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437830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岳梁版权拥有哦组织行为学讲义打印(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讲义 岳梁见面语:人的“命运址恋剧性的:既址门然的部分 又亞超越nu (弗洛姆诺).人在恩考:有限与无限、完善与不完菩、短暂与 永恒、现实思考与终极关怀,超越性的指向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样态。人不仅要在实践上不断超越存在的生存境遇,而且必须在理 性上探求存在之为存在的理由:即关注人之存在的价值、意义、根据、追求、理想、完满的求索。否则,就是一头猪。你们喜欢士兵突击吗?喜欢许三多吗?如果喜欢,喜欢什么?熟知非真知,如“了如指掌”,并非真知,人们必须从熟知到真知。孙中山说的“行之非艰,知之惟艰”的“知难行易”的学 说对人生很有启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一种主观判断,据说当“911”恐怖袭击事件

2、发生时,26岁的多米尼克共和国妇女梅厄正在世贸大厦第一层的餐厅里工作,与她一起工作的41名多米尼克人都遇难了,而她却逃了岀来,堪谓“大难不死” 。按照常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她有没有后福呢?不但没有,不幸的是,她死于纽约的另一次空难,即11月12日的空难。在新年就要到来之际的2007年12月27日,多次被“暗杀”威胁的“铁蝴蝶”贝布托被暗杀。也即是说,真理是智慧,真理是过程,真理 是全体,真理是生活。从熟知到真知的唯一桥梁是哲学思维或科学思维。中国古代强调“经”(个人所信奉的基本道德、法律等观念)与“权”(即他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或情景对自己的行为做岀灵活的调整或权变),反对“教条主义”与“机

3、会主义”,如“杀人”与“说谎”,“不要杀人”与“不要说谎”对不对?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动物式的“生存”活动,而是人所特有的“生活”活动,即“把自己的生活 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的活动,也就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活动。而且人类的这种变“理想”为“现实” 的“生活”活动是一个无限的历史展开过程。本门课程从这一案例开始:清华状元岀走之后,第一讲导言:研究全球化,融入全球化21世纪还是未来的时候,预言家就纷纷预言未来,当然乐观与悲观相交织:未来将是一个拥有无限自由、无限财富的社会, 太空旅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将成为现实,贫穷与疾病将永远被开除,到处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4、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能源枯竭, 战争不断,饥荒遍地,情感异化将被完全消除。人们期待着巨变。人类已经跨入了 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纪,这个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全球化。21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21世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的变化,其中以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最为巨大。经济全球化是由双边国际贸易、地区自由贸易发展而来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长期国际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中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日益提高的必然趋势。当然, 这种影响不是各要素单一地发挥作用,而是各要素交织在一

5、起,共同向人类社会肌体的每个毛孔全面渗透,从而引起人类社会方 方面面的快速而复杂的变化:经济的国界已经消失或模糊;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各个角落;国际间相互投资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大;哪里的成 本低,就在哪里生产。这种趋势自然对现代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代,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的程序等管理内容将可能全面趣同。而当一个企业跨国经营时, 它所面对的却是价值观念、习惯、语言、行为方式、态度不同的民族、群体、个人等。于是,国际企业的管理者所要解决的不仅 仅是组织结构、技术方法、资金投向、投资收益率、选择外派人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在跨文化条件下所产生的

6、各种矛盾 和冲突。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执行;所以,对于跨国经营的管理者来说,熟悉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在国内经营 的公司管理者也需要对它国文化及经营环境十分熟悉,因为在今天,闭关锁国的经营是不可能的。在今天,任何公司和企业都不 可避免地面临着外来的竞争,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用全球观念来考虑公司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据统计:一个没有经过跨文化训 练和准备的跨国经营者在国外失败的比率高达66%;而与此相反,经过跨文化训练的人的失败比率仅占2%当然,这种跨文化训练决不是皮毛的。西门子公司就特别重视跨文化的教育与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全球经济,而资本主义经济的管理者很成熟,已有几

