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试题库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700750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路分析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路分析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路分析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试题库(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试题库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 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做 电路通常由电源_、_负载_和_中间环节_三部分组成。2、 实际电路按功能可分为电力系统的电路和电子技术的电路两大类,其中电力系统的电路其主要功能 是、对发电厂发岀的电能进行 传输_、_分配_和_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主要功能则是对电信号进行 传递_、_变换_、_存储_和_处理。3、 实际电路元件的电特性 单一_而_确切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 多元_和_复杂_。无源二端理想 电路元件包括_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4、由理想电路_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这类电路只适用集总一参数

2、 元件构成的低、中频电路的分析。5、 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_稳恒直流电,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_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被称为_正弦交流_电。6、 _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数值上等于电路中_两点电位的差值。7、电位具有相对性,其大小正负相对于电路参考点而言。8、 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称为 _电动势它只存在于电源一内部,其参考方向规定由_电源正 极高_电位指向电源负极低电位,与电源端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9、电流所做的功称为_电功一,其单位有焦耳_和_度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其单 位有_瓦特_和_千瓦_。

3、10、 通常我们把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称作关联_方向;而把电源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称为 _非关联 方向。11、 _欧姆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 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_基尔霍夫定 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 其中_KCL_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支路电流一的约 束关系,_KVL_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元件上电压_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12、理想电压源输岀的电压_值恒定,输岀的电流值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输岀 的电流一值恒定,输岀的电压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13、 电阻均为9Q的形电阻网络,若等效为 Y形网络,各电阻的阻值应为

4、_3_ Qo14、 实际电压源模型“ 20V、1Q”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Is _20. A,内阻Ri _1_ Q。15、 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_对臂电阻的乘积_相等;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_电源内阻一等于一负载电阻_,获得的最大功率 Pmin _UQ/4R0_o16、 如果受控源所在电路没有独立源存在时,它仅仅是一个_无源一元件,而当它的控制量不为零时, 它相当于一个电源_。在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分析中, 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把控制量_的支路消除掉。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集总参数元件的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各元件内部进行。(V )2、 实际电感线圈在任何情

5、况下的电路模型都可以用电感元件来抽象表征。(x )3、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定义式形式相同,所以它们的单位一样。(V )4、 电流由元件的低电位端流向高电位端的参考方向称为关联方向。(X )5、 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功也一定大。(X )6、 电路分析中一个电流得负值,说明它小于零。(X )7、 电路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连接的电路统称为支路。(V )8、 网孔都是回路,而回路则不一定是网孔。(V )9、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方程式时,可以不参照参考方向。(X )10、 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参考方向假设反了。( V )1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可以等效互换。(X )12、 两个电路

6、等效,即它们无论其内部还是外部都相同。(X )13、 直流电桥可用来较准确地测量电阻。(V )14、 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时,说明电源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X )15、 受控源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和独立源完全相同。(X )16、 电路等效变换时,如果一条支路的电流为零,可按短路处理。(X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B )A、一定为正值B、一定为负值C、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2、已知空间有 a b两点,电压Uab=10V,a点电位为Va=4V,贝U b点电位Vb为(B )A、6VB、一 6VC、14V3、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

7、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a、u Rib、u Ric、u R i4、一电阻R上u、i参考方向不一致,令 u= 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A )A、200 QB、 200 QC、土 200 Q5、 两个电阻串联,R1 : R2=1 : 2,总电压为60V,贝U U1的大小为(B )A、 10VB、 20VC、 30V6、 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 30 Q,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C )A、全是10QB、两个30Q一个90QC、全是90Q7、 电阻是(C )元件,电感是(B )的元件,电容是(A )的元件。A、储存电场能量B、储存磁场能量C、耗能8、 一个输岀电压

8、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C )A、负载电阻增大B、负载电阻减小C、电源输岀的电流增大9、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B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10、 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B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第二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凡是用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可以求解的电路统称为简单_电路,若用上述方法不能直接求解的电路,贝U称为复杂电路。2、以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_KCL_定律和_KVL_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 称为一支路 电流法3

9、、 当复杂电路的支路数较多、回路数较少时,应用回路电流法可以适当减少方程式数目。这种解题 方法中,是以假想_的_回路一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 _kvl_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4、 当复杂电路的支路数较多、结点数较少时,应用结点电压法可以适当减少方程式数目。这种解题 方法中,是以客观存在_的_结点_电压为未知量,直接应用_KCL_定律和欧姆 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5、 当电路只有两个结点时,应用 _结点电压一法只需对电路列写个方程式,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6、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响应均可看成是由各个激励单独作用下在该支路 上所产生的响应的叠加_,称为叠加定理。7、 具有两个引出端

