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993270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讲义详解(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第1讲:第一、二章讲义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等。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

2、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组织、管理、调节教学的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四、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

3、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三)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及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五)教

4、育经验总结法六、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布鲁纳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练习: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布鲁纳B桑代克C华生D加涅参考答案:B多智网校试题点评: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5、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为重点章节,涉及到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都有。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学习准备,关键期,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人格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特征,家庭教养模式的类型,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认知方式的差异等。一、心理发展(一)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三)我国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

6、;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

7、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

8、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二)关键期(敏感期,提出者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1、定义: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一)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二)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

9、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到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11-1

10、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加;3、认知与情感、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四)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2)自相矛盾的

11、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3、容易走向极端;4、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六、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七、关于最近

12、发展区(一)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二)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三)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八、人格的发展(一)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

13、岁)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就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后)(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四个指

14、标,把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模式。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九、自我意识的发展(一)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二)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练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参考答案:B多智网校试题点评:根

15、据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l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1218岁属于初高中时期。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已经获得守恒的概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多智网校试题点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获得了长度、体积、质量和面积的守恒。3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A612岁B1218岁C1828岁D1845岁参考答案:B多智网校试题点评: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16、青少年期的年龄阶段为l218岁。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第2讲:第二、三章讲义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十、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

17、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2)沉思型与冲动型提出者:卡根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3)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二)智力差异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

18、量表(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采用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另一个重要的智力量表是韦克斯勒量表,采用的是离差智商。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个体差异(个体间和个体内)(2)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十一、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二)性格的

19、差异: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1)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练习:简答题:1简述学生性格的特征差异。参考答案:学生性格的特征差异主

20、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参考答案: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第三

21、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本章为重点章节,涉及到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都有。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学习的实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接受学习的实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等。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一)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二)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三

22、)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三、学生的学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早期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

23、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二)在试误学习过程中,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六、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一)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

24、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二)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的行为。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七、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

25、、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积极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消极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都是提高反应的概率。这与惩罚不同,惩罚是抑制或消除某种反应,即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

26、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它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类条件作用称为消退。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这类条件作用称作惩罚。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二)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操作性条件作用不仅被应用于行为形成与矫正方面,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

27、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八、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练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参考答案:B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

28、参考答案:D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3以下几位哪一个是联结派的代表人物?()A桑代克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参考答案:A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学习的联结理论派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4当条件反射形成后,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使类似的不同的刺激被辨别出来,这是条件作用的()。A强化B消退C刺激分化D习得参考答案:C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5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参考答案:A多智网校试题

29、点评: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性教学法风靡全球。二、简答题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参考答案: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认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与某种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虽然他的尝试-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特别是学生学习来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这个特点。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第3讲:第三

30、、四章讲义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九、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二)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十、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一)布鲁纳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结构的

31、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十一、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一)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三)接

32、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2、所学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通过教科书或老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四)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十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知识观首先,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只是

33、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最后,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练习:一、简答题: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

34、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第四章 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力重点章节进

35、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都有,而且出简答题的频率相对高。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大致有: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概念的基本含义;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

36、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它指向的是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

37、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四、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强化理论的背景,学习

38、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从刺激物的使用和安排来激发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强化的作用,忽视甚至无视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机械的、不正确的。五、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六、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成就动机理论

39、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七、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八、自我效能感理论(一)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二)班杜拉在他的

40、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2、替代性强化3、自我强化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九、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2、要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3、在实际教学中,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二)利用直接发生途

41、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十、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

42、果反而会降低。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2、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1、要使反馈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措施,它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及时的。2、奖惩要适度(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

43、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进行归因。练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读书是一种乐趣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参考答案:B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A、C、D三项均属于学习的外部动机。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参考答案:C多智网校试题点评: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3.将学业成功或失

44、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参考答案:C多智网校试题点评:根据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因素。4.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参考答案:C多智网校试题点评:根据耶克斯一哈德森定律,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呈倒u型关系。5.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学习外语,并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一般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参考答案:A多智网校试题点评: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

45、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第4讲:第五、六章讲义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对学习迁移的含义、分类等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考查,而对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等知识点通常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着重识记学习迁移的概念,了解学习迁移的各种类型,能够理解和分析学习迁移早期的四种理论及现代新近的理论,重点阐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联系教育实际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

46、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被称为积极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被称为消极迁移。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

47、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四)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同化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

48、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早期的迁移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最早对迁移现象进行系统解释的学说

49、,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这些都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有所深入。 (三)经验类化说(概括化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经验类化说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

50、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 (四)关系转换说 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等人。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现代的迁移理论 (一)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研究中,提出了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二)继奥苏伯尔后,研究者对迁移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

51、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 这一类观点主张认为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1)迁移的产生式理论,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2)迁移的结构匹配理论,以加特纳、吉克等人为代表,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 2、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迁移的情境性理论以格林诺等人为代表,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外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与主体因素共同决定的。 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一)相似性 许多研究都表明,相似性是

52、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

53、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 七、促进迁移的教学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

54、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参考答案:B 多智网校试题点评: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参考答案:D 多智网校试题点评

55、:正负迁移是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来划分的;水平与垂直迁移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的;一般与特殊迁移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的。 3()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心理学 参考答案:C 多智网校试题点评: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共同要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参考答案:A 多智网校试题点评: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本章是教育心理学考

56、试的重点章节之一,出题率比较高,尤其是知识学习的类型、记忆系统及其特点、遗忘进程特点及遗忘原因、记忆规律的运用等知识点。 命题的重点在记忆和遗忘两大部分,艾宾浩斯曲线更是百考不厌的典型题。着重分析记忆规律及其现实应用、遗忘的原因及其理论解释。 一、知识的类型 (一)知识的含义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划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