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297203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科大教育实习报告(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号:20110312121职业教育实习报告书实训专业 实训班级 实习学校 指导老师 实习学生 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 2014 年 10月20日教育实习的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工作内容:包括钻研教材、备课、编写教案、试讲、上课、实训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辅助教学环节。要求:为培养实习生实际教学工作能力,要求实习生尽可能完整地学习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技能(含讲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以及考核与讲评课等)。至少完成5个新教案和教学设计。实习生的教案须经原任课教师审批同意后,方能上课,实习生上课前,应在指导教师主持下进行试讲。上课次数可根据实习学

2、校要求相应完成,但至少应上5次课。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必须坚持听课和参加课后评议,一般每生听课不少于10节。(二)班主任工作内容:听取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在原班主任老师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兴趣小组,文娱体育等课外活动;注意做个别学生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实习生必须固定在一个班(最好是任课班),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在原班主任老师指导下,运用所学教育科学理论于班主任工作实践,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基本内容与一般规律,学习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必须至少对2个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3、工作。(三)主题班会或课外活动内容:根据实习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知识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百科知识竞赛;组织专业文娱晚会、诗歌朗诵与演讲比赛;指导办好班报、墙报及校刊等。要求: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课外实践活动的地位与意义,内容与形式,组织与指导方法。培养实习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至少组织、指导1次学生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的课外活动。(四)教育调查活动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历史与现状的调查;对优秀教师的先进实际、教书育人经验、教学方法及教改实验的总结;对教学对象的心

4、理、生理特点、学习态度与方法,知识结构、智能水平与政治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等。要求:通过教育调查,使实习生更深入地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写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培养进行教育调查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真实,要有观点、有典型材料、有分析,文字要简明扼要。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1次教育调查活动。(五) 教育实习总结 实习生教学工作总结是指实习的体会、收获、经验、存在问题,是对本次实习工作的概括和升华,望同学们从实习的教学工作(备课、教案、教学方案设计、作业批改)、班主任及班团、调研等方方面面进行总结,以期获得对教学工作全面、客观的认识。(六)实习资料要求 每天的工作资料需有

5、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用红笔批阅。目 录一、 教育实习单位调研3二、 教学实习1.听课实习1) 听课实习162) 听课实习283) 听课实习3104) 听课实习4125) 听课实习5146) 听课实习6177) 听课实习7198) 听课实习8219) 听课实习92310) 听课实习10 252教学方案设计及教案1)教学设计方案1272)教学设计方案2283)教学设计方案3394)教学设计方案4305)教学设计方案5316)教案1327)教案2368) 教案3399) 教案44310) 教案5 473.实践教学教案实践教学教案1 52实践教学教案2 53三、 班主任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541) 班

6、团活动1 552) 班团活动2 573) 班团活动3 584) 重点学生情况记录1 595) 重点学生情况记录2 606) 重点学生情况记录3 61四、 实习日志1) 实习日记62五、实习总结 66五、考核 6752职 业 学 校 现 状 调 研 教育实习单位调研报告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4年9月,对我实习的一所县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高中学生的

7、学习心理现状、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学校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高中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高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8、,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

9、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

10、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高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高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

11、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

12、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

13、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高裕 2014年9 月9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 20110312121 教学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 学 组 织 1.班级授课制;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4.老师学生交流互动学习; 5.小组讨论式 教学步骤(第1课时)1.检查预习情况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2.引入: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提问:什么是“小人物”?描写这类人物的小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

14、家和代表作品?契诃夫的小说有什么特色? 3. 关于作者: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状况。 4. 阅读课文,找出切尔维亚科夫的六次道歉。请两位同学把切尔维亚科夫和将军的对话读出来。要求读出人物各自的语气语调、个性特点。 5. 提问:切尔维亚科夫每次道歉是出于什么原因? ?第一次:出于礼貌。 ?第二次:因为胆怯,怕对方过后暗算自

15、己。 ?第三次:满足自尊愿望。 ?第四次、五次:达到诚恳的目的和心理安慰。 ?第六次:濒临着心理绝望与精神崩溃。 6. 结构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段至倒数第3段)。(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7.小组讨论:为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要道歉那么多次? 讨论后归纳:在切尔维亚科夫眼里,上层的达官贵人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一种意志、命令和心理威胁,对他产生一种现实的压抑感。作为社会底层的小公

16、务员,他有着很强的“自卑情节”,不敢得罪上层阶级,畏惧他们的报复。所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想挽救。 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高裕 2014年 9月 10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步骤第2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讲解2.

