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6836069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笛集》漫议-张文廉《柳笛续集》续霍松林(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柳笛集漫议代序霍松林多年前读过评论张文廉先生乡风集诗词创作的文章,其中引用的几首山村竹枝词清新俊逸,给我 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直到去年秋天的儋州诗会上才有幸 与作者见面。他来到我的房间,恰有好几位诗友在座, 就一起谈诗。他不仅谈现当代诗,还谈近代诗、古代诗, 如数家珍。他了解我与于右任先生的交往,因而说他通读过于先生诗集,十分喜爱;还说他读过我的文艺学 概论。我看他不过五十来岁,便说:那本书是上世纪 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发行五万册,流传很广,但不久 就遭到批判,“文革”中更被打成“毒草”,你怎么会读 到呢?他说是十多岁时读的, 浅黄色的书皮,肯定没有 记错。毫不夸张地说:文廉的一席话不仅使我惊异

2、而且给 我以强烈的震撼。从批判“白专道路”到鼓吹“读书无 用论”,从商潮汹涌到浮躁风席卷全国,一位只上过几 年中学的人能够博览群书,坚持不懈,这需要的是多么 坚卓的毅力和多么超拔的人生价值取向!儋州会后,文廉即寄来他的柳笛集 ;最近,又 寄来柳笛续集 。信中说:自学为诗,不知得失如何, 渴望指点。“指点”不敢当,但想谈点读后感。 屈原放逐,乃著离骚 ;诗三百中的佳什,亦 多劳人思妇之作。 古往今来的第一流好诗, 大都源于刻 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和纯真深挚的情感; 如果再加上深厚 的学养、 成熟的文学理念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那就会 锦上添花。 而刻骨铭心的体验则是最根本的。 源于应酬, 源于休闲,

3、源于追名逐利,或者“为赋新诗强说愁” , 都作不出好诗,至少作不出第一流的好诗。文廉 1947 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市铜山县的一个穷山 村,幼年丧父,家计艰辛,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务农,在 凄风苦雨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这 20 来年的山村体验, 真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而他数量可观的好诗,正源 于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评论家不约而同地推崇文 廉的山村竹枝词 30 首,这是不错的。但要弄清这 30 首诗为什么写得好, 就得探索他的生活历程和创作道路。因此,诸如少年杂忆 、故宅杂咏 、过旧居 、 移家徐州留别故园诸兄等组诗以及哭母 、满江红丁巳清明扫父墓有感诸作,便不应忽视。这里只 举少年杂忆 11

4、首中的 5 首诗以见一斑。鹑衣百结未遮身,八岁从师入学门。 犹记山村风雪夜,唐诗一卷对灯吟。 山村寂寂路人稀,时难年荒感乱离。 父死病床妹娇小,犹牵衣袖哭儿饥。 拆门曾记改成棺,生太辛劳死亦难。泪湿灵棚秋夜雨,问爹此去几时还? 五九垂杨未泛青,父丧家破日飘萍。 西风夜雨荒村道,乞食彭门怯犬声。 漫天飞雪压彭门,流落街头一病身。 况是年关兼日暮,朔风更割断肠人。直到 2000 年 10 月作者已经 50 岁的时候,还受惠于当年山村的深刻体验, 写出了 赠堂兄文臣兼示族侄学标这样的好诗:忆昔家徒四壁寒,谈诗直到五更天。返销四两仍匀我,雪拥蓬门共被眠。科技兴农共脱贫,廿年改革迅雷奔。东风已绿家山土,

5、处处花开报好春。这两首诗,颇有今昔对比、 “忆苦思甜”的味道。 事实上, 只有吃过大苦的人, 才能最敏锐地尝出甜。 山 村竹枝词前 10首写于 1981年11 月,中10首写于 1983 年 12 月。那时候,由包产到户发轫的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初见成效, 而饱受饥寒之苦的作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 “杏雨无声落万家”的早春气象和脱贫致富的灿烂前 景,用两组崭新的田园诗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山村新貌。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通过对正面的讴歌体现对负面 的鞭笞, 这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能。 山村竹枝词 30首正是这样。因此,这 30 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动 传神地写出了一个小山村的新貌, 而是以小寓大、 以新

