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62687962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2.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和朝东杨明石晓冬李秀伟图1 北京市20002012年GDP与增速图2 世界大城市GDP与北京比较(美元)近年来,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 快,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北京城市建设 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现代服务业、高 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首都经济格 局基本确立,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文化 创意产业等核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 强,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与此同 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人口、资 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的发展也 走到了新的节点,因此,准确把握产业发 展规律,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首 都优势是北京能否顺利实现转型,走出一 条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的关 键,也是

2、为世界城市建设奠定坚实产业基 础的要义。现状概况 经济总量、人均发展水平持续增长 从经济总量来看,2009年前全市 GDP一直保持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2009年后增速稍有放缓,2012年全市 GDP达到17879亿元(2832亿美元), 人均GDP为13857美元,但与世界发达 城市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转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全国 领先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第三产 业占GDP比重为76.5%,在全国大城市 里是最高的,三次产业结构已接近世 界发达城市水平。从三次产业内部来 看,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 46.6%提高到2012年的52.8%,成为经济 转型的最主

3、要力量,工业结构调整成效 明显,以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 主导的首都特色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资 源消耗型产业加速退出,与此同时,总 部经济、中央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越来越凸显,首都经济特色更加突出。各区县产业发展层次整体呈圈层递减态势,重点功能 区集聚作用明显中心城区以服务业为主,从中心城区到外围区域, 服务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升 高,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 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工业相对集聚,都市型现代 农业镶嵌其间的总体空间格局。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发挥引擎作用。2012年,六大 高端功能区以7%的平原面积,实现增加值7745.9亿元, 占

4、全市GDP比重从2004年的28.9%提高到2012年43%,对 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其中CBD、金融街 和中关村核心区呈现明显的极化增长特征,20042008图3 2010年全国大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图4 北京与世界大城市服务业就业比重(%)(北京为2012年数据,其它城市为2005年)图6 20042008年就增量密度图话题 THEME | 有生命的产业园区年,三个地区就业密度由2万3万人/ 平方公里增长到约5万人/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重点功能区核心产业更为集 聚,金融街的金融业、CBD的商务服 务业、中关村的科技及信息服务业等成 为各功能区的中坚力量。工业不断向近郊转移,主要

5、向开 发区集中。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 13226.6亿元,市级以上开发区工业总 产值6169.49亿元,其中亦庄、中关村 海淀园、临空经济区三大重点地区工业 总产值约占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近 70%。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聚初步形成。 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5.2亿元,占全市GDP的12.3%,目 前已形成30个集聚区。主要问题 产业功能区规模和布局不断突破总规 根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需 工业用地约60平方公里,年均12平方公 里,而北京市目前开发区内外存量工业 用地共有174平方公里,这还不包括大量 已建未投产、已出让待建的工业用地, 完全能满足未来510年工业用地

6、的需 求,但在总体规划批复之后,伴随着新 的政策(如中关村示范区扩区、促进金 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兴亦庄行政 资源整合等)或大事件(花博会、园博 会、葡萄酒大会、草莓大会等),全市 又新增了60多个各类功能区(尚未包括 2006年后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区),其中规划已批27个、规划在编或 在审34个,这些新增功能区在规模和布 局上不断突破总规,造成资源浪费。功能区的过度建设使得人口集聚压 力不断增加据市流管办相关统计,外来务工人 员共约460万人,在京主要从事批发零 售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 居民服务业五大行业,其中制造业吸引 外来务工人员为103.3万人,占外来务 工

7、人员的15%,按照测算,未来开发区 内外的存量工业用地还可吸纳400多万26 北京规划建设有生命的产业园区 | THEME 话题图7 2010年市级以上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亿元)图10 北京市市域工业用地现状图图12 纽约都市区现状办公面积空间分布比例(%)就业人口,这些就业人口将以外来务工 人员为主,城市外延式集聚的压力继续 增大。用地结构中产业用地比重过高,造 成职住关系失衡由于产业功能区大规模扩张,而居 住空间没有同比增加,全市大部分区域 出现了职住比偏高的现象,并且表现为 中心和城北严重偏高。从与国际其它城 市的比较来看,北京的产业用地比重 也偏高,目前北京市工商用地比重为 22.9%,

