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9463040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课标分析:本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的第1、2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的第3题,

2、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案例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3、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前面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的知识,人口的

4、增加、城市的发展都要求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依赖农业生产。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最密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地域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思考: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见下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

5、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中信息引申信息经营方式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人力耕种的水稻田澳大利亚牧场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地势平坦,降水较湄南河平原少。牧场【板书】农业的区位有两

6、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农业的区位因素。(过渡)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板书】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42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思考以下问题:图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属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政策等。)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7、农民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农业区位选择,实质上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的选择。)【板书】(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和政策等。【补充】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8、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承转)各种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的,

9、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43“活动”。(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43“活动”,并完成相关问题。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

10、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候均温是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

11、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过渡)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我们既要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案例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44“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并完成P44“活动”的相关问题。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

12、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

1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此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任意发挥,进行讨论。)(讲解、分析、归纳)【板书】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过渡)不同的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不一样的,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

14、地区,这就是“农业地域”。那么农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形成和特征:(1)农业地域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农业地域的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农业地域的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承转)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为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混合

15、农业的形成的案例。【板书】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1)混合农业概况概念: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案例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45-45“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并思考:澳大利亚具有哪些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的自然条件?(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澳大利亚的农业早期是以牧羊业为主,后来才发展成以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促进

16、此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的因素有哪些、以什么因素为主?(政策、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从以上两个问题你对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生产结构和生产特点及其生产优势。(如下表)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主营带是墨累达令盆地经营方式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生产特点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优势土地休耕、轮作,交替使用,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两种生产交替进行,可有效安排

17、农业时间;生产安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的适应性。(学生回答后,引导、分析、归纳)可着重引导学生读图分析:P45图3.9“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得出:澳大利亚具有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的自然条件)、P46图3.10“澳大利亚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得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优势。) 【板书】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生产结构和生产特点及其生产优势: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主营带是

18、墨累达令盆地经营方式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生产特点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优势土地休耕、轮作,交替使用,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两种生产交替进行,可有效安排农业时间;生产安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的适应性。【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19、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和政策等。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形成和特征:(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农业地域的特征: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1)混合农业概况概念:分布: 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生产结构和生产特点及其生产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