7、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 全球化,而中国的管理者还是婴儿。因此,对中国的管理者进行或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组织行为学就是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懂得人与组织、组织中的人,以及处于不同文化中的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是 国际间相互沟通与成功的关键。随着我们学会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国际贸易将会更加畅通,而相互间的矛盾、冲突和纠纷将会 大大减少。在新旧交替之际,为了美好的未来,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日访问中国,就是为了加强中日之间的合作,在28日下午的演讲中说:“在这次来访之前,我有机会在东京和中国媒体代表团进行会见,当时我指岀,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

8、二 个春天。因为我已经在两国到处都能看得到的期待构筑日中崭新关系的萌芽。我这次的来访可以说是迎春之旅。我知道中国有句 话,梅花和樱花常常是相伴开放。我认为,这次让梅花绽放,能够共享春天浪漫盛开的樱花,我想与以胡锦涛国家主席为首的中 国领导以及两国国民一起作出努力” 。当然,还有一门国际组织行为学专述国际组织领域的,它与组织行为学的不同在于,国际组织行为学向人们展示的主要是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指出作为成功的管理者要想真正了解人的行为,需要考虑的是多方 面的因素。了解文化以及人的行为是十分复杂的课题,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人是什么东西,人不是 东西,因而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是相当困

9、难的,当然也是具有挑战的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我是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来讲述这门课 的,愿你们喜欢这门课,愿你们有所获。当然,关键是咱们的合作是愉快的!一、要求与重点1、要求:事业从做人开始修养、了解人、理解人;学习理想与追求;责任个人、家庭、单位、国家;角色转变从被动到主动、自学、计划、执行、适应环境、把握未来;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明 白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2 、授课侧重点: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适应未来;观念转变是前提、竞争、人才、创新;能力提高是根本和目的;方法传授是手段和途径、是达到目标的钥匙。3、现实与历史:4、人与管理:人是复杂的动态的组合体。5、养成调查与研究的习惯与作风。二、学习

10、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现代管理科学,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和接受。一句话,凡是有组织的地方, 它就受到重视。这是因为,组织行为学从组织中人的行为这一侧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 这对于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各种组织的建设和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就不仅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性质1、组织的概念:荀子的“群” ,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的社会,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组织。一个人还可以同时是若干个组织的成员。这说明,社会组织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普遍形式。从静态上看,

11、组织是指社会团体,是人与人、人与事的 关系的系统或模式;可从动态看,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管理者把分散的、没有联系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信息、知识、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联系和配置起来而创造的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 目标而组成或结合成的人的集合体它是一个有机的生长体,并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衰老甚至死亡;它是随着历史时代和社会 环境的演变而不断适应和自动调整的群体;它不仅是权责分配系统,而且是其成员根据自己的特定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并由此构成的等级体系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人的社会组织而言,它有多重的功能一一组织存在的理由:A、组织能形成一种新的合力,

12、1+1大于2,兄弟同心其利断金;B、有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内部分工、职责明确,从而可以避免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委和扯 皮;C组织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2、行为的含义:刺激反应;需要动机行为;刺激反馈行为反应;广义行为狭义行为。人们行为的 特点:目的性;能动性;社会性;变动性;组合性。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对它的定义, 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有人认为,组织行为学就是行为科学。我认为,组织行为学是采用 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

13、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 预定目标的科学。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现代管理科学;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学、心理学,特别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管理学的新发展。1911 年太罗提出科学管理原理;1914年莉莲吉尔布雷斯提出管理心理学;霍桑实验提出“人际关系学” ;60年代莱维特提出组 织心理学 ,此后在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组织人的心理和行为又可分为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 心理与行为、组织心

14、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第二讲 目标行为 组织和群体的行为都应该有即定的目标指向,个人行为一般也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个人的行为与组织配合,才可 以得到有价值的结果。所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目标是其行为规范的依据;反过来讲,行为又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保证。也 因此,如何科学地设置目标,有效地控制和协调行为,是组织行为学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目标行为与功能1、目标和目标行为:A目标一一目标是组织、群体和个人在特指的时间内希望获得的成就和结果。它主要包括:目的、任务、工作速度、工作数量和质量、成果价值以及达到目标的时限。它既可以是物质的,

