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970576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展经济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展经济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展经济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展经济学教案一、 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经济学科。它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结构和政策的变革,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本课程的目的占世界人口3/4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使全球形成了东西、南北关系错综复杂的新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具有特殊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和发展战略。、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马

2、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讲授中要密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从中吸收经验和教训;不仅要向财经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和实际工作借鉴的必要经济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开阔眼界,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投身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中。、本课程的教材发展经济学,秦宪文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二、目录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弄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分类;明确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把握西方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两大流派的不同理论特征,清楚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第

3、一节 经济发展与发展中国家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发展水平的比较(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或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加。通常以GNP、GDP及其人均产值或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是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习俗等的变革的增长。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保证。(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1、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GNP或GDP总量及人均量作尺度。2、衡量经济发

4、展的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这方面做出成就的主要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C.Morris)1977年提出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F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分类(一)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后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落后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差;2、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3、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4、文教水平低,卫生条件差;5、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三)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以世界银行为例)1、

5、人均GNP分类2、按地区分类3、按主要出口种类分类4、按债务分类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一、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源渊(一)亚当斯密(Adan Smith)。他是将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分析中心的第一位经济学家。它所强调的国民财富增长决定于专业分工、人口、资本积累,储备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封闭的经济中,国民财富的增长受到资本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利用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发展,以及采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等都是后来许多发展理论的基本要素。(二)大卫李嘉图(D.Ricardo)。李嘉图和集中注意国内经济(即现代所谓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斯密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关心收入分配和外贸问题。李嘉图认为,工资不能高于

6、维持生活的水平,否则就会刺激人口增长,是工资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工资也不能低于维持生活的水平,否则饥饿随之而来,人口就会减少,劳动力供不应求;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市场,有利于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因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三)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S.Mill)。穆勒的思想对发展经济理论影响很大的有,他把生产要素概括为资本、劳动、技术和自然资源,这些至今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此外,传统西方经济学中,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凯恩斯的宏观静态分析也都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二、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三本关于发展问题的著作相继问世,即:罗

7、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 - Rodan, P.N.)的东南欧工业化问题(1943年)、斯坦利(Staley, E.)的世界经济发展(1944年)、曼德尔鲍姆(Mandelbaum, K.)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年)。通常认为,这三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三、发展经济学的演变1、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发展经济学演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被称为“线性阶段模式”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2、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是发展经济学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其理论的主要

8、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对发展有了更宽泛的理解(2)纠正对农业的偏见(3)重新估价市场机制的作用(4)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四、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 研究内容趋于具体化2、 研究范围趋于国别化3、 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密切融合第三节 现代经济发展的几种基本理论一、经济起飞理论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增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是这一阶段西方发展经济学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当中将人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起飞、向成熟推进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后来,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书中,又追加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如何才能实现经济“起飞”呢?罗斯托提出起飞的

9、第一个条件是,资本积累率达到百分之十以上;第二个条件是,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通过三种影响带动经济增长: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2、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3、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罗斯托对发展中国家“起飞”的政策也有看法,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起飞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高;二是由国内政治动荡而引起的人才和资金外流。有利的条件也有两个:一是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二是国际援助可以加快“起飞”进程。罗斯托由此推论,当前发展中国家在起飞阶段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就是如何克服上述困难,利用其有利条件,以

10、便尽快准备具备起飞所需要的资金,以及主导部门增长和结构完善方面的条件。他概括发展中国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1)防止出现早熟消费:(2)着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3)降低人口出生率;(4)发展创汇部门;(5)消除失业;(6)国家干预经济;(7)防止人才和资金外流;(8)强化储蓄;(9)吸引外资;(10)加紧推广新技术。罗斯托的这些政策建议的核心是解决资本问题。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与国际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时,不发达国家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使国民经济结构从仅能糊口的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以制造业和劳务为主的经济。比较重要的

11、结构变动模型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的三个假设前提是:(1)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城市中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2)劳动无限供给。(3)工资水平不变刘易斯认为,在不发达经济的两个部门中,只有现代化的城市工业部门是增长的主导部门,农村中的传统农业只是被动的起作用。工业部门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来自利润的再投资,利润来自对剩余劳动的有效利用。他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由于工业资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怎样扩大,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

