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59539055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7.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华工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元件 (a) (b) 题1-1图 解:(1)题1-1图(a),u、i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题1-1图(b)中,u、i在元件上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题1-1图(a)中,P=ui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题1-1图(b)中,P=ui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题1-1图(a)中,P=ui<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

2、功率。题1-1图(b)中,P=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 (b) (c) (d) (e) (f) 题1-4图 解:(1)题1-4图(a)中,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103i。 (2)题1-4图(b)中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i。 (3)题1-4图(c)中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u= 10V。 (4)题1-4图(d)中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u= 5V。 (5)题1-4图(e)中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i=1010-3A。 (6)题1-4图(f)中i与

3、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i=1010-3A。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b) (c) 题1-5图 解:题1-5图(a)中流过15V电压源的2A电流与激励电压15V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电压源发出功率PU发=152W=30W; 2A电流源的端电压为UA=(52+15)=5V, 此电压与激励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电流源吸收功率PI吸=52W=10W; 电阻消耗功率PR=I2R=225W=20W,电路中PU发=PI吸+PR功率平衡。 题1-5图(b)中电压源中的电流IUS=(2-5/15)A=1A,其方向与激励电压关联,

4、15V的 电压源吸收功率PUS吸=15(1A)=15W 电压源实际发出功率15W。 2A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A电流源发出功率PIS发=215=30W 电阻消耗功率PR=152/5=45W,电路中PUS+PR=PIS发功率平衡。 题1-5图(c)中电压源折中的电流IUS=(2+15/5)A=5A方向与15V激励电压非关联, 电压源发出功率PUS发=515=75W。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关联参考方向, 电流源吸收功率PIS吸=215=30W, 电阻消耗功率PR=152/5=45W,电路中PUS发=PIS吸+PR功率平衡。 1-16 电

5、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a) (b) 题1-16图 解:题1-16图(a)中,应用KVL可得方程: U+20.5+2U=0 解得: U=1V 电流源电压U与激励电流方向为非关联,因此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PIS发=10.5=0.5W(实际吸收功率)。 电阻功率为: I1 PR=0.522=0.5W VCVS两端的电压2U与流入电流方向关联,故吸收功率为 PUS吸=2U0.5=1W(实际发出功率)。 显然,PIS发=PUS吸+PR 题1-16图(b)中,在结点A应用KCL可得: I2=I1+2I1-3I1 再在左侧回路应用KVL可得: 2I1+3I1=2 解得: I

6、1=0.4A 根据各电流、电压方向的关联关系,可知,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PUS发=2I1=0.8W CCCS发出功率为: PCS发=3I12I1=30.420.4=0.96W 2?电阻消耗功率: PR1=I122=0.32W 1?电阻消耗功率: PR2=(3I1)21=1.44W 显然,PUS发+PCS发=PR1+PR2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u。 u1 题1-20图 解:先将电流i写为控制量u1的表达式,即 i=(2 u1)/1103 再在回路中列写KVL方程可得 u1=10103(2 u1)/1103+10 u 解得: u1=20V 而 u=10 u1=200

7、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S=100V,R1=2k?,R2=8k?。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 u2和电流i2、i3:(1)R3=8k?;(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题2-1图 解:(1)这是一个电阻混联电路,当R3=8k?时,由于R2/ R3=88/(8+8)=4 k?,因此,u2可按R1与R2/ R3构成的分压电路而求得,于是 333u2=410100/(210+410)=66.67V 然而 3 i2= i3= u2/810=8.333mA (2) 当R3=?时,按分压公式 333u2 =810100V/(21

8、0+810)=80V 3 i2 = u2/ R2=80/810A=10 mA i3=0 (3)当R3=0时 u2=0,i2 =0 3i3=uS/ R1=100/210A=50 mA 2-5用Y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b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形;(2)将结点、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a b题2-5图 解:(1)变换后Rab=3+(3+9)(3+9)/(3+9)+(3+9)=9? (2)连接成Y型的3个9?电阻经变换成3个连接成型的27?电阻。变换后得: 1/(1/27+1/(927)/(9+27)+(927/(9+

