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基础知识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61557127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剑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剑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剑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汉剑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剑基础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剑基础知识汉剑。顾名思义, 汉代风格得剑。一直以来汉剑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得地位。其本身设计就体现着秦汉时期大气得风格, 给人一种正气与霸气。中国剑历来讲究平直端正 , 在传统意识里 , 不但人要行止端正 , 连剑也要端端正正。汉剑身挺直 , 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 , 入鞘则朴实无华 , 出鞘则锋芒毕露。汉剑可以说非常准确得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得温良谦恭让与外圆内方得风格。而其中所蕴涵得“藏”与“显”都就是这种精髓所在。汉代装饰漆器上常用得黑底红纹非常漂亮, 颜色搭配合理 , 图案纹饰精美抽象。 装饰器面除琢饰兽面、云纹、谷纹外 , 尤以浮雕得蟠螭纹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 , 生动巧妙 ,

2、 碾磨得圆润细腻 , 华丽精细。据史料记载 , 汉剑在当时主要就是用作权贵得象征, 视为一种高贵装饰华美得工艺品, 而在战场上 , 仍就是一种不可少得武器。汉高祖刘邦起事, 就就是从剑斩白蛇开始, 而其后汉代得皇帝无不佩剑。 汉代得男子崇尚武力, 男子成年后喜欢腰悬佩剑, 奉为时尚。 这一点连纯粹得太学文生也不例外。所谓“剑者, 君子武备 , 所以防身”就就是这个道理。在西汉, 官吏们佩剑就是一种义务, 特殊得仪式或场面更就是不可缺少。古剑神采剑 , 古之圣品也 , 至尊至贵 , 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 , 近搏之器 , 以道艺精深 , 遂入玄传奇。释名 . 释兵曰 : “剑 , 检也 , 所以

3、防检非常也。 ”素有“百兵之君” 、“百兵之帅”得美称。古代得剑就是长条形 , 前端尖 , 后端安有短柄 , 两边有刃得一种兵器。 因其携之轻便 , 佩之神采 ,用之迅捷 , 故历朝王公帝候, 文士侠客 , 商贾庶民 , 莫不以持之为荣。 剑与艺 , 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 , 立身立国 , 行仁仗义 , 故流传至今 , 仍为世人喜爱, 亦以其光荣历史, 深植人心 , 斯可历传不衰。在武行中剑多作为防身性兵器, 由于携带美观 , 所以名士贵族多佩剑, 久而久之剑被大众视作有智慧、有内涵、有身份得兵器。剑修长光洁得形态颇具优雅气质, 自古还受到文人得特殊青睐, 不仅以剑抒怀作诗咏叹, 更佩带操

4、练。 连冯谖与汉初得韩信, 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一把剑, 尤其就是一把好剑, 应该就是钢柔并济, 钢 , 其利断金 , 无坚不摧 ,柔, 保证一定得柔韧性 , 不易断折 , 甚至可以盘起来围在腰间。剑得精妙与几千年深厚得文化底蕴 , 哪就是一个外国人能够明白得?! 中国得中国刀剑文化与侠客文化一脉相承, 也就是一种深藏不露得文化。李白得侠客行这样吟诵: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剑不出鞘得时候并不就是杀人得武器, 而且普通得非常不起眼, 甚至可以深藏身与名 , 但就是剑一旦出鞘, 则杀气暴涨 , 十步杀一人 , 丝毫也不含糊。 真正得武学高手并不张扬,

5、而张扬得往往不就是真正得高手 , 这就就是中国得儒家文化。 “藏”与“显”得哲学即蕴涵其中。汉剑规格按长度分类 :短剑长在 50-70CM 左右 , 剑身稍阔 , 剑脊略薄 , 刺削并重 , 多饰以铜格。长剑全长在 80-110CM 左右 , 剑茎约在 20CM左右 , 刃宽 3、54CM左右 , 大多 3、7CM或 3、6CM,刃厚度一般在 0、 8CM。相对霞身厚脊 , 重击刺 , 可双手握大力劈斩。超长剑全长 100-140CM左右 , 少数达到 160CM,基本为双手持握 , 多饰玉具 , 少部分饰金银 , 多为王侯显贵得佩饰之器。按剑形分类 :剑身为 4 个面叫四面汉剑。剑身为 6