10、钮的电路称为 二端_网络,其内部含有电源称为 有源二端网络,内部不包含电 源的称为_无源二端_网络。8、“等效”是指对端口处等效_以外的电路作用效果相同。戴维南等效电路是指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压源的串联组合,其中电阻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电阻,电压源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一电压。9、 为了减少方程式数目,在电路分析方法中我们引入了_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一定理 只适用线性电路的分析。10、在进行戴维南定理化简电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受控源,应注意除源后的二端网络等效化简的过 程中,受控电压源应_短路处理;受控电流源应_开路处理。在对有源二端网络求解开路电压的过程 中,受控源处理应与独

11、立源的分析方法相同。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叠加定理只适合于直流电路的分析。(x )2、 支路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都是为了减少方程式数目而引入的电路分析法。(V )3、 回路电流法是只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电路求解的方法。(V )4、 结点电压法是只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对电路求解的方法。(X )5、 弥尔曼定理可适用于任意结点电路的求解。(X )6、 应用结点电压法求解电路时,参考点可要可不要。(X )7、 回路电流法只要求岀回路电流,电路最终求解的量就算解岀来了。( X )8、 回路电流是为了减少方程式数目而人为假想的绕回路流动的电流。(V )9、 应用结点电压法求

12、解电路,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V )10、 实用中的任何一个两孔插座对外都可视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V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C )A、交流电路B、直流电路C、线性电路2、 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B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结点电压法3、 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C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结点电压法4、 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C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结点电压法= - = = 0,02($)/ 习 2 时=314( md/s)5、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 C

13、)第三章第3题A、弥尔曼定理B、戴维南定理C、叠加定理第三章、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正弦量的_最大值_、_角频率和初相2、反映正弦交流电振荡幅度的量是它的_最大值反映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的量是它的频率_ ;确定正弦量计时始位置的是它的初相。3、 已知一正弦量i7.07sin(314t 30 )A,则该正弦电流的最大值是 _7.07_a;有效值是5A ;角频率是_314_rad/s;频率是_50_Hz;周期是0.02_s;随时间的变化进程相位是 _314t-30电 角_;初相是30 合_ n/匚弧度。4、 正弦量的有效值等于它的瞬时值

14、的平方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的开方_,所以有效值又称为方均根值。也可以说,交流电的有效值等于与其热效应一相同的直流电的数值。5、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之差称为相位差,不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不存在相位差的概 念。6、 实际应用的电表交流指示值和我们实验的交流测量值,都是交流电的有效一值。工程上所说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的数值,通常也都是它们的_有效值,此值与交流电最大值的数量关系为:_最大值是有效值的1.414倍_。7、 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在相位上是同相关系;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相位存在正交关系,且电压 _超前电流;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相位存在_正交_关系,且电压 _滞后_电流。8、 同

15、相的电压和电流构成的是有功功率,用P表示,单位为_W_正交的电压和电流构成无功功率,用 Q表示,单位为 _Var_。9、能量转换中过程不可逆的功率称 _有_功功率,能量转换中过程可逆的功率称 _无_功功率。能量转换 过程不可逆的功率意味着不但 _有交换_,而且还有_消耗能量转换过程可逆的功率则意味着只 _交 换_不_消耗_。10、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的阻抗Z=_R_,与频率_无关电感元件上的阻抗 Z=_Xl_,与频率 成正比;电容元件上的阻抗 z = Xc,与频率 成反比1、 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它的最大值、角频率和相位。(X )2、ui 220.2 sin 314tV 超前氏 311s

16、in(628t45 )V 为 45 电角。 (x)3、 电抗和电阻的概念相同,都是阻碍交流电流的因素。(X )4、 电阻元件上只消耗有功功率,不产生无功功率。(v )5、 从电压、电流瞬时值关系式来看,电感元件属于动态元件。(v )6、 无功功率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这部分功率在电路中不起任何作用。(X )7、 几个电容元件相串联,其电容量一定增大。(X )8、 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比较小。(X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瞬时值伏安关系可表达为(C )diA、U iX lB、u = ji wLC、U L dt2、已知工频电压有效值和初始

