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288365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著有模仿的法则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创始人,模仿理论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后出版舆论与群集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套的作用。依据塔德的理论认为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然而,经过米勒多拉德、班杜拉及其他许多学者的研究,模仿性行为犹如其它许多种类的行为一样,也是习得性的。模仿是社会学习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婴幼儿就是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

2、识的。模仿也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能说麦独孤受 C.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试图用本能解释行为。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不承认本能之说,他认为个体的本能性行为也是在环境适应中学习来的。麦独孤反对华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类行为源于本能,“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 - 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 - 基本源泉和动力”。此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人类与动物均皆有之。1908 年他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以本能说独树一帜,曾再版 24 次。他在书中对本能的定义为:一个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物倾向,决定那些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做出某种特

3、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按麦独孤的本能说(instinct theory),人与动物本能性行为表现时,其中包括三种成分: 知觉成分:指个体对某些特定刺激给予特别注意的先天倾向,如认识食物等。 行动成分:指个体的目的导向行为活动,在达到目的从而获得满足之前,行动不会停止,如觅食、求偶等。 情绪成分:指伴随行动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如觅食得食而有愉快情绪,与敌人战斗而有忿怒情绪,因逃避而有恐惧情绪。 举出 12 种本能他举出 12 种本能,如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等。认为这些本能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行为,本能可以是无限的。本能使机体驱向目

4、标,每一种本能活动都有一定目的,都包含一个情绪内核,有一定的情绪相随,如逃避与畏惧、争斗与愤怒、母爱与温情相伴随。麦独孤还用本能情绪说解释群体心理。认为情绪增强是使群体凝聚的粘合剂。他把群众过激行为视为初级本能与情绪作用的结果,这与 G.勒庞的集群说类似。麦独孤的本能理论,最早载于他 1908 年所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所以一般公认他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麦独孤的本能说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曾风行一时,后来受到许多学者批评,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即是其中之一。虽然就人类行为而言,本能学说现今已不为人们所接受(除了 S.弗洛伊德学派外),但是麦独孤的主张却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引起人们对本能的兴趣

5、,特别在动物生态学家中,这一点可在 N.廷伯根和 K.洛伦茨的著作中看出。心灵、自我与社会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篇 心灵 7.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意义 12.普遍性 13.反思智能的本质 14.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心灵与符号 17.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自我 18.自我与有机体 1

6、9.自我产生的背景 20.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自我与主体 22.“主我”与“客我” 23.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篇 社会 30.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共同体与制度 35.“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

7、的进一步思考 38.同情的本质 39.冲突与整合 40.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概要与结论 补充论文 1.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生物学个体 3.自我与反思过程 4.伦理学片断1. 心灵心灵是社会行为主义的逻辑起点。在米德看来,心灵的本质是内在的,是某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心灵不能脱离社会文化及人际关系而独立存在,是个人在其生活世界里不停地想做某事以及去做某事的动因。但这种隐藏性活动只是人行动的前奏,是一种准备,还没有在现实中展现。当然,米德的心灵概念与一般心理学意义的心灵不同,后者认为心灵是人类的天性本能,是先社会而存在的。这样看来,米德将心灵看作

8、是结构而不是过程。他认为,心灵是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应性的理智的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灵的客体。人和动物都有心灵,但人的心灵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以下的能力: (1) 以符号表示环境中的客体; (2) 预演对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 (3) 抑制不合适的路线,选择可公开采纳的行动途径。所以,动物的生理性冲动只是活动的动力,只能满足后来的习惯,而人则不同,人能根据形势,凭借反应理智的力量去控制在某种形势下的特有的活动,并做出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反应,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可能的创造发明。其实,米德的主要精力不是对个体心灵结构的分析,而是注重个体是如何形成这种能力的。根据行为主义、进化论和实用主

9、义的原理,他认为心灵的产生是一种选择过程,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心灵是通过交流出现在人类的机体生活中,当个体能运用某些显著的“符号”时,心灵才会出现在人类行为的某些特定点上。3 (P88) 因此,在心灵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重要作用。只有在个体能向他人或自己指出各种意义,开始意识到他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与他一起参与社会过程的个体的关系以及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个人和他人) 的反应和作用发生改变时,心灵才会出现。米德认为,心灵从发生和功能上都是社会性的。心灵产生自社会交流过程,通过与群体成员联系,个体以逻辑符号逐渐内化传递给他的意义,学会假设别人的观点并学会思考。当心灵产生于这个过程时,个体就开始控制

10、并调节其在社会中的行动,这也使社会更加持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人类社会的持久性依赖于共同的一致意见,而这种一致意见又需要有思想的思考。心灵在功能上是社会性的,即个体不断地向自己说明他人的角色,并根据他人的解释控制自己的行动。为了贯彻这一思想,他必须从某些观点出发同自己对话,并通过使自已融入他人的角色而得到这些思想。总之,米德认为,心灵是在社会过程中、在社会相互作用这个经验母体中产生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心灵是行动,是使用符号去指导符号通向自我的动。”4 (P64)2. 自我米德认为,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人有“自我概念”,即有心灵的个体能够成为其自身的对象。人可以和自己交流,就像能和他人交流即