15、也可以是精神的。B、目标行为就是人们根据自己所属组织或个人的需要进行目标的设置以及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的直接和间接的一系列 活动。2、目标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A、指明组织发展的方向;B、调动成员的积极因素;C、提高成员的全面素质;D、合理配置组织的资源。二、1、2、影响目标行为的因素主观因素:A、观念因素;客观因素:A、社会因素;B、态度因素;C信仰因素;D兴趣、气质、情绪因素;F、能力因素。B、经济因素;C自然因素。三、目标的设置与管理1、目标设置的标准:A目标的内容清楚、具体、分层次;B、目标难易要适度; C组织成员要认同。2、目标设置的内容:A、人力资源目标一一人力的引进与培训;B、成员能

16、力发挥目标一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劳动报酬和相应的激励方法;C物力和财力目标一一生产设备、原材料、能源和资金来源;D技术引进目标一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E、提高生产力目标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科学的生产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扩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F、利润目标一总产值、净产值、税后利润;G市场竞争目标一一市场开拓面和占有率;H售后服务目标;I、环境保护目标;J、社会责任和形象目标。3、目标管理的方法:A、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B、目标与组织成员的需要相结合;C、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作出科学的论断,想方设法是成员认

17、为目标是可行的;D目标先统一后分解,层层落实到人;E、要给下级实现目标的自由度;F、检查与矫正一一控制; G总结和评价一一激励。四、 目标行为的协调 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其行为难以避免地受到阻碍和干扰,产生偏差,从而使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为了及时而有效地控制 偏差,纠正错误的行为,必须根据目标行为要求协调行为。1、产生目标行为偏差的原因:自然因素的制约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社会因素的影响政治、法律、经济、 组织、道德、宗教、习惯、家庭、人际关系;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个人动机不正、动机冲突、自我估 计过高,等等。2、目标行为偏差的表现:忧虑;幻想;冷漠;退化;防卫;攻击;破坏。(2008年

18、 2月 12日上午 6时许,河北唐县马关乡夹子村亲侄柴公敏,因宅基地、倒煤渣、建房子发生矛盾,杀死大伯柴振国一家9 口,其中有 4 个月的女婴。)3、目标行为偏差的预防:A、自然因素:提高对自然灾害预报及其准确度,并制定预防措施(截止2008年2月12日,中国低温、雨雪冰冻已造成 107 人死亡,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111 亿元人民币);要经常检查生产 场所存在的隐患并加以排除( 2008年2月 14日,广东佛山三水当时国内最大的“粤通仓储运输有限公司”烟花 爆竹仓库 7 号库发生爆炸,随后波及其他 20 个仓库,相邻两个村庄房屋被震裂,相当于 1、 1 级地震,直接经 济损失 15

19、亿元人民币。浙江义乌 2008年 2 月 15 日近 2时义亭镇一家酒店发生大火,死 11 人。);要大力提高 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增强抗逆能力。B、社会因素:要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规章制度;要完善法制,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不失时机地对组织实行变革,以求发展;要对组织成员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你们看过闯关东吗?喜欢吗?为什么?C、生理因素:对生理有缺陷、智力、技能较差的成员,要安排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自 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D心理因素:对动机不正和动机冲突的成员,要教育他们端正动机、修正行为、提高思想 素

20、质。4、目标行为偏差的修正与协调:A、修正个体行为的偏差,使其行为趋于规范一一因人制宜、情况准确对号入座、信息及时反馈;B、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一一素质、思想、能力、技术不同;C、改善组织管理:实行民主与科学管理;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抓好思想教育工作;改善社会条件;实行个性差异管理。第三讲 激励学说与激励模式激励是管理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研究激励问题,实质上是探讨人的行为动力,即探讨如何有 效地调动组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工作绩效的问题。需要动机行为指向目标。一、需要理论1 、需要是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源泉2 、中国古代的需要学说:管仲;王夫子:性乃食、色、味也。3

21、、现代西方学者的需要学说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B、奥尔德弗的成长理论(ERG:生存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需要(RELATION;成长发展需要(GROWTH提出:“愿望加强律”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就越大;“满足前进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则该需要的重要性就越差,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渴求就越大;“受挫回归律”当较高层次的需要遭受挫折而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从而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就越大。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意义在于:满足了某种需要不等于就起到激励的作用,采取了某项激励措施后并不一定就 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满