6、个面叫六面汉剑。剑身为 8 个面叫八面汉剑。原形汉剑身长而窄, 分八面研磨 , 故有“八面汉剑” 一说。 一般说来八面汉剑从厚度上要比四面厚 , 强度上当然也会比四面要强 , 四面拿在手上更轻灵。八面感觉要威严一些 , 四面简约一些。最初得八面剑就是青铜剑, 青铜硬而脆 , 局限了剑身得长度, 最初得解决方法就是加宽剑身, 在上半段缩窄 , 并在浇铸时在剑脊与剑刃采用不同含锡量得青铜。 随后战争用剑形制不断加长 , 单纯增加剑身宽度得方法已不可行 , 铸剑技术出现了新得突破 , 即借增加剑身得棱面以增强强度 , 于就是细长八面青铜剑大量出现在战场上, 此亦为世界青铜铸剑技术得最高锋。 但即使如

7、此 , 青铜剑长度与强度得矛盾仍然无法彻底解决, 终于被铁剑完全取代。铁剑普及后,仍有部分承袭遗风保留了八面制形。但对铁剑而言, 八面较四面并无明显优势, 却增加了成本。在突破了青铜剑得强度瓶颈后, 后期得战争用剑不断加长得趋势越发明显, 一米以上得长剑大量出现。 当然 , 在现代仿汉代风格剑得制作与收藏中, 更多得就是考虑其品相以及就是否符合个人喜好。剑得各部位包括: 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与穗。剑具装饰从海内外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得实物分析, 汉代钢铁剑得剑具与装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壮硕珍稀得櫑具: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着一把公元前3-2 世纪得汉铁剑, 全长达

8、85CM,虽然经两千余年得风雨, 此剑品相仍保持完美。 装具、鞘柄与髹漆几乎原整无缺 , 就是迄今存世外装保存最好得汉铁剑。 剑鞘、柄均为竹制。 首、镡、櫑、櫑硕大夸张 , 雕工精美 , 纹饰传神。 极其难得得就是 ,这四件精美得装具完全为木雕, 在汉武帝时 , 称作“櫑具剑” 。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冠进贤冠 , 带櫑具剑 , 应勋曰 : 櫑具 , 木櫑首之剑 , 櫑落壮大也。 ”这把汉剑与汉书得记载完全符合, 亦就是目前已知櫑具剑得唯一实例, 珍惜无比, 绝对就是国宝级得藏品。华丽优雅得玉具:在上海博物馆内保存着一把品相极其完美得西汉玉具剑。目测此剑通长超过 100CM,剑身仅轻微锈蚀 ,

9、 表面包浆圆熟。剑茎扁平 , 宽度约为剑刃得一半 , 足够支撑大力劈杀而不至于断裂四件玉具与剑身 , 剑鞘契合牢固 , 本身完美无缺。 更加难得得就是原件剑鞘也就是基本得以保存下来。此剑就是典型得中原钢铁剑 , 造型修长 , 剑刃犀利 , 装饰古雅。根据玉具得纹饰与剑身得造型等特点分析 , 应该为西汉早期中原贵族佩饰剑。说苑反质曾载: “经侯过魏太子, 左服玉具剑 , 右带佩环 , 左光照左 , 右光照右。太子不视。经侯曰: 魏国有宝乎?太子曰: 主信臣忠 , 百姓戴上 , 此魏国宝也。 经侯应声解剑而去佩。 ”这则故事反映出, 当时贵族阶层多视玉具剑与玉佩饰为宝物。至汉代时, 此风更盛 ,

10、并成为相互馈赠得礼物。汉书匈奴传载: “单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宫, 赐玉具剑。 ”汉书王莽传亦载: “进其玉具宝剑, 欲以为好。”可见西汉时 , 仍以战国时流行得“世人之主 , 皆以珠玉戈剑为宝”( 吕氏春秋侈乐), 以佩戴“玉具剑”为时尚, 特别就是加之工艺技术得不断发展, 所以汉代玉具剑上得玉质装饰物较之战国数量大增。虽然造型、工艺基本继承了战国传统风格, 而图案纹饰则更加新颖别致。器面除琢饰兽面、云纹、谷纹外,尤以浮雕得蟠螭纹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 , 生动巧妙 , 碾磨得圆润细腻, 华丽精细 , 具有很高得艺术价值。奢华显赫得金银饰与金银具:从出土事物来瞧 , 汉代中原贵族钢铁剑在剑身与剑具

