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65341263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0.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学管理资料(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品流通学教 学 大 纲 第一章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认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把握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关于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根本问题。研究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配置理论,按照交换制度变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顺序,依次分析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教学形式和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一节 分工与商品流通 一、分工与交换 1分工

2、经济 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源自分工,分工引致国民财富的增加。这种由于分工而引致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及福利的增加,可称为分工经济。 2社会分工引致商品交换。3斯密定理:分工受交换能力的限制。 二、交换经济从斯密定理我们认识到了交换与交换能力的重要性。这里,在对商品交换的基本假设、基本特征及交换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交换能力函数。1商品交换的基本假设 社会分工引致的产消不对称性是商品交换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和前提。产消不对称性主要表现生产与消费在信息、品种、数量、时间、空间以及交换条件和规则上的矛盾。2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人类专业化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生

3、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经济活动,是人们从对自然界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换活动是人对人的经济活动,是以某种让渡为代价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换是生产品的交换,交换活动作为在经济活动中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关系与生产活动相比有同有异。3交换成本与交换收益我们把发生在商品交换中的市场交易成本称为交换成本。专业化生产由于交换活动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水平,这是交换的社会分工收益;生产要素的交换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这是交换的资源配置收益;消费品的交换使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得到提高,这是交换的消费收益。 4交换能力交换能力可以理解为跨越产消不对称

4、性而使商品交换得以实现的能力。交换能力的大小,是交换成本不同使然;交换能力增强的过程就是交换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 三、交换制度变迁与商品流通 1商品交换的制度基础交换制度是商品交换中一种行为规则,是用于降低交换成本的制度。商品的交换制度可以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的制度。2交换制度的功能交换制度的基本功能是降低交换成本,其它功能都可以通过这一基本功能来体现。 3商品交换的制度变迁与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制度变迁伴随着分工的进展而进展;随着交换媒介的介入与演进,商品交换的层次不断提高。按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直接程度,可分为直接交换、迂回交换和混合交换;按照商品交换的发达程度,可分为物物交换、简

5、单商品流通和发达商品流通。第二节 纯交换经济理论 一、新古典纯交换经济理论 新古典纯交换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交换双方知道对方的偏好、交换商品的交换成本为零。 1消费者效用及其约束 2理论模型:埃奇渥斯方盒3效用最大化与交换均衡二存在交换成本的交换均衡 第一,如果交换成本大于交换效用,即使初始配置状态是无效率的,交换也不会必然发生。第二,只有当交换落点落在可交换区域内时,交换才会发生。第三,虽然在初始配置状态确定的情况下可交换区域被缩小了,但是由于初始配置点可以在方盒内的任何地方,因而交换均衡点仍然可以连成一条契约线。 第三节 简单商品流通理论 一以货币为媒介的简单商品流通理论 1作为交换媒介的货

6、币 货币的出现节约了交换中的成本,也提高了交换效率,并由此商品交换进入了简单商品流通阶段。 2新古典商品流通理论:简单商品流通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和生产者的介入,使商品流通表现为商品以货币为媒介从生产领域直接向消费领域的交换过程。这一流通过程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者消费者”两分法分析框架内的交换过程。二以商人为媒介的简单商品流通理论 1商人的诞生从长期看,进行交换活动的时间越长,交换能力越强,单位交换成本越低。那些代替别人进行交换的人,因比别人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交换活动中,交换能力增长得更快。随着交换能力的增长,这些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交换活动中,同时相应地减少进行生产活动的时间。最后

7、当交换能力增长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边际交换成本处处都低于边际生产成本,这些人就完全放弃了生产活动,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交换活动中商人便诞生了。商人的出现是交换活动的专业化,交换活动因而获得了专业化所带来的所有好处,使得社会的单位交换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大了市场半径,拓展了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专业商人的介入使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换变为商品以商人为媒介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迂回交换过程,即首先是生产者与商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商人从生产者手中获得商品,然后商人与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换,商人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从而完成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我们称之为简单商品流通。 2、理性生产者选择中间

