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笔记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947128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心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学心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分类1,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一节 认 知 过 程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一、感觉与知觉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2、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贝可斯通的感觉剥夺实验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反比关系)2感觉后像-颜色视觉后像(闭眼灯泡,正后像;白色背景,黑灯泡,负后像)3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5联觉6感觉补偿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性 1相对性2整体性 3组织性(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封闭律)4 理解性5恒常性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不正确的知觉二、注意注意 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2,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的紧张程度

3、。基本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特征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原来注意的强度;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三、记忆 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分类按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按时间的长短: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初级记忆)3长时记忆(二级记忆)过程 三个基本环节:1,识记2,保持3,再认和再现遗忘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

4、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四,思维 特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种类 按解决问题的方式: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概括 五、想象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功能1.预见2.对认识的补充3.对情绪的调节4.代替5.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 种类 无意想象(无目的,不自觉)梦是特殊的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有目的,自觉地)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理想、空想)第二节 情绪和情

5、感过程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别: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侧重于内心的体验情绪: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外显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早情感: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内隐性;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情绪的功能(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二)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三)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四)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分类 情绪 心境(微弱而持久)、激情(迅猛爆发)、应激(特殊,遇到危险,高度紧张) 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的

6、维度与(两极性)动力(增力减力) 激动(激动平静) 强(强弱) 紧张(紧张放松)表情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情绪的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观点: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观点:刺激情景评估情绪,皮层兴奋是最重要的条件。(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观点: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

7、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义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和知、情的关系:1.知是意的前提和基础,情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的行动; 2.意又可以推动知活动的不断深入,意对情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二、意志的基本过程采取决定阶段(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做出行动的决定)执行决定阶段(1.坚持执行预定的目标和行为程序;2.制止和修改那些不利于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主观决定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观目的转化为客观结果三、意志的特征(一)前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核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以随意活

8、动为基础。四、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相反1,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优柔寡断和草率3,动摇性和顽固性4,任性和受情绪所控制第四节 人 格概述: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结构: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态度行为的基本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人格特征,反映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3自我调节系,调节、控制与整合(自我意识)特质理论:卡特尔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根源特质 16个。测量量表为16PF。 艾森克提出人格的第三个维度,外内向维度、情绪维度和精神质维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

9、归属感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与挫折: 1,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动机冲突四种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既想吃雪糕又想吃薯条)2双避冲突(既不想颓废又不想看书)3避趋冲突(想得好成绩又怕吃苦受累)4双重避趋式冲突(争当先进虽然光荣但是太累,不当先进虽然轻松但不甘心)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2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3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2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中,可评定出一个人

10、能力的高低。3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一般能力(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 形成发展:1,遗传素质2,营养状况3,教育4,社会实践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的类型差异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气质: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气质的维度: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特征:动力性特征(影响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强度、指向性)、可变性特征、中性性特征类型:多血质(情绪丰富)、粘液质(情绪贫乏)、胆汁质(情绪粗

11、犷)、抑郁质(多情善感)生理机制:强度,灵活性,平衡性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工作、学习、生活、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活动的强度(2)情绪的稳定性(3)情绪的持久性(4)主导心境3.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4.性格的意志特征: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形成发展:1,家庭作用2,学校教育3,社会信息的作用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气质先天,性格后天为主2,气质早,性格形成晚,比气质变化快3气质影响性格第五节 心理的生物学与

12、社会学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左半球:语言功能听,说,读,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半球:空间关系,欣赏艺术,情绪 许多心理和精神疾病都与遗传有关。二、心理的社会学基础(狼孩)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概述人的发展:1种系发展2个体发展(生命周期)发展的基本观点1.发展是毕生的(巴尔特斯)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3.发展是成长与衰退的结合健康的概念: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90WHO) 健康六个要素:1.知性的2.情绪的3.生理的4.社会的5.职业的6.精神的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我国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