9、27)=9?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410V ? 题2-11图 解:将并联的电压源支路变换为等效电流源,串联的电流源支路变换为电压源,如图(a)所示,并联的各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后再变换为电压源。二个电压源串联后成为图(b)(c)所示的等效电路。从图(c)可得: I1=2.5/(5+5)=0.25A 然而 i=0.5 I1=0.125A 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R1?R3?R4,R2?2R1,CCVS的电压uc?4R1i1,利用电源 的等效变换求电压u10。 uS R4 题2-13图 解:将受控电压源支路变换为受控电流源如题解2-13图所示可

10、得: 1 u10=(i1+2 i1)2R1/(R1+R1)=3R1 i1 由KVL可得: 2 R1 i1=uSu10 2代入式1得: 把 u10/3= uSu10 解得: u10=0.75 u S 2-14 试求题2-14图(a)、(b)的输入电阻Rab。 1 (a) (b) 题2-14图 解:(1)题2-14图(a)中VCVS的控制量u1=R1i,故VCVS i即为流过受控源本身的电流,可看为一个电阻,阻值uR1,(此电压与i方向非关联,故为负电阻)故从a、b端看入的电阻为: Rab=R2+(uR1)+R1= R1(1u)+ R2 (2)题2-14图(b)中可直接写出u a b与i1的关系为

11、: u a b= R1i1+ R2(i1+ i1 ) 故: Rab= u a b/ i1= R1+ R2(1+)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 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 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a) (b) 题3-1图 解:将每个元件作为一个支路时,题3-1图(a)、(b)分别如图(a1)、(b1)所示。 图(a1)中结点数n=6,支路数b=11; 图(b 1)中结点数 n=7,支路数b=12 (2)将电压源电阻串联组合、电流源电阻并联组合

12、均分别看为一个支路时,题3-1图(a)、(b)分别如图(a2)、(b2)所示。 图(a2)中结点数n=4,支路数b=8; 图(b 2)中结点数n=5,支路数b=9 3-2 指出题3-1中两种情况下,KCL、KVL独立方程各为多少? 解:题3-1图(a1)中,KCL独立方程数为:n-1=6-1=5 KVL独立方程数为:b- n+1=11-6+1=6 题3-1图(b 1)中,KCL独立方程数为:n-1=7-1=6 KVL独立方程数为:b- n+1=12-7+1=6 题3-1图(a2)中,KCL独立方程数为:n-1=4-1=3 KVL独立方程数为:b- n+1=8-4+1=5 题3-1图(b 2)中

13、,KCL独立方程数为:n-1=5-1=4 KVL独立方程数为:b- n+1=9-5+1=5 3-7题3-7图所示电路中R1?R2?10?,R3?4?,R4?R5?8?,R6?2?, uS3?20V,uS6?40V,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流i5。 u题3-7图 解:为减少变量数和方程数,将电压源和与其串联的电阻组合看为一个支路,本题中b=6,n=4。3个独立回路和支路电流i1-i6的参考方向如解题3-7图所示。 列出KCL方程如下: 1 i1+i2+i6=0 结点 2 i3+i4-i2=0 结点 3 i5-i4-i6=0 结点 列出KVL方程,并代入元件参数值,可得: 回路I1: 2i6-8i4-1

14、0i2=-40 回路I2: 10i2+4i3-10i1=-20 回路I3:-4i3+8i4+8i5=40 6 手算求解此联立方程有很大的计算工作量。可在MATLAB上求解得i5=-0.956A 3-8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题3-7图中电流i5。 解:设网孔电流im1、im2、im3如解题3-8图所示,网孔方程为: 20 im1-10 im2-8 im3=-40 -10 im1+24 im2-4im3=-20 -8im1-4im2+20 im3=20 用克莱姆法则求解则 3-11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3-11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题3-11图 解:题3-11图中有一个无伴电流源支路,选取回路电流时,使

15、得仅有一个回路电流通过该无伴电流源,就可省略该回路的KVL方程,使计算量减少,现取题解3-11图所示的3个回路回路方程为: (5+5+30)I11+(5+5)I12-5I13=30 (5+5+)I11+(5+5+20)I12-25I13=30-5 I13=1 整理后得到 40I11+10I12=35 10I11+30I12=50 可解得: I12=0.5A 即 I=0.5A 3-12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3-12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a及电压Uo。 5V Ia 题3-12图 题解3-12图 解:本题电路中有一个电流控制无伴电流源,现指定3个回路电流如题解3-12图所示 回路电流方程为: 21.5I1