8、商的条件 生产商是选择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直接交换方式还是选择将商品出售给中间商的迂回交换方式,要从其自利性出发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当生产商与消费者直接交换的单位交易成本很大时,或者直接交换的次数过多时,理性的生产商会选择中间商渠道。事实上,无论是直接交换的单位交易成本很大还是交换次数过多,最终都体现为总交易成本很大,这时,中间商的介入是经济的。 3、理性的中间商: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 以上从理性生产者的角度分析了利用中间商渠道的必要条件;从另一方面看,中间商也是理性的经营者,同样的资本被投入到商品流通与投入到生产领域应获得等量利润,即中间商用于商品购销的资本也要以一定的利润率获得相应的利

9、润。当然,这个利润率应与生产领域的利润率相等;如果较高或较低,则会由于资本的转入和转出而使利润率平均化,这是中间商存在的经济原因。 经济含义为:如果资本可以在生产领域和流通流通领域自由转移,理性的中间商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4、“三分法”框架下的均衡第一,中间商与消费者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第二,生产者与中间商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第三,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 第四节 发达商品流通理论 发达商品流通包括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发达商品流通和以网络贸易为特征的发达商品流通。从实践基础看,前者是基于十九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大生产和大流通;后者是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信息革命与商品流

10、通的结合。当今时代是一个流通企业与网络贸易相并行的时代,因而两者都属于发达商品流通。 一、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发达商品流通1商品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商品流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一方面使商人可以和更多的供应者和顾客打交道;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商品交换大部分属于同一类,而他们与之打交道的对象也大部分是同一行业的人,交换越来越走上规则化和系统化,因而专业化是交换和信息的费用得以降低,并进一步减低了商品流通成本,改善了市场机制,使得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能更有效地协调并监督经济领域内的商品流通。 2现代流通企业的兴起与流通革命流通领域大型流通企业的兴起,标志着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以产业革命为背景的商

11、品流通革命,标志着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发达商品流通阶段的到来。之所以把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流通称为发达商品流通,是因为它体现了产业革命的时代要求。 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发达商品流通:网络贸易网络贸易(Trade On Internet),指的是经济组织和个人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讯网络在特定和不特定的贸易伙伴之间完成商品的生产、订购、销售、分发和支付的贸易方式。简而言之,网络贸易就是通过计算机电讯网络进行的商品贸易,它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 网络贸易产生的背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网络贸易产生的技术基础。网络贸易产生的经济制度基础是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2网络贸易的类型依据市

12、场主体的不同,可将网络贸易划分为五类。 3网络贸易的经济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网络贸易具有“低、快、高、全、广”的经济优势。4网络贸易对商品流通的影响(1) 对零售企业的影响(2) 对批发商的影响5网络贸易的“双道流通模式”所谓双道流通模式,是指企业同时使用网络直接贸易渠道和网络间接贸易渠道,以达到销售量最大的目的。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通过两条渠道推销产品比通过单一渠道更容易实现“市场渗透”。所以在网络贸易中,间接贸易形式也将同时存在,这样就需要网络贸易的中介机构,即网络中间商的存在。但网上中间商与传统的中间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分工经济、交换成本、交换收益、交换能力、

13、商业、简单商品流通、简单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网络贸易、双道流通模式。2简述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3简述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4简述交换制度变迁与商品流通的关系。5网络贸易的类型、网络贸易的经济性及其对商品流通的影响。6简述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版。 6杨小凯 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7乔治施蒂格勒:产

14、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10月版。 8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9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中译文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12月版。 10D.C.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中译文同上书。1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2月版。12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9月版。1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4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

15、5Paul A. Samuelson, William D. Nordhaus(1998): Economics,16th ed. P11,The McGraw_Hill Companies,Inc. 第二章 商品流通环境【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对商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外在制约因素: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结构、经济体制、技术与社会环境,了解如何在这些环境中组织好商品流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全面、深刻地理解商品流通环境。【教学形式和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一节 商品生产、商品消费与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商品流通处于中介地位,是联结

