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61269784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电气部分)安全技术电气安全1、 电气安全概述2、 触电事故及其对策3、 电气防火防爆4、 防雷5、 静电危害防护6、 电磁辐射防护一、电气安全概述电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有不少的比例。例如: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世界上每年电气事故伤亡人数不下几十万人。我国约每用亿度电就触电死亡1人,而美、日等国约每用204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二、触电事故及其对策触电事故的种类电击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单线电击:人占在地面上,与

2、一线接触。(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两线电击:人与地面隔离,两手各触一线。(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可以是两相,也可以是单相)跨步电压电击电伤: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人本身就是一种电气设备,这是因为:人的整个神经系统是以电信号和电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上述电信号和电化学反应所涉及的能量是非常小的。人只要求正常功能所必要的电能,由于这个能量非常小,因此,系统功能很容易被破坏。电击致命原因心室颤动数秒数分钟(68min)死亡窒息窒息-缺氧或中枢神经反射f室颤.特点:致命时间较长。1020min。电休克(昏迷)由于中枢神经反射造成体内功能障碍,昏迷时间长后的死亡。电流效应

3、的影响因素(一)电流值(工频)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轻微针刺,发麻。平均(概率50%),男:mA;女:mA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平均(概率50%),男:16mA;女:mA最低(概率%),男:9mA;女:6mA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I颤=50mA适用于当1st5s时;I颤=50/tmA适用于当sVp15m(p为土壤电阻率,Q.m)的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阈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户外天线的馈

4、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如果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或放电间隙。要注意离开墙壁或树干8m以外。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人身防雷(二)雷暴时,在户内应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以防止这些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调查资料表明,户内70%以上对人体的二次放

5、电事故发生在与线路或设备相距1m以内的场合,相距1.5m以上者尚未发生死亡事故。由此可见,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应当注意,仅仅拉开开关对于防止雷击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雷雨天气,还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止球雷进入户内造成危害。防雷击电磁脉冲(主要针对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是一种干扰源,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引入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一)屏蔽一一建筑物和房间外部设屏

6、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合理布线,避免靠近引下线),线路采用屏蔽。等电位连接一一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组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上述要求处理。)接地一一每幢建筑屋本身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其构成详见GB50057-94(2000版)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二)合理选用和安装SPD(Surgeprotectivedevice)电涌保护器(安装于电源线、信号线进线入口处)电压开关型SPD工作原理:在无

7、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这类SPD的组件。也称“短路开关型”或“克罗巴型”SPD计算机通信网络专用SPD响应时间w1ns。限压型SPD工作原理: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作这类SPD的组件。也称“钳压型”SPD组合型SPD工作原理:由上述两种组件组合而成。可显示两者都有的特性。五、静电危害防护概述静电灾害事故例某企业将小型汽油储罐中的汽油用泵经底部阀门全部抽出来时,因阀门安装在比罐底稍高的地方,为了稍稍提高油的水平面,往油罐里注水。水是从储罐油面

8、上约4.5m处自由落下的。在注水14min后储罐发生了一一爆炸!原因?(一)静电的产生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同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的。1静电的起电方式(1)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静电序列一一按照两种物质间双电层的极性,把相互接触时带

9、正电的排在前面,带负电的排在后面,依次排列下去,可以排成一个长长的序列,这样的序列叫做静电序列或静电起电序列。(2)破断起电一一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1. 静电的起电方式(3)感应起电一一当导体B与接地体C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但B对地电位仍然为零;当B离开C时,B成为带电体。(4)电荷迁移一一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重新分配,即发生电荷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导体上时,会产生有力的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

10、电荷迁移。2. 固体静电固体静电可直接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电容器上的电压J电量Q电容C三者之间保持U=Q/C的关系。可以导出:当Q,e,S不变日U8do将两种相接近的两个带电面看成是电容器的极板。紧密接触时,其间d只有25X10-8cmo若二者分开为1cm,即d增大为400万倍。与其对应,如接触电位差为V,则(在不考虑分开时电荷逆流的情况下),二者之间U可达40000V。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3. 人体静电人在活动过程