16、-2.5I2-15I3=0 -2.5I1+12.5I2-2I3=-14 I3=1.4I1 整理后得; 0.5I1-2.5I2=0 -5.3I1+12.5I2=-14 可解得 I1=Ia=5A I2=1A U0=-4I2-8I2-14=(-45-81-14)V=-42V 3-15 列出题3-15图(a)、(b)所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GR (a) (b) 题3-15图 i iS7i G i i S7 i 解:(1)将各个结点编号如图所示,0结点为参考结点。 自导G11=G2+G3 G22=G2+G4 G33=G3+G6 互导G12=-G2 G13=-G3 G23=0 注入电流Is11=-Is1

17、+Is2 Is22=-Is2+Is5 Is33=-Is5+Is7结点电压方程为 (G2+G3)un1-G2un2-G3un3=-Is1+IIs2 -G2un1+(G2+G4)un2=Is5-Is2 -G3un1+(G3+G6)un3=Is7-Is5 (2) 如题3-15图(b)所示电路,结点电压方程为: 1/(R1+R2)+1/R4un1-un2/R4=Is1-Is5 -un1/R4+(1/R4+1/R6)un2=Bj I=un1/(R2+R3) 整理为: 1/(R1+R2)+1/R4un1-un2/R4=Is1-Is5 -B/(R2+R3)-1/R4un1+(1/R4+1/R6)un2=0

18、3-21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题3-21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题3-21图 解:节点编号如题3-21图所示,节点电压方程是结点2的KCL方程以及结点电压 Un1、Un3的附加方程及控制量方程,列写如下: Un1=50 1/5Un1+(1/5+1/4+1/20)Un21/4 Un3 Un3=15I I= Un2/20 整理为以Un2 为变量的方程25/80 Un2=10 故Un2=32V 即 U=Un2=32V 第四章“电路定理”练习题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50V题4-2图 解:三个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4-2图(a)、(b)、(c)所示,可用分压、分流公式分别求解,

19、 在4-2图(a)中有:u/=1040/(10+40)136V/2+8+1040/(10+40)=544/9V 在4-2图(b)中有:u/=850V/(10+8)=200/9V 在4-2图(c)中有:u/=-238V/(8+8+2)=-8/3V 应用叠加定理三个电源同时作用时有: u=u/+ u/+ u/=544/9+200/9-8/3=80V 4-5应用叠加定理,按下列步骤求解题4-5图中Ia。(1)将受控源参与叠加,画出三个分电路,第三分电路中受控源电压为6Ia,Ia并非分响应,而为未知总响应;(2)求出三个 ?Ia?Ia?解出Ia。?、Ia?、Ia?,Ia?中包含未知量Ia;分电路的分响

20、应Ia(3)利用Ia?Ia 题4-5图 解:(1)将受控源参与叠加,三个分电路如4-5图(a)、(b)、(c)所示, (2)在分电路如4-5图(a)中I/a=612A/(6+12)=4A; 在分电路如4-5图(b)中I/a=-36/(6+12)=-2A; 在分电路如4-5图(c)中I/a=6 (3) Ia/18=1/3Ia Ia=I/a+I/a+I/a=4-2+1/3Ia得I a=3A (a) (b) 题4-9图 解:(1)如4-9图(a)所示,利用叠加定理来求a、b端的开路电压uab. 当1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有uab/=214V/(2+2+4)=1V。当3V电源单独作用时,有 uab/=-

21、34V/(2+2+4)=-1.5V.故开路电压uab= uab/+ uab/=-0.5V等效内阻可由电路中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a、b端等效电阻得到为Req=4(2+2)/(4+2+2)=2欧,其戴维宁等效电路如题解4-9图(a)所示。 如4-9图(b)所示,利用倒退法来求a、b端的短路电流Ibc,令1、1/短路时I/bc=1A, 经倒退可求得u/s=42.1V,激励比K=5/42.1=0.1188故真正的短路电流Ibc=Kibc=0.1188A 将5V电源置零后a、b端的输入电阻为 4-17 题4-17图所示电路的负载电阻RL可变,试问RL等于何值时可吸收最大功率?求此功 率。 L 题4-17图