16、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无论是生产的变化还是消费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商品流通的变化;同时,商品流通的发展变化也会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影响。一、 马克思对生产、消费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的论述(一)生产与商品流通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流通。生产为流通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流通。表现在:第一,生产的社会分工是商品流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分工就没有商品流通。随着分工专业化的日益增强,商品流通过程会加速复杂化。第二,商品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商品流通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到商品流通形式、流通渠道、流通环节的变化。其次,流通反作用于生产。表现在:第一,商品流通的发展影响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社会化大生产的

17、条件下,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商品交换的相应扩大为前提条件,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生产对交换的依赖程度就越大,因此,商品流通越发达,就越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第二,商品流通能否顺利进行会延缓或激化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第三,在特定条件下,流通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二)消费与商品流通的关系首先,消费决定流通。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同样,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不仅被生产决定,同时也被消费决定。表现在:第一,在一定的生产水平条件下,人们的消费需求决定着流通。第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决定者商品流通的规模和结构。消费水平的高低会促进或

18、抑制商品流通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影响不同层次、种类的消费品流通规模,从而影响商品流通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则影响商品经营形式的变化。其次,流通影响消费。表现在:流通的发展程度影响消费的实现程度;流通的发展影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二、商品生产、消费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和市场态势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市场上体现为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的关系。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因此,生产和消费之间也时刻存在着从不均衡均衡新的不均衡的运动规律,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又直接决定了市场态势。所谓市场态势,是指市场上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的力量对比所形成的势力对比。市场态

19、势可以划分为卖方市场态势、买方市场态势、均势市场态势和混合市场态势四种,不同的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二)卖方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所谓卖方市场,是指市场需求在一段较长时间里、在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供给,使卖者在与买者的竞争中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价格趋于上升是卖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三)买方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所谓买市场,是指市场供给在一段较长时间里、在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需求,使购买者在与卖者讨价还价中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过剩、供大于求、价格趋于下降,是买方市场的特征。(三)均势市场

20、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所谓均势市场,是指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相对平衡,卖者和买者的经济力量大体上呈现为一种均势状态的市场态势。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基本平衡、价格比较稳定、适度供给和适度需求的结合,是均势市场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流通、消费三方都无绝对的优势或绝对的弱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混合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所谓混合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和均势市场共存的市场态势。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商品流通一、市场结构的概念及分类市场结构,通常可定义为对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或者说市场结构

21、是指特定市场(指一组特定企业的组合,特定一词的含义是指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较高的替代率)中,企业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垄断竞争形式。市场结构被划分为四个类型,它们是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集中度。二是产品差别化。三是进入壁垒的存在。二、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商品流通模式纵向贸易控制的程度与市场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垄断程度越高,生产企业对流通企业的控制程度也越高。因而,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商品流通模式不同。(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二)垄断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三)垄断与竞争兼容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三、生产企业对流

22、通企业的纵向流通控制如果我们把生产企业称为“上游企业”,流通企业称为“下游企业”,那么在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比如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占市场等不完全竞争市场),商品流通模式主要体现为上游的生产企业对下游流通企业的纵向流通控制关系上。生产企业对流通企业的纵向流通控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零售商限定销售区域2、要求流通企业实行排他性经营(独家交易)3、搭配销售4、维持转售(零售)价格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商品流通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的实现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确定的各种经济行为规则,包括政府制定的各种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各种经

23、济组织制度、监控制度的总和,是一系列经济管理制度的总称。经济体制直接制约着商品流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而影响流通的规模、结构、发展等不同的方面。根据经济体制的内容,可以把经济体制大体地划分为三种类型:计划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一、计划经济体制与商品流通计划经济体制是计划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协调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与这种体制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体制也充满了集中统一、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特征。从实践上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模式符合社会主义产生初期需要国家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从而要求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的实际。在建国初期,这种体制曾经对我