22、足各种需要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 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 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D、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权力需要;归宿需要;成就需要。研究证明,成功的领导者具有较高权力的需要以及较低的 归宿需要。他们属于人际影响能力强,而不是支配能力强的人。一般人认为,地位高的领导对他的下级具有支配性,但麦克利兰 的研究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去支配他人,而是在提高他们的听众对权力的感受,他们让别人也感到自己很有权力。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努

23、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以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的奖赏 对个体的吸引力。期望值与效价。2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设置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 过程;从激励的效果来说,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有具体的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的目标好,有能被执行者接受而又有适度难度 的目标比唾手可得的目标好;小步子可能是最好的方法。4 、斯金纳的强化或称行为改造性理论:5 、海德与维纳的归因理论:6 、亚当斯的挫折理论:三、动机与类型1 、动机需要是某种活动的原力,动机则是在心理强化之下,给需要的方向以定位,并推动有机

24、体朝着预期的目标运动。 动机是有需要驱使、刺激强化和目标诱导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合力。2 、动机的种类:外在与内在;生理与社会;主导与一般;低级与高级;积极与消极。3 、动机的功能:始发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调整功能。四、激励理论的应用1 、激励的多样化:激励对象的多样化;激励方法的多样化。2 、年薪制:3 、员工持股计划:4 、股票期权制第四讲 激励机制的建立 管理者无法把一切工作都承担起来,他们必须依靠其下属人员,借助于别人的努力来完成、引导他们为完成各自的任务 而努力。一、激励机制的概念与功能1 、概念:A、激励与激励因素:激励一般是指有机体在追求某些即定目标的愿意程度。激励实质上

25、就是动机的激发过程。当代激励观点特别强调期望值。激励因素:个人所受激励将取决于下列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奖酬;满足。B、机制与激励机制: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原理,内在工作方式和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其基本特征。把这个概念引用到经济与 管理研究时,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构造和工作方式及其他们的相互关系。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 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是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2 、功能:激励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它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

26、即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A、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内在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有重要作用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最充分 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绩效。 B、建立激励机制,是管理的最关键和最困难的职能: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是管理的最重要的职能,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最为重要。二、激励机制的建立1 、选人制度:A、选人方法:特性测验一一即特殊才能真实性的测验;个性测验一一气质、

27、勤奋、价值观、毅力、进取心、领 导欲、合作性、服从性等的测试;智力测验一般包括专业常识、理解、算术、解词、记忆广度和识别语言相似性等6 个部分;兴趣测试一一从业不同要求不同,但最好有多一些兴趣,而且测验其兴趣的强度;面谈一一较好的方法。B、竞争上岗。C、个人前程规划一一制定个人前程规划,要把常规和弹性结合起来。D事业生涯一一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岗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和考虑,但诸如父母的支持或反对,配 偶的合作配合与否,主管领导人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和亲亲朋友的关心等等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即是说生涯设计取决与主客

28、观两个方面。其原则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重视途径(阶梯)。E、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能促进组织和 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和开发计划;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 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F、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 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一一生涯自我管理与生涯组织管理。G事业生涯的选择:看法不同,一般讲,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和工作岗

29、位:现实操作型要求操作技能和协调,如工程技术、林业、农业等;调查研究型适合 于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思考、实验、理解) ,如生物学家、化学家等专业研究人员;社会型适合于从事涉及人际关系 而不是智力型或体力型的活动,如心理学家、教师、外事服务和社会工作等;常规(传统)型适合于从事结构化的、受严格 规划控制的活动,如会计、出纳、统计及办公室等;管理型适合于从事涉及旨在影响别人的语言、活动的职业,如经理、律 师、公关人员等;艺术型适合于自我表达、艺术创造、情感表达和以个人为主的活动,如艺术家、音乐家、广告负责人等。一般地讲,成功的绩效既取决于工作动机,也取决于工作能力。H对事业生涯选择的调整和方

30、向变动。I、事业生涯选择与人生周期的关系。2、 能力提升制度:即教育培训制度:A、职工分类教育;B、技能训练与专业技术教育。3、 绩效考核制度:A、考核的意义;B、考核的内容;C考核模式。4 、工资奖金制度。三、激励的方法与策略1 、物质激励方法:按劳分配;不同对象不同激励;加大奖励力度。2 、精神激励:3 、诸葛亮的用人十观方法:遇之于难以观其坚;理之于财以观其廉;给之于事以观其能;问之以理以观其明;身之于众以观其 谦;处之以富以观其俭;临之所好以观其洁;交之于人以观其心;赴之于战以观其勇;任之于职以观其责。第五讲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是一个有机体,它由众多的群体所组成,而群体又是由个体所组