6、衬旧,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两个时代,体现了 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深层意 蕴,即使作者无一语点明,高明的读者也不难领会;何 况作者还写了这么几首: 车马如龙卷路尘,鞭花笑语过前村。 争夸包产方针好,笆斗难量爱国心。恶水穷山路线分,十年光棍赶成群。 自从包产村容改,二九姑娘挤破门。 堵路批资竟若何?十年幽谷雁声多。 山农致富凭锤錾,又听云峰采石歌。 记曾少小牧羊时,满目荆榛野鸟飞。 喜看家山新景象,山楂累累压枝低。 歌舞荧屏伴笑频,家家围看喜盈门 。东风化雨三千里,岂止山隅一角春。作者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刻骨铭心的体验, 不仅是 苦难,还有爱情。 无题 4 首、邂逅 6 首

7、、绮怀 5 首,都写得深情绵邈, 哀感顽艳, 是爱情诗中的精品。文廉的好诗远不止前面涉及的这一些。 比如 柳笛 集 中的现代诗人剪影 38 首,几篇评论家的文章都 一致赞许;柳笛续集中的现代诗人剪影 22 首还 未见评论, 但艺术上更见成熟。 限于篇幅, 无法征引了。文廉擅长七绝, 集子中七绝所占比例也最大, 形成 显著的特色。一首七绝只有四句二十八字, 如果随意拼凑, 不难 摇笔即成; 但如果要克服容量极小的矛盾, 力求小中见 大、缺中见全,辞约义丰、言近旨远,语浅情深、神完 味永,婉曲回环、余音绕梁,那就比作一首长篇古风还 难。因此,对于绝句,向来有“易作难工”之叹。读文 廉的七绝,不难看

8、出他的每一首佳作都不是随意拼凑 的,而是在力求突破容量局限的艰苦构思中“创作”出 来的。例如山村竹枝词前 10 首中的第 3 首: 炊烟如篆绘晴空,鸡犬和鸣深巷中。 何处山歌响流水?村姑斜插一枝红。首句属视觉形象,把读者的视线从户户炊烟的升 腾、飘散引向辽阔的晴空,由低到高,由近到远。次句 由耳闻“鸡犬和鸣” 而目寻鸣声起于何处, 从而注视 “深 巷”,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叠合。第三句因闻“山歌” 而寻“何处”,听觉视觉并用; “山歌响流水” 意象丰美, 是山歌响于流水声中呢?还是山歌如水声之响呢?足 以引发读者的玩味、想像,却不必落实。诗的妙处,往 往如此。第四句是第三句的“何处”唤出的,却不

9、确指 何处,诸如“山巅” 、“水畔”之类; “斜插”也不说插 于“头上”或“胸前” ,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不用“一枝花”而用“一枝红” ,绝不是为了押韵,而为了色彩明艳;如果一定要用“一枝花”,那么改换前面的韵脚就行了。这第四句,正是缺中见全的适例,“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全”,则是想像的产物。这首诗,如果仅仅认为“点染背景,推出人物”,似乎很不够。此诗写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腊尽春回,农村开始复苏。户户炊烟,不饿饭了;深巷中不仅 有鸡、有犬,而且“和鸣”,也吃饱了;须知在“改革” 之前“开鸡屁股银行”,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村姑不仅唱起了山歌,而且“斜插一枝红”,这当然刻

10、划了她外形的美丽,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她内心的欢 乐。如果饥寒交迫,她怎能把山歌唱得那么“响”?又 哪有用“一枝红”妆扮自己的生活情趣?四句诗,都景 中寓情,表现了农村复苏的欢快景象和勃勃生机,时代感极强。作者还有一首以“云”为题的七绝:映水藏山一片云,天涯飘泊总无根。何当化作甘霖去,洒向人间了此身。托物言志,表现了身处逆境的志士仁人有志难展而 又渴望济世利民的精神世界,写法、风格,均与山村竹枝词不同。七绝因为“难工”,所以讲作法的人很多。“起承转 合”,就是常讲的作法之一。“单线条结构”,则是起承转合的推衍。其实,诗贵独创,初无成法。“文成法立”, 所谓“法”,是从创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而独创