24、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体制从根本上说是排斥商品经济的,它与真正意义的商品交换相距甚远。首先,单一的流通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经营形式与商品流通的要求不适应。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流通的运行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机构的指令性计划来推动。再次,政企不分,条块分割造成动力缺乏和效率低下。最后,商品流通部门内存在的纵向分割也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二、市场经济体制与商品流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处于经济运行的中心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微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而且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照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流通主体独立自主。第二,商品交换自由

25、平等。第三,商品流通竞争公平。第四,商品流通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共同发挥作用,在每个企业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适应生产和消费的变化,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新技术被不断应用,商品流通时间逐步缩短,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三、 过渡经济体制与商品流通过渡经济体制是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我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上是处于过渡经济体制中。在过渡经济体制下,指令性计划和

26、市场调节相结合、开放和封闭共同发挥作用,使过渡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模式更加复杂。双轨制是过渡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典型的商品流通模式。 所谓双轨制(又叫价格双轨制),就是在多数日用消费品由市场调节的同时,政府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主要农产品、生产资料)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国家计划控制,实行计划价格,流通渠道固定,用以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和生产项目的需要以及稳定人民生活;一部分由市场调节,实行由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满足非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第四节 技术和社会环境与商品流通一、技术环境与商品流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各个方面对商品流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具体地讲,科技环境对流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7、:1、影响流通的规模、结构。2、科技进步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大多数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3、科技进步为流通创造了更广泛的消费需求,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又促进流通的发展。4、科技进步使流通的地域范围更加扩大,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手段日益超越地域的限制,使地区间、国家间联系更加紧密。5、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发展,甚至产生革命性的变化。6、随着流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流通作为一个产业迅速发展,与流通相关,为流通服务的其他行业如信息业、保险业、金融业、证券业等迅速发展,从而伴随着科技进步,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7、科技进步对商品流通领域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社会环境与商

28、品流通(一)人口环境与商品流通人口的规模、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家庭构成、地区分布、人口流动趋势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进而影响商品流通的发展。1、人口规模与商品流通。人口规模是构成一定时期内市场总需求的基本变量之一,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流通规模。2、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商品流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们的年龄不同,在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要求有相应的商品流通结构及生产结构与之相适应。3、人口的职业构成与商品流通。人口的职业构成即在总就业人口中,不同职业的人口的构成比例。人口的职业构成按国际通行的产业

29、划分标准,可分为第一次产业(农业)人口,第二次产业(制造业)人口,第三次产业(服务业,其中包括商业)人口。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不同,商品流通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深度到广度,从组织到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4、人口的地区构成、城乡构成对商品流通的影响。人口的地区构成及城乡构成与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1)人口的地区构成规定和影响商品的流向和商品流通的结构。(2)人口的城乡构成在更大程度上与人口的职业构成相关(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而对商品流通产生很大影响。首先,人口的城乡构成规定着商品流通总量。其次,人口的城乡构成还规定

30、着流通的结构和方向。最后,人口的城乡构成还是国内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内市场的充分发育以农业的产业化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为前提),因此它还规定着商品流通的深度、广度等内容。(二)政治环境与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商品流通的政治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一国的政治局势以及有关的经济政策等。1、政治局势对商品流通的影响。2、政府经济政策对商品流通的影响。(三)法律环境对商品流通的影响法律环境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制的健全程度和与流通有关部门的具体法律条款。为保证商品影响商品流通的经济立法包括:各种市场管理的法规和条例;有关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进出市场的资格审查的法规和条

31、例;有关进入市场的商品资格、标准的法规;有关企业的经济活动准则的法规;经济活动的仲裁和纠纷调解以及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等等。(四)文化环境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它是由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伦理道德、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群体及相互关系等内容所构成的复杂体。文化环境对商品流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许没有其他环境的影响那样明显,但是却比其他因素的影响更深刻、更长远。三、自然环境对流通的影响对商品流通而言,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物质环境。商品交换的产生,首先是