31、成的,而个体又是非常不同的。上海对“猫妈妈”多姿融 的调查( 07 年 6 月在新建小区养猫) 。一、个体的主要心理现象 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过程的内容很多,而主要的是要经历从感觉到知觉、记忆与思维到作出反应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渗透 了个人的气质、情绪与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现象。1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因而感觉是零散的,代表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但它又是构成知觉和思维反映形式的基础,也是人的行为的基础。2、知觉: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4、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它是

32、通过间接和概括、推理和判断等途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进行的认识。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即肯定与否定的态度。6、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倾向性上。7、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标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二、个体行为的共同特征1、目标性;2、主动性;3、因果性;4、社会性;5、持久性;6、可塑性。三、个性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1、个性特点: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人的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孔子把个性分为

33、 5 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因而个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独特性、综 合性、稳定性。2、个性的形成:A、先天;B、后天。3、人的性格:是个性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为稳定的 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因而其特点是: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持续性。4、个性差异与管理: A 4种气质;B、气质差异;C能力差异;D兴趣差异;E、记忆差异;F认知错觉差异。四、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1、生理因素:A、遗传因素一一相貌、智力、情绪与性格;器官一一感受器、传导器、效应器;人脑一一结构差异。2、个性心理因素:A、能力;B、气质;C、性格。3、社

34、会心理因素:A、社会知觉一一他人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B、价值观;C角色。4、社会因素:A、社会舆论;B、风俗和时尚;C宗教与信仰。5、个体行为的引导与协调:主客观;内外因。第六讲 群体心理与行为 任何社会中的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活动,甚至单独存在。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群体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 所重视。 2008 年 2 月 17 日,东亚 4 国邀请赛,中国足球又以 2 比 3 输给韩国,恐韩症仍未终结。为什么?韩国企业,几乎是统一 行动,大批撤出中国,为什么?在特殊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个体的行为可能被扭曲、可能失去理智与清醒,从而产生群体事件。亚 洲军政府迷局: “军政府

35、”常让人联想到暴力、压迫和腐败,但从历史上看,并非如此黑白分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1999 年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政变上台,泰国颂题 07年政变赶跑了他信, 1992年缅甸的丹瑞将军主政至今。其合法性来源:政绩。但他们也承 诺:还政于民。社会变革就是群体行为的转化,而群体行为的转化需要强有力的文化的支撑。如古代士的自律、使命意识、天命 观等等。今天的社会转型,关键在于群体的:自由、民主、参与、平等。一、群体的概念与特征1 、群体的概念:定义很多,指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人群集合体,即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 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群体有大有小。2、 个体加入群体的

36、动机:A安全需要;B、地位需要;C自尊需要;D、情感需要;E、权力需要;F、实现目标的需要。3、群体的行为特征:A、助长倾向一一群体工作时,有助于消除单调、沉闷的心理状态,因而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B顾虑倾向个体在大厅广众面前感到不自在、拘谨,从而影响行为效果;C、标准倾向个体能力差异很大,但在一起时,会趋于同一标准;D从众倾向 这种表现最突出。二、群体分类与结构1 、分类:A、大群体与小群体;B、假设群体与实际群体;C参照群体与一般群体;D、松散群体与联合群体;E、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F、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群体。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A、凝聚力强;B、心理协调

37、性好;C首领的号召力强;D、信息沟通灵敏;E、行为效率高;F、自闭B、群体的同质与异质结构 c结构变量一一角色;排外3、群体的结构:A、群体的心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性格结构。 同质是指群体成员在年龄、能力、知识、性格等方面都较为接近;异质则是指在上述方面迥然有别; 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冲突。三、群体的发展阶段1 、形成:2 、震荡:3 、规范:4 、执行:5 、终止。四、群体的凝聚力1 、概念:指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2 、群体凝聚力的特征:关系和谐;归属感强;责任心强。3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的规模;群体的规范;群体的目标;群体领导者的水平;外部环境威胁