11、上错鎏金银者较少具者更加稀罕。 前者多为王侯显贵得日常佩剑 , 就是身份与等级得标志, 而配装纯金银; 后者则多为短剑或匕首, 即供随时赏玩又可贴身卫体。但无论何种形知与功用, 均极其华美 , 绚烂夺目。古朴实用得铜具 :櫑具、玉具与金银具钢铁剑 , 大多为为舆服佩剑或权贵饰剑 , 非战斗所设计。 从出土实物来瞧 , 汉代中原格斗钢铁剑 , 大多数采用无装饰得素铜剑具。 这些剑或就是装备军队得实战兵器, 或就是普通人日常防身得佩器。剑体上所装剑首、剑格普遍以铜铸成。这就是因为铜便于铸造形 , 易于磨光装饰 , 比钢铁更具审美价值。所以直至今天 , 刀剑上得附件仍多以铜制。一般剑格为“凹”形 ,

12、 少量为平“一”字形。茎末剑首通常为圆盘形。汉朝名剑汉剑另一种词义解释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赤霄 : 汉高帝所得 , 铁 , 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 ,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帝王一生。起义时由铸剑师打造得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饰有七彩珠、九华玉得寒光逼人、刃如霜雪得宝剑, 剑身镌刻两个篆字: 赤霄。“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得宝剑。颇具历史价值。梁 .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 “刘季在位十二年 , 以始皇三十四年 , 于南山得一铁剑 , 长三尺 , 铭曰赤霄 , 大篆书。” 斩蛇剑 : 一名“

13、斩蛇” 。汉高祖刘邦白蛇之宝剑。 西京杂记 : “高祖斩白蛇剑 , 十二年一加磨莹, 刃上常若霜雪。 ” 断蛇 : 古代剑名。广雅 . 释器 : “断蛇 , 剑也。”王念孙疏证 : “西京杂记云 : 汉高帝斩蛇剑 , 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 , 刃上常若霜雪 , 光采射人 , 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 。”汉朝铸剑工艺精湛, 而名剑则代表其典范, 这一时期得名剑代表有:神剑 : 汉太公所得 , 命诀载 : “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 : 若得杂冶即成神剑 , 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赤霄 : 汉高帝所得 , 铁。铭曰 “赤霄” ,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

14、蛇即此剑神龟 :汉文帝铸 , 三尺六寸 , 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 帝崩命入剑玄武宫八服 :汉武帝铸 , 铭曰“八服”, 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 , 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毛贵 : 汉宣帝铸 , “以本始四年铸, 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衍 : 汉平帝所得 , 上有帝名 , 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秀霸 : 汉光武所得 , 铭曰“秀霸” , 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玉具剑 : 光武以赐冯异 , 七尺 , 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 , 以冯异为征西将军 , 讨之车驾送至河南 , 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龙彩 :汉明帝铸 , 永平元年铸

15、 , 上 作龙形 , 沉之洛水中 , 水清时 , 常有见之者金剑 :汉章帝铸 , 金质 , 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安汉 :汉顺帝铸 , 铭曰“安汉”, 永建元年铸中兴 :汉灵帝铸 , 文曰“中兴”, 建宁三年铸 , 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汉剑渊源汉剑可以说就是代表了中国铸剑工艺最高水准 , 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得 , 应该就是东汉时代出现得 “百炼钢”。百炼 , 则就是反覆加热、 折叠锻打一百次 , 使得杂质尽出 , 最后锻造出最精纯得钢。这样得技术很费工 , 动辄耗费数年 , 才得神兵三五把。这一时期已经很少使用青铜器了, 它得替代品就就是铸铁 , 当时得铸铁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这些技

16、术还通过张骞等使节传到西域当地, 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经济与文化得发展。秦军以青铜器为主 , 秦亡后四年 , 汉朝建立 , 史称西汉 , 就是冶铁业得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初, 铁质农具已经伴随牛耕开始普遍使用, 汉武帝实行盐铁国家专营, 西汉中晚期 , 铁得产量猛增 , 冶炼技术发展迅速 , 质量也显著提高。客观地说, 铁在汉朝已经就是关乎国家兴衰得重要产品, 铁质兵器得大量制造与使用更就是支撑起西汉盛世得一个伟大得力量。公元25 年汉光武帝刘秀 , 推翻了新莽政权 , 重新恢复刘氏统治得汉王朝 , 史称东汉 , 冶铁业由西汉得国家专卖转化为私营为主 , 较西汉有明显得进步 , 水利鼓风炉技术得发明