32、分工的结果,其中亦包括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差异形成的分工。自然环境对流通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自然条件对流通具有很大的制约,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往往表现为互相取长补短,流通的内容和规模都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制约。其次,自然资源的缺乏和较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如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促使商品流通超越本国、本地区的自然物质条件,使某些国家成为地区间、国际间商品流通的中转站,进而带动本国商品流通的发展。因此,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环境就不再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制约力量了。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自然资源因素并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3、。最后,就当代商品流通而眼,自然物质环境的变化亦会直接间接地对流通产生影响。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均势市场、市场结构、价格双轨制。2 简述商品生产、商品消费与商品流通的关系。3 简述不同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4 简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商品流通模式。5论述计划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 6论述技术和社会环境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参考书目】1 纪良纲:现代商品流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 范九如 纪良纲主编:商业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郭冬乐 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4丁俊发

34、 张绪昌主编: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第三章 商品流通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明确认识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含义及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商品流通阶段、商品流通渠道、商流、物流、信息流、商品流通网络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商品流通阶段、商品流通渠道、商流、物流、信息流、商品流通网络,难点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含义及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讲授与参观、实践相结合。 第一节 商品流通过程概述一、商品流通过程的含义所谓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它是商品流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35、 1商品流通过程是一个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 2商品流通过程包含着价值实现过程。 3商品流通过程体现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及其内在的经济联系。 4商品流通过程是商品流通组织能力的优化组合过程。二、商品流通过程的内容商品流通过程内容十分广泛,从商品流通过程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自身运行特点来看,商品流通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联系(二)流通过程中的要素结构(三)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组织主体三、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几个基本范畴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众多需要明了的基本概念,其中主要有:(一)商品流通环节商品流通过程是由不同的流通环节所组成。所谓流通环节,是指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不同

36、交换主体间的经济联系组合方式及相关业务活动职业组合方式的综合。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流通环节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不同商品流通主体之间的交换活动所构成的流通环节。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由商品交换过程中为实现商品流通职能而从事的相关业务活动构成。它包括商品购进、商品运输、商品保管、商品销售四大类业务环节。(二)商品流通渠道所谓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在利益机制的推动下,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交换线路。由于这些交换线路由不同经营者的交换活动的集合所组成,因此,可将商品流通渠道概述为使商品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的有关组织形式的集合。(三)流通时间商品流通时间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

37、重要研究内容。所谓流通时间,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具体包括商品购进时间、商品运输时间、商品贮存时间、商品销售时间等的综合。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社会再生产时间由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两部分组成。(四)商品流通规模所谓商品流通规模,是指为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而投入在流通领域的相关经济要素的规模及由此形成的实现商品流通的生产力大小。商品流通规模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商品流通规模质的规定,即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状态。第二,商品流通规模量的规定,即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流通领域的基本经济要素的多少,包括流通资本量、人员数量、网

38、点数量及其设施、仓储规模、运输设施及运输能力。第三,从动态的角度来衡量商品流通规模大小,最终表现在流通生产力上。所谓流通生产能力,是指投入到流通领域中经济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规模。第二节 商品流通阶段一、商品流通准备阶段商品流通准备阶段是流通企业为了更有效适应生产者的变化,顺利组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需的各种要素准备及工作的集合。该阶段是实现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的前提。商品流通准备阶段包括:信息准备、资金准备、技术准备、人员准备、组织准备。二、商品买进阶段与商品卖出阶段它是商品流通阶段的本质内容。流通企业的核心职能是商品交换,它具体体现在买、卖两个阶段性环

39、节。在买进阶段,包含着两方面的经济内容:一是资本形态的变更,即货币资本转变为商品资本;二是所有权转移,即一个流通企业的货币资本所有权让渡给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对方的商品所有权;对商品所有者而言,所有权有着相反方向的移动。三、指导消费的阶段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目的,也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目的。流通过程中指导消费阶段,不仅体现着最终目的的实现,而且也是流通企业交换活劳动实现的重要保证,亦是下一轮流通循环的重要前提。流通企业指导消费是指通过发挥企业的能动性,挖掘消费潜力、引导消费方式更新,促进消费向更合理、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指导消费阶段的基本工作包括:第一,了解需求。第二,需求服务设计,具体包括规范化设计

