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6790638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份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按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多元化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 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 性职能基础上,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共同做好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特别是注重利用涉农科研、 教 学、企业、专业协会、专合组织等各方面作用, 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在抓好农技推广单位的基地建设情况下, 配 置基本试验基地,配备电脑、照相机、投影仪等 现代化推广服务设备, 提升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人益。创新方式方法, 激发农技推广工作活力。 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 技术服务, 发挥农业信息网站 、手机短信等现 代服务手段作用,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 中医基础理

2、论(答题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 分)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 秦汉时期 E. 春秋战国时期2. 金元四大家中, “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 B. 李杲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张元 素3. 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 心 B. 脾 C. 肝 D. 肾 E. 肺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 侮 E. 五行制化5. 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A. 胆 B. 胃 C. 三焦 D. 脾 E.

3、脑6. 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 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 耳 C. 口 D. 舌 E. 目7. “罢极之本”是指( ) A. 肝 B. 肾 C. 脾 D. 胆 E. 心8. 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肝与肺 B. 心与肺 C. 脾与肺 D. 肾与肺 E. 心 与肾9. 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 元气B. 心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 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 气 E. 津能化气11. 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E

4、. 肺气虚12. 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 的是( )A. 正经 B. 经别 C. 经筋 D. 别络 E. 奇经13.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 拇指端 B. 食指端 C. 中指端 D. 小指端 E. 无 名指端14. 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 体质类型属于(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痰湿质 D. 阴阳平和质 E. 气虚质15. 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 是(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 是16. 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怒则气上 B. 思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 惊则 气乱 E. 劳则气

5、耗17.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正气不足 B. 邪气侵袭 C. 正邪相争 D. 体质 虚弱 E. 气候异常18.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 阴 E. 阴盛转阳19. 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 A. 脾肾 B. 肺肾 C. 心肺 D. 脾肺 E. 心肾2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 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 分)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A.辛B.甘 C. 酸 D. 苦 E. 咸22. 五脏分阴阳, 以其功能特点而言, 属阳的

6、有(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B.脉C.肉 D. 目 E. 胆24.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A. 阴阳偏盛 B. 阴阳偏衰 C. 阴阳互损 D. 阴阳格 拒 E. 阴阳亡失2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26.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 )A. 气滞 B. 气逆 C. 气脱 D. 气闭 E. 气陷27. 气为血之帅是指(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 载气 E. 血能生气28. 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

7、筋 C. 十五别络 D. 十二皮 部 E. 奇经八脉29.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 )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足少阳胆经31.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32.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活 习惯不同 E. 肤色不同33.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 ( ) A.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34.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

8、有关 (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35. 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 有(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36.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 )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太阳小肠经37.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A. 风邪 B. 燥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38.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化生血液 B. 排泄糟粕 C. 分泌胆汁 D. 贮存 胆汁 E. 排泄胆汁39. 血液的生成来源有( ) A. 津液 B. 肾精 C. 营气 D. 元气 E. 卫气40. 影响外环

9、境的因素有( )A. 气候变化 B. 地域特点 C. 生活环境 D. 工作环 境 E. 社会环境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4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4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与 ( )。4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与 ( )两 个方面。4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 )和( )水 谷。45. 血运失常包括( )与( )两个方面。46. 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 )经, 下交( )经。47. 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 ),大失血急用 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4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49. 饮食失宜包括饮

10、食不节、 ( )与( )三个 方面。50.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 10 分)51. 阴阳52. 藏象54. 体质55. 内生“五邪”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57.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58. 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60. 简述精的概念内涵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 1 .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 之。62. 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 试卷一( A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

11、选择题( 120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1.D 2.D 3.C 4.B 5.C6.B 7.A 8.A 9.C 10.D11.C 12.D 13.D 14.B 15.D 16.B 17.A 18.C 19.D20. C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计20 分)21.23.A.D.E24.A.B.C.D.E25. C.D.E26. B. E27.A.B.C28.B.C.D29.A.B.C.D30.A. B.C31.A. C.E32.A.B.C.D 33.C.D34.A.B.C.D.E35.B.C36.B.C37.C.E8.D.E39.A.B.C40.A. B.C.D.E三、填空41

12、.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4150 题,每空 0.5 分,计 10分)42.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43. 主疏泄 主藏血45. 血瘀 出血46. 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47. 津能载气 气能摄血4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49. 饮食偏嗜 饮食不洁50.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共10 分)5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 自然界中相互关联( 1 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分)。52.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 1 分)及其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 1 分)。53. 经络,是经脉和络

13、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 血( 1 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 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 1 分)。5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 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 1 分)在形体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 性( 1 分)。55.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 的化风、 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 ( 1 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 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1 分)。五、简答题(56 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 滋生

14、、助长、促进的关系( 1 分);相生的规律 为: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依次相生( 1 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 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1分) ; 相 克的规律为: 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依次相克( 1 分)。57.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 走手( 0.5 分);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 ( 0.5 分);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0.5 分);足三阴经,从 足走腹( 0.5 分)。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 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 0.5 分);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0.5 分); 足三阳经与足三

15、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 ( 0.5 分);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 0.5 分)。58.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 湿为阴邪, 易 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 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湿性 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 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 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湿 性趋下, 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 部位病变( 1 分)。59. 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的治疗原则, 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 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寒因寒 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

16、 证(0.5分);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 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塞因 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 真虚假实证(0.5分);通因通用,即用通利 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0.5 分)。60. 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 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是人 体生命的本原,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 1 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 狭义之精: 指具有繁衍生命 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 1 分); 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 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 分);

17、 一般意义的精, 即通常所说的精, 只包括先天 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 (1 分)。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 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 脾胃之气 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 2 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 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 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 液输布(2分);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 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 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 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 肝 气疏泄能调

18、畅气机, 促进血行, 故能调畅情志 ( 2 分);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 排卵与月经来潮, 男子的排精, 依赖于气机的调 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 2 分)。62. 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 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是邪气 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 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2 分);虚,是以正 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 是正气不足, 邪气不盛或已退, 难以出现剧烈的 邪正斗争, 出现一系列虚损、 衰退、不足的证候, 称为虚证( 2 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 关: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 有实邪)( 1 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 正虚)(1分);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 气久留,损伤正气)( 1 分)与因虚致实(正气 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虚实真假,包括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 分)与真虚假实(至 虚有盛候)(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