13、良好(3)人际合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1胎儿期:受怀孕母亲的影响很大 2婴儿期03岁:第一加速期。动作发展:先头后尾,先近后远,先大动作后小动作。心理健康的起点:三大营养物资营养、信息刺激、母爱-依恋如何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1重视母乳喂养2增进母爱3充足的睡眠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3幼儿期37岁:(3岁脑重达成人四分之三,7岁接近成人)心理发展特征: 1.神经系统逐渐完善;2.语言进一步发展;3.感知觉迅速发展; 4.意志行为也有进一步发展 ;5.个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称为运算前期,特征是自我中心、万物有灵论、符号功能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

14、康发展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3玩耍与游戏 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5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小环境:家庭,幼儿园,邻居 中环境:两个小环境的相互作用 外环境:爷爷奶奶,父母工作单位,父母的朋友,社区 大环境:父母的社会阶层,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父母的信仰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4儿童期(学龄期612岁):心理发展特征:1.生殖系统接近成人2.脑发育完善3.智力发展最快-思维、感知、注意等都进一步发展4.言语、情感、意志、能力和个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逆性) 如何促进儿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1.科学安排学习2.组

15、织社会劳动3.培养创造性思维4.注意情商的培养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1 青少年期(青春期1218岁):第二加速期是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生理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征:1.体态骤变,身高、体重、宽度迅速增长;2.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3.脑神经系统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显著提高;4.性发育逐渐成熟,第二性征相继出现,功能逐渐完善。主要矛盾心理:1.独立与依赖2.理想与现实3.坦率与封闭4.性意识与性道德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2.保持情绪稳定3.预防性意识困扰4.消除心理代沟。2 青年期: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代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完全成熟2

16、第二性征完成,已完全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3各项生理功能日渐成熟4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高峰5脑的形态与功能已趋成熟心理特点:1认知语言能力成熟;2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3意志发展迅速;4人格逐渐成熟。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3.防止性的困扰。 第四节 中年人心理健康中年期又称成年中期( 35岁 60岁)中年前期(3550):生命的全盛时期 中年后期(5060):体力心理状态开始呈下降趋势心理特点:(一)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二)心理功能继续发展认知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情意特点:情绪趋于稳定,较青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HO

17、W:1避免心理负荷过大2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3正确对待名与利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更年期: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女性一般为4550岁,或绝经后2 3年,男性一般为5060岁。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人口老龄化,银发浪潮)WHO两个标准1.发达国家的标准: 65岁人口大于7% 2.发展中国家的标准:60岁人口大于10%心理特点:1.生理功能衰退2.心理特征发生变化(感知觉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情绪和人格的发生改变)HOW:1正确面对老年阶段的来临2适应退休的生活3享受老年生活,寻求适当的刺激4积极适当的使用体力和脑力5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临终心理(

18、五个基本反应阶段): 1.不承认 2.愤怒 3.想讨价还价 4.沮丧灰心 5.无奈接受事实第五章 心理评估第一节 概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现象所作出的评定。作用:临床心理评估:1辅助诊断,如智力低下诊断。2人才选拔,如飞行员选拔。3司法鉴定,如是否精神病。4心理咨询,如有无心理问题。 临床心理干预:疗效评价,如心理功能恢复如何。性质:1间接性2相对性(与团体行为进行比较)3客观性方法:1观察法2会谈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量)过程:1、明确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发展:最早的心理测验实践起源于古代中国;科学的心理测验起源于欧洲冯特

19、: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是科学心理学奠基的标志高尔顿:进行了一系列感知觉测验研究个体差异,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心理测量。卡特尔:1890年,首先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比奈:1905年,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韦克斯勒:研制了韦氏智力测验,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一)心理测验的误差:1施测条件2主试者因素:态度、情绪、指导语等3受试者因素: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生理心理状况(二)心理测验的科学指标:1常模2信度3效度1, 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比较标准化)建立常模的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建立常模的

20、方法:分层抽样常模的形式(1)平均数:最简单的常模形式(2)标准分(3)百分位数(4)划界分(2)标准分:基于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衍化而来。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IQ等。z=(X-M)/SD Z=A+Bz z分是最基本的标准分,其它各种形式的标准分都是由Z分转换而来的。2,信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反映测验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程度的指标)评价的方法:(1)重测信度(2)分半信度(3)复本信度(4)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5)评分者信度:要求:能力测验的信度要求在0.8以上,人