17、值均为380V,则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B )A、u 380 sin314tV B、u 537 sin( 314 t 45 ) Vc、u 380 sin( 314 t 90 ) V3、一个电热器,接在10V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C )A、7.07VB、5VC、10V4、 已知 h10sin(314t 90 )a, i2 10sin(628t30 )人,则(C )A、i1超前i260B、i1滞后i260C、相位差无法判断5、 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 )A、

18、增大B、减小C、不变6、 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B )A、增大B、减小C、不变7、 实验室中的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其读值是交流电的(B )A、最大值B、有效值C、瞬时值8、314卩F电容元件用在100Hz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所呈现的容抗值为( C ) Xc=1/(2 n fC)A、0.197QB、31.8QC、5.1 Q9、 在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伏安关系表示错误的是(B )A、u iRU= IRc、U I R10、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 Q、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A、50mAB、2.5mAC、250mA11、u =

19、 - 100sin(6n t+10) V 超前 i = 5cos (6nt 15) A 的相位差是(C )A、25B、95C、11512、周期T=1S、频率f= 1Hz的正弦波是( C )A、4cos314tB、6sin (5t+17 )C、4cos2n t第四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 与正弦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复数电压、复数电流称之为相量_。最大值相量的模对应于正弦 量的_最大值,有效值_相量的模对应正弦量的 _有效_值,它们的幅角对应正弦量的 _初相_。2、 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_R_;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Xl

20、_ ;单一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_ jXc_ ;电阻电感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_R+jXL_;电阻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_RjXc_ ;电阻电感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 Z= _R+ j (Xl Xc) _。3、 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 G_;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 Y=_ jBL_;单一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Bc_ ;电阻电感电容相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 Y= G + j(Bc Bl)_。4、 按照各个正弦量的大小和相位关系用初始位置的有向线段画岀的若干个相量的图形,称为相量图。5、

21、相量分析法,就是把正弦交流电路用相量模型来表示,其中正弦量用_相量代替,R、L、c电路参 数用对应的_复阻抗_表示,则直流电阻性电路中所有的公式定律均适用于对相量模型的分析,只是计算形式以_复数运算代替了代数运算。6、 有效值相量图中,各相量的线段长度对应了正弦量的_有效值,各相量与正向实轴之间的夹角对应正弦量的_初相一。相量图直观地反映了各正弦量之间的_数量关系和_相位关系。7、 电压_三角形是相量图,因此可定性地反映各电压相量之间的_数量一关系及相位关系,阻抗一三角形和_功率_三角形不是相量图,因此它们只能定性地反映各量之间的_数量关系。8、 R、L、c串联电路中,电路复阻抗虚部大于零时,

22、电路呈_感_性;若复阻抗虚部小于零时,电路呈容_性;当电路复阻抗的虚部等于零时,电路呈_阻_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压和电流相量在相位上呈同相_关系,称电路发生串联_谐振_。9、 R、L、c并联电路中,电路复导纳虚部大于零时,电路呈_容_性;若复导纳虚部小于零时,电路呈感_性;当电路复导纳的虚部等于零时,电路呈_阻_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电压相量在相位上呈 _同相_关系,称电路发生并联 _谐振_。10、 R、L串联电路中,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 120V,电感两端电压为160V,则电路总电压是 200_V。11、 R、L、c并联电路中,测得电阻上通过的电流为3A,电感上通过的电流为 8A,电容元件上

23、通过的电流是4A,总电流是 5_A,电路呈感_性。12、 复功率的实部是有功功率,单位是一瓦复功率的虚部是无功功率,单位是乏尔复 功率的模对应正弦交流电路的 视在功率,单位是 _伏安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因此相量等于正弦量。(x )2、 几个复阻抗相加时,它们的和增大;几个复阻抗相减时,其差减小。(X )3、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超前电流时,电路一定呈感性。(V )4、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超前路端电压时,电路应呈感性。(X )5、 电感电容相串联,Ul=120V , Uc=80V,则总电压等于 200V。( X )6、 电阻电感相并联,Ir=