11、性的 佳作不断涌现,诗论家的概括也就很难全面,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古今人概括出来的“法”,当然应该尽量吸取;但更重要的,还是博览、精读唐宋以来一切名家的 精品,揣摩借鉴。“独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广泛 摄取古今中外杰出诗人、作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 融会贯通,然后自出手眼,匠心独运,给震撼心灵、激 发灵感的某种题材以独创性的艺术表现。“起承转合”,的确是常见的绝句结构方式,没有 理由否定或抛弃;但也不必死守。比如前两句对仗的绝 句很不少,且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前两句,叫做“对起”,“承”被挤掉了。两句的关 系是对仗并列,而非单

12、线推进。后两句对仗的绝句也很多,且看王安石的书湖阴 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首句写湖阴先生的茅屋、 次句写屋旁花木,非起承 关系;三、四对仗双收,写近水远山以见环境之美,也 不是转合关系。此外,还有前两句和后两句都对偶并列的;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的;前三句写一事,后一句 写一事,相互对照的;四句各写一小景,合为大景的; 变化由人,无烦遍举。读文廉的七绝,看得出他是广泛摄取古今名家的创 作经验和艺术技巧为我所用的;但力求给特定题材以独特表现而不拘成法。例如遭车祸养伤九七医院岁暮有 感:少小飘零几劫尘,中年又遇早寒侵。著书未敢藏山想,学剑空

13、怀济世心。四句各写一事,后两句又用对偶,完全突破了“起 承转合”的成法,却适于表达他此时的心境。若问此种结构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老杜的绝句两个黄鹂 鸣翠柳,不是四句各写一景吗?当前的诗词创作要求语言新, 这是对的; 但不宜绝 对化和简单化。 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 其发展变化是缓 慢的,诗经、楚辞及先秦散文中的大量词语至今 还活跃在我们的口头和笔下。就文廉的山村竹枝词 30 首说,除“轻骑”、“荧屏”、“牛仔裤”、“迪斯科”等 可算新词而外,其他很难说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 “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这是诗人锤炼词句的目标。 文廉山村竹枝词的语言新,主要表现在他能锤炼出 有新鲜感的、属于他自

14、己的佳句,而不仅在于用了“迪 斯科”和“牛仔裤” 。例如“秋风漫卷黄云起,十里山 沟稻谷香”,可谓语言新, 这是他自己创作的一联佳句, 前人和今人的诗集中都没有;至于其中的任何一个词, 则都可以找到遥远的出处。比如“黄云” ,如果理解为 天上的云,那么“十里山沟”上风卷黄云,昏天黑地, 谁有心思去领略那“稻谷香” !王安石有一联自己很得 意,也屡见于宋人诗话的诗“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 云稻正青(同陈和叔游齐安院 ),以“白雪”指代蚕丝,以“黄云”指代大片田野上成熟的小麦。文廉吸取 了这种指代手法,却独出心裁,上句以“风卷黄云”表 现“十里山沟稻谷”的形、色和动态,下句补出“稻谷” 而缀以“香

15、”,丰收在望的喜悦洋溢纸上。其他如“喜 看家山新景象,山楂累累压枝低”,“压枝低”的意象十 分鲜活,然而杜甫早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 枝低”之句;“炊烟袅袅群羊下”写日暮群羊下山的景 象很生动,但“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早见于诗经王 风君子于役;“片风丝雨望中迷”中的“片风丝雨”, 是牡丹亭“雨丝风片”的重新组合;“月斜楼上客犹 满”中的“月斜楼上”,取自李商隐的“月斜楼上五更 钟”;“鸡犬和鸣深巷中”,显然是点化陶渊明“犬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巅”而赋予新意;“日落山村散绮霞”,融化谢 的“余霞散成绮”;“寒林木落数峰青”,源于 钱起的“江上数峰青”;“如此星辰如此夜”,脱胎于黄 仲则