21、格测验要求在0.7以上。3、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真实程度,它是反映测验有效性和真实性的指标。效度评价的方法:(1)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3)效标效度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伦理道德标准)、客观性原则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一)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目的和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儿童智力发育的鉴定、脑器质性损害及退行性病变的参考。如比奈西蒙量表、韦氏量表等。2、人格测验:如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性格、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3、神经心理测验:用于感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等脑功能的评估。4、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如SCL-9

22、0,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测查精神症状或心理健康状况等。按测验的方法分类:1问卷法MMPI、EPQ等2作业法:非文字的,进行实际操作3投射法:测量人格,如洛夏测验、TAT等3、其它分类: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言语和非言语测验心理测验的应用智力测验 中国比内测验、韦氏量表、瑞文测验等。 辅助诊断,有特殊要求及有可疑智力障碍时用 人格测验EPQ、16PF、MMPI等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加深对其问题的理解。MMPI有助于了解对方是否有精神异常评定量表 精神病评定量表、症状评定量表等,如SCL-90,SAS,SDS等。疗效评价了解心理障碍与否、程度、病情演变第二节 智力测验1比率智商(B-S量

23、表首次采用)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2离差智商(韦克斯勒、统计学、以标准差为单位)智力水平的分级极重度低下、重度低下、中度低下、轻度低下、边界、平均值、超常、极超常、天才。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一)比内测验(比内-西蒙 B-S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二)韦氏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包括三个年龄版本,以WAIS为蓝本中国制定了城乡两套常模。全量表有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量表共6个分测验知识测验 领悟测验算术测验相似性测验背数测验词汇测验,操作量表共5个数字符号测验填图测验积木图案测验图片排列测验拼图测验。(WAIS-RC)结果:智商的平均值为100,115分以上为高于平均智力,70分以

24、下可能有智力受损。量表分平均分为10。(如,数字符号测验得分16分,为高于平均分X个标准差,记忆能力强)第三节 人格测验人格的概述:人格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表现为稳定行为倾向的心理特质模式评估方法:1问卷类:如EPQ、16PF、MMPI 2投射测验类:洛夏测验3其它类,如自然观察法、晤谈法 现代常用人格测验方法(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效度量表:1,疑问(Q):高分表示逃避现实,22个提示回答不可信 2说谎(L):高分表示掩饰性高, 10个提示回答不可信 3诈病(F):高分表示不认真、理解错误,或伪装病,如测验有效,得分越高暗示着精神病程度越重 4校正(K):判别被试接受测验的态

25、度是否有隐瞒,或是防卫的,高分表示测验时隐瞒或有防卫倾向,另外还可根据此量表修正临床量表的得分,即在几个临床量表上分别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MMPI的记分与解释:记分(需将原始分换算成T分。T分50+10(X-M)/SD)解释:(为单向量表,只有高分有意义。T分在70分以上,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二)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16PF) 理论背景:人格特质理论,认为16个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内在基础因素特点:是用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量表构成:16个人格特质维度,由187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后有3个答案,让受测者选择其中的一个。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确定和测量正常人的基本

26、人格特征,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适用对象:16岁以上并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6种人格特质: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记分:采用标准10分5+1.5(X-M)/SD解释:13分为低分, 810分为高分,对照各因素的高低分特征,即可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因素稳定性:高分者热情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术语称高自我力量;低分者情绪激动,易生烦恼,术语称顺从性(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概述:分儿童和成人两个版本。特点:项目较少,易于测查。我国,按ENPL四个量表计分。其中三个人格维度:内外向(

27、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L)记分:根据被试所得的粗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T分50+10(X-M)/SD解释:1,分析被试者的气质特点,根据T分,绘制剖析图(E为横轴,N为纵轴)2,EPQ人格维度的分析中间型:T分在43.356.6;倾向型: 38.543.2或56.761.5分;典型型: 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eg:N维度T分为60、E维度T分为40、P维度T分为50、L维度T分为65)投射测验基本假设: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给外界的刺激赋予某种意义,然后表现出适当的反应,人们可从这些反映中推论他的人格。方法