40、和个性化设计。第三,指导消费的行为。商品流通准备阶段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实现的基础与前提,是经营者适应市场需求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商品买入阶段与卖出阶段是货币形态与商品实体形态实现不同方向互换的阶段,这是商品流通阶段的实质内容,决定着商品准备阶段、指导消费阶段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指导消费阶段体现了流通过程的最终目的,也是市场竞争条件下商品流通功能的延伸与扩展。这四个阶段各有其具体经济内容及活动特征,分工承担着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环节的不同阶段性职能;但它们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系统。 第三节 商品流通渠道一、商品流通渠道的内容从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包涵

41、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质内容: 1、商品流通渠道反映了商品在空间上运行的路线。 2、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根本要求。 3、评价商品流通渠道是否合理的基本指标是流通渠道的长度与宽度、流通渠道的效率。商品流通渠道的长度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过程中客观需要的经济距离及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中间环节的数量。所谓商品流通渠道的宽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型流通渠道转移商品数量的规模。流通渠道的效率是指某一流通渠道在一定时间内,利用一定量资源完成商品转移的数量或价值规模。二、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因素任何一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形成都是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由众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影响下形

42、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决定商品流通渠道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流通渠道的选择,受经济规律的影响、制约。 2、商品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流通渠道的影响。 3、商品属性与特点对流通渠道的影响。4、生产力布局与消费需求的空间分布状况,对流通渠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商品流通渠道还受到国家流通政策、生产者与经营者市场战略的影响。三、商品流通渠道的表现形式(一)商品流通渠道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渠道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直接渠道,即生产者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第二种类型是间接渠道,即以商业企业为中介、推动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这两大类型的流通渠道可以分为以下

43、基本结构:1、生产者消费者2、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3、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4、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同结构流通渠道有其存在的基础与市场适应性,因而都有自己特定的存在价值。(二)商品流通渠道结构分析1、“生产者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生产者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是指生产者将自己生产的商品,不经过商业环节直接推向市场,由消费者购买而进入消费领域。 “生产者消费者”这一商品流通渠道的特点:第一,流转环节少。第二,单个流通费用最低。第三,可以有效地沟通产需信息,提高生产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第四,生产者经济效益较高。 “生产者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有其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集中反映在

44、:第一,市场范围狭窄,商品销售数量有限,市场因素对生产者扩大再生产限制大。第二,市场信息不充分。第三,市场风险集中。第四,生产者经济要素投入分散,在经营管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生产者零售企业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在“生产者零售企业消费者”这一商品流通渠道结构中,参与流通的主体包括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三个方面。 “生产者零售企业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的特点是:第一,由于零售企业的介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被割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取决于零售企业的能动性。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零售企业是这一流通渠道的核心。第二,“生产者零售企业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的

45、效能取决于生产者与零售企业的结合方式及利益分配关系。第三,商品流通范围突破了生产者能力的限制,而是扩大到一系列零售企业的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所能涉及到的范围。第四,生产者节约了对流通领域的资源投入和经营风险的降低,有利于集中力量从事生产与产品开发。但是,“生产者零售企业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也有其局限性,它集中反映在:第一,生产者与零售企业在各自利益的支配下,其行为协调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这一流通渠道效应的发挥。第二,由于生产者与零售企业的职能分工,在交换过程中各自关注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较高的流通渠道管理费用。第三,生产者的产品销售依靠一系列零售企业的行为来实现,当零售企业规模达不到一

46、定的市场集中度时,有可能引发零售企业的不良竞争行为,导致商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3、“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都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较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复杂的商品流通渠道形式。它是今天多数商品所选择的一种流通渠道形式。“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的特点是:第一,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链长,能使商品进入广阔的市场。第二,充分利用流通职能分工的细化,能较好地利用各类流通企业的优势,加快商品流通过程,提高商品流通质量。第三,市场信息质量较高。由于不同类型的流通企业参与经营活动,以及市场覆盖面广,能