38、;群体成员的同质性;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从前的成功经验。4 、群体凝聚力的评价:5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五、群体的合作与竞争1 、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个人素质;组织因素工作性质、信息交流、奖励制度、领导者的能力。2 、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 士兵突击中成才的前后比较?六、群体的冲突与人际沟通1、 冲突的原因:A、信息原因一一渠道不通、互不通气、信息歪曲;B、认识原因一一知识、经验、态度不同;C、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原因;D、本位小团体的原因;E、个性差异的原因一一,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的不同。2 、群体的冲突:3 、解决冲突的方法:协商;仲裁;强制。4 、人际沟通的种类:5 、人际沟通的障

39、碍:6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七、团队与团队管理1 、概念: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有可能成为工作团队。工作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 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我们需要团队” 、“我们要建设一支高效率的团队” 、“不放弃、不抛弃”就是一支优秀的团队。2、 采用团队形式的原因:A、有利于创造团结精神;B有利于管理层进行战略思考;C、有利于提高决策速度;D、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E、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 、团队的类型:解决问题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4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优良的谈判技能;恰当而高水平

40、的领 导;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5 、如何创建工作团队:工作团队的规模;成员的能力;团队角色及其匹配;建立共同的愿景;确立具体目标;选择领导与团队 结构;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培养相互信任;通过事件经历铸造团队。八、2007 年中国都市化进程的群体行为扫描:都市化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 “城市化”的基本尺度是城市居民百分比的增长过程,其表征是农业人口向城市空间 的迁移,而深层则是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整体性变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1、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大城市发展势头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对 25 个省市区 1%人口的抽样调查结果, 2005 年

41、 浙江省城市化水平达到 56%,高于世界 47%的平均水平。 2006 年全国城镇人口为 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为 43、 9%。其中上海城市化水平达 88、 7%。从 1978到 2003年, 1 00 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从 13个增加到 49个, 50 万至 100万从 27个增加到 78 个。2、随着大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更高形态的“城市群”开始“扎堆”出现,并全面开花。根据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目前已纳入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榜的就达15 个之多,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到2020年,中国将有18个城市群。3、在都市化进程中,各种高效优质的发展资源高度集中

42、于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首位城市以及先行发展的城市群。以国家首位城市北京为例:有资料数据的是28%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32%的国家过程研究中心,45%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30%的国家重点学科, 41%的国家基础研究项目, 32%的 863 计划项目, 35%的科技攻关项目,此 外还有 673 名两院院士,其比重已达全国两院院士总数的50、 9%。4、中国城市群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例, 一种“错位发展模式” 正在取代以往的 “同质竞争”。 如上海主要吸引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跨国公司中国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杭州、南京主要吸引跨 国公司分支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

43、、声内省内本地企业总部。苏州、宁波等主要是留住本地企业 总部,同时积极采取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适当吸引国内、省内大企业总部的策略。5、城市群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 2006 年中国新农村建设蓝皮书,新农村建设与其依托的城市发展水平有重要关联,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上海、北京、天津的周边,基本上形成了大城市郊区型农村,其新农 村建设起点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而都市化水平较低的西藏和贵州,也是新农村建设起点最低的地区。第七讲 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越来越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因此,从管理角度讲,研究并处理好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就成为协调群体行为、发挥群体效

44、率的关键。一、人际关系的性质1 、社会性:2 、发展性:3 、客观性:4 、多样性。二、人际关系的作用1 、沟通信息:2 、完善自我:3 、融洽感情:4 、提高效率。三、人际交往的动因1 、满足容纳的需要:2 、满足控制的需要:3 、满足情感的需要:四、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1 、客观因素:距离的远近;态度的相似性;交往的频繁程度;需要的互补性;爱好的一致性;仪表的吸引性。2、主观因素:人际知觉的偏见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自我认知的偏见。五、人际协调1、 组织关系的协调: A、与上级的协调一一做好本职工作;要尊重上级的领导、维护领导的威信;勇挑重担、为领导分忧;主动请求汇报、