17、解析第一部分。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讨论归纳:提问1: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老师归纳: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提问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老师归纳: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提问3: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

18、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3.讲析最后两段。找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提问2: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

19、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4.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

20、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5.小结6.布置作业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老师教学的特点很特别、独特,将整个课堂的气氛整的很好。而且同学们听课也很认真,上课也很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思想也特别活跃。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白雪丽 2014年 9 月 11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21、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讨论式学习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1.课题导入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A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2.讲授新课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在RtABC中,设BC=a,AC=b,AB=

22、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又, 则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则, 同理可得, 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2)等价于,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

23、叫作解三角形。例1在中,已知,cm,解三角形。例2在中,已知cm,cm,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边长精确到1cm)。解:根据正弦定理,因为,所以,或 当时, 当时,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3. 课时小结,由学生归纳总结 (1)定理的表示形式:;或,(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4.课后作业第10页习题1.1A组第1(1)、2(1)题。 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互动式、提问式、总结及归纳法。通过课堂检测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特点及效果1.在新课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2.结合了前面所

24、学的内容后有了初步的了解3.课前考察重点4.重点强调5.学生点评,老师做评比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方艳丽 2014年 9月11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 20110312121 教学内容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教 学 组 织 1.班级授课制;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4.老师学生交流互动学习;5.小组讨论式 5.小组讨论式教学步骤一 导入1. 大家对节日了解多少 ?一说到节日,同学们就有聊不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节日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归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请问你了解我们

25、国家,了解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多少呢?你能列出多少种节日来呢? 2. 陈美交了一个美国的笔友( pen pal ),他们在第一封通信中互相介绍了彼此国家的节日,请大家能帮他们将节日的单子补充完整。 China Spring Festival 新年 Lanterns Day 元宵节 May Day 中秋节 National Day *The United States 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Day New Years Eve Easter Valentines Day National Day 二、如何度假 十一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兴奋吗?这个假期你准备做什么呢?想

26、出去旅游吗?准备去哪儿呢?什么时候去?跟谁去?怎么去?去那儿都干什么?准备呆多久呢?你都计划好了吗?本单元教你如何用英文来做计划。 1 1 “想去吗?”的问题 eg. -Do you want to take a vacation? - Yes, I do. 2“去哪儿?”的问题 eg. Where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to Hawaii. 3. 3. “什么时候去?”的问题 eg. -When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on Friday. 4.“跟谁去?”的问题 eg. -Who are you going with? -Im go

27、ing with my parents. 5.“怎么去?”的问题 eg. -How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here by airplane. 6.“去那儿都干什么?”的问题 eg.-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 I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 7. “去那儿呆多久?“的问题 e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Im just staying for a week. 任务设计 三、你是班长,这个国庆节,组织全班学生去度假。请先列出几个参考的度假地点,让同学们投票挑选。 _beijing _

28、 _ _ _ _ _ _ _ _ 四、关于这项活动的具体安排,比如出行方式、旅行活动等,班长征求大家意见。请踊跃参加吧 1 出行方式及理由 transportation*reason 2. 旅行活动设计Activities 任务III. My Ideal Vacation Plans! 请根据二和三挑出你最喜欢的选项,并设计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理想假期。 _ 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教学特点及效果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

29、书相当清晰、规范。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白雪丽 2014 年 9 月12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 20110312121 教学内容余弦定理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步骤第1 课时1.新课导入 C如图11-4,在ABC中,设BC=a,AC=b,AB=c,已知a,b和C,求边c b aA c B(图11-4)2.讲授新课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如图11-5,设,那么,则 C B 从而 (图11-

30、5)同理可证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由学生思考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3.理解定理从而知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由学生讨论并总结,若ABC中,C=,则,这时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

31、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例1在ABC中,已知,求b及A解:=cos=求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解法一:cos解法二:sin又,即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的取值范围。4.课堂练习第8页练习第1(1)、2(1)题。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练习题考查了学生类比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类比思想。同时,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连贯,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掌握,是一节很好的数学课,但如果性质判定能够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更佳。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刘外霞 2014年 9 月13 日 专业:机械