8、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绿 地比重为46.9%,而纽约、伦敦、东京 等国际城市工商用地约为512%,居 住、交通和绿化用地一般为6986%。产业功能区发展整体统筹力度需要 加强全市各种名目的产业功能区约120 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 级开发区,6个高端功能区、9个金融产 业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30个文 化创意产业区,此外还有大量乡镇工业 区和村级工业大院。根据各产业功能区 提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金融商务 办公区约16个,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区10 个,电子信息产业区8个,生物医药产 业区14个,创意产业区23个,环保新能 源、新材料产业区7个,这些功能区在 定位上多有雷同,因

9、此在招商引资中存 在恶性竞争,亟需整合。工业用地分散。目前全市约有87% 的工业用地位于国家级、市级开发区以 外,这些用地在2010年形成全市工业产 值53%,与此同时,北京市级开发区平 均面积为4.37平方公里,只有上海市级 开发区平均面积的一半。全市除了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海淀园、昌平表1 国际大都市工商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及其产出城市工商用地比重(%)工商用地产出(亿美元/km2)年份合计其中:工业商业大伦敦4.7-38.642005纽约市7.593.753.84-2006东京都11.286.454.83128.072007大巴黎地区1284-1996北京规划建设 27话题 THE

10、ME | 有生命的产业园区园、电子城外,其它开发区面积都小于10平方公里,而 上海的松江、青浦、嘉定均大于50平方公里,另外还有4 个开发区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商务办公空间分散。同世界城市商务办公空间相比, 北京的商务办公用地空间分布显得过于分散,重点不突 出。几大世界城市里,最核心的中央商务区的商务办公 面积都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次一级的商务办公区相对 较小,如巴黎德方斯地区约250万平方米,伦敦码头区约 110万平方米,而北京的商务办公功能虽然形成了CBD、 金融街、中关村西区等几个集聚区,但总体来看,集聚 度较低,全市规划约20个集中商务区,但首位商务办公 区CBD只占总的商务区办

11、公面积的12%,而曼哈顿的办公 面积占到整个纽约都市区的54.5%。产业功能区开发强度较低,产业层次低,土地效益没 有充分发挥2008年国家级开发区地均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平 方公里,市级开发区为37亿元/平方公里,开发区外散布 的大量乡镇工业用地地均产出只有19亿元/平方公里,与 东京的600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相比差距较大,与此 同时,市级开发区和市六大产业基地容积率只有0.5,产 业层次低、开发强度过低是各级开发区用地效益低下的 主要原因。功能区周边功能配套安排与产业项目的需求不匹配一些产业功能区周边的配套设施没有考虑相关项目的 实际需求,造成城市功能的分离与割裂,如某信息产业 园

12、周边的居住用地被一些廉租房、安置房项目占据,导 致一些想就近上班的园区职工只能去周边城中村租房或 者到周边乡镇买小产权房。未来展望积极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其对 区域乃至全国产业发展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关村科学成为核心,以海淀山后、昌平平原 地区的产业园区为主体形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核心区,在此基础上,依托全市的各类产业园区建 设承担核心区技术转移与产业化职能的拓展区,促进 创新成果产业化与重大项目落地,并与滨海新区、曹 妃甸工业区等环渤海重点经济聚集区建立战略合作关 系,形成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依托上述三 个层次的空间基础,不断完善中关村创新自主示范区

13、的内涵,不断延展创新产业链条,有计划、有重点地 将市域、区域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空间逐步纳入 示范区范围,最终形成创新资源和创新模式多样化、 分工合理、辐射区域、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 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及央企的积 极作用,着力发展金融、商务、信息服 务、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 总部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决策与管 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吸引世界 高端企业总部集聚,着力发展金融、商 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通过对总 部管理、高端服务、科技研发等价值链 核心增值环节的掌控,不断增强经济的 综合辐射力与影响力,建成具有全球影 响力商务、管理、金