22、 解:先求RL所在支路左方的等效电路,见题解4-17图(a)所示,当a、b端开路时,电路有二个独立回路,其中一个回路电流流过无伴受控电流源,先将二个回路电流取值为I1和4I1,回路方程为:4I1+24I1=6 I1=0.5A,故得uoc=2I1-2I1+6=6 求等效电阻Rcq的电路见题解4-17图(b)所示,注意到2个2欧电阻并联后再与一个CCCS相并联,该受控源的电流时2欧中电流I的4倍,方向与二端电压关联,故相当与一个0.5欧的电阻,再看受控电压源,根据KCL可知其中电流为I1+I1+4I1=6I1,但方向与电压2I1非关联.故受控电压源相当于阻值为-2I1/6I1流=-1/3欧的电阻,

23、故从a、b端看入的电阻 Rcq=41/3+1/(1/2+1/2+1/0.5)=4-1/3+1/3=4欧,等效电路如题解4-17图(c)所示 当RL=4时可获得最大功率为Plmax=u2oc/4RL =36/16=2.25W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练习题 5-2 题5-2图所示电路起减法作用,求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1、u2之间的关系。 Ru1+ u2+? 题5-2图 -解:各支路电流如5-2图所示,由虚断规则I=I+=0得I1=I2 I3=I4故有 (u1-u)/R1=(u/-u0)/R2 (u2-u+)/R1=u+/R2 得u+= R2 u2/( R1+ R2)再用虚断规则得u

24、- =u+= R2 u2/( R1+ R2)整理后得到 -U0=R2(u1u)/R1+u=R2(u2u1)/R1 5-6 试证明题5-6图所示电路若满足R1R4?R2R3,则电流iL仅决定于u1而与负载电阻RL 无关。 题5-6图 解:独立结点1、2如5-6图所示,注意到理想运放的虚断规则,则结点电压方程为 (1/R1+1/R2)un1u0/R2=u1/R1 (1/R3+1/R4+1/R1)un2u0/R4=0得 u0=R4(1/R3+1/R4+1/R1)un2用虚短规则有un1=un2代入得 (1/R1R4/R2R3R4/R2RL)un2=u1/R1 Un2=R2R3RLu1/(R2R3-R

25、1R4)RLR1R3R4又因为 IL=un2/RL=R2R3u1/(R2R3-R1R4)RLR1R3R4当R2R3=R1R4代入得 IL=R2u1/R1R4这就证明IL仅与电压u1有关,而与负载电阻RL无关 5-7 求题5-7图所示电路的uo和输入电压uS1、uS2之间的关系。 题5-7图 解:独立结点1、2如5-7图所示,注意到理想运放的虚断规则,则结点电压方程为 (G1+G2)un1G2u0=G1us1 (G3+G4)un2G4u0=G3us2用虚短规则有un1=un2代入得u0=(G3+G4) G1us1+(G1+G2)G3us2/(G1G4G2G3) 第六章“储能元件”练习题 6-8

26、求题6-8图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与等效电感。 a b 2Ha8H (a) (b) 题6-8图 解:(1)二个电容并联时,等效电容为2电容量之和,二个电容串联时,等效电容C=1/(1/C1+1/C2)因此题6-8图(a)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如题解电容1. (2)电感并联、串联时的公式与电阻并联、串联时的公式一样,因此题6-8图(b)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感如题解电感2 6-9 题6-9图中C1?2F,C2?8F;uC1(0)?uC2(0)?5V。现已知i?120e?5tA, 求:(1)等效电容C及uC表达式;(2)分别求uC1与uC2,并核对KVL。 u题6-9图 C2 解:

27、(1)等效电容C=1/(1/C1+1/C2)=8/5uF=8/8 uF 等效初始条件uc(0)=uc1(0)+uc2(0)= 10V 1-616uc(t)=uc(0)+1/C0i()d=-10+1/1.610012010e-5t d=(5- 15e-5t )dV 1-616(2)uc1(t)= uc1(0)+1/C0i()d=-5+1/210012010e-5t d=(7- 12e-5t )dV 1-616uc2(t)= uc2(0)+1/C0i()d=-5+1/810012010e-5t d=(-2- 3e-5t )dV uc1+ uc2=(5- 15e-5t )dV符合uc(t)的结果 6