45、使领导能全面了解下面的情况;对领导的批评或表扬要冷静。B、与下级关系的协调一一要尊重下级;要信任;要支持;要帮助;要鼓励;要商量;要冷静与体谅;要体贴、关心与带头。c与同级关系的协调一一要明确职责、确定任务;要加强联系与交往、及时沟通信息、消除误会;要尊重其职权、要支持、要维护其威信、不干预其内部事务。2、人际关系的协调:平等;诚信;利益;形象。3、人际交往的礼仪与禁忌:交谈;送礼;饮食;姿势;着装的禁忌;商标图案与颜色的禁忌。3、交往三步曲:取得对方的好感;投其所好;提出要求。第八讲 组织心理与行为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基本要素1 、组织成员;2 、组织目标:3 、组织活动:4 、组织资源

46、:5 、组织环境:6 、良好的信息沟通。三、传统的组织理论韦伯的总结1 、有严格的职权等级制度:2 、有明确的专业化分工:3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4 、有处理工作的确定程序:5 、有选拔组织成员的系列标准。四、现代组织理论派别很多1 、现代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2 、现代组织强调系统观念:3 、组织成员必须要有协作的意愿:4 、必须有共同的目标:5 、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五、组织的功能1 、制定组织的目标;2 、实行劳动分工;3 、协调成员的行为;4 、制订组织规范、维持组织秩序;5 、统一指挥;6 、实施激励奖惩。六、组织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1 、组织适应环境应具备的条件:有畅通的信息交流系统

47、;组织内部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实行成员参与制;及时使成员的需 要得到满足。2 、组织适应环境的方法:设立专门的机构应付变化了的环境;经营方向多样化;参加各种活动和加大宣传;加强科学研究、 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亲密联系;培训员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七、组织的心理原则1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能力;2 、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3 、因事择人、因事置岗;4 、缩小上下级人员的心理距离;5 、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八、人力配置与聘用1 、现有人力的配置与利用;2 、人力需求计划;3、组织成员的聘用:A、聘用条件;B、聘用程序。九、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的含义;2、组织文化的功能:对外部环境的适

48、应功能;组织内部的整合功能。3、组织文化的多元化;4、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5、组织文化的铸造与管理十、新加坡的五大管理原则新加坡 76%是华人,还有马来族和印度族。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关怀扶助,尊重个人;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第九讲 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如何进行组织设计,对组织的运行加以合理的调控,对组织进行科学的管理,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苏联当年的大清 洗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都是深刻的教训。一、组织设计的原则1 、管理层次宜少不易多;2 、管理幅度宜小不易大;3 、责权利要统一对等;4 、指挥要一致;5 、相互协调、灵活适应;6 、

49、节约与高效。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企业1 、职能部门型;2 、产品部门型;3 、地区部门型;4 、用户部门型;5 、综合组织结构型。三、组织建构的步骤1 、根据国家法规、政策和社会需求,明确组织目标。2 、确定组织结构形式;3 、设计工作流程;4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责权;5 、确定各岗位所需人员的数量和素质;6 、设立管理机构;7 、检查运行效果并及时加以修正。四、组织的运行与调控1 、聘用、教育和激励组织成员;2 、制定组织规章制度;3 、确定控制标准;4 、调控运行过程;5 、协调内外关系;6 、树立组织良好形象;7 、适时进行变革。五、基层组织管理的特点1 、管理工作具体而细致

50、;2 、责权利密切结合;3、领导者身教言传、德才师范;4、以理动人、以情动人;5、方法灵活多变、针对性强。六、基层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1 、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生产计划;2 、协调关系、增强团结;3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奖先罚后;4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困难;5 、积极开展劳动比赛和技术比武;6 、倡导敬业、爱岗和职业道德;7 、加强理想、遵纪守法和伦理道德教育;8 、多举行文体娱乐活动、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9 、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第十讲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现代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内部构成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组织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因 而

51、也有其产生、发展的生命周期。一、组织变革的原因1、外部环境变化:A、技术环境的变化;B、经济环境的变化;C、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D社会文化的变化;E、 自然环境的变化。2、内部环境的变化:指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动等。科索沃于2008 年 2月 17 日宣布独立牵动世界神经。、组织变革的征兆:席斯克认为: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诸如协调不良、人事纠纷等;3、组织机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不足以配合组织形式发生的变迁;4、缺少创新,没有新的或较好的方法出现等,这代表着组织的停滞。