28、:观察个体对一些模糊的或者无结构材料所作出的反应,通过被试的想象而投射其心理活动。如,洛夏测验、填句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是几种常用的投射测验,而洛夏测验是排在首位的。特征:使用非结构任务,允许被试有各种各样不受限制的反应。具有隐蔽性。解释的整体性。它关注人格的总体评估而不是单个特质的测量。原理复杂,测验结果不易解释,非专门训练者不能使用。(四)洛夏墨迹测验(一种人格评定方法)方法:以墨迹偶然形成的模样为刺激图版,让被试者自由地看并说出所浮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种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种特征,而进行诊断。理论假说:知觉与人格之间有某种关系,即在个人知觉中反映着人格。记分

29、和解释复杂,经验性成分多,主试需要受过专业的训练方可应用。记分方法:1反应的部位2反应的决定因素3反应的内容第四节 评定量表概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测验强调实用性,理论背景不太严格、简便易操作、评价多采用原始分直接评定、量表控制不如智力、人格测验那样严格,有些可公开发表、有自评量表,也有他评量表常用的自评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概述结构:包括90个项目,10个心理症状因子。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评分:按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采用1-5(或0-4)的5级评分,由自评者自己体会。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

30、是“最近1周”。应用:常用于测查个体或人群心理健康状况。2、SCL-90的具体分析指标总分:90个项目评分之和,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其变化能反映病情演变。总均分:总分90 阳性项目数:90题中2分的题目之和因子分:反映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计算:因子所属的各条目得分相加/条目数;因子分越高,反映症状越多,障碍越严重。(二)抑郁自评量表(SDS)1、概述由Zung编制于1965年。能相当直观地反映病人抑郁的主观感受,多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情绪状况评定及调查等。2、组成及评定方法含有20个项目,各项目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度评定,采用1-4的4级评分。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 总分:各项目得分相加3

31、、SDS的结果解释总分:超过41分,筛查阳性,可能有抑郁存在。抑郁严重度指数总分/80,范围为0.251.00.5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极重度抑郁。(三)焦虑自评量表(SAS)1、概述Zung。能直观地反映病人有无焦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适用于焦虑症状的成人和流行病学调查。2、组成及评定方法含有20个项目,各项目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度评定,采用1-4的4级评分。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总分:各项目得分相加3、SAS的结果解释:总分:超过40分可考虑筛查阳性,分数越高,反映焦虑程度越重。(四)生活事件量表(LES)(1)概述:杨德森

32、于1986年根据我国常见的生活事件编制而成(2)内容: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3个方面的问题。家庭生活方面(恋爱,离婚);工作学习方面(待业,晋升提级);社交及其它方面(被人误会,好友死亡);(3)评价: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心理压力越大,95%正常人一年内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不超过32分。负性事件的分值越高对心身健康的影响越大。(五)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1)内容: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由20条项目组成,包括2个方面: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消极应对(易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积极应对(能尽快地将不愉快忘掉);(2)评分及解释

33、: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采用采用15的五级评分。与常模比较,分数高表明某方面的应对特征明显。他评量表概述:是由评估者根据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观察或访谈所进行的量化评估。在情绪、外显行为和精神疾病的定量评估中广泛应用。常用的他评量表(一)汉密顿抑郁量表1、概述:由汉密尔顿(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目前在世界上最常用的抑郁症状他评工具。有17项、21项和24项等3种版本,常用24项版本。这些项目包括抑郁所涉及的各种症状。2、评分标准:HAMD大部分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很重。 HAMD少数项目评分为02分3级:(0)无,(1)