28、-10 题6-10图中L1?6H,i1(0)?2A;L2?1.5H,i2(0)?2A,u?6e (1)等效电感L及i的表达式;(2)分别求i1与i2,并核对KCL。 ?2t V,求: 题6-10图 解:(1)等效电感L=61.5/(6+1.5)H=1.2H, 等效初始电流值 i1(0)+i2(0)=i(0)=0A于是有i(t)=i(0)+1/L10u()d=0+1/1.2106e-2td() i(t)=6e-2/-21.210=-2.5( e-2-1)A 11-2t (2) i1(t)=i1(0)+1/L10u()d=2+1/606ed()= (2.5-0.5e-2)A 11-2t i2(t)

29、=i2(0)+1/L20u()d=-2+1/1.506ed()= -2e-2A i1(t)+i2(t)=-2.5( e-2-1)A与i(t)相符合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练习题 7-1 题7-1图(a)、(b)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时动作,试求电路在t=0+ 时刻电压、电流 的初始值。 10V 10V uC LuL 5 (a) (b) 题7-1图 解:(1)首先根据开关S动作前的电路求电容电压uc(0).由于开关S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duc/dt=0,故ic=0,电容可看作开路,t=0-时电路如题解7-1图(a1)所示,由(a1)得uc(0-)=10V t=

30、0时开关动作,由于换路时,电容电压uc不跃变,所以有uc(0+)=Uc(0-)=10V 求得uc(0+)后,应用替代定理,用电压等于Uc(0+)=10V的电压源代替电容元件,画出0+时刻等效电路如图(a2)所示,由0+等效电路计算得ic(0+)=(10+5)/10=1.5A uR(0+)=10 ic(0+)=15V (2) 首先根据开关S动作前的电路求电感电流iL(0-).由于开关S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diL/dt=0,故uL=0,电感可看作短路,t=0-时电路如题解7-1图(b1)所示,由(b1)得iL (0-)=10/(5+5)=1A。t=0时开关动作,由于换路时,电感电

31、流iL不跃变, 所以有iL (0-)= iL (0+)=1A。求得iL (0+)后,应用替代定理,用电流等于iL (0+) (0+)=1A的电流源代替电感元件,画出0+等效电路如图(b2)所示,由0+等效电路计算得 uR(0+)=uL(0+)=5 iL (0+)=5V uL(0+)=5V iL (0+)= iR (0+)=1A 欧欧 欧欧 欧 7-8 题7-8图所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t=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t ?0时电感电 压uL(t)。 66u?15V题7-8图 解:由于开关动作前的电路可求得iL(0-)=15/3A=5A. 开关动作后,电路为含有受控源的RL电路零输入响应,用

32、外施电源法求解电感以外电路的等效电阻,如题解7-8图所示由图可知: i1=us/3 i2=ii1=ius/3 对题解7-8图所示回路列KVL方程,有:(2+6)i2+6u= us 而u=2i2=2(ius/3)代入式有8(ius/3)+62(ius/3)= us得4 i= us/3 所以 Req= us/ i=12? 时间常数为?=Ie/ Req=3/12=1/4S 故iL(t)=5e-4tA uL(t)=L(diL/dt)=3(d/dt) 5e-4t=60 e-4tV 7-12 题7-12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电容无初始储能,t=0时开关S闭合,求t ?0时的电 容电压uC(t)。 2VuC

33、 题7-12图 解:由题意知uC(0?)?uC(0?)?0,这是一个求零状态响应问题。当t?时,电容看做开路,电路如题解7-12图所示。由于电流i1=0,所以受控电流源为零,故有uc(?)=2V 求a,b端口的等效电阻,由于有受控源,故用开路短路法求。把a,b端子短路有 2 i1+(4 i1+ i1)1+2=0解得短路电流为isc=2i1=2/7A 则等效电阻为Req= uc(?)/ isc=7? 时间常数为?=ReqC=73106s所以t0后, 电容电压为uC(t)= uc(?)(1e 1/?)=2(1e106s/21)V 7-17 题7-17图所示电路中开关打开以前电路已达稳定,t=0时开

34、关S打开。求t ?0时的iC(t), 并求t=2ms时电容的能量。 题7-17图 ? 解:t0时的电路如题解7-17图a所示,由图a知uc(0-)=(121)/(1+1)=6V 则初始值uc(0+)=uc(0-)=6V t0后的电路如题解7-17图b所示,当t?时, 电容看做断路有uc(?)=12V 时间常数为?=ReqC=(1+1)10320106s=0.04 s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uC(t)=12+(612)e1/0.04V=126 e25s mA T=2ms时有uC(2ms)=(126 e?25?2?10)V=6.293V 电容的储能为Wc(2ms)=Cu2c(2ms)=1/2201066