24、3A , Il=4A,则总电流等于 5A。( V )7、 提高功率因数,可使负载中的电流减小,因此电源利用率提高。(X )8、 避免感性设备的空载,减少感性设备的轻载,可自然提高功率因数。(V )9、 只要在感性设备两端并联一电容器,即可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X )10、 视在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X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标有额定值为“ 220V、100W”和“ 220V、25W”白炽灯两盏,将其串联后接入220V工频交流电源上,其亮度情况是(B )A、100W的灯泡较亮B、25W的灯泡较亮C、两只灯泡一样亮2、 在RL串联的交流电路中,R上端电

25、压为16V,L上端电压为12V,则总电压为( B )A、 28VB、 20VC、 4V3、R、L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为( C )a、Z R jLb、Z R Lc、Z4、已知电路复阻抗 Z =( 3 - j4)Q,则该电路一定呈( B )A、感性B、容性C、阻性5、 电感、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为(CA、UlB、I2XC、06、 在右图所示电路中,R= Xl = Xc,并已知安培表 Ai的读数为3A,则安培表A2、A3的读数应为( C )A、1A、1AB、3A、0A C、4.24A、3A7、 每只日光灯的功率因数为0.5,当N只日光灯相并联时,总的 功率因数( C );

26、若再与 M只白炽灯并联,则总功率因数(A )A、大于0.5B、小于0.5C、等于0.58、 日光灯电路的灯管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和电路总电压的关系为(B )A、两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B、两电压的相量和等于总电压第五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在含有L、C的电路中,出现总电压、电流同相位,这种现象称为谐振_。这种现象若发生在串联电路中,则电路中阻抗 _最小,电压一定时电流 _最大_,且在电感和电容两端将出现 _过电压 该现象若发生在并联电路中,电路阻抗将 _最大一,电压一定时电流则 _最小但在电感和电容支路中将岀现_过电流_现象。2、谐振发生时,电路中的角频率3

27、、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Z 亠,总电流等于_o.4、理想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阻抗R,接入信号源后,电路谐振时的阻抗变为_RRs_,电路的品质因数也由 Qo_R/30L_而变为Q_R/Rs/m,从而使并联谐振5、实际应用中,并联谐振电路在未接信号源时,电路的谐振阻抗为电阻电路的选择性变_差_,通频带变宽UsZs/( RsZsXS6、交流多参数的电路中,负载获取最大功率的条件是ZL ZS ;负载上获取的最大功率 Pl7、 谐振电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于 信号的选择_,用于_元器件的测量_和用于_提高功率的传 输效率_。8、 品质因数越_大_,电路的_选择_性越好,但不能无限制地加大品质因数,否则将

28、造成_通频带_变 窄,致使接收信号产生失真。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串联谐振电路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X)2、 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越高,电路选择性越好,因此实用中Q值越大越好。(X )3、 串联谐振在L和C两端将出现过电压现象,因此也把串谐称为电压谐振。(V )4、 并联谐振在L和C支路上出现过流现象,因此常把并谐称为电流谐振。(V )5、 串谐电路的特性阻抗在数值上等于谐振时的感抗与线圈铜耗电阻的比值。(V )6、 理想并联谐振电路对总电流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穷大,因此总电流为零。(V )7、 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电路,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

29、条件都是RRo。( x )8、 RLC多参数串联电路由感性变为容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V )9、 品质因数高的电路对非谐振频率电流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V )10、 谐振状态下电源供给电路的功率全部消耗在电阻上。(V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RLC并联电路在A、电阻性 处于谐振状态的A、电阻性 下列说法中,(fo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 2fo时,电路性质呈( B、电感性C、电容性电容性RLC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现岀( B、电感性)是正确的。6、A、串谐时阻抗最小 下列说法中,(BA、并谐时电流最大 发生串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oLB、并谐时阻抗最小 )是不正

30、确的。并谐时电流最小C )f 1 f o JlcC、电路谐振时阻抗最小C、理想并谐时总电流为零C、R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1:、LCA、RR0B、Z L ZSC、ZlZs第六章、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 当流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线圈本身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_自感现象,若本线圈电流变化在相邻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压,则称为_互感_现象。2、当端口电压、电流为_关联参考方向时,自感电压取正;若端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时 则自感电压为负。3、互感电压的正负与电流的 _方向_及_同名_端有关。4、 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顺向串联时,其等效