34、轻中度,(2)重度。3、注意事项: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病人;一般采用交谈和观察的方式进行。由经过训练的两名评定员对被评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并各自独立评分。评定的时间范围: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比较症状和病情的变化情况4、结果分析: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轻,总分越低;病情愈重,总分愈高。而总分的变化能评价病情的演变。按Davis JM的划界分:超过35分,严重抑郁;超过20分,轻或中等度;小于8分,病人就没有抑郁症状。一般的划界分:HAMD17项分别为24分、17分和7分。第六章 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一般适应综合症三大症状:1肾上

35、腺肥大2胸腺,淋巴节萎缩3胃溃疡应激定义中的三要素:1、应激源:客观环境的变化2、中介(认知评价)个体觉察的结果3、应激反应: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综合性心理应激二、应激源潜在应激源只有被个体通过认知性评价觉察到对自身具有威胁或挑战时才能成为实际有效的应激源。应激源的分类:1躯体性应激源(理化,生物,疾病因素)2心理性应激源(动机冲突、挫折)3社会性应激源(生活事件、生活琐事、重大变故、环境因素)4文化性应激源三、应激的中介机制影响应激过程的因素:1应激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2应激事件发生的方式3应激源的可预测性4应激源的可控性5应对能力6社会支持7人格因素四、应激反应心理反应:1、情绪反应(焦

36、虑、抑郁、恐惧、愤怒)2行为反应(逃避、攻击、依赖、物质滥用)3认知反应4心理防御反应五、应激管理第八九章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第一节病人心理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1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2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指那些患有疾病并有求医行为的社会人群。3帕森斯(Parsons)的病人角色要素:病人可以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减轻或免除其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病人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应该努力使自己痊愈,接受治疗、努力康复;病人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应求得有效的帮助并在治疗中与医务

37、人员积极配合。4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享受医疗服务;被尊重,被了解;知情同意权;保守个人秘密;监督个人医疗权利的实现;免除原有的社会责任义务:及时就医,早日康复;寻求有效帮助,遵守医嘱;遵守医院制度,支付医疗费用;和医护人员合作5病人角色内涵:有生理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阳性体征;应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医生以有关医学标准确认其疾病状态;处于病人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的权利和行为模式。6病人角色的转换与适应1角色行为冲突2角色行为缺如3角色行为减退4角色行为强化5异常二、病人的求医行为2、分类:可分为主动求医行为、被动求医和强制性求医行为三类。3、求医行为的原因:与人的生理、心理、社

38、会三方面因素有关。4、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对疾病的主观感受、认识水平;年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个性、知识水平、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因素等二、病人的心理需要1、需要恢复生理、心理的正常2、需要安全感3、需要被接纳和被关心4、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5、需要保持社会联系和交往三、病人心理社会问题与特点病人的心理特点:1,知(认知活动)2情(情绪特征)3意(意志行为)4个性(人格)改变1、认知活动特点(1)感知觉对自身躯体状况的感觉异常: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的感受性产生变化时间知觉的变化:如度日如年感;出现幻觉和错觉:如截肢后的“幻肢痛”(2)记忆器质性脑病致记忆力减退;一些躯体疾病可伴明显的记忆障

39、碍,如慢性肾衰、肺结核、糖尿病;受到疾病应激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记忆力的异常。2情绪特征1焦虑与抑郁反应2恐惧反应3愤怒反应3、意志行为特点:1被动依赖、行为退化2敏感多疑3情绪多变,自制力下降4自我为中心4、个性改变:受疾病影响重大,导致病人个性改变。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器官摘除、截瘫、毁容等。第二节医患关系(一)医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2、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病人健康为目的,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2医患双方地位的平等性3医生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者4医患关系的时限性一、人际关系的理论

40、(一)社会认知 1、定义: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理性分析的过程2、特点:一致性、选择性、文饰性 3、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客观:认知对象、认知情境;主观:认知者自身特点,如性格、个人需要等。(二)人际吸引1、概念: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2、人际吸引的规律:1相近吸引:如“日久生情”,“远亲不如近邻”2相似吸引:如“人以群分,物以类聚”3互补吸引:双方的需要及期望互补4个人特质:容貌与仪表吸引、能力吸引、人格品质吸引3、人际吸引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吸引力强:能促使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协调、融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吸引力弱:会造成医疗活动中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不融洽