35、.293J=396106J 2?3 7-20 题7-20图所示电路,开关合在位置1时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 求t ?0时的电压uL。 LuL 题7-20图 解:开关合在位置1时已达稳态,可求得iL(0-)=8/2=4A,t=0时换路后的响应为全响应。求电感以外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其中uoc=12V Req=10? 时间常数为?=L/ Req=0.01s iL(0+)= iL(0-)=4A iL(?)=uoc/ Req=1.2A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 iL(t)= iL(?)+iL(0+)iL(?)e1/?=1.2+(41.2) e100s=1.25.2 e100s uL(

36、t)=L(d iL/ dt)=52 e100s V 7-26 题7-26图所示电路在开关S动作前已达稳态;t=0时S由1接至2,求t ?0时的iL。 6V 题7-26图 解:由图可知,t0时uC(0?)?4V iL(0?)?0因此t=0时电路的初始条件为 uC(0?)?uC(0?)?4V iL(0?)?iL(0?)?C(duc/dt)0+=0 t0后电路的方程为LC(d2uc/dt2)+RC(duc/dt)+uc=6 设uC(t)的解为uC?u 式中u/c为方程的特解,满足u/c=6V 根据特征方程的根 2p=R/2L(R/2L)?1/LC=1j2 可知,电路处于衰减震荡过程,因此,对应其次/

37、c?u/c 方程的通解为u/c?Ae?tsin(?t?) 式中,?=1,?=2.由初始条件可得 uC(0?)?u/C(0?)?u/C(0?)?6+Asin?=4 iL(0?)?C(duc/dt) 0+=C(? Asin?+? Acon?)=0得 ?=arctan?/?= rctan2/1=63.430 A=(4-6)/ sin?=2.236 故电容电压为uC(t)?u/C?u/C?6-2.236e-tsin(2t+63.430)V 电流为iL(t)? C(duc/dt)= CA?2?2e?tsin( ?t)= e?tsin(2t)A 7-29 RC电路中电容C原未充电,所加u(t)的波形如题7

38、-29图所示,其中R?1000?, C?10F 。求电容电压uC,并把uC:(1 )用分段形式写出;(2)用一个表达式写出。 C (a) (b) 题7-29图 解:(1)分段求解在0t2区间,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uC(t)=10(1 e100t) t=2s时有uC(2)=10(1 e?100?2)V=10V 在2t3区间,RC的响应为uC(t)=?20?10?(?20)?e?100(t?2)V=20+30e?100(t?2)V t=3s时有uC(3)=20+30e?100(3?2)?V=20V ?100(3t?3)在3t?区间,RC的零输入响应为uC(t)=uC(3)e V=20e?100(

39、t?3) V 用阶跃函数表示激励,有u(t)?10?(t)?30?(t?2)?20?(t?3) 而RC串联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为s(t)?(1?e?t/RC)?(t)?(1?e?100t)?(t) 根据电路的线性时不变特性,有 uC(t)=10s(t)30s(t2)+ 20s(t3) 第八章“相量法”练习题 ?100?150?V,其?50?30?V,U8-7 若已知两个同频正弦电压的相量分别为U12 频率f?100Hz。求:(1)u1、u2的时域形式;(2)u1与u2的相位差。 解:(1)u1(t)=502cos(2?ft+300)= 502cos(628t+300)V u1(t)= 1002c

40、os(2?ft1500)= 1002cos(2?ft1500+1800)= 1002cos(628t+300)V ?100?150?V=U?100?30?V ?50?30?V U(2)因为U122 故相位差?30?30?=0即u1与u2同相位。 8-9已知题8-9图所示3个电压源的电压分别为ua?2cos(?t?10?)V、 ub?2cos(?t?110?)V、uc?2cos(?t?130?)V,求: (1)三个电压的和;(2)uab、ubc;(3)画出它们的相量图。 ab题8-9图 c c 解:分析,求解电压和利用相量法求解即可,ua、ub、uc的相量为: ?a?220?10?V U?b?2

