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皅――刮痧疗疾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67245414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民间奇皅――刮痧疗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奇皅――刮痧疗疾(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刮痧疗法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疗法之一。在中国台湾、韩国、东南亚等地方刮痧疗法 大为流行,近年在美国拍摄了一部“刮痧”电影,使得刮痧疗法更是家喻户晓。它具有 历史悠久、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应广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特点,一直深受广 大群众的欢迎,并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可。从这一期开始 , 本刊特别邀请邵水金教授 对刮痧疗法的原理、方法及治疗作系统介绍 , 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编者民间奇皅一一刮痧疗疾(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一、痧的基本概念(一)痧、痧病的含义 痧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病理(阳性)反应点,即多种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于皮肤的红点如栗、指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如临床常见的

2、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痧病。 二是指通过刮拭治疗后在皮肤上出现的痧点、痧痕、痧斑。健康人有时虽然也能够在皮 肤上刮拭出痧点,但没有痧病患者的痧色深紫及色素留存时间长。痧病,又称“痧证” 、“痧气”、“痧胀”、“发痧”等。痧病有广义和狭义不同。狭义 痧病是指中暑和霍乱一类急性外感病,俗称发痧。广义痧病是指具有“痧象”与“酸胀” 两种表现特征的一类临床病证。痧象是指皮肤表面有痧点,或局部皮肤微潮红、成云朵 状,或见紫红、紫黑色瘀斑,局部皮肤抚之略感阻滞、隆突,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 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因病邪刺激、刮拭治疗后、使用药物治疗均能在皮肤上表现 出痧象。酸胀是指一组综合证候群的简称,其

3、具体表现为头昏脑胀、胸烦郁闷、腹部胀 痛、全身酸胀、倦怠乏力、四肢麻木或厥逆不仁等。痧病象感冒一样,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但以夏、秋两季为主。痧病的致病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机体正气 不足,是痧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外因是指秽浊、疠气之邪。中医对痧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我们通常所说的刮痧是治疗痧病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二)痧的临床意义1痧与体内毒素有关:机体的代射产物通常是通过呼吸、汗液、大小便等形式排出体 外。当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时,体内毒素(包括细菌、病毒产生的毒素)阻滞经 络,引起气滞血瘀。体内毒素越多,痧的颜色越深、痧的形态越密集、痧的面积越大;体内

4、 毒素越少,则痧色浅、痧粒分散,痧的面积越少。没有毒素的部位,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 性正常,怎样刮也不会出痧。2痧与病位有关: 通过出痧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腧穴可作为判断疾病的依 据。如上肢心经和心俞穴出痧(或阳性反应点) ,即可判断疾病在心脏或心经;两胁、少 腹及肝俞出痧(或阳性反应点) ,即可判断疾病在肝脏或肝经。3痧与病性有关: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热证;痧色晦暗、呈片状或瘀块, 多为里证、寒证。出痧多,为热证、寒证、血瘀证、痰湿证;出痧少,多为气血不足的 虚证、健康人、肥胖者。4痧与病势、疗效有关: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色 暗红,呈片状或瘀块,多为

5、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经刮痧治疗后,痧象的颜色由深 变浅,出痧由多变少,由密变疏,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有效。一般来说,无病者或属 减肥、美容、保健者,多无明显痧象。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二、刮痧疗疾的原理(一)刮痧的作用机理1局部的物理刺激作用:刮痧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 快,从而改善病变周围组织的营养,加速病变组织的修复。2药物介质的药理作用:刮痧多采用中药制成的药膏,可通过皮肤穴位吸收、渗透 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较好的药理作用。通常我们采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温经通络、 解毒止痛的中药研成粉末后,用凡士林配制成刮痧专用药膏。3皮肤的排毒作用: 刮痧可使局部皮肤腠

6、理开泄, 使郁滞于肌表的风、 寒、 湿、温、 热、痰、瘀等痧毒以及内生郁积在经络气血之邪毒从皮肤腠理通泄于外,从而达到经络 气血流畅、脏腑阴阳调和。4经络穴位的调节作用:刮拭刺激穴位和经络,可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经络传导调 整脏腑、平衡阴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二)刮痧的临床功效1发汗解表,祛除病邪:通过刮拭皮肤,使得皮肤出现充血现象,毛细血管扩张, 腠理得以开泄,使郁滞于肌表的风、寒、湿、热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体外,自汗而 解,从而达到祛除病邪、邪去正安的目的,用于治疗风寒、风热、暑湿等各型感冒。2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通过刮拭皮肤,刺激局部组织及经络穴位,使经络疏通、 气血流畅,用于治疗经络