16、的“如此星辰非昨夜”;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其 中的极少数,可能是与古人“暗合”。一个人不管多么勤奋,也不可能遍读古书,因而“暗合”是常有的。王 安石的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说最初用的是“到”其后用“过”、用“入”、用“满”,共改十多次,直到改用“绿”,才十分得意,以为是他自 己的新创。其实,李白早有“东风已绿瀛洲草”之句, 王安石未曾读到或者忘了,就费了这么大的劲。其中的大多数,看得出文廉是知其出处而自觉点化的。历代杰出的诗人千锤百炼而出的绝妙好词和优美意象,有如皎日皓月,万古常存而万古常新,适当地吸取而自造新句, 有助于提高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我以为文廉做得 很出色。作绝句

17、不管用什么“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删繁就 简,去芜存精,四句诗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文廉的好诗,都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前面 引过的赠堂兄文臣兼示族侄学标第一首:首句“忆 昔家徒四壁寒”,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家居徒四 壁立”成语,形容穷得什么都没有,冬天自然饥寒交迫, 作者先用了一个“寒”字;第三句“返销四两仍匀我” 主要表现手足情深,妙在同时补出了“饥”;第二句与第四句照应、补充,其中的“雪”与“共被”又照应首 句所写的“寒”与穷;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兄弟相亲相爱,共被而眠,文廉可能用了这个典,但同时也 写出穷得只有一条被子,只能与堂兄“共被” ;读完全 诗,便知第二句“谈诗直

18、到五更天” ,是在第四句“雪 拥蓬门共被眠”时进行的,既冷又饿,睡不着觉,正好 谈诗以消长夜。这一切,都是“忆昔”的内容,从而引 出第二首的讴歌“廿年改革” ,其思想意义之深广,是 显而易见的。通读文廉的两本诗集,颇有发端即是高潮的感觉。 文廉的近作艺术技巧当然更娴熟, 但像当年那样刻骨铭 心的生活体验似乎越来越少了, 够不上精品的篇章也就 越来越多了, 这也许与文廉后来长期从事党政工作, 忙 于政务不无关系吧! 近年来伴随社会的繁荣和生活的富 裕,人们崇尚旅游、追求消费、讲究休闲,关注文艺发 展的有心人也只敢提“贴近现实” 。事实上,“贴近”还 摸不着生活脉搏的跳动, 零距离也不一定有刻骨铭

19、心的 感受。 要切切实实地提高中华诗词的创作质量, 深入现 实,加强生活体验,无疑是有决定意义的重大问题。2002 年炎夏写于唐音阁原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 期。本文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柳笛悠悠情韵长序张文廉柳笛续集徐荣街在新诗创作又一次走向低谷的时候, 近年来, 旧体 诗词的创作出现了勃兴和繁荣。 各地诗词学会如雨后春 笋, 发表旧诗词的报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各类旧诗词选集和个人专集与日俱增, 旧体诗词的园林里姹紫 嫣红,一片春色。且看今日诗苑,经营旧诗词者不乏其 人,他们争奇逐胜, 身手不凡, 在全国

20、诗坛渐有声名者, 亦不下数十家。 柳笛集的作者张文廉便是其中较为 勤勉的一位。张文廉早有乡风集出版,他的大型组诗山 村竹枝词 ,意境新颖,诗风清隽,乡土气息浓郁,深 得诗歌界好评。 1998 年出版的柳笛集是诗人 30 年 诗词创作的结集。它收入诗词 332 首,内容广泛,题材 多样, 完整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貌。 我们打开这本诗 集, 仿佛走进了春天的原野, 那悠扬欢快的笛音从山村 传来,伴着和煦的春风吹开了我们的心扉。自然,那声 声柳笛中也有愤激,有沉思,有低诉,抑或悲泣。作为一位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代言人,张文廉正是凭借那悠扬起伏的笛音,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对于柳笛集,诗家多有赞誉。霍

21、松林教授指出, 它不仅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在艺术上也有“独 特表现”。程光锐先生说它“如行云流水,情韵悠悠”。著名诗评家杨金亭称赞作者 “用柳笛吹奏出一曲新时期 的田园牧歌”。我想,柳笛集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首先,是重视意境的创造。诗词的意境,是诗人 的意中之境,诗人因客观物境的触发感动,经过熔情炼 意而创造出自己的意中之境。诗人只有深入生活, 感知客观事物,并注入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 才能以生动 优美的文字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境界。读者总是通过诗人写下的文字提供的信息, 重新组合成生活画面, 并使自 己受到感染,诗词作品才能得以传播。这样看来,意境 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心意的紧密

