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1907945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节 聚落2013.1210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和活动建议的要求,充分体 现了“主体、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成功的。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习的空 间,同时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得到充分的施展。本节课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一般的地理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过程”中学。本节课的亮点有二:第一,引导学生分小组表述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资 料丰富多样,有图片、有模型,体现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准备是充分的。第二,引导学生分不 同的角

2、色讨论“百年四合院,是拆还是留?”,能够使学生们更深刻地懂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 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聚落的类型.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3、知道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2 、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重点难点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2、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图片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或录像。 学生准备:课

3、前搜集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图片或资料。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 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3. 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4. 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什么是“聚落”用计算机展示 学生收集的北 京景观图片。2、城市和乡村 的差异计算机展示一 组不同地区的 “乡村聚落”

4、图片。教材:图“人们 居住在不同的 聚落里”、“乡 村与城市的景 观差异”、“不 同地方的村落 差异”3、聚落与环境计算机展示聚 落形成和发展 的主要因素分小组描述世 界不同地区聚 落的民居特 点,突出聚落 与环境的关 系。地区有:热带雨林地1 、回答问题,开始学习: 回答:“一座房子。” 回答:“建筑群、有道路、有桥梁、 有公园” 欣赏美丽的北京,说出每一张图片 的内容。2、看图片、思考、回答:回 答:“一个是城市聚落,一个是乡 村聚落。”讨论对比:“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差 异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景观 上的差异。回答:“不一样。”小组讨论:“活动 2”内容。 回答:A 图是非洲的(因

5、为非洲经济比较落后,所以那里的房子 低矮简陋。)B 图是欧洲的(因为欧洲经济发达, 人口少)C图是亚洲的(因为亚洲人口多,房 子密集)3、深入探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问:拿出学生手工课上制作的一个建 筑模型问:“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是 什么?” 又拿出由多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沙盘,问:“这又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 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 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 地聚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生活在首都北京这 座大聚落里,它变得越来越美丽了,让 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美丽的北京”: 创设情境、进入主题:“欣赏完美丽的北京,我们再来看一组聚落图片”: 问:

6、“这一组图片中表现的聚落与北京 是否有不同?如何不同?请说出 二者的差异。”评价:略问:“那么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组乡村聚落都一样吗?”区、热带沙 漠地区我国 云南地区、 我国黄土高原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和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请分别小组讨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思考回答:聚落的形成要受自然条 件(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资源丰“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提供的活动 2 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图片 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地区、蒙古社会条件(发展历史、生产条件、 地区、寒带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影响地区、我国南方地区。 计算机游戏:寻找形成聚落的条件。4、聚落的发展各学习小组分别描述

7、世界不同地区与保护 的聚落特点:图片展示“四 合院”过程:说明理由。问题深入: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了什么 结论?一个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很 大,人民生活的聚落就各有不同。传统文化的继 承与保护计算机展示一 组世界著名的 文化遗产:1、说明该聚落的特点与其环境的关 系。平遥古城、丽 江古城、意大 利水城威尼斯2、谈探访感受。5、继承遗产、创造未来:1 展示所要描述的聚落图片或绘制 的素描图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聚 落模型(如:傣家竹楼、蒙古包等)。2 在黑板上的世界图或中国图中确 定该聚落的所在地区。(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同 聚落的建

8、筑模型或绘制其素描图, 就可以有目的探究该聚落的特点及 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从感性到理性 的认识。)4、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 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 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 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因而任 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 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对世界不同地区的 聚落进行了一次探访活动,了解到了不 同地区聚落中民居的不同特点,下面我 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探访结果和感 受:” 小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 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 往形成了不同

9、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不 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材料、建 筑外貌等因环境而异。同学们还可以在回答:合院。“知道,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课下去了解更多的不同地域、 的传统聚落,进一步探究世界 的民居文化。”模型介绍:自制的四合院结构模型介绍北京的四合院。实践活动: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对四合院进行探究活动,制作 四合院纸模型,并有条件的学校可4、激发情感:问:“说到民居,同学们知不知道北京地区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四合院是北京极富特色的居民建筑, 但是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对北京的四合院进行实地探访,拍摄四合院的照片和录像,了解四合 院的发展变化,访问四合院的老住 户。对传统文化有了更

10、直接的了解。学生观察图片“四合院”角色尝试:小品表演:关于四合院角色: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四合院 的老住户、外国游客、北京城建局 领导、文物局领导。阐述观点:“百年四合院,是拆还是 留?”阅读材料:“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 产”在美的意境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 无穷魅力。5、设计未来设计人类未来的聚落。来探访一下北京的四合院:”拿出学生制作的四合院纸模型: “这是 某某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北京的四合院, 就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条件的学校)“我们再来看一段同 学们自己拍摄的电视片探访四合 院。”承转:“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但 是在北京大多数四合院由于历史久远 都很破旧,并且大都改变了原有的格

11、局 特点。随着北京城市化水平的深化,北 京已然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看了以上 小品,谈谈你们的观点。”小结:聚落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自然 环境的体现,同时它也从不同的侧面记 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 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它们已然成为了 人类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一组世界 文化遗产。古典音乐伴奏,老师加以旁白,文化遗 产的魅力是无穷的,课后,希望同学们 能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条件 的,可以亲临感受她们的魅力。结束语: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 活在地球的人们在保护传统聚落文化 的同时还要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哪位同学将来立志要成为一名建筑学 家?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我们未来的 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