17、 , 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较欧洲早1100 年。低温炼钢得发明, 使钢得使用普遍化了, 基本取代了青铜刀剑。汉代铁器中用块炼铁作材料得锻件, 有许多已达到钢得标准 , 而且在战国晚期 “块炼渗碳钢”得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到西汉中期已能用反复锻打得方法使之成为早期得“百炼钢” 。满城汉墓出土得刘胜佩剑, 便就是这种正在形成得“百炼钢”工艺得早期产品。刘胜佩剑还经过表面渗碳与刃部淬火, 使得剑刃坚硬、锋利, 而脊部仍保持较好得韧性。另一方面, 汉代铁器中用生铁作材料得铸件, 除了有许多就是经过柔化处理得 “展性铸铁” 以外 , 到西汉中期还有了不少“灰口铁”得铸件, 后者更具有硬度较低、脆性较小、

18、耐磨、滑润性能良好等特点。满城汉墓出土得铁就是“展性铸铁”得制品 , 而车轴承则为 “灰口铁”铸件 , 说明当时已掌握了不同种类铸铁得性能而加以应用。西汉中期, 还发明了利用热处理使铸铁在固体状态下脱碳成钢得技术 , 满城汉墓出土得铁镞便就是用这种工艺制成得钢件。到了西汉后期 , 随着冶炼技术得进一步发展 , 又出现了用生铁炒炼成钢得新方法, 主要就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状态,加以不断得搅拌 , 利用空气中得氧使之脱碳, 以获得不同含碳量得钢, 可称“炒钢”。山东省苍山汉墓出土有错金铭文得东汉永初六年(112) 得“三十炼大刀” , 就就是用“炒钢”为材料,经过反复加热锻打而制成得优质钢件。用生

19、产效率很高得生铁大量地作为制钢得材料, 这就是炼钢史上得一次革命由于汉朝掌握了各种先进得铁兵器, 所以能对付北方民族强大得骑兵。景帝时 , 晁错分析汉朝与匈奴作战得军事形势, 就指出优越得武器就是克敌制胜得有利条件之一。由于冶炼技术进步 , 许多锻件与铸件已达到钢得标准。汉代铁器得制造与使用量很大, 已普及全国 , 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得各个方面, 都起了重要作用。 铁器关系到国计民生、军备国防 , 制铁业成为特别重要得经济部门 , 受到统治阶级得重视。 西汉初期 , 各地制铁业多被控制在诸侯王及富商手中。汉武帝时 , 在各地置铁官 , 垄断全国得制铁业, 并实行专卖政策。 东汉前期 , 承袭西汉

20、制度 ,冶铁业仍由国家专营。但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私设工场 , 自造铁器 , 官府不能禁止。章与二年( 公元 88), 与帝即位 , 宣布盐铁开禁。此后 , 各地冶铁业多为豪强地主私营。钢铁兵器正式装备部队后, 因为硬度与韧度都明显地优于青铜, 也由于骑兵得大量使用,配合其冲锋陷阵、马上接战得战术需要, 对兵器得强度有更高得要求, 所以在西汉末年时 ,钢铁兵器几已完全取代了青铜, 进入了一个全新得时代 , 在这数百年得交替期间 , 同时也就是青铜兵器得发展巅峰 , 无论长度、 硬度、韧度 , 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其最后得灿烂风华。这个时期得长剑常以玉石为装具 , 千年之后 , 长剑已朽 ,玉剑饰却

21、已其精美得质地与纹饰为人珍爱,成为玉器中一个不可或缺得品目。 用玉来装饰兵器, 在我国始于西周 , 经春秋战国至汉代到达顶峰。古代玉就是珍贵之物 , 以玉装饰剑称为玉具剑 , 表示佩剑者得高贵身份与高尚品德。 中国得玉具剑 , 就是在剑得首、镡与剑鞘得标、纰四个部位用玉作为装饰。汉代剑术汉代剑术已甚精备 , 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得深浅。 曹丕典论 自叙 :余又学击剑 , 阅师多矣 , 四方之法各异 , 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 , 有虎贲王越善斯术 , 称於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 , 具得其法 , 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 , 宿闻展善有手臂 , 晓五兵 , 又称