11、中,人的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例如,人穿混纺衣料的衣服坐在人造革面的椅子上,如人和椅子的对地绝缘都很高,则当人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分离,人体静电高达10000V以上。液体或粉体从人拿着的容器中倒出或流出时,带走一种极性的电荷,而人体上将留下另一种极性的电荷。人体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可能感应起电而成为带电体,也可能引起感应放电。人体静电引起的放电往往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4. 粉体静电粉体只不过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粉体物料的研磨、搅拌、筛分或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颗

12、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的碰撞、摩擦,以及由于破断都会产生有害的静电。塑料粉、药粉、面粉、麻粉、煤粉和金属粉等各种粉体都可能产生静电。粉体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粉体具有分散性和悬浮状态的特点。由于分散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材料的稳定度降低。例如,虽然整块的聚乙烯是很稳定的,而粉体聚乙烯却可能发生强烈的爆炸。由于悬浮状态,颗粒与大地之间总是通过空气绝缘的,而与组成粉体的材料是否是绝缘材料无关。因此,铝粉、镁粉等金属粉体也能产生和积累静电。5. 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由于电渗透、电解、电泳等物理过程,

13、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也会出现双电层。固定电荷层紧贴分界面的电荷层不随液体流动;滑移电荷层与固定电荷层相邻的异性电荷层随液体流动。液体流动时(r)一种极性的电荷随液体流动,(r)流动电流。(r)管道的终端容器里将积累静电电荷。(二)静电的消失静电的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中和和泄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1.静电中和空气中的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静电放电有以下几种形式。(1) 电晕放电发生在带电体尖端附近或其他曲率半径很小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内。电晕放电的能量

14、密度不高,如不发展则没有危险。(2) 刷形放电火花放电的一种,其放电通道有很多分支。刷形放电释放的能量不超过4mJ,其局部能量密度具有引燃一些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传播型刷形放电高电阻率薄膜的背面贴有金属导体时,薄膜两面带有异性电荷。如有导体接近薄膜表面,则发生放电,非导体表面上大面积的电荷经过邻近电离了的气体迅速流向初始放电点,构成所谓传播型刷形放电。传播型刷形放电形成密集的火花,火花能量较大,引燃危险性也大。(3) 火花放电放电通道火花集中的火花放电,即电极上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的放电。在易燃易爆场所,火花放电有很大的危险。(4) 雷型放电当悬浮在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形成大范围、高电荷密度的空间电

15、荷云时,可能发生闪电状的所谓雷型放电。雷型放电能量大,则引燃危险大。2静电泄漏绝缘体上较大的泄漏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绝缘体表面泄漏;(遇到的是表面电阻);另一条是绝缘体内部泄漏。(遇到的是体积电阻)。半值时间泄漏到Q=Q0/2时所用的时间。用于衡量静电泄漏的快慢,亦即衡量危险性的大小。-湿度对泄露影响一一随着湿度增加,(r)绝缘体表面电阻大为降低(r)静电泄漏。(三)静电的影响因素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势;但如杂质能降低原有材料的电阻率,则加入杂质有利于静电的泄漏。液体内含有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沥青)的杂质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液体内含有水分时,在液体流动、搅拌或喷射过

16、程中会产生附加静电。液体内水珠的沉降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如果油管或油槽底部积水,经搅动后容易引起静电事故。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接触面积越大,双电层正、负电荷越多,产生静电越多。管道内壁越粗糙,接触面积越大,冲击和分离的机会也越多,流动电流就越大。对于粉体,颗粒越小者,一定量粉体的表面积越大,产生静电越多。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的分离,以致产生较多的静电。设备的几何形状也对静电有影响。例如,平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位移比三角皮带大,产生的静电也比较强烈。过滤器会大大增加接触和分离程度,可能使液体静电电压增加十几倍到100倍以上。下列工艺过程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1) 固体物质

17、大面积的摩擦,如纸张与辊轴摩擦、橡胶或塑料碾制、传动皮带与皮带轮或辊轴摩擦等;固体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而后分离,如塑料压制、上光等;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等发生摩擦,如塑料的挤出、赛璐珞的过滤等。(2) 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等。(3) 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如纺织品的涂胶过程等。(4) 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且流速超过1m/s时,液体喷出管口时,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和飞溅时等。(5) 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和由管口喷出时,如从气瓶放出压缩气体、喷漆等。(6) 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底