47、在广阔范围内收集市场需求信息,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因而信息内容能较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趋势。第四,经营风险进一步分散,提高了流通参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复杂的流通渠道形式,虽然被当今大多数商品流通所采用,但它自身也有其局限性。第一,流通费用高。第二,流通渠道管理难度大。 第四节 商流、物流、信息流一、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内涵及其关系1、商流所谓商流,就是指商品通过交换而实现价值形态的变换和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运动过程。它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一种运动形式,反映着商品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由于商流是以价值形态变换为基础产生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因此,商流运行

48、的结果是:商品价值补偿和创造所有权效应。2、物流所谓物流,是指商品经营者根据市场需要,有目的地利用有关流通手段实现商品实体的空间移动的经济运动过程。它反映了商品使用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在物流运动过程中,经营者通过运输、贮存、装卸、包装、加工等手段,推动商品逐渐远离生产者而进一步接近消费者。因此,物流的结果是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形质效应(为了使商品适应消费者需要,通过流通领域的加工改变商品的形态和质量)。3、信息流所谓信息流,是指伴随着商流、物流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有序运动的过程。信息流活动覆盖着整个商品流通过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一切经济活动内容的客观反映。因此,完整的信息流包括信息收集

49、、加工、贮存、传递等各环节的信息活动。信息流运行的结果是使商品流通过程各环节更加紧密、更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方面统一于商品流通过程之中,三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商品流通过程的不断发展。二、商流过程(一)商流过程的基本内容商流过程的核心是商品价值形态的转换及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因此,在流通领域,商流的经济运行过程集中体现在GW和WG的形态变换之中。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商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资金准备、市场信息收集、商品购买谈判与签约、监督合同履行、商品销售。(二)实现商流活动的形式商流活动的两端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商流活动的联系方式根据当事人的意愿

50、、商品特征和商品交易技术来决定。从现阶段商品交换的实际来看,商流活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 1、有赖于集中场所的商流方式。 2、不依赖于集中场所的商流方式。3、依赖于通讯网络进行的商流方式。三、物流过程(一)与物流相关的几个概念 1、供应物流与销售物流。所谓供应物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商品从所有者转移到企业的物流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向商品需求者销售商品的物流过程。2、一体化物流。所谓一体化物流是指不同职能的物流部门或不同的物流企业,通过业务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它是20世纪未最有影响和发展最快的物流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包括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和物流网络

51、。 3、物流系统。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商品、物流信息、物流技术等要素及不同的物流主体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物流的基本功能现代物流包括以下六项基本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装卸功能、包装功能、信息功能。(三)物流服务社会化物流服务社会化是指物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从生产、流通企业的内部活动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机构来从事物流活动与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社会化是社会分工向深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包括: 1、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社会化。 2、物流过程社会化。3、物流内容的丰富化。(四)物流过程物流活动就其涉

52、及的范围而言,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物流、企业外部物流。本文中的物流过程是指企业外部物流。物流过程包括物流活动中有关参与主体间的经济联系及相关物流业务两部分组成。四、信息流运动过程(一)信息流的基本运行过程从信息的特性及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来看,信息流的运行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与信息输出。(二)流通信息网所谓流通信息网络是指传递信息的组织形式与工作系统。一个企业利用流通信息网络,首先应充分利用社会上已存在的各种公共信息网与专业信息网;其次,企业应建立自身的信息应用子网络,以便有效地利用外部信息网中的资源。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立流通信息网络工作包括: 1、合理确定流

53、通信息网络的构成要素。2、有计划地建立企业流通信息子网络。 第五节 商品流通网络一、商品流通网络的一般分析所谓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参与商品流通的经营主体,依托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运动建立起来的在功能上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主体组织形式与商品流通渠道结构结合而表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流通结构功能系统。从整体上来看,商品流通网络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组合: 1、商品流通主体及其组织结构。 2、商流、物流、信息流结构。 3、流通企业经营网点及其布局。上述三个层次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关系结构,构成了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商品流通网络。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将商品流通网络称之为流通中的“点”“线”“面”结构。二、商品流通网络的宏