31、电感为L=L1+L2+2M_ ;它们反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为 L=L 1+L2 2M。25、 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同侧相并时,其等效电感为(L1L2 M )/(L1 L2 2M );它们异侧相并时,其等效电感为|(l1L2 M 2)/(L1 L2 2m )。6、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是:变压器中无损耗_,耦合系数K=_1_,线圈的自感量和互感量均为无穷大。理想变压器具有变换_电压一特性、变换_电流_特性和变换_阻抗特性。7、 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 n= U1/U2,全耦合变压器的变压比 n=L1/L2。8、 当实际变压器的_损耗很小可以忽略时,且耦合系数K=J_时,称为_全耦合_变压器。这种变压器

32、 的电感一量和_互感量均为有限值。9、 空芯变压器与信号源相连的电路称为_初级回路,与负载相连接的称为 _次级_回路。空芯变压 器次级对初级的反射阻抗 Z1r=_ 32M2/Z22_。10、 理想变压器次级负载阻抗折合到初级回路的反射阻抗Z1n= _n2ZL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变化而在本线圈中引起的电磁感应称为自感。(V )2、 任意两个相邻较近的线圈总要存在着互感现象。(X )3、 由同一电流引起的感应电压,其极性始终保持一致的端子称为同名端。(V )4、 两个串联互感线圈的感应电压极性,取决于电流流向,与同名端无关。(X )5、 顺向串

33、联的两个互感线圈,等效电感量为它们的电感量之和。(X )6、 同侧相并的两个互感线圈,其等效电感量比它们异侧相并时的大。(V )7、 通过互感线圈的电流若同时流入同名端,则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压彼此增强。(V )8、 空芯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反射阻抗均与初级回路的自阻抗相串联。(X )9、 全耦合变压器的变压比与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相同。(X )10、 全耦合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都是无损耗且耦合系数等于1。( X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符合全耦合、参数无穷大、无损耗3个条件的变压器称为( B )A、空芯变压器B、理想变压器C、实际变压器2、 线圈几何尺寸确定后,其互感电压的大小正比

34、于相邻线圈中电流的(C )A、大小B、变化量C、变化率3、两互感线圈的耦合系数 K= ( Bc、6、L1L2两互感线圈同侧相并时,2L1L2 MLi L2 2M两互感线圈顺向串联时,A、Li L2 2M.LiL2其等效电感量 L同=(ALiL2 M 2LiL2)B、Li其等效电感量B、LiL2 2M 2L 顺=(CL2 Mc、Li L2 M 2LiLi符合无损耗、K=i和自感量、互感量均为无穷大条件的变压器是(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L2L2AM22M)7、 反射阻抗的性质与次级回路总阻抗性质相反的变压器是(C )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8、 符合无损耗

35、、K=i和自感量、互感量均为有限值条件的变压器是(B )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第七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i分)1、 三相电源作Y接时,由各相首端向外引岀的输电线俗称_火_线,由各相尾端公共点向外引岀的输 电线俗称_零_线,这种供电方式称为 _三相四线_制。2、 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_线_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相电压。电源Y接时,数 量上Ui _i.732 _Up;若电源作接,则数量上 Ui _i _UpO3、 火线上通过的电流称为 线电流,负载上通过的电流称为 相电流。当对称三相负载作Y接 时,数量上Ii _i_lp;当对称

36、三相负载接,Ii _i.732 _lpo4、中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_Y接负载的端电压继续保持 对称_。5、 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总有功功率P=_3Uplpcos丄;三相总无功功率 Q=_3Uplpsin;三相总视 在功率 S=_3Uplp_o6、 对称三相电路中,由于 _中线电流IN=0,所以各相电路的计算具有独立性,各相_电流电压也是独立的,因此,三相电路的计算就可以归结为_ 一相_来计算。?7、 若三角一接的三相电源绕组有一相不慎接反,就会在发电机绕组回路中出现2U p,这将使发电机 因过热_而烧损。8、我们把三个_最大值一相等、角频率相同,在相位上互差 一 120_度的正弦交流电称为对称三

37、 相交流电。9、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三相瞬时功率之和是一个常量_,其值等于三相电路的 有功功率,由于 这种性能,使三相电动机的稳定性高于单相电动机。10、 测量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可采用二瓦计法,如果三相电路不对称,就不能用二瓦计法 测量三相功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 分)1、三相电路只要作 Y形连接,则线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电压的-3倍2、 三相总视在功率等于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之和。(X )3、 对称三相交流电任一瞬时值之和恒等于零,有效值之和恒等于零。(X )4、 对称三相Y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与其相对应的相电压30电角。(V )5、三相电路的总有功功率 P 3U