12、动供给。这样工业总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工资部分的增长速度,于是进入第二阶段,出现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剩余劳动的增长时期,直到剩余劳动完全吸收到现代工业部门中去,这个过程才停止。这时二元结构变成一元结构,也就完成了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问题。2、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认为刘易斯的模型有两个缺点:(1)不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这会造成农业停滞;(2)忽视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否则工业中新吸收的劳动力就没有口粮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他们两人对刘易斯的模型进行了修改,建立了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模型。他们在刘易斯

13、模型的基础上,把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型基本相同,农业部门存在着隐蔽失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第三阶段中,农业部门也逐渐出现了剩余,可以满足非农业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因此,农业促进工业增长的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而且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三、激进主义、重点现代经济发展理论、难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思考题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点?基本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水平?3、线性阶段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第

14、二章 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经济发展与资本形成的关系,弄清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了解资本形成的来源。B、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一、资本与资本形成凡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资在经济学上都称为“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中,资本往往被分为三种类型,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经济学所讲的资本,主要是前两种形式,而本章所讲的则是物质资本。所谓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消费品或资本品(即生产资料)的耐用品(至少一个会计年度),是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 物质资本具有以下

15、特点:(1)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2)物质资本代表着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3)就大部分物质资本而言,它具有耐用性,即存在折旧问题;(4)稀缺性。“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是指结合投资标准、投资效益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储蓄、投资和资本积累的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如何转化为一定的资本形式,进而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本形成作用的理论考察(二)资本形成作用的实证分析第二节 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一、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二、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三、

16、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 理论四、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第三节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一、 储蓄的一般理论二、 私人储蓄(一)家庭储蓄1、国民收入水平 2、收入分配状况3、风俗习惯4、金融工具的完善与发达5、政治经济环境(二)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是指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这部分利润可以转化为投资。三、 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是政府收入减去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后的余额。(一)政府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二)政府的强制性储蓄政策1、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为什么把通货膨胀成为强制储蓄的手段呢?第一,可以将原来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转而生产资本品(生产资料),以促进资本形成。第

17、二,使收入更加趋于集中。第三,在累进所得税制条件下,税收的弹性大于1,即所得收入增加1%时,税收的增加往往大于1。第四,在物价普遍上升时,产品成本的若干部分,如工资及租金有可能暂时维持原来的水平不变,企业利润因而加大,所增加的这部分利润大部分将用于在再投资,结果加速了资本形成。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为公共部门动员收入的课税方式之一,这种税收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税。把通货膨胀作为增加强制储蓄的一种手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1)体制配合;(2)投机行为;(3)就业状态;(4)从投资到投产,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产品供给的增加与需求的增加之间会有一段“时差”;(5)国民信心。2、 价格变化四、 发展中国家的

18、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则是指针对金融抑制,加快金融资产积累速度,提高金融关联比率,增加货币经济比重,以充分发挥利率等货币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重点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D、难点金融深化E、思考题1、物质资本有哪些特征?2、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关系如何?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内容是什么?4、论述“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5、哪些因素影响家庭储蓄?6、政府进行强制性储蓄可以采取那些手段?第三章 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弄清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明确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充分利用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模型。B、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口

19、的规模一、世界人口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三、人口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对策第二节 就业问题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范围三、伪装的失业四、公开的失业五、 发展中国家全面城乡就业战略第三节 人口流动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The Todaro Migration Model)的基本内涵二、托达罗模式的政策含义C、重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D、难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E、思考题1 联系中国实际,比较发展中国家与西欧人口转折的特点。2运用人口出生的微观理论模型,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不同的原因。3结合发展中国家实际,阐明人

20、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4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有哪些类型?5中国是通过哪些渠道来解决就业问题的?6简述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7中国是通过哪些渠道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树立人力资本的概念,弄清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确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B、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 人力资本的概念二、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效用三、 人力资本的形成四、 智力外流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一、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三、 教育的成本收

21、益分析四、 教育资金的来源C、重点人力资本的概念D、难点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E、思考题1、什么是人力资本?其形成途径有哪些?2、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3、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4、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第五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中国家要想谋求发展,就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引进,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B、教学内容第一节 技术进步一、技术与技术进步二、技术进步的类型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四、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二、技术创新的扩散第三节 技术

