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1000206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三 混凝土集料综合性质测定分实验一 砂的含水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砂的含水率实验方法;2、 掌握砂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实验原理将湿砂干躁,测量其干燥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出含水率。三、实验器材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 天平。称量2000g。感量2g。3、 浅盘、毛刷等。四、实验步骤由样品中取500g的试样2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1 )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2 )。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3 )。五、结果处理与评定砂的含水率 Wwc 按下式

2、计算(精确至0.1%): Wwc=(m2m3)(m2m1)100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思考题1、测量砂的含水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何意义?10 / 10分实验二 砂的含泥量用于30MPa 和30MPa以上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3;用于30MPa 以下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5。若有抗冻性和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其含泥量均不得超过3;低于10MPa 混凝土,含泥量可适当放宽。否则,要对砂进行去泥淘洗。一、实验目的1、掌握砂的含泥量实验方法;2、掌握砂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实验原理通过淘洗、干燥,测量待测砂在干燥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出。三、实验器材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筛子。孔径为0.080mm及1.25mm的筛子各一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四、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0 )的试样2份备用。五、实验步骤1、取烘干的试样1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慢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在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实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水中洗剩留在筛子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种砂粒的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及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称试样的质量(1 )。4、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六、结果处理与评定砂的含泥量W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wc=(m0m1)m0100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

5、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分实验三 砂的筛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1、测定砂在不同孔径筛上的筛余量,用于评定砂的颗粒级配;2、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二、仪器设备(l)、标准筛,包括孔径为 10.0mm , 5.00mm, 2.50mm的圆孔筛和孔径为 1.25mm , 0.630mm , 0. 315mm , 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摇筛机。(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5 。 (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三、试样制备试验前先将试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若试样含泥量超过 5 %

6、,则应先用水洗。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人两个浅盘中,在 1055 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四、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2、将孔径为5mm,2.50mm , 1.25mm , 0.630nnn , 0.315mm , 0.16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叠置(若试样为特细砂,应增加 0.080mm方孔筛一只),加底盘后,将试样倒人最上层 5.00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约10min(如无摇筛机,可改用手筛)。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用手于洁净浅盘上进行筛分,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

7、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到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各号筛的筛余量 在生产控制检验时不得超过下式的量:仲裁时,不得超过下式的量:式中:mr在一个筛上的剩余量(g ) ;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4、称量各筛筛余试样质量(精确至1g )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五、操作注意事项1、试验筛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2、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3、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所列的数

8、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4、验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1)在烘干试样时,发生停电,试样仍放置于烘箱时,继续烘干至恒重。 (2)摇筛机因停电或发生故障,机筛可改用手筛。六、试验记录及结果处理1、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筛孔尺寸(mm)各筛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ai()累计筛余Ai()质量通过百分率Pi0.160.3150.631.252.55细度模数Mx判别:此砂属于2、分计筛余、累计筛余曲线3、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并以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附:有关计算依据l、

9、分计筛余百分率ai: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Ai:该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精确至0.1%)。3、质量通过百分率Pi:100减去该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3、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的计算结果,绘制筛分曲线,并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x(精确至0.01 ) : 式中:A0.16,A0.315,A5分别为0.16mm,0.315mm,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Mx3.73.13.02.32.21.6分实验四 碎石的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

10、1、掌握碎石的筛分析方法;2、了解碎石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实验原理让待测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量,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三、实验器材1、实验筛:孔径100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和2.50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天平或台秤:精确至试样的0.1左右。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4、浅盘、毛刷等。四、试样制备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表A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和风干后备用。表A: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质量

11、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质量不小于:kg2.03.24.05.06.38.012.616.0五、实验步骤1、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按表A中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对于颗粒粒径大于20mm的石子,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3、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六、实验记录与结果处理及评定1、试验记

12、录筛孔尺寸(mm)31.52520161052.5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根据各筛的累积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3、以两次筛分平均值在坐标纸上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标准级配曲线(以表B级配为准)和测试筛分曲线,若测试的筛分曲线完全落在标准曲线内,则该批石子级配合格,否则不合格。对不合格者,提出改进意见。表B:碎石的颗粒级配范围 级配公称粒级mm 筛孔尺寸(圆孔筛):mm2.5 51016202531.540506380100 累计筛余: 连续级配 5-105-165-205-255-31.55-4095-100 80-100 0-15 0

13、 95-100 90-100 30-60 0-10 0 95-100 90-100 40-70 095-100 90-100 30-70 0-10 0-5 095-100 90-100 70-90 15-45 0-5 0 95-100 75-90 30-60 0-5 0 单粒级10-2016-31.520-4031.5-6340-80 95-100 85-100 0-15 0 95-100 85-100 0-10 0 95-100 80-100 0-10 0 95-100 75-100 45-75 0-10 0 95-100 70-100 30-60 0-10 0分实验五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

14、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测定碎石或卵石中针状或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为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提供依据。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30等于及小于C10级针、片状颗粒含量按重量计()152540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碎石或卵石中针状或片状颗粒总含量的试验方法;2、 掌握碎石或卵石的质量评定方法。二、基本原理用标准工具对待试样进行鉴定,挑出针状和片状颗粒,测其质量,就可以求出其总含量。三、实验器材3、 针、片状标准仪。4、 天平。称量2kg。感量2g。5、 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6、 试验筛。孔径为5.00mm、10.0mm、20.0mm、2

15、5.0mm、31.5mm、40.0mm、63.0mm、80.0mm的圆孔筛,根据需要选用。7、 卡尺。四、实验步骤1、试样制备:将试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质量,称量(m0),然后筛分成表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表1 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质量最大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以上试样最小质量kg0.3123510表2 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粒级mm5101016162020252531.531.540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孔宽mm35.27.2911.314.3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间距mm1831.243.25467.

16、885.82、按表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3、对粒径大于40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大于40粒级颗粒卡口的设定宽度粒级40636380鉴定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20.628.6鉴定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123.6171.64、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m1)。五、试验记录及结果处理与评定1、试验记录筛孔尺寸(mm)31.52520161052.5筛余质量(kg)片余量(g)针余量(g)片针含量()片针总含量()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wp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p= m1/ m0100 式中 m1试样中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m0试样总质量,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