11、通过始终如一的、稳定的态度、意象把自己作为人类的含义进行彼此的交流同样自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好像是在和自己讲话,是在与一个“内部的人讲话”。这样看来,米德并不把自我简单的看作是接受刺激并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被动的容器”。米德对自我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自我是客我(me) 和主我( I) 的统一体。“主我”是个人对于其他有机体态度的无组织的反应,即行动的自发性或冲动性,是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客我”是个人自我反思其他有机体的有组织的态度,即得自于他人的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个人而言,就存在于他的直接经验中。主我是下一时间的客我,客我是早期的主我。任何行动都是起于“I”而止于“m

12、e”。“I”给行动以动力而“me”为行动指明方向。自我的本质也是社会过程,是通过主我与客我互动的结果现实的行动表现出来的。在主、客我的关系中,主我“可以说正是对于处于个体经验之中的社会情境作出的响应,就是个体对于他人的态度(当他对其他人采取某种态度时其他人对他采取的那种态度) 所作的回答。这样,现在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就会有新的成分。主我赋予了自由的感觉、主动在该情境中我们采取了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动作方式。我们意识到我们自身,意识到是怎样种情境。但是我们究竟将如何动作,一定要动作发生之后才进入我们的经验”。1 (P158) 由此可见,“自我”当其为主体时由行动中的主动之我构成,当其为对象(客体) 时

13、由被动之我构成。米德认为,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并非与生俱来,是在社会经验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他划分了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是原始的、不能运用符号的。模仿是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儿童只是无意义的模仿动作,不明白到底在做什么。动作仅仅是模仿,缺乏意义和对符号的理解,不能运用语言对自我和客体定义。(2) 扮演阶段。儿童可以用有意义的语言对客体定义,原来模仿对待客体的方式就被因互动产生的意义所取代,自我也被他人所认可和定义。此时,儿童开始形成自我,即,能直接积极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并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作到这一点。但是,儿童的角色模型是不稳定的。他没有看待自己的单一标准,也没有关

14、于自己的一致概念,尽管他能把“其他的重要他人”分离开来。(3) 游戏阶段。这是自我的完成阶段。这时,儿童必须在情境中同时担当众多角色,即,必须从几个重要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能从参与某些合作活动的人群中获得复合的自我形象,形成“泛化的他人”。正如米德所指出,当一个泛化的他人内化成熟时自我便产生了。3. 社会米德的社会概念与“泛化的他人”紧密联系。在他看来,动物(昆虫) 的群居生活是出于本能生理的冲动行为。人的群体生活,则是社会成员行为的集合。而所有的群体生活从本质说都是合作行为。米德认为,社会不是一种客观实体,而是社会成员互相作用的网络,个体通过使用符号给自己和他人的行动以意义。一切社会结构和社会

15、组织都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米德看来,社会制度即共同体成员对某一特定情境的反应代表了个体之间有组织或定型化的互动,是群体活动或社会活动的有组织的形式。没有某种社会制度,没有构成社会制度的有组织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活动,就没有成分成熟的自我或人格(心灵) 。米德强调个体的心灵、自我以及思维活动都取决于参与的社会活动,他以为,个体决不是社会的奴隶,个体构成社会恰如社会构成个体一样实在。米德在运用心灵和自我来研究社会及其制度维护和延续的同时,还用以看待社会是如何变迁的。他认为,无论是社会组织的延续还是转变都需要通过心灵的调适能力并考虑其对于自我的影响。他认为:“因而社会制度是群体活动或社会活动的有组

16、织形式。这些形式经过组织,能使社会的个体成员能够通过采取他人对待这些活动的态度而切当的合群活动。并不存在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理由,使社会制度一定是压制性的、顽固僵化的,一定不能像许多社会制度那样灵活进步,一定不能促进个性而是阻碍个性。”1(P231)可以看出,米德实际上把社会看成是一种构成的现象,产生于个体间的互动,正因为如此,社会才能够在心灵和自我的活动过程中被改造和重组。但是,由于个体是难以预测的,所以他借用主我和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来说明行动的不确定性。总之,米德认为社会是关于共同活动的构成模式,借助符号互动(体现于某种符号,如语言、社会组织等) 维持和改变其状态。在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 倘若没有心灵与自我,我们所了解的人类社会便不可能存在,因为他所有典型特征都是以他的个体成员拥有心灵和自我为前提;但是,倘若心灵与自我没有在人类社会过程的较低发展阶段产生或突现出来的话,人类社会的个体成员便不会拥有心灵与自我。”1 (P20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