32、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步骤1. 首先,提出问题: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我们的思想纵横驰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网络上为所欲为呢?你如何看待网络交往的“自由”?这种自由有没有限度?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是本课时的难点与重点所在。2. 教材讲述了一个小齐的故事,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讨论如何抵御黄毒。并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1.)小齐如果长期沉溺其中,会有什么后果? 身体受伤害,心理受伤害,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受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还会走上违法之路。 (2.)小齐如果想了解

33、科学的性知识,有哪些正当渠道? 认真上健康课;找正式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打当地性教育热线电话-(3.)小齐看过黄色网页后,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老师在指导学生讨论时,要用正确价值观予以点拨应该从正当渠道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有关知识;有困惑与父母、教师交流;远离与性有关的书籍与画面;转移注意力,通过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释放过多的能量;培养多种生活情趣,从关注人的生理向关注人的精神层面转变;生活要有长远规划,让自己忙碌起来。应该让学生知道生活无目标、没有追求,人容易被身边的小石子绊倒。人如果只停留在对生理的满足上,会忽略社会性一面,降低自己为人的高贵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通过意志,克制

34、自己的冲动。青春期的冲动需要稍稍冷却,用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3.老师小结诱惑永远存在,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只有提高自己的自护意识,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免受各种网毒的伤害。只要与人交往,就有道德问题。网络交往当然要遵守道德。教材列举了一些应该恪守的道德准则作为结论。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通过“活动一”让学生明确各国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活动二”让学生明确不同国家代表人物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同国家代表人物把本国家和民族

35、的文化推向世界。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杭宇刚 2014年 9 月13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电解质教 学 组 织 1.班级授课制;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4.老师学生交流互动学习; 5.小组讨论式教学步骤一、电解质的电离【实验演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教师演示或模拟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问题探究】为什么上述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学生讨论后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金属能

36、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问题1】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教师演示或模拟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媒体显示】1.酸、碱、盐的电离HCl=H+Cl- NaOH=Na+OH- NaCl=Na+Cl-【学生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 KOH、Ba(OH)2; Na2CO3、CuSO4、BaCl2(三学生上黑板)【学生讨论并归纳】 从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

37、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给酸、碱、盐下定义。【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的溶液因电离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过渡】像酸、碱、盐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的另一分类角度讲又叫做电解质。【媒体显示】2.酸、碱、盐是电解质【学生归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并借助对比方法,在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非电解质概念。【实验演示】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实验演示】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学生归纳】其他条件一定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小结

3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解质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解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边引导边媒体演示):一、电解质的电离化合物电解质酸:碱:盐:H2SO4=2H+SO42-Ba(OH)2=Ba2+2OH-Al2(SO4)3=2Al3+3SO42-离子正负电荷守恒非电解质:酒精、蔗糖 1.酸、碱、盐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2酸、碱、盐是电解质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问答法、实验法、课堂讨论法。教学特点及效果利用图片、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互动式、提问

39、式、总结及归纳法。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白雪丽 2014年 9月 15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余弦定理教 学 组 织1.班级授课制;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4.老师学生交流互动学习;5.小组讨论式教学步骤第2 课时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例1在ABC中,已知,解三角形解: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cos;例2在ABC中,已知,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分析:先由可进一步求出B;则从而1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2当A为锐角时,如果,那么只有

40、一解;如果,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1)若,则有两解;(2)若,则只有一解;(3)若,则无解。例3在ABC中,已知,判断ABC的类型。分析:由余弦定理可知(注意:)解:,即,。2. 随堂练习(1)在ABC中,已知,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在ABC中,若,则符合题意的b的值有_个。(3)在ABC中,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的取值范围。(4)在ABC中,若,求角A(答案:A=120)(答案:(1)有两解;(2)0;(3)3.课时小结(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

41、求第三边。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例题考察的内容全面,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本节课设计连贯自然,容量适中,教学时如果能够多给学生思考时间会更好。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高裕 2014 年 9 月15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边城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

42、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二、赏析课文阅读课文,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美。1、投影资料“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小说语言的特点。2.、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采取自由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问:沈从文在创作谈中说,他写这篇小说,是要通过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本文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