14、融、信息服务中 心。积极推动国内外资源进一步向核心 功能区集聚,CBD地区重点吸引大型 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律师、会计、传媒、 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金融街 主要吸引金融企业与央企总部,中关村 地区主要吸引信息、软件等高科技企业 总部以及跨国公司研发总部,通过集聚 区适当的功能分工促进各自专业化服务 水平提升,并通过相互协作形成区域性 高端服务网络,在实现城市职能跃升的 同时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从市域和区域两个空间层面优化产 业布局在市域层面,加强市区两级统筹 (建设时序、资金投入、优质资源供 给),突出重点,市级层面上主要在 现有分散基础上抓几个重点,形成拳头 产业集群,区级层面上结合区

15、县功能定 位、着眼特色优势产业抓12个重点功 能区集中建设并充分利用中关村、金融 街、CBD、临空经济区、亦庄经济技 术开发区等现状发展情况较好、发展阶 段成熟、知名度较高的城市产业功能区 的示范作用、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形 成区域经济板块。与此同时,下决心解 决环绕中心城周边的集体建设用地上的 “小、散、低”问题,积极推动乡镇集 体产业用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产 业升级转型。在区域层面,则主要通过 税收分成、产业链配套、共建产业园的 等方式将某些产业环节在区域布局,在 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产业优化协同发展。28 北京规划建设有生命的产业园区 | THEME 话题产业园区建设模式选择与规划特质郭

16、阳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 转型的双重目标驱动下,科技园区作 为先进开发理念和先进生产力的承载平 台,在全国范围迎来了新一轮热炒和追 捧。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 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定位 的园区纷纷展开建设,少则几平方公 里、多到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纳入开 发范围,各种软件园、生物园、环保园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纷纷加入对有限产 业资源的争夺。与此同时,作为开发工 作的前提和基础,空间规划在被置于优 先和显要位置的同时,依然习惯于从城 市开发的共性需求入手,往往忽略园区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城市功能匹配, 从而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形成规划与开发的错位和不协 调。如

17、何结合区域条件选择适宜的园区模式,如何依据 产业需求开展空间规划,成为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实施 的先决条件。特别针对产业园区的高级模式创新型 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如何通过空间规划满足产业发 展的多元化、深层次需求,也成为实现产业园区引领经 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决定因素。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园区作为一种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土地开发模式,已 走过近30个年头。从1984年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 1988年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1999年的中 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模式由最初单纯生产导 向的要素集群逐步发展为产业链主导的产业集聚,以及建立事前把关、事后评估的项目的 综合评估机制,继续推进

18、向绿色、低 碳、可循环发展模式转型新项目引进要充分考虑首都资源环 境特点,依据环境友好、发动性、战略 性、创新性、高成长性等原则针对生态 涵养区、城市发展新区、中心城地区等 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项目事前把关标 准,如生态涵养区的资源环境类指标相 对重要,而平原新城地区作为未来产业 增长的重点地区,经济效益、成长前景 相对重要,在中心城地区则对项目技术 进步与创新能力要求更高,通过事前把 关确保引进项目质量与方向。与此同 时,也要建立完备的项目实施事后评估 体系,一是考察项目实施前的承诺目标 的实现情况以及建设实施情况,二是考 察实施后的运营效果与收益情况,三是 考察社会各界对项目实施运行情况的反

19、 映与评价,通过定期的实施综合评估结 合土地退出机制决定该项目的去留,从而确保产业功能区的持续活力。创新土地使用模式对于新用地的投放,政府可采取分期供地和评估(已 投 产 效 益 、 需 求 )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 掌 握 主 动 , 防 止 圈 地。对于已经出让但效益不好的工业用地,应积极引导 相关企业采取转让、转租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腾龙换 鸟,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存量升级。与此同时,为加强 土地统筹发展,职住接近,功能融合,也可通过政府持 有标准厂房,配建紧邻公租房和职工宿舍,并依据产业 政策招租目标企业来实现土地统筹使用。参考文献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功能区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研究.2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统筹 研究.3 杜立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2(5).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编辑:郑娟北京规划建设 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