54、观结构商品流通网络的宏观结构是指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流通产业体系结构及其内部组合方式的综合。它从整体上规定了商品流通的方式、流通效率与流通质量。商品流通网络的宏观结构包括:1、流通产业体系及其结构。流通产业体系是指流通产业内部各行业、各环节在分工协作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流通产业体系在经济运行中的反映便是流通产业体系结构。流通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流通主体在不同商品流通环节配置的比例及其经济关系。(2)同一流通环节流通主体配置的比例及其经济关系。2、流通产业的地域结构流通产业的地域结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承担不同流通职业的企业数量及企业规模的配置状况

55、。流通产业的地域结构决定商品流通网络在地域空间的表现形态。为了实现商品流通网络宏观结构优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流通产业地域布局及其调整。(1)以城市为中心来统筹规划流通产业区域布局结构。(2)积极推动流通产业的区域协作。 (3)完善流通产业政策与法律,为流通产业在区域发展、区域布局调整,提供宏观指导及法律保证。3、流通产业的流通渠道结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同的流通渠道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流通渠道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具体运动中相互竞争,构成了流通产业的流通渠道结构。流通渠道结构的配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是:适应商品的特点与流通参与者的利益要求,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在分工协作的

56、基础上充分体现竞争的本质要求。三、商品流通网络的微观结构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及其作用,根本在其微观结构的合理性。所谓商品流通网络的微观结构,是指具体实现商品流通职能的流通企业微观层次表现出的结合方式及其运行过程的综合。从流通产业运行的实际来看,商品流通网络的微观结构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构成的职能结构、以流通企业网点为核心的空间结构、以提高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为基础的市场结构、以经营方式为内容的业态结构四个层次组成。 【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环节、商品流通渠道、商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规模、商流、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一体化物流、物流系统、物流服务社会化)、信息流、商品流通网

57、络、综合商社、业态、商品流通网络的宏观结构、商品流通网络的微观结构。简述商品流通过程的内涵及内容。商品流通过程包括哪几个流通阶段?商品流通渠道的内容、影响因素及表现形式各是什么?商流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方式是什么?物流的基本功能及如何实现物流服务社会化?商品流通网络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各包括那些内容? 【参考书目】纪良纲:现代商品流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纪宝成等: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郭冬乐 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第四章 商品流通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商品流通组织的形态、经营形式、交易形式和流

58、通组织的商圈理论,使大家对商品流通组织有一概括了解,并对商品流通组织的发展趋势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很好地承担起社会需要的流通职能,提高流通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商品流通组织的形态、经营形式、交易形式和流通组织的商圈理论。难点是商品流通组织的发展趋势。【教学形式和方法】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商品流通组织形态 一、商品流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商品流通组织是一种实体性组织,它是指以商品经营活动为内容,以市场交易方式为基础,以实现交换并获得利润为目的,以一定的经营要素的聚合形成的实体性经济组织。商品流通组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以下几方面 促进了现代商品

59、流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使得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人类生产对交换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2、机械化大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消费品,需要相应规模的商品流通组织快速、高效地送至消费者聚集地。社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相应大规模的现代流通组织出现。3、商业风险的加大,直接促成现代流通组织的诞生。4、流通组织发展的技术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品流通组织的演进提供了社会条件。5、流通组织发展的理论原因根据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形成一定的组织,将外部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易,可以降低谈判费用,因而,扩大组织的规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二、商品流通组织的形态(一) 商品流通中介组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市场交易行为日益复杂化,流通中的各种职能也在不断细化,出现了一些专门为买卖双方提供媒介服务的介绍性和信托性中间组织。虽然它们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买卖活动,但是它们却起着聚合买卖关系,减少单个买卖的偶然性和不规则性,从而节约社会成本,促进流通顺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属于商品流通组织。相对于直接从事商品买卖的流通组织而言,这种中介性的商品流通组织是以实体经济组织的买卖为其生存基础的。根据中介性商品流通组织在交易活动中采取的是信托、代理还是经纪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信托组织、代理组织、经纪组织。 (二) 商品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