22、融合,意境的有无与高下实在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张文廉熟悉山村田园生 活,特别是对新时期农村发生的巨大变革有深入的观察 和理解,他善于将看到的一幅幅生活图景化为心中生动的画面,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山上青松山下槐,山 腰果树织成排。春风十里山沟路,玫瑰香飘扑面来。 “”油 菜花稀杏子黄,买瓜柳下午风凉。谁家黄犬门前卧,牛 系池边碌碡旁。 ”“眉豆花开爬满墙,葫芦架上半青黄。老 妪揽孙门前坐,荧屏喜听拉魂腔。 ”诗人用富有色彩的语 句巧妙点染, 农村景物的融洽无间构成了耐人寻味的意 境。 在这新颖优美的意境中, 无疑隐伏着时代特征和诗 人的抒情个性。其二,是勇于艺术创新。张文廉的山村竹枝词 3

23、0 首一方面继承唐人传统, 吸收民歌营养, 用轻快流丽 的语言抒写乡风民俗; 另一方面又拓宽题材, 大量纳入 现代生活内容, 并以新词语入诗, 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 时代感 :“歌舞荧屏伴笑频,家家围看 喜盈门。”“少妇娉 婷倚棚柱,纤纤素手织毛衣。 ”“高跟皮鞋牛仔裤,村姑也 扭迪斯科。”“如此星辰如此夜,阿哥教妹驾轻骑。 ”“争夸包 产方针好,笆斗难量爱国心。 ”在这里,诗人自觉地标新 立异,对前人创造的“竹枝词”能动地进行再创造,赋 于它全新的思想意蕴,使“竹枝词”成了时代精神、社 会变革与诗人审美个性的结晶体。 诗歌艺术的探索是无 止境的, 1991 年至 1997 年间,张文廉又陆续完

24、成了大 型组诗 现代诗人剪影 ,这是诗人诗歌创作的新收获。 作者选取“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有较大影响的、代表 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 38 位诗人,以七绝的形式对他们 分别进行艺术评判。 组诗不仅生动地勾画出了诗人们的 精神风貌, 同时也完整地呈现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 史轨迹。 张文廉虽然致力于旧诗, 对新诗的历史和诗人 们的创作却十分熟悉。因此,他在“剪影时能做到形神 毕肖,恰到好处。 ”现代诗人剪影是作者研究、借鉴 新诗的成果, 是旧体诗词同新诗成功嫁接绽放出来的奇 葩,它的创新意义是值得珍视的。“为诗当树自家风,饱蘸浓情写性灵” 。 张文廉笔耕 不辍,现在又将柳笛续集奉献给诗坛。本集大都是

25、 1998 年以来的新作。 张文廉仍然采用 “柳笛” 二字作为 新诗集的名字, 可以看到作者创作思想和诗歌风格的延 续以及他对自己形成的这种风格的珍视。 我想,“柳笛” 只不过是诗人传达思想感情的载体, 是一种情感和艺术 符号。它可以吹奏出清新、淳朴的田园牧歌,同样也可 以参加时代的交响和变奏,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诗是至真至美的艺术,诗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张文廉不满足于在圭寸闭自守的田园里苦心经营,反复耕作,寻求突破,寻求超越,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品位, 一直是他努力不懈的目标。他说,他写诗主张“二求”、三新:抒情求真、寓意求深;选材新、立意新、语 言新。柳笛续集便是他求变、求新的又一

26、次可贵的 努力。与柳笛集相比较,“续集”有两个显著的变化:其一,是题材领域的不断拓宽。在柳笛续集 中,“论诗绝句”已有百首之多,除了现代新诗人剪影 之外,对旧诗词作者和当代中青年诗坛新秀均有歌咏, 亦有相关篇章抒写了自己诗词写作的心得体会。这类题材,是作者近年来下功夫最多的地方,以旧体诗的形式,吟咏现当代诗人,实非易事。胡适、郭沫若、宗白华、 李金发、闻一多、朱湘、徐志摩、载望舒、冯至、何其 芳、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诗人,都卓有建 树,自成一家。他们的生活道路、创作思想、艺术风格 以及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千差万别,迥然 不同,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对这些诗人的诗品、人品作 精辟