22、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 , 谓将军非法也 , 余顾尝好之 , 又得善术 , 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 , 方食芊蔗 , 便以为杖 , 下殿数交 , 三中其臂 , 左右大笑。展意不平 , 庋更为之。 余言吾法急属 , 难相中面 , 故齐臂耳。 展言愿复一交 , 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 , 因伪深进 , 展果寻前 , 余却脚 , 正截其颡 , 坐中惊视。余还坐 , 笑曰 : 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 , 更授以秘术 , 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 , 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 ) 这段有声有色得记载 , 反映了当时剑术得高超与斗剑风得兴盛。杨泉物理论 : 阮师之作刀 ,

23、受法於金精之灵 , 七月庚辛 , 见神於冶监之门 , 向西再拜 , 金神教以水火之齐 , 五精之链 , 用阴阳之候 , 取刚柔之与 , 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 , 其刀背夹刃 , 方口洪首 , 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 , 斫坚刚无变动之异。剑得招式就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得特点就是刚柔相济、 吞吐自如 , 飘洒轻快 , 矫健优美 , 正如拳谚所形容得 剑似飞凤 , 由此可知其妙。汉剑由于就是圆柄, 所以必须双手持握才能保持砍杀得准确性, 所以以双手剑法习练就可以了 , 可参阅明、茅元仪、 武备志卷八十六阵练制教艺三 中双手剑得习练, 或于承惠双手剑法皆可剑诀歌电

24、挚昆吾晃太阳, 一升一降把身藏。摇头进步风雷响, 滚手连环上下防。左进青龙双探爪, 右行单凤独朝阳。撒花盖顶遮前后, 六步之中用此方。蝴蝶双飞射太阳, 梨花舞袖把身藏。凤凰攘翅乾坤小, 掠膝连肩劈两旁。进步满空飞白雪, 回身骑马去思乡。初习:眼法,击法,洗法,刺法。眼法有六。即瞧剑、瞧走、瞧手, 平视、斜盼、意顾。剑诀云 : “眼像两盏灯” 。击法有五 : 豹头击 , 跨左击 , 跨右击 , 翼左击 , 翼右击。刺法有五 : 逆鳞刺 , 坦腹刺 , 双明刺 , 左夹刺 , 右夹刺。格法有三 : 举鼎格 , 旋风格 , 御车格。洗法有三 : 凤头洗 , 虎穴洗 , 腾蛟洗。握法。剑锋上下朝向 ,

25、 右手握在剑柄前方 , 左手则握于后。握时 , 左手得虎口务必贴近右手得腕根部位 , 使之形成两手一正一反 ( 即手心朝向相反 ) 。大凡舞动剑器 , 无论击、刺、格、洗, 两手均要臂劲宜刚 , 腕劲宜柔 ; 刚柔相济 , 则宛若生龙活虎 , 而身步均匀。斗剑之演练至要(1)24 势斗剑之术 , 初练必须缓慢运行。若图快求急, 定难达动作之准确性。(2) 初练时须一招一式拆开演练 , 切勿连贯 , 以免不得要领。(3) 忌性急 , 忌劳累 , 忌偷懒 , 忌无恒心 , 忌分神。(4) 练习剑术之前后一小时内不宜进食与饮水。(5) 切记“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之间相互配合。

26、词义解释剑墩 : 即剑首。指剑柄得顶部 , 一般剑首中有孔 , 可穿绳。剑镡 : 即剑格 , 亦称护手。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得椭圆形盘部分。剑鞘 : 又称剑匣、剑室。藏剑之物。有铁与木制等, 裹以沙鱼皮 , 涂以朱漆或连云黑漆,又贵者并镶珠嵌宝。剑茎 : 剑柄之古称。 清程瑶曰考工创物水记桃氏为剑考 :“茎者 , 言颈也 , 在首下。”剑室 : 即剑鞘。汉扬雄方言: “剑鞘自河而北, 燕、赵之间 , 谓之室。”剑廓 : 剑梢得别称。汉扬方言: “剑梢自关而东或谓之廓”。剑珥 : 即剑格。又名剑镡。 庄子说剑篇释文引司马云: “镡 , 剑珥也。”剑穗 : 剑柄后缚得装饰品。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剑袍 : 即剑穗。有文武之说, 文剑佩带剑袍, 武剑则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