7、阻塞、气血瘀滞而产生的一切痹证。3温经散寒,消肿止痛:通过刮拭皮肤,刺激局部产生热效应,使体内寒邪散出, 同时还能温通经络,从而利水消肿,达到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一切痛证。4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通过刮拭皮肤,局部产生瘀斑,可带出热毒,用于治疗热 证;刮痧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使瘀血消散,从而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 瘀肿和痞块等病证。5调理脏腑,平衡阴:十二经络内属于脏腑,与脏腑有络属关系,每一脏腑又均有 背俞穴和腹募穴,通过经络和俞募穴的刮拭,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失调,用于治疗脏腑病 证。通过刮拭皮肤,可以刺激皮肤内的神经和血管感受器,经反射途径传导到神经中枢, 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8、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6美容减肥, 强壮保健: 手法较轻的刮拭, 可使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加快、 温度升高、 代谢旺盛,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营养和和氧气,毛孔自然收缩变小,皮肤润泽光亮, 皱纹减少或消除,从而达到美容的作用。腹部刮拭,可使淤积的脂肪痰湿排出体外,从 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刮痧可使皮肤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 物质,随经络气血运动到各个器官组织,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提 高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达到强壮保健的目的。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三、刮痧的器具与介质(一)刮痧的器具 1石器:选取边缘光滑、便于持握的石块,如鹅卵石、玉石等,

9、用其边缘。 2陶(瓷)器:选取边缘光滑、无破损的小碗、杯、汤匙、盘等,用其边缘。 3金属器:选取边缘光滑较钝厚、无残缺的铜钱、银元、铝制硬币等,用其边缘。 4木器:选取栗、槌、橡、桃、樟、沉香、檀香等质地坚实的木材,制成有棱角而 平滑、精巧的刮痧板,用其边缘。5有机玻璃:选取边缘光滑、便于捏拿的有机玻璃纽扣等,用其边缘。 6植物类:选取晒干后的苎麻、八棱麻、丝瓜络或棉纱线,揉成小团,蘸植物油或 清水,在皮肤上刮之、抹之、擦之。7动物类:选取边缘光滑较坚硬、便于持握的小蚌壳、水牛角、黄牛角、羚羊角、 龙骨、墨鱼骨等,用其边缘。此外,还有用适量的头发等揉成团块,蘸植物油或清水,在皮肤上刮之。 以上

10、刮痧器具可因地、因人、因材而选用。一般而言,民间多用硬币、木梳、陶器 及麻线等,渔民多用贝壳,山区多用木竹等。专业刮痧的医生,多用水牛角制成的方型 刮痧板。这种刮痧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作用,且具有不导电、不传热、表面光 洁、便于持握等特点,故为目前医生所常用。(二)刮痧的介质 为了减少刮痧时的阻力、 避免皮肤损伤和增强疗效, 在刮拭部位涂上适宜的润滑剂, 这些润滑剂统称为介质。常用的刮痧介质可分为液体和膏体两大类。1液体:为最常用的介质类型。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 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 、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另外,还 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

11、、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 用。2膏体:选用质地细腻、膏状物质,如凡士林、面霜、板油、蛇油等。亦可在上述 膏体中掺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粉末。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四、头面部刮痧(一)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或改用木梳进行梳理,不必涂抹刮痧润 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刮拭手法,刮至头皮发热为宜。刮拭头部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阳经经气,振奋全身阳气等作用,可防治中风后遗证、感冒、头痛、失眠、健忘、 咼血压、眩晕、白发、脱发、斑秃等。1 头侧部刮拭