27、的概括,恰当的评价,做到生动传神,的确需要神 速剪影的技巧,作者揣摩体味,遣词造句,写得维肖维 妙,呼之欲出。刘征先生在给张文廉的 题辞中写道: “涓滴能涵碧海澜,细研朱墨写云冠,艺文他日传新志, 须作诗林列传看。”的确如此,张文廉的“诗人剪影”善 于抓特征,找个性,准确勾画,深入雕镂,为我们创造 出了形神俱真的现当代诗人塑像。用诗歌阐明自己的诗学观点和美学观点,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论诗绝句之端,尔后,宋金代戴复古、王若 虚和元好问论诗绝句,均称名于世。到清代,论诗又出 现兴盛局面,其中以王渔洋、袁枚、赵翼成就较大。论 诗诗内容丰富,有一些诗从美学角度探

28、讨不同的风格, 也有一些诗是总结诗歌创作经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对诗人的批评。这些诗有褒有贬,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诗 学观点。如梁启超读陆放翁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这些论诗诗有很高的价值。 张文 廉的“诗人剪影”继承了这一优良的诗歌批评传统,他 的论诗绝句写得言简意赅,含蓄蕴藉,一首佳作,堪抵 一篇诗论。在柳笛续集中,有许多山水纪游诗作。近年 来,诗人足迹所到之处,大多有诗篇留下。作者融情入 景,或因景生情,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绘,为我 们剪裁出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椰风蕉雨海天秋,洗尽黎家几许愁?未必断崖成绝境,

29、人间多少鹿回头?”(鹿回头)“鹤落青山何处寻,天鸡晓月几曾 闻?螺溪瀑布高千尺, 一洗人间万斛尘。”(登东阳落鹤 山)“赤壁矶头雨雾消,残阳如血染林梢。当年塵战争 雄处,一曲渔歌荡画桡。”(赤壁怀古)“黄流乱注夕阳 中,月暗卢沟战血红。弹洞至今铭国耻,白杨犹挟汉家 风(游卢沟桥),张文廉的山水纪游诗以明丽的形象、 浓郁的抒情、清新而独特的意境和警策的寄寓见长,使人从山水风光中发现自然美和生活的哲理。柳笛续集中,友朋间的唱和赠答之作,也数 量大增。随着作者生活视野的拓宽,交友也更广泛,故 旧新交或砌磋诗艺, 或絮谈友情,互赠诗作无疑是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这类作品难免酬酢敷衍的痕迹,但也不乏佳作。

30、“敲韵裁诗共品茶,京门几度访君家?暮年自 是思乡切,梦绕桃堤踏落花。”(赠程光锐先生)“烟雨 西湖意态浓,可堪聚散太匆匆。料君别我还如我,都在 潮来潮去中。”(赠别熊东遨魏新河吟兄)“犹记崂山始 识君,一枝灵秀正芳辰。十年燕市重相聚,经雨黄花品 自尊。”(寄都门林岫教授)“竹叶青青色不枯,感公情 溢紫沙壶。烹茶汲取春江水,一润诗肠得句无?”(谢尚耀东先生赠紫沙壶之一)“历尽艰辛少小同,河西十 载转河东。藤枯却见一朝发,花好何曾百日红。断续春 风飏柳笛,浮沉商海树兴隆他年笔透千层纸,可使人 间皆富翁? ”(赠张世龙同志)。古人提倡相知交心、 解衣推食、生死与共的真友谊,批判虚情假意、朝秦暮 楚、