22、差距与技术转移一、“技术差距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三、技术转移的类别和途径四、国际间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第四节 技术选择一、技术选择的经济含义二、中间技术论和适用技术论三、技术选择的标准C、重点技术创新D、难点技术引进中技术选择的标准和规范理论E、思考题1、谈谈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2、按要素比例标准,技术进步有哪些类型?3、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内容是什么?4、分析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论述技术差距理论。6、国际间技术转移存在哪些制约因素?7、技术选择有哪些标准?第六章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弄清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23、明确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实现循环经济。B、教学内容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意义及原则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二、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自然资源的耗竭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三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分歧五、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C、重点资源与发展D、难点环境决策E、思考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原则是什么?2、谈谈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怎样解决环境问题?第七章 制度变迁

24、:政府与市场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除了必须具备相当的国内要素与国际条件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经济运行与调节机制;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把握发展中国家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调控机制。 B、教学内容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一、市场经济的特征与效率二、市场失灵第二节 政府干预与政府失效一、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二、政府失灵三、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一、制度的定义及功能二、制度变迁及形式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C、重点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D、难点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E、思考题1简述市场经济的特征与效率。2试比

25、较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3试比较制度变迁的两种形式。4谈谈制度变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第八章 经济发展战略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把握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条件; B、教学内容第一节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一、 平衡增长战略二、 不平衡增长战略三、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第三节 发展极和增长点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的形成(二)“发展极”的作用二、“增长点”理论三、“回流效应”和“传播效应”理论第三节 进口替代战略模式一、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涵义、目标和发展阶段二、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中政府的作用和基

26、本经济政策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成效与缺陷第四节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一、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涵义、目标和发展阶段 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中政府的作用和基本经济政策 三、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成效与缺陷C、重点出口替代发展模式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D、难点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E、思考题1、试述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之间的关系。2、借鉴地区平衡理论,分析中国区域均衡发展问题。3、“发展极”和“增长点”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会产生什么影响?4、比较出口替代发展模式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第九章 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发展中国家传统农

27、业的特点;弄清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把握发展中国家农业的转型。B、教学内容第一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产品贡献二、市场贡献三、要素贡献四、外汇贡献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定位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定位第三节 改造传统农业一、制度创新,建立适合传统农业改造的土地占有制度、生产组织制度和激励制度1、土地改革2、实行“居住所有制” 的生产组织形式3、制订一套对农业不采取歧视态度的适宜的经济政策二、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三、政府支出和投资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常规农业现代化的局限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建立新的农业发展观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3、

28、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政策4、 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5、制定全面的综合性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C、重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难点传统农业的改造E、思考题1、试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发展中国家土地制度变革的基本要点是什么?4从发展中国家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探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途径。5试述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所需采取的对策。6、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第十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掌握工业化的多种模式;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促共进的

29、。B、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业化道路一、什么是工业化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三、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四、工业化的模式第二节 城市化问题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一)城市化发展的超前性(二)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C、重点工业化战略D、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E、思考题1、谈谈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谈谈工业化的发展阶段。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如何?4、比较工业化的四种模式。5、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第十一章 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 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两缺口模式的公式及意义,弄清外部资源与经

30、济发展的关系,了解利用外部资源的具体形式。B、教学内容第一节 两缺口分析一、两缺口分析的基本模型二、两缺口分析的意义三、两缺口分析的缺陷及其发展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出口的积极作用(二)进口的积极作用(三)对外贸易为剩余资源和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四)对外贸易是调节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五)对外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素的积累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局限性三、贸易条件与贸易政策(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论(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1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

31、重要性2经济发展中过度贸易保护的局限性第三节 发展援助与经济发展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是指国际机构或外国政府通过货币或实物形态,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一、发展援助的特点1.非赢利(商业)性。2.具有较大的让与成分。3.援助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二、发展援助的形式和条件1.发展援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划分:(1) 从是否需要偿还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赠与”和“贷款”两类;(2) 从援助的使用去向可分为“项目援助”(专款专用)和“规划贷款”(使用较自由);(3) 从是否附带条件可分为具有限制性条件(如指定须购买援助国的商品、劳务)和无附带

32、条款的援助;(4) 从援助贷款期限看,可分为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两种;从援助的来源看,可分为外国政府的双边援助和国际机构的多边援助。2 发展援助的条件,它包括援助机构、援助期限、援助贷款的利息等。三、发展援助的效果对于发展援助的效果,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在理论分析与实际作法上也存在着种种的矛盾现象。1.不少激进学派的学者认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在许多情况下是代替而不是增补本国的储蓄。2与激进学派的观点相反,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援助的确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变革。C、重点利用外部资源的具体形式D、难点两缺口分析E、思考题1、两缺口分析公式的推导及其实际意义是什么?2、联系对外贸易