18、)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时等。3.环境条件和时间的影响空气湿度。导电性地面在很多情况下能加强静电的泄漏,减少静电的积累。周围导体布置。例如,传动皮带刚离开皮带轮时电压并不高,但转到两皮带轮中间位置时,由于距离拉大,电容大大减小,电压则大大升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电气部分四)(4) 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5) 防静电的措施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措施。(1) 取代易燃介质。例如,用三氯

19、乙烯、四氯化碳、苛性钠或苛性钾代替汽油、煤油作洗涤剂有良好的防爆效果。(2) 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通风装置或抽气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混合物。(3) 减少氧化剂含量。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体,减少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性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不超过8%时即不会引起燃烧。2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是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1) 材料的选用在存在摩擦而且容易产生静电的场合,生产设备宜于配备与生产物料相同的材料。还可以考虑采用位于静电序列中段的金属材料制成生产设备,以减轻静电的危害。(2) 限制摩擦速度或流速油罐装油时,注油管出口应尽

20、可能接近油罐底部,最初流速应限制在1m/s左右,待注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流速可增加至6m/s。(3) 增强静电消散过程在输送工艺过程中,在管道的末端加装一个直径较大的松弛容器,可大大降低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积累的静电。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料斗或其他容器内不得有不接地的孤立导体。同液态一样,取样工作应在装料停止后进行。(4) 消除附加静电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附加静电,往往是可以设法防止的。为了减轻从油罐顶部注油时的冲击,减少注油时产生的静电,应使注油管头(鹤管头)接近罐底。为了防

21、止搅动罐底积水或污物产生附加静电,装油前应将罐底的积水和污物清除掉。为了降低罐内油面电位,过滤器不应离注油管口太近。3接地和屏蔽(1) 导体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它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如果袋形过滤器由纺织品或类似物品制成,建议用金属丝穿缝并予以接地;如果管道由不导电材料制成,应在管外或管内绕以金属丝,并将金属丝接地。 工厂或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均应接地。平行管道相距10cm以内时,每隔20m应用连接线互相连接起

22、来。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其他金属物件交叉或接近,其间距离小于10cm时,也应互相连接起来。 注油漏斗、浮动罐顶、工作站台、磅秤和金属检尺等辅助设备均应接地。油壶或油桶装油时,应与注油设备跨接起来,并予以接地。 汽车槽车、铁路槽车在装油之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 可能产生和积累静电的固体和粉体作业中,压延机、上光机及各种辊轴、磨、筛、混合器等工艺设备均应接地。静电接地电阻由于静电的消散过程所对应的泄漏电流很小,一般在微安数量级,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只要不大于1MQ,导体上的静电电荷就可以很快地泄漏掉。因此,原则上所有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静电的接地

23、,其防静电接地电阻值在1M以下就可以了。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Q,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接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a。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工作人员应穿导电性鞋。人体还可以通过金属腕带和挠性金属连接线予以接地。应注意: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工作人员不应配戴孤立的金属物件。(2) 导电性地面采用导电性地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接地措施。有利于泄漏设备及人体上的静电。(3) 绝缘体接地为了使绝缘体上的静电较快地泄漏,绝缘体宜通过为1X106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4) 屏蔽。它是用接地导体(即屏蔽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以增大带静电体对地电容,降低带电体静电电位,从而

24、减轻静电放电的危险。4增湿一般从相对湿度上升到70%左右起,静电很快地减少。但要注意: 有的报告指出在某一湿度下(约60%左右)存在静电产生量的最大值。 水份以气体状态存在时,几乎不能增加空气的导电性,甚至有时因为有水份而使电荷难于泄漏。(试验证明,电荷在干燥空气中泄漏加速。)5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对于固体,若能将其体积电阻率降低至1X107Q以下,或将其表面电阻率降低至1X108以下,即可消除静电的危险。注意:对于悬浮粉体和蒸气静电,因其每一微小的颗粒(或小珠)都是互相绝缘的,所以任何抗

25、静电添加剂都不起作用。6静电中和器又叫静电消除器,装置能产生电子和离子,中和物料上的静电电荷。(1) 感应式中和器。(2) 高压式中和器。(3) 放射线中和器。它是利用放射线同位素使空气电离,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和生产物料上的静电。六、电磁辐射防护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

26、能下降等。2. 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4.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5.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电磁污染、水污染和废气污染被并称为人类的三大污染源,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电磁辐射危害机理解释电磁辐射危害电磁波形式的能量造成的(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100kHz以上才能