31、世态炎凉的假朋友。读张文廉的这类诗作,可以看 到诗人坦诚的胸怀。柳笛续集中,还有少量关心时政(如惊闻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书愤、观伊拉克战争有感、 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歌咏亲情的作品, 这里不再评述。其二,是艺术上的提高与成熟。经过多年的研修 磨砺, 作者诗艺大进。 在取象造境以及语言技巧上的提 高姑且不论, 仅就诗的形式而言, 诗人的创作视角更多 地转向了七言律诗。 在柳笛集 中五、 七言绝句居多, 绝句辞约义丰, “易作难工” ,但张文廉擅长七绝,写起 来已经驾轻就熟。 这一点, 霍松林教授在 柳笛集漫议 中早有充分的肯定,他说: “读文廉的七绝,不难看出 他的每一首佳作都不是随意拼

32、凑的, 而是在力求突破容 量局限的艰苦构思中创作出来的他是广泛摄取古今名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为我所用的; 但力求给 特定题材以独特表现而不拘成法。 ”一个优秀的诗人,总是不满足于对一种艺术形式 的熟练运用,多几套路数,才能在诗坛上施展拳脚,应 付裕如。律诗,是一种格律严密的近体诗,仅就七律与 七绝比较而言, 它的写作增加了不少格律的难度, 但由 于字句成倍的扩展, 也拓展了新的抒情空间。 2002 年以 来,张文廉写了不少首七律, 或赠答友人, 或叙写亲情, 或纪事咏怀,大多出手不凡,颇有特色。 “何处桃源似敝 庐,半床明月半床书。诗怀澄彻秋云淡,世味霜凝木叶疏。上苑易生狼尾草,峭崖难采紫琳

33、腴。都门两载风盈 袖,聊作嫁衣堪慰吾。”(答友人)这首七律以坦诚的 心怀抒写了从中华诗词社辞职还乡时的感受,虽属 对朋友问候的答谢,却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志。“桑梓年来竟若何?东风曾绿旧时波。玫瑰春暮红花少,柿子秋深黄叶多。致富北山仍采石,垦荒南坳未修河。故乡 父老应携手,重振凤凰离草窝。”(回乡二首)这首七 律则记叙了重返家乡时所见所感,语言质朴而恳切。悼 吴玉寿先生、赠张超同志、赠刘宝安同志、病中 赠内、甲申春节感怀等篇什,也都写得各具特色。 霍松林教授在读了张文廉的七律新作后曾致函鼓励:“七律多首,都稳贴清新有诗味,殊难得,倘精进不己, 成就当非庸庸辈所能梦见也。”我们期待作者的七律诗

34、写作有更大的收获。张文廉柳笛续集的出版有双重的意义,在新诗 和旧体诗写作两个方面, 都可以引发起我们对当前诗歌 创作的深层思考。中国新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将旧体诗词和新诗放到整个中国传统中加以观照,它们都是诗歌发展链条上相对独立的一环,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诗应当在与传统和西方的双向对话中,确定自己的坐标,寻求发展的途径。新诗创作不能割断民族的脐 带,在追逐世界诗歌潮流的同时,应当自觉地向古典诗词寻求参照。新生代的诗人们必须多练“内功”,以增强新诗的艺术底蕴。近年来,一些青年诗人也时常将自 己的触角伸进东方文化的谜宫,它们或用新的感觉咀嚼阐释“易经” “八卦”,或自由地编织演绎神话故事,或

35、随意地揶揄嘲讽历史人物,力图通过对古典意象的选择和语言的“返古,来创造别具一格的作品。这种猎奇 和卖弄,往往使自己的诗作变得玄秘诡怪,不伦不类。 在承接传统性的努力中,戴望舒的雨巷为我们作出 了示范,在诗人笔下,“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得 到了新的融合与发挥。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 在经历 几次繁荣,创造几个高峰之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今 天的旧体诗词创作应当面向新的时代,面向大众,不能一味地蹈古、泥古。只有用现代人的思想、口语和感情 来写诗、诠释诗,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总之,新诗创作要在传统性、普及性下功夫,旧 体诗词创作要重视它的时代性和普及性。新诗和旧体诗 的作者要推动现代诗歌发展, 再创新的业绩, 都必须在 传统性、时代性和普及性三个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2004 年 9 月于徐州师范大学 (本文作者系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中文系主任, 现为院 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新诗人论 、二 十世纪中国诗歌论等。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