33、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说明我国开放政策的意义。3、评述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内容。4、探讨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利弊。5、什么是经济援助?它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第十二章 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发展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发展中国家通过金融开放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引入国外资源和国外金融机构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了解金融国际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风险,把握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国际化战略政策。B、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的利益一、金融国际化促进国内资本形成(一)资本流入促进国内储蓄率提高(二)金融机构多元化促进储蓄率提高二、金融国际化提高资源配置

34、效率第二节 金融国际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风险 一、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受险形式 在一国金融结构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其金融体系可能产生以下六种风险:1.恶性通货膨胀与货币对内的急剧贬值。2.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债务违约与信用危机。3.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特别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急剧贬值。4.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大幅下跌。5.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或处于不稳定状态。6.货币替代与国内资本外逃。二、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决定因素(一)风险的内部决定因素及其作用于金融体系的形式 风险的内部决定因素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体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的核心是政府对内过度利用

35、金融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1.政府替代与经济发展2.强制金融与风险积聚政府替代的形式和手段非常丰富,其中“强制金融”和“强制财政”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的主要形式。“强制金融”的含义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市场采取约束性措施,在价格和数量方面对资金分配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控制的手段主要集中在限制利率、信贷配额与限制市场准入和限制资产替代等四个方面。强制金融从四个方面积聚了金融风险:(1)个人风险,个人风险表现在国家银行处于高度垄断地位,存款人无法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之间选择合意的交易对手和金融资产,不得不承受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数的存款利率。(2)政府风险,政府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政府选择的重点

36、金融支援的产业是否符合效率原则,而且即使政府选择了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否长期保持其高效率或适时地进行产业升级又是一个问题。其二是由于银行部门的资源大部分由政府支配,因此政府必须以国家信用为银行进行担保,这种担保可以是明示的和默示的。 (3)银行风险,银行风险实际上是道德风险,由于个人部门不存在选择的权力,又因信息费用昂贵缺乏监督政府控制银行的能力,因而“货币选票”的作用也就失却了。再加上政府部门明示或默示的信用担保因素,银行作为个人部门的“代理人”角色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可能无限膨胀,银行不关心贷款风险,不关心贷款效益,使不良资产大量积累。(4)厂商风险,厂商风险是依附于银行的道德风险之上的,它表现

37、在:由于可以通过非价格竞争渠道从银行获得大量优惠利率贷款,厂商缺乏依靠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产品层次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产生对投入性经济增长方式的依赖性。由于在银行和厂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监督人的银行因道德风险而缺乏监督动力,厂商对资金的使用可能缺乏效率。(二)风险的外部决定因素及其作用于金融体系的形式1.金融国际化加剧了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2.金融国际化加剧了金融体制的脆弱性。第一、金融国际化延长了支付系统的链条。第二,金融国际化导致金融业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激烈竞争,使金融机构的利差不断缩小,表外服务不断增加,削弱了金融机构抵制危机的能力。第三,金融国际化加剧金融监管的复杂性。3.

38、金融国际化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加剧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第三节 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一、以经济的高度市场化克服实质经济的缺陷二、以国内金融制度自由化降低金融风险三、以金融市场现代化降低交易成本,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四、 以金融监管的制度化限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战略的经验一、两条基本的道路:渐进式金融国际化与激进式金融国际化二、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对内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国际化之间的配合三、金融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关键(一)模式一与风险缓释效应(二)模式四与风险的急剧释放效应(三)模式二与风险叠加效应C、重点金融国际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风险D、难点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管

39、理 E、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的利益有哪些?2、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有哪些风险?3、怎样确保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战略成功?第十三章 国际经济新秩序A、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握南北关系的实质,明确加强南南合作的意义及途径,提高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认识。B、教学内容第一节 南北经济一、旧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南北关系二、南北关系的现状及前景第二节 南南合作一、南南合作的回顾二、南南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三、南南合作的意义及前景第三节 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旧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平等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重点国际经济新秩序D、难点南

40、北关系E、思考题1、南北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如何?应怎样看待南北关系的实质?2、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南南合作的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3、旧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国际经济新秩序?参考书目1、 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2、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3、 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5、 托达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6、 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 洪银兴: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 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