12、法: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刮至风池穴(图1)。2 前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前发际(图2)。3 后头部刮拭法:从百会穴开始刮至头后发际(图3)。4 全头部刮拭法: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刮向头四周(图4 )。图1头侧部刮拭法图3后头部刮拭法图4全头部刮拭法图5 面部刮拭法(二)面部面部刮痧不须涂抹润滑剂,可用清水(温水最佳)湿润面部皮肤,面部出痧影响美 观,故手法须轻柔,采用补法刮拭,时间宜短、力量宜轻、次数宜多。刮拭面部具有养 颜祛斑美容作用,主治颜面部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口齿病、雀斑、 痤疮等。面部刮拭法:前额部由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右两侧刮拭;颧额部由鼻旁开始向外侧刮

13、拭;下颌部由承浆穴开始沿下颌骨体向外侧刮拭(图5 )。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五、颈项部刮痧法颈部正中线为任脉所过,项部正中线为督脉所过,颈部两侧为六阳经所过,而任、 督二脉总领人体阳经和阴经的经气,故刮拭颈项部具有调节阴阳和补益正气的作用,主 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及头、目、咽喉等病变(如感冒、头痛、近视、咽喉炎)。1 项部刮拭法:从风府、哑门穴开始刮至大椎穴(图1),用力要轻柔,采用补法刮拭。2 颈部两侧面刮拭法:从风池穴开始刮至肩井、巨骨穴(图2), 一般应尽量拉长刮拭,中途不要停顿,采用平补平泻手法。3 颈部前面刮拭法:从廉泉、人迎、扶突穴分别刮至天突、气舍、缺盆穴(图3),用力要轻

14、柔,采用补法刮拭。项部刮拭法图2颈部两侧面刮拭法图3颈部前面刮拭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六、背腰、胸腹部刮痧法1 背腰部背腰部正中为督脉所过,两侧为膀胱经两条侧线所过,有华佗夹脊、五脏六俯之背 俞穴,刮拭背腰部可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病证,如刮拭心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病证,刮拭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肺脏病证。背腰部刮拭法:由上向下刮拭,先刮背腰部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华佗夹脊和 膀胱经两条侧线(图1 )。督脉刮拭时用补法,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膀胱经两侧线刮拭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2 胸腹部胸部正中为任脉所过,手三阴经

15、由胸走手,足三阴经由腹达胸,刮拭胸部主治心、 肺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乳腺炎、 乳腺小叶增生等。腹部正中为任脉所过,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达胸,刮拭腹部主治肝胆、 脾胃、肾膀胱、大肠、小肠疾病,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 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不孕症等。胸部刮拭法:先由天突穴沿正中线任脉刮至鸠尾,再以正中线任脉为界,由内侧向 外侧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绕过乳头(图2)。胸部正中线刮拭用补法,用力轻柔,不可用力过大;胸部两侧刮拭一般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腹部刮拭法:先由鸠尾穴沿正中线任脉刮至曲骨,由

16、上向下刮拭腹部两侧(图2)。腹部刮拭一般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图1背腰部刮拭法图2 胸、腹部刮拭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七、四肢部刮痧法四肢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之处,特定穴中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 穴等皆分布于四肢,故刮拭四肢可主治全身病证,如手太阴肺经主治肺脏病证、足阳明 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病证等。四肢刮拭应尽量拉长,遇关节部位不可强行重刮,皮肤感染、 破溃、痣瘤及急性骨折、扭挫伤处应避开刮拭,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者应由下向上刮拭。1.上肢前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刮拭 (图 1 )。2 上肢后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手阳明大

17、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刮拭(图1 ) O3 下肢前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阳明胃经刮拭(图2 )o4 下肢后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太阳膀胱经刮拭(图2)o5.下肢内侧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刮拭 (图 36)o6 下肢外侧面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少阳胆经刮拭(图3)o上海中医药大学邵水金教授八、刮痧的操作方法和手法(一)刮痧的操作方法1有条件的可以用酒精消毒,然后在要刮拭的部位涂上刮痧油或膏,但头面部刮痧 时一般不用刮痧油或膏。2右手拿持刮痧板(图1),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蛮力,刮痧板的边缘与皮肤呈450夹角为宜。若进行穴位刮痧时,可用刮痧板