41、2?c?220?130?V U0?11?0V U ?a?(1)应用相量法有U?b?U?c=220?10?220?110?220?130?0 U 三个电压的和为零,即ua(t)+ub(t)+uc(t)=0 ?ab=U?a?U?b?220?10?220?110?3?40? (2) U ?b?U?bc?U?c=220?110?V?220?130?V?80? U 所以uab=2206cos(?t+400)V uab=2206cos(?t800)V (3) 相量图如题解89图所示 ?。 ?2?0?A。求电压U8-16 题8-16图所示电路中IS j1? 题8-16图 解:电路的入端导纳Yj为:Yj=(1

42、+1/j0.5+1/j1)S=(1+j1)S ?=Is/ Yj=2?45?V 求得电压U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练习题 9-1 试求题9-1图所示各电路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 ?j1? (a) (b ) ?rI (c) (d) 题9-1图 解:(a)Z=1+j2(j1)/j2+(j1)=1j2? Y=1/Z=1/(1 j2)=0.2+j0.4S (b) Z=1+(j1)(1+j)/( j1+1+j1)= 2j? Y=1/Z=1/2j?=2/5+j/5=0.4+j0.2S (c) Z=(40+j40)(40j40)/(40+j40+40j40)=40? Y=1/Z=1/40=0.025S

43、(d) 用外施激励法,如题解9-1图(d)所示,列KVL方程Ij?L+(rI)=U (j?Lr) I=U Z=U/I=(j?Lr) ? Y=1/Z=1/(j?Lr)=(j?Lr)/( r2+(?L)2S ' ' ' '' ' ' 9-4 已知题9-4图所示电路中uS?2sin(?t?30?)V,电流表A的读数为5A。?L=4?, 求电流表A1、A2的读数。 ?US题9-4图 ?s?16?600V,设电流向量I?A, ?5?A,I?2=I解:用支路电流法求解。U22S ?I?900A列写电路方程如下:5?I?I?900 I122212 ?1

44、6?600?20?900将上述方程二边除以1?并令?/?,3I22222?/u?600?2并选取如下实数方程15cos?/?20sin?/?16cos?/u ?3?600A I?4?15016sin?/u?20co?s/求得二组解得I0A 12 ?5?113.130A I ?5?145.760A ?4.799?129.450A I?1.404?140.550A I(2)I12 故电流表A1的读数为3A,A2的读数为4A;或者A1的读数为4.799A,A2的读数为1.404A. 9-17 列出题9-17图所示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已知uS?14.14cos(2t)V, iS?1.41

45、4cos(2t?30?)A。 (a) (b) 4F ?US (c) (d) 题9-17图 ?右 ?左、I解:(1)如题9-17图a所示,设顺时针网孔电流为Im2m1 ?(?j5)I?=U?(左) 网孔电流方程为:(j5?j5)Im1m2S ?=gU?(1?j5)I?U?0(右) I? (KCL) ?(?j5)Im2m1m2300 ?1*I?=U? (KVL) 右网孔电流方程可以不用列出 j5Im1m20 ?0 ?/j5?(U?=U? (U?/j5+I结点电压方程为:U11010020 ?U?/j5?(1/1?1/j5?1/(?j5)U?0 ?(U201030 ?(左下)?(中) ?(左上)(2

46、)如题9-17图b所示,设顺时针网孔电流为I、I、Im2m3m1 ?s?10?00V, I?(右)?I?300A 。网孔电流方程为:UIm4s ?=U?(1?j8)I?1?I?(左上) (2+j8)Im3m1m2S ?(3?j8)I?=0(左下) ?I?I?2I?1?I?U?0(中) (1+j8)Im1m3m1m2m2m313 ?(KCL) ?U?I?0 (右) I?I?j/8IRm4m313m4 ?=U? 结点电压方程为:U10S ?1/1U?J8U?I?I? (1/1?j8U1020S0S ?U?(1/1?1/1?1/(1?j8)U?0 ?U2010?30 ?1/1U?+(1/1?1/1?