41、,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从而降低医疗服务效果,甚至使医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二、医患关系及其模式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及意义1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2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3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复医患关系的三个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昏迷)2指导-合作型(急性疾病)3共同参与型(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1注意交谈沟通的技巧2医生的语言对病人心理的影响3注意倾听的艺术第十章 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亦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

42、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2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行消神存)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重要得多。 3流行病学特点1,心身疾病在女性更多见:男:女=2:3 2,城市高于农村3,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4,工业化的社会高于工业不发达的社会5,更年期发病率高6,65岁以上及15岁以下人群患病率较低4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一、心理因素(情绪)二、人格特征(抑郁焦虑)三、行为类

43、型(酗酒吸烟)四、社会因素(噪音、战争)五、生物躯体因素 六、述情障碍发病机制:1心理动力学理论(潜意识)2心理生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因素)3行为学习理论(哮喘患儿、习得性无助、狗的情绪转移实验)4综合机制5诊断和防治疗原则治疗原则1心理干预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心理学病因、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诊断程序1病史采集(特别注意收集心理社会方面)2体格检查(心理行为反应模式)3心理行为检测(晤谈、心理测验、行为观察)4综合分析第十二章 心理干预第一节 心理干预概述概念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

44、的过程。心理治疗是心理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一级干预普通人群健康促进二级干预高危人群预防干预三级干预已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心理咨询:1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2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3侧重于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指导4哲学社会学倾向心理治疗:1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2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病人3侧重于分析与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格4医学倾向第二节 心理治疗简史:公元1793年,法国皮奈尔(Pinel)医生“心理上的疾病”巴黎建立精神病医院(精神病不是魔鬼附身) 中国的第一个精神病院建设于芳村。心理治疗基本过程:(一)初期阶段:建立治

45、疗同盟、收集信息、评估和确认问题及制定治疗方案。 (二)中期阶段:依据治疗方案,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三)结束阶段:处理结束治疗所产生的问题并帮助患者迁移和巩固治疗的效果。 心理治疗基本原则:(一)信赖性原则(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二)整体性原则(任何一种心理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三)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变化发展的)(四)个性化原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五)中立性原则(六)保密性原则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一)倾听技术 (二)提问技术(三)鼓励技术(四)内容反应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质技术(七)解释技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心理治疗的范围:

46、1综合性医院有关的病人2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3各类行为问题4社会适应不良精神分析治疗由弗洛伊德创立,目的:帮助病人进行人格的重建,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扩展自我意识等。 (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潜意识)1意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2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在精神分析中相对意义不大。 3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潜意识是整

47、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在正常和变态心理机能中均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二)人格结构理论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和超我(至善原则)三部分构成。1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性本能也称为力必多(libido,意指欲力或性力)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全部能量的目的追求快乐。2自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驱力的执行者;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活动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标志人格成熟的水平。3超我: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

48、识的。是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成。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本我:生物层面 自我:心理层面 超我:社会层面“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 “自我” 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三)防御机制理论1.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每当自我受到来自本我的冲动的威胁时,就通过压抑这些冲动来保护自己,即它强迫某些具有威胁的情感(如性心理活动)进入潜意识。基本原理:强调潜意识中幼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神经症症状及心身转换症状。通过“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

49、各种心理冲突。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发展更具建设性的适应方式,并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基本技术: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基本手段、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想到的一切,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减低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接近潜意识。阻抗: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潜意识中本能地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精神分析的任务就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断辨认并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感释放出来。需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原因被认为是无意识的阻抗作用所致。移情:来访者将治疗者看成是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幻想等有关的情

50、感不自觉地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正移情病人爱怜情感的转移,把治疗者当成喜欢的、热爱的、思念的对象负移情将过去生活中使其体验到攻击、愤怒、痛苦、羞辱等的对象投射到精神分析师梦的解释:要求病人把梦中不同的内容进行自由联想,以便揭示梦境的真正含义。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梦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或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用象征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为主义)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 1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称