38、 l I l cos 。( X )6、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在数量上是相电流的.3倍。(X )7、 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不对称,都可以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X )8、 中线的作用得使三相不对称负载保持对称。(X )9、 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否,都可以用三瓦计法测量三相总有功功率。(V )10、Y接三相电源若测出线电压两个为220V、一个为380V时,说明有一相接反。(V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中,相电压为220V,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C )A、 220VB、 311VC、 380V2、 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

39、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B )A、不对称B、仍然对称C、不一定对称3、 三相对称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为(B )A、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B、一个常量,其值恰好等于有功功率C、04、三相发电机绕组接成三相四线制,测得三个相电压Ua = Ub = Uc= 220V,三个线电压 Uab = 380V,UBC = UCA= 220V,这说明(C )A、A相绕组接反了B、B相绕组接反了C、C相绕组接反了5、某对称三相电源绕组为?y接,已知U ab 38015 V,当t=10s时,三个线电压之和为(B )A、 380VB、0VC、380/ . 3 V6、某三相电源绕组连成 Y时线电压为380V,若将它改接成形

40、,线电压为( C )A、 380VB、 660VC、 220V7、 已知XC6 的对称纯电容负载作接,与对称三相电源相接后测得各线电流均为10A,则三A、 10AB、0AC、30A相电路的视在功率为(A )A、 1800VAB、600VAC、600W8、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有很多方法,其中三瓦计法是测量(C )电路的功率A、三相三线制电路B、对称三相三线制电路C、三相四线制电路9、三相四线制电路,已知? ? ?1 a 10 20 a, 1 b 10100 a,1 c 10 140 a,则中线?电流In为(B )10、三相对称电路是指(C )C、电源和负载均对称的电路A、电源对称的电路B、负载

41、对称的电路第八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暂_态是指从一种_稳_态过渡到另一种_稳_态所经历的过程。2、换路定律指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 _电感元件上通过的电流和电容_元件上的端电压, 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3、 换路前,动态元件中已经储有原始能量。换路时,若外激励等于_零_,仅在动态元件_原始能量作 用下所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 _零输入_响应。4、只含有一个 _动态元件的电路可以用 _一阶微分_方程进行描述,因而称作一阶电路。仅由外激励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一阶电路的 _零状态_响应;只由元件本身的原始能量引起的响应称为一阶电 路的_零输入

42、_响应;既有外激励、又有元件原始能量的作用所引起的电路响应叫做一阶电路的_全响应。5、 一阶RC电路的时间常数 t= _RC_ ; 阶RL电路的时间常数 t= _L/R_。时间常数t的取值决 定于电路的_结构_和_电路参数_。6、 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是指待求响应的初始_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_。7、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取决于电路元件的参数。当电路发生非振荡过程的“过阻尼状态时,R ;当电路出现振荡过程的“欠阻尼”状态时,R ;当电路为临界非振荡过程的“临界阻尼”状态时,R = 2丄;R=0时,电路出现 等幅 振荡。8、在电路中,电源的突然接通或断开,电源瞬时值的突然跳变,某一元件的突然接入

43、或被移去等,统 称为_换路。9、 换路定律指岀:一阶电路发生的路时,状态变量不能发生跳变。该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L(0+)= iL(O-) 和 _Uc(0+)= Uc(0-)_。10、 由时间常数公式可知,RC 一阶电路中,C 一定时,R值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时间就越 _长_; RL 一阶电路中,L 一定时,R值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时间就越 _短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换路定律指岀:电感两端的电压是不能发生跃变的,只能连续变化。(x )2、 换路定律指岀:电容两端的电压是不能发生跃变的,只能连续变化。(V )3、 单位阶跃函数除了在t=0处不连续,其余都是连续的。(V

44、 )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其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之和。(V )5、 一阶电路中所有的初始值,都要根据换路定律进行求解。(x )6、RL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l按指数规律上升,iL按指数规律衰减。7、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C按指数规律上升,iC按指数规律衰减。8、RL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UL按指数规律衰减,iL按指数规律衰减。9、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UC按指数规律上升,i C按指数规律衰减。10、二阶电路出现等幅振荡时必有Xl=Xc,电路总电流只消耗在电阻上。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1、 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B )A、仅有稳态分量B、