27、辐射电磁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是由于电磁波的热效应,当吸收到一定量时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导致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二是电磁波的非热效应,当电磁波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时,人体温度没有明显提高,但会出现如心率、血压等的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对人体有害论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消费警示:日常生活须防电磁辐射。据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出生约三十五万缺陷儿童中,有二十五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据东方日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手提电话可能会导致眼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这项研究结果倘获进一步证实,

28、势必会导致大量索赔诉讼。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二)对人体无害论国内有人认为:“我国比欧、美国家制定的标准还严格,只要控制在这个标准的范围内,手持电话放射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危害”。美国的无线电通信研究会作了一次研究,对25万名手持电话使用者跟踪监测三年后发现,没有一人有异常反应。德国罗尔大学微生物系对蛋白质、病毒、细菌都进行了20天的手持电话电磁波照射,结果没有任何变化。国外很多学者对手持电话放射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对人的思想、智力、反应、体质有任何影响。现在全世界使用手持电话的人已超过2亿,也没有多少人因此而患病。电磁辐射在一定量下对人体有好的作

29、用,手持电话一般是35微瓦/平方厘米,最高是7微瓦/平方厘米。这个强度等于对人体做理疗,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危害。电磁辐射卫生标准国外前苏联:最早于1965年提出电磁辐射标准;1984年修订职业暴露限值:mW-h/cm2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1966年制定:任意6min平均v10mW/cm2(不分频段长期)1992年修订:非职业暴露限值2mW/cm2(移动电话频段)电磁辐射卫生标准国内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人群、活动、居住场所,不包括职业场所;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8);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

30、03-9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18号令)根据、,在30300MHz(如:GS限机900MHz带宽)公众:电场强度v12V/m;功率密度v40W/cm2职业:电场强度v28V/m;功率密度v200W/cm2另外:我国有关标准一一作业场所8h内平均功率密度v50W/cm2大于8h或不足8h:平均功率密度w400/tW/cm2新的另家标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自2002年2月起广泛征求意见。该标准规定了频率范围为0Hzvf300GHz的电磁辐射的人体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生物效应,标准对电磁波作业人员和公众暴露限值规定了不同的要求。对

31、公众比较关心的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限值在局部暴露要求中也作出了规定。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一)防护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屏蔽,一个是吸收。前者就是把电磁波屏蔽掉,反射回去、折射回去。后者就是把电磁波的电磁能量,通过材料本身吸收掉。比如屏蔽室,屏蔽服,都是利用这个原理。电磁屏蔽是最常用的降低电磁辐射的手段。利用导电性能和导磁性能良好的金属板或金属网,通过反射效应和吸收效应,阻隔电磁波的传播。目前,大部分设备使用金属网来屏蔽电磁波。一般来说,金属网线越粗、网眼越小,屏蔽的效果越好。当电磁波遇到屏蔽体时,大部分被反射回去,其余的一小部分在金属内部被吸收衰减。除此之外,还有:接地屏蔽金属在电磁场中会产生

32、感应电流。为了不使屏蔽体本身成一个较弱的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应该通过导体接地,将感应电流引入地下。而对于那些不能安装屏蔽装置的电线和微波发射装置来说,就必须在它的周围规划出防护带,防护带的距离根据辐射强度的大小,一般为20m至ij50m之间。距离防护由于感应电场强度是与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电场强度是与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加大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辐射强度。自动化作业应尽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场辐射区域的次数工作时间。个体防护在高频辐射环境内的作业人员要进行防护。常用的防护用品有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头盔等。这些防护用品一般用金属丝布、金属膜布和金属网等制作。使用手机的几种简易的自我防护措施建议采取“拉开距离”、“限时使用”和“积极防护”等措施,如:1. 美国制订了手持电话的天线要在距头部2.5cm处使用的规定。2. 美国专门从事电磁波研究的阿迪博士认为:“1天最好不超过30min”。3. 使用耳机麦克风,除减少头部辐射之外,还可避免一只手驾驶汽车,另一只手拿电话的不安全操作。4. 戴用由几微米粗细的不锈钢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成、能屏蔽电磁波的导电布制作的防护帽。5. 装用能改变天线附近的电磁场分布、减少对人体头部照射剂量的特殊贴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