(聚集了大量的

4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区位因素。4、交通: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穿全境);5、市场: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特有条件。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特点:1、高技术产品为主;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科研经费投入量大;3、工人的技术水平高;4、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第四节 交通运输避居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l 地域联系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2、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强。修筑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公路机

44、动灵活,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最廉价的运输方式。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运费高,投资大,对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连续性强,平稳安全。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交通运输的作用 使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角度) 使地域之间交通更加便捷,加大地域联系的范围 加大人流和物流的运输量,或者货物的吞吐量;、 使货物运输的品种增多,速度更快。17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交通运输的改变 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的改变:是

45、否增加哪些交通线,如高速公路等;密度;里程(线路长度);站点;合理化;综合化;交通网的出现。2、通信可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3、商业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4、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l 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性质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由环境污染演化来的问题。2.按地理空间分: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局部环境问题。3.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4.按生产类型分:工业环境、农业环境、生活环境问题。l 生态破坏的表现植被破坏、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湿地面积减小、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

46、枯竭、资源减少、三角洲(沙洲)面积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等等l 环境污染的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原因危害保护措施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增多: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破坏生态及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国际协作臭氧空洞氟氯烃化合物增多: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 危害人体健康 破坏生态及经济 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国际协作大气污染酸雨酸性气体增多: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硫、氧化氮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及经济腐蚀建筑物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国际协作l 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指当代人、代际之间以及

47、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2)持续性原则: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指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需要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4)全球性原则:全球协作,共同治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18 / 20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土地盐碱化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轮牧,调整农业产业结

48、构,合理利用水资源开矿产生废弃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生态退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变耕作制度;土地复垦非农业用地的扩大耕地面积减少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平整土地;参酸性物质,中和土壤;利用科技,研发耐碱作物保护植被,土地复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农田;严格审批制度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调节大气成分,调节气候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吸烟除尘,降低噪音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水量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化肥、农药的适用)水资源的浪费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约、合理用水,减少浪费(节水农业,滴灌、喷灌)保护水源,防治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及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利用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休渔期的设立)减少海洋环境污染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健全海洋法律体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9 /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