45、仅有暂态分量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2、 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电感电流不能跃变B、电感电压必然跃变C、电容电流必然跃变3、 工程上认为R = 25 Q、L=50mH的串联电路中发生暂态过程时将持续(C )A、30 50msB、37.5 62.5msC、6 10ms4、 图3.4电路换路前已达稳态,在t=0时断开开关S,则该电路A、电路有储能元件 L,要产生过渡过程B、电路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C、 因为换路时元件L的电流储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该电路 不产生过渡过程。5、 图3.5所示电路已达稳态,现增大R值,则该电路(B )A、因为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

46、程B、因为电容C的储能值没有变,所以不产生过渡过程C、因为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6、 图3.6所示电路在开关 S断开之前电路已达稳态,若在t=0时将开关S断开,则电路中L上通过的电流iL(0 )为(A )A、2AB、0AC、一 2A7、图3.6所示电路,在开关 S断开时,电容C两端的电压为)R1(t=0)SR2图3.41- C图3.6A、10VB、0VC、按指数规律增;图3.5第九章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 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一系列最大值不同,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波,叠 加后可构成一个非正弦_周期波。2、与非正弦周期波频率相同的正弦波称为非正弦周期波的基_波;是构

47、成非正弦周期波的 基本_成分;频率为非正弦周期波频率奇次倍的叠加正弦波称为它的_奇_次谐波;频率为非正弦周期波频率偶次倍的叠加正弦波称为它的_偶_次谐波。3、 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可分解为无限多项谐波成分,这个分解的过程称为谐波一分析,其数学基 础是傅里叶级数_。幅 和 频率,写岀其傅里叶级数表达式的过程。5、方波的谐波成分中只含有正弦_成分的各_奇_次谐波。6、 如果非正弦波的后半周与波形的前半周具有 _镜象对称关系,就具有奇次对称性,具有奇次对称 性的周期信号只具有 _奇_次谐波成分,不存在 _直流_成分和_偶_次谐波成分,其波形对 _原点 对称。7、 若非正弦周期信号波形的后半周完全重复前半

48、周的变化,就具有_偶_次对称性,这种非正弦波除 了含有_直流_成分以外,还包含一系列的 _偶_次谐波,这种特点的非正弦波的波形对 _纵轴_对 称。8、 频谱是描述非正弦周期波特性的一种方式,一定形状的波形与一定结构的一频谱_相对应。非正弦周 期波的频谱是_离散_频谱。9、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与 _正弦一量的有效值定义相同,但计算式有很大差别,非正弦量的有效值 等于它的各次_谐波有效值的_平方和_的开方。10、 只有同频率的谐波电压和电流才能构成平均功率,不同 频率的电压和电流是不能产生平 均功率的。数值上,非正弦波的平均功率等于它的 _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 _所产生的平均功率之和。二、判断下列说

49、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1、 非正弦周期波各次谐波的存在与否与波形的对称性无关。(X )2、 正确找出非正弦周期量各次谐波的过程称为谐波分析法。(V )3、 具有偶次对称性的非正弦周期波,其波形具有对坐标原点对称的特点。(X )4、 方波和等腰三角波相比,含有的高次谐波更加丰富。(V )5、 方波和等腰三角波相比,波形的平滑性要比等腰三角波好得多。(X )6、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等于它各次谐波有效值之和。(X )7、 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电路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波形平滑性比电压差。(X )8、 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线性电路中具有叠加性。(V )9、 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电路中,电容元件上的

50、电压波形平滑性比电流好。(V )10、 波形因数是非正弦周期量的最大值与有效值之比。(X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C、不确定B、能任意给岀几种常见的非正弦周期信号波形图,你能否确定其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有无恒定分量 B )A、不能B、2X 106HzC )C、6 X 105Hz某方波信号的周期 T=5q,则此方波的三次谐波频率为(A、106Hz周期性非正弦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谐波的频率越高,其幅值越(A、大B、小C、无法判断一个含有直流分量的非正弦波作用于线性电路,其电路响应电流中(A、含有直流分量B、不含有直流分量C、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直流分量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等于它各次谐波(B )平方和的开方。A、平均值B、有效值C、最大值B、瞬时值C、相量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的线性电路分析,电路响应等于它的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的 B )的叠加。A、有效值7、已知一非正弦电流A、20 . 2 A8、已知基波的频率为A、 360Hzi(t) (1010、. 2sin2 t)A,它的有效值为(b、10.2ac、20a120Hz,则该非正弦波的三次谐波频率为(A )B、 300HzC、 240H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