18、的角部进行刮拭。图1持板方法3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刮拭面尽量拉长。4顺一个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原则上由上而下,由内侧向外侧。面部由内侧刮向外侧,头部由头顶向周围,项部由上向下外,背腰部由上而下及由内侧向外侧,胸部 由内侧向外侧,腹部由上而下,四肢由上而下。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可无 次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以皮肤出现痧点、紫斑即可,不可强求出痧。5 任何病证宜先刮拭颈项部。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腰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部。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后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后刮拭身体右 侧。6 刮拭完毕后,宜饮一杯白开水,以利排毒。7.每个部位刮拭 2040次,每次

19、操作时间 2030min为宜,间隔时间为 57天, 直到患处清平无斑块可告痊愈。710次为1疗程,若2个疗程无效,应改用其他疗法。(二)刮痧的补泻手法刮痧疗法以刮板为工具进行治疗,对不同体质与不同病证者应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临床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种刮痧手法。1 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补法操作时,用力 轻、速度慢、时间短、刮拭范围小、对皮肤肌肉脏器有兴奋作用。临床用于年老体弱、 久病重病或形体消瘦的患者。2泻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泻法操时,作用力重、 速度快、时间长、刮拭范围大、对皮肤肌肉脏器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年轻体壮、新病

20、急病或形体壮实的患者。3 平补平泻法:又称平刮法,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临床用于正常人保健、减肥美 容、虚实夹杂证的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教授九、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适用的疾病均可用本疗法治疗。本 疗法不仅适用于痧病的治疗,还适用于内科、骨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 临床多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证的治疗,而且都有较好的疗效。1内科疾病: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发热、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 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慢性 腹泻、中暑、消化不良、腹痛、呃逆、慢性肝炎、慢性胰

21、腺炎、胆绞痛、高血压病、低血压 病、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潴留、前列腺炎、遗精、阳痿、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2骨外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髌骨软化症、踝关节扭 伤、足跟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痔疮、脱肛等。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过多、月经不调、闭经、白带、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 房胀痛、慢性盆腔炎、女阴瘙痒、子宫脱垂、妊娠恶阻、产后缺乳、回乳、产后腹痛、产后 腰痛、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不孕症等。4儿科

22、疾病:小儿高热、小儿惊厥、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夜啼、小儿支气管哮喘、 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泄泻、小儿便秘、呕吐、肠梗阻、小儿遗尿、小儿厌食症、小儿营养 不良、小儿肌性斜颈等。5皮肤科疾病:痤疮、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多发性 周围性神经炎等。6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麦粒肿、上睑下垂、白内障、近视、耳鸣、耳聋、眩晕、 鼻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梅核气、声音嘶哑、口腔炎、牙痛等。7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偏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痉挛、 面瘫、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炎等。8其他病证:自汗、盗汗、嗜睡、失眠

23、、肥胖症等。(二)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2新病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骨折愈合后、疤痕和肿瘤周围其他部位可 刮)。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4心、肾、肝严重疾病禁用。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6酒醉、过饱、过饥、大渴、大汗、大出血、过劳等禁用。十、刮痧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一)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后,由于病情不同,刮拭部位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痧的颜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湿邪重者多 出现水疱样痧。有的皮肤深层表现为隐约可见的青紫色、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结节状、 或伴有局部发

24、热感。24 48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逐渐融合成片,深部色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 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 12 小时左右,色块样痧表面皮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小时,出痧皮肤表面时有触痛感、微微发热感。如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 虚弱者会出现短时间疲劳感、全身低热,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刮痧57天,痧点即或消退。消退时间与病情轻重、出痧部位、痧色和深浅有关。 一般来说,胸背部的痧、上肢部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而腹部的 痧、下肢部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另外,阴经部的痧较阳经部的 痧消退慢,慢者一般延至 2 周左右。(二)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保

25、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患者感受风寒。2刮痧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患者刮痧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常规消毒,刮痧用具 必须常规消毒。4刮痧手法不可忽重忽轻,亦不可强力刮拭而片面追求出痧,以免损伤皮肉筋骨。 5刮痧后宜用干净毛巾或软纸擦干被刮处,且宜饮温开水或淡糖盐水一杯,并休息10 分钟 ,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及机体早日康复。 6一般刮拭后, 3 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7若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药物等,以增强疗效。 8刮痧过程中,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 发冷、神昏仆倒等症状,此为晕刮,应立即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饮温开水或热茶,休 息片刻,多能好转。晕刮严重者,可刮拭或针刺、点掐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 里等穴位,必要时应送入医院进行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