47、1/j8)U?I? (?j8U102030S ?(左)?(右) ?(上)(3) 如题9-17图c所示,设顺时针网孔电流为I、I、Im2m3m1 ?U?1?I?(?j10I?2I?+2I?0 ?1?I? 网孔电流方程为:(2?j10)Im1m2m1m2m3S ?I?0 I?(j10?j10)I?I?(KCL) ?(?j10)Im1m3m1 ? ?1/1U?1/1U?U?/1 U?2I结点电压方程为:(1/1?1/1?1/1)U102030S20 ?(?1/?j10)U?(1/j10)?1/?j10)U?0 (?1/1U102030 ?(?U?U?)/1? (KVL VCR) I1030 ?(左)

48、?(右 ?(上)(4)如题9-17图d所示,设顺时针网孔电流为I、I、Im2m3m1 ?1?I?2I?0 ?1?I?2I?U?U? 网孔电流方程为:(1+2) Im1m2m3m1m220S ? (KCL) ?U?0 I?I?j (KCL) I?+(2+j4) I?I-2Im320m2m3m1m1 ?U?1/1U?I?/1 结点电压方程为:(1/1?1/1)U1020s ?1/2U?(1/1?1/2)U?j?0 (?1/1)U201030 ?0 ?(1/2?1/j4)U?I?1/2U3030 ?U?0 (KVL) U1030 ?200?0?V。试求R为何值时,电源U?发出的9-19 题9-19图

49、所示电路中R可变动,USS 功率最大(有功功率)? 题9-19图 ?发出的功率由二部分组成,其一为20?的电阻吸收的功率,为一常数。不随R解:电源US 变动;其二为可变电阻R吸收的功率,为RL串联支路吸收最大功率的问题。功率PR的表达式为:PR=U2Sr/(R2+X2L) 根据最大功率条件:dPR/dR=0,可解得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为 ?发出的功率Ps=4KW R= XL PRmax=2KW 电源US 9-25把三个负载并联接到220V正弦电源上,各负载取用的功率和电流分别为: ;P2?8.8kW,I2?50A(感性);P3?6.6kW,P1?4.4kW,I1?44.7A(感性) 。求题9-2

50、5图中表A、W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I2?60A(容性) 3 Z3 题9-25图 ?220?0V求电流I?、I?、I?、I?即有 解:表W的读数为P1+P2+P3=19.8KW令U1230 ?cos?P,?1?63.420 I?44.7?63.420A?(20?j40)A UI111 ?Icos?P,?36.870 I?50?36.870A?(40?j30)A U22222 ?60?600A?(30?j51.96)A ?Icos?,?600 IU3333 ?=I?+I?+I?=(90?j18.04)A?91.79?11.330A 根据KCL有:I123 功率因数?cos11.33?0.98

51、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练习题 10-4题10-4图所示电路中(1)L1?8H,L2?2H,M?2H;(2)L1?8H,L2?2H,M?4H;(3)L1?L2?M?4H。试求以上三种情况从端子1?1?看进去的等效电感。 1(a) 1 (b) L2 1(c) 1 (d) 题10-4图 解: 以上各题的去耦等效电路如下图,根据电感的串并联公式可计算等效电感。 L1?ML2? MM 1 10-5 求题10-5图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 =1 rad/s)。 1 1? (a) 1 (b) 1 (c) 题10-5图 解: (1)首先作出原边等效电路,如解10-5图(a)所示。 解10-5图 其中z

52、22?1?j2? (亦可用去耦的方法求输入阻抗) (2)首先作出并联去耦等效电路,如解10-5图(b)所示。 即z?j1+?(j2)/(j5-j5)?j1 ? (3)首先作出串联去耦等效电路(反接串连),如解10-5图(b)所示。 其中 Leq?L1?L2?2M?1H 1?j?LeqZ? ?j?j?Leq?C?j 10-17 如果使100?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试确定题10-17图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变比n。 10? 题10-17图 题10-17图 解10-17图 解:首先作出原边等效电路如解10-17图所示。 其中, R?n2RL?n2?10 又根据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有 当且仅当10?n?50

53、 时,10?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 此时, n?2? ?2.236? 1?50时,即n?2.236? 2n此题也可以作出副边等效电路如b), 当10 10?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 10-21 已知题10-21图所示电路中uS?2cos(?t)V,R1?10?,L1?L2?0.1mH, M?0.02mH,C1?C2?0.01F,?106rad/s。求R2为何值时获最大功率?并求出最大功率。 CuS2 题10-21图 ?f(I?2)的表达式,就可获得一端口22/的解:直接列写二个顺时针网孔电流方程求得U2 戴维宁等效电路。网孔电流方程如下: ?1j?M)I?2?U? j?M)I?2+(j?L?j/?C)I?2?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