43、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老师总结:祖孙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祖父关心翠翠的生活、婚姻;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为爷爷烧饭。天宝退出对翠翠的追求,傩送因为天宝的死亡而远走他方。翠翠和傩送之间,天宝对翠翠纯洁、真诚的爱情。3、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纯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特征: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

44、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使用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教学特点及效果1.教学步骤清晰有序,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教学内容主次分明2.讲普通话,口齿清楚,语言顺畅3.表述准确,精炼,生动,有逻辑性4. 知识容量适度,时间分配合理听 课 实 习随 堂 听 课上课教师:方艳丽 2014 年 9月16 日 专业:机械师及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习生:李敏镐 学号:20110312121 教学内容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教 学 组 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步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Match

45、 the vocabulary:New York City,Central Park,exam2.Use:Where did you/they/he/she go on vacation? I/They/He/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New York Citybeachsummer campDid you go to the beach?Yes,I didNo,I didnt二、重点l.The vocabulary:New York City,Central Park,exam2.Language:Where did you/they/he/she go on vac

46、ation?I/They/He/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New York City/beach/summer camp.Did you go to the beach?Yes,I did.No,I didnt.三、难点Use the language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四、 板书go-went-Sara went to the movies last Saturdayvisit-visited- Carlos visited a friend last Saturday.play-played-Mary played soccer v

47、ery well.Did you go to the beach?Yes,I didNo,I didntNew York City,Central Park,exam五、当堂检测 根据要求填空: a)I went to the mountains(改成一般疑问句)b)Tina went to New York City.(就划线部分提问)c)Did you go to the beach?(作出肯定回答)d)Did they go to summer camp?(作出否定回答) 翻译短语:(l)呆在家里_(2)去纽约城_(3)参加夏令营_(4)去爬山_(5)去海滩_(6)参观博物馆_使用的教学

48、方法 利用图片、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互动式、提问式、 总结及归纳法,通过课堂检测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特点及效果特点:1、课堂用语准确,与学生的亲和力强。2、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3、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效果: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方案设计设计者李敏镐学号20110312121科目化学课题碳的多样性学习任务描述1、 预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2、 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 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学生基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一般学习目标1.使学

49、生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2. 使学生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学习内容1. 碳单质的多样性2. 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3. 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教学条件板书、多媒体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学流程与活动1.导入新课2.进入本节课的内容讲解3.老师与学生互动4.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评价内容与标准1.备课比较充分;2.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3.不紧张,但普通话不是很标准; 教学方案设计设计者李敏镐学号20110312121科目语文课题鸿门宴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描述1、 了解“鸿门宴”

50、的历史背景2.熟读课文,理解题意学生基础1、初、高中水平都有,总体学习基础差。2、学习观念不强,即求知欲差。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2、 朗读全文,重点字词正音求准确,认读3、熟读课文,理解题意学习内容一、导入二、明确学习任务1、 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疏通文意3、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5、 任务形象分析三、作者简介教学条件1、板书2、教具教学组织1、历史故事导入2、介绍作者及历史背景3、朗读课文,强调课文中的异读字4、让学生根据注释复述全文的故事梗概5、老师评价学生的复述教学流程与活动一、导入二、明确学习任务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疏通文意

51、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5、任务形象分析三、作者简介 1、司马迁介绍 2、朗读课文,强调课文中的异读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文熟知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5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全文的故事梗概。 4、老师评价学生的复述四、作业评价内容与标准1. 备课比较充分; 2.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案设计设计者李敏镐学号20110312121科目语文课题鸿门宴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描述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学生基础1、初中水平都有,总体学习基础差。2、学习观念不强,即求知欲差。学习目标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学习内容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

52、点,难点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知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子中的知识点)。教学条件1、板书2、教具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教学流程与活动一、导入二、明确学习任务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疏通文意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5、任务形象分析3、 作者简介 1、司马迁介绍 2、朗读课文,强调课文中的异读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文熟知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5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全文的故事梗概。 4、老师评价学生的复述四、作业评价内容与标准1.备课比较充分;2.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3.不紧张

53、,但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教学方案设计设计者李敏镐学号20110312121科目政治课题多元文化“地球村”学习任务描述 请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报、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学生基础学生基础一般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正确的态度和应对方法。学习内容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及文化差异。即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教学条件1、板书2、PPT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流程与活动1.导入新课2.学生自导自演3.老师小结4.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