52、对与中国的组织来讲,我认为主要是:6、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横行;7、决策迟缓或造成失误;8、组织涣散、人员不团结;9、资源浪费、效率低下;10、沟通渠道不畅通;11、智能部门存在着较大的失误。三、组织变革的程序1、诊断:确定变革的问题;组织再诊断确认;列出可行性方案。2、执行:选择解决方案;制定计划;实施计划。3、评估修改:评估效果;反馈信息;修订改进。 四、组织变革的内容1、任务的变动;2、技术的变革;3、组织结构的变动;4、人员行为的变动;5、组织性质的变化;6、组织的取消、灭亡。五、组织变革的方法1、渐进式变革;中国改革;2、突进式变革;苏联式改革;3、限期式变革。六、组织变革的障碍1

53、、心理因素造成的障碍认同感变化、权力地位发生变化;2、经济原因造成的障碍;3、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障碍;4、组织自身的障碍。七、排除障碍的方法1、积极鼓励参与;2、造成一种相互尊重、理解的氛围;3、运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经济作用;4、列出正反力量,进行排队,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雷。八、组织发展的任务1、组织结构的发展扁平的;2、技术的发展超前的;3、人员的发展高素质的;4、组织文化的发展吸引人的。九、组织发展的成功条件1、要有变革的客观需要;2、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组织变革的专业人员队伍;3、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4、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5、允许多元、重视观念创新、宽容犯错误。十

54、、组织发展成功的标准1、组织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增强;2、建立较佳的目标;3、实行开放式的沟通;4、建立新型的上下级关系;5、组织成员和各只能部门能够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6、形成具有不断创新的组织氛围;7、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第十一讲 领导者的素质与功能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者具备的条件1、领导职权;2、领导责任;3、领导义务;4、领导的制约与监督。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四、树立正确的领导观念五、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六、领导者的影响力1、强制性影响力法定权;奖惩权;资历因素。2、自然性影响力专长;模范榜样;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七、提高领导影响力的途径1、正确认识权力和影

55、响力;2、要谨慎用权;3、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4、要善于授权;5、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八、领导的功能1、决策;2、指挥;3、组织;4、引导;5、监督;6、教育。九、领导的一般原则1 、责权利一致;2、民主、公开、公平;3、集体领导与个人领导分工协作;4、统一领导。第十二讲 领导行为与艺术一、领导行为理论1、特性性格理论或领导的特质理论:早期理论大体如此,认为领导人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质进取心;领导愿 望;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从这 6 项特质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2、 行为理论:A、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一一创立结构维度与关怀维度;B、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一一员工导向和生产导

56、向;C、领导方格理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3、作风理论: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4、权变理论:A、菲德勒的权变模型,认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与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B豪斯的途径一一目标理论;C赫西的“动态情景”理论; D科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于 2008 年 2 月 16 日正式向土著居民道歉。5、 今天的领导问题:A、女性领导;B、领导的道德。6、中国的“圈地运动”必须停止,中国必须防止现代化的陷阱。二、有效性是管理者的天职1、有效性是管理者的天职。2、信任是有效领导的基石。3、幽默是当今领导的特质。4、影响管理

57、者有效性的因素:三、领导艺术1、艺术观念;2、领导风格:积极进取的变革精神;果敢自信的科学态度;合作公事的良好风貌;妥协让步的忍耐品格;宽容大度的高 尚姿态;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3、用人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用则不疑;培训教育、爱护关怀。4、用权艺术:依法用权、不越不侵;不炫不滥、权治果断;授权留责、适度监控;权责统一、视能授权。5、领导方法:统筹兼顾、全面布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工授权、善于协调;支持下级、切记越位;全员管理、共 同决策;表扬为主、批评适度;赏罚分明、宽严适当。6、思维艺术;7、语言艺术;8、劝谏艺术。结束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北宋大

58、哲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我看到的现象是:教授摇唇鼓舌、 四处赚钱,越来越象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述立说,越来越象教授;骗子口若悬河、辩法高超,越来越象律师;律师连蒙带哄、 巧取豪夺,越来越象骗子;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象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象医生;明星卖弄风骚、 给钱就上,越来越象妓女;妓女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象明星;警察横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象地痞;地痞各霸一方、 敢作敢当,越来越象警察;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象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象流言。我只希望:你们学习的知识有用,能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