51、为“似本能” ,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于后天的环境。 需要:一、匮乏性(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二、成长性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1人的性善论2自我实现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治疗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2罗杰斯的主要理论将个人内部的主观意识状态、体验称为现象域、经验域。强调人的主观性,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性“来访者中心”。人基本上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这些与生俱来,而 “恶” 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

52、出自本性。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以人为中心)罗杰斯的自我论:自我不和谐是导致焦虑和自我防御的主要因素,自我不协调是由于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3治疗的条件和氛围1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2共情(通情达理或设身处地的理解)3真诚或一致性(以真正的我出现)4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治疗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超越言语和理性的治疗方法。理论基础:(一)神经质(二)疑病性素质(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四)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治疗原则:1顺其自然2为所当为治疗方法:1住院式(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恢复)2门诊式(顺其自然,像健康人一样行动)日记疗法:日记写出自己的痛苦和挂念的事,留

53、出1/3区域,供治疗师用红笔写上注意点日记的作用:1有审视自己行为、重新认识自己行为的作用2可以成为治疗者掌握患者日常生活态度的线索3可从具体的行为指导着手,使以情绪为中心转变到以行动为中心行为治疗(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理论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共同点学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食物反应,食物+铃声反应,铃声反应)非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条件作用过程:1.强化: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US的作用过程。 2.消退:如果US长期不与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54、3.泛化:某些与U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Eg:白色恐怖、厌恶治疗、脱敏疗法(建立在交互抑制原则上,等级、放松、脱敏)、华生。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工具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鸽子啄红灯窗户获得食物,奖励性学习;强化、满灌、逐级)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结果特征: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创建者:班杜拉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行为分析2循序渐进

55、式3强调实践或练习认知治疗认知的特点多维性(花瓶还是两个人)、相对性(一分为二,塞翁失马)、联想性(情人眼里出西施)、发展性(对“健康”概念的演变)、先占性(第一印象)、整合性。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Ellis的ABC理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Beck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1任意的推断2选择性概括3.过度引申4.夸大或缩小5.“全或无”的思维6.个性化松弛疗法(原理身与心的互动)放松训练的共同要素:1精神专一2被动态度3舒适的姿势4静适的环境5规律的训练

56、常用的放松训练:1渐进性放松2自生训练(内容:端正体态专注放松、肢体沉重感训练、肢体温暖感训练、呼吸轻松感训练、心脏平静感训练、腹部温暖感训练、前额清凉感训练)暗示和催眠疗法暗示疗法是指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方法。 常用方法:1.建立和谐关系2.重复暗示 3.反作用定律 4.支配效应定律5.个体化原理 催眠疗法:借助暗示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控制患者的心身活动,解除和治疗患者的心身问题。最早施行催眠疗法的是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

57、,然后反馈给受试人。1、医学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和医学间的交叉科学。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法、实验室方法、心理测试方法和评定量表法。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障碍和行为,即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4、弗诺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5、行为学派(华生、巴甫洛夫)认为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6、人的心理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7、记忆的规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8、情绪与情感的

58、区别: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则是人所特有;情绪产生多和生物性需要有关,情感则多和社会的需要与精神上的满足有关;情绪伴有显著的生理、行为上的变化,情感则无上述明显变化;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情感则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也较小。9、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不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坚韧性差: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虎头蛇尾。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10、

59、马斯洛认为人存在5个层次的需要,由低至高,逐层发展,称为需要层次论。其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11、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认为人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据此将人的气质分为四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12、A型行为是指容易发生冠心病的行为模式;C型行为是指容易发生各种癌症的行为模式。13、心身疾病的诊断应除外:精神病、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14、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15、控制心理应激的方法: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或用乐观、心胸宽大的态度处理负性生活事件;增强自

60、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学会各种放松技术,使心身放松;取得社会支持以解决问题。16、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治疗方法等。: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行为主义治疗的常用方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法。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以患者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17、病人角色的变化角色行为缺如否认自己有病,未能进入角色。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上的冲突。角色行为减退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肋不应当承担的活动。角色行为强化安于病人角色现状,期望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医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18、反映标准化心理测验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指标是:信度。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