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9333937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后,经委党组认真组织机关及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和讨论,对全会确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总体方针,结合鞍山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确立了“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工作;同时,为了在开局之年,起好步、打基础,提出了2006年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具体情况如下: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确定“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是我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纵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市工业经济来说,

2、既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又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工业必须把握机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发展定位: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世界前沿水平、以精品钢材研发、生产和集散为标志的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全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东北化纤纺织印染中心、世界镁制耐火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40亿元,为2005年预计42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为2005年预计106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00亿

3、元,比“十五”期间增加工业投资360亿元,增长81.8%。力争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93吨标准煤降到1.4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2005年的130立方米下降到97.5立方米,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矿产品深加工比例由2005年的30%提升到60%。为了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特别是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规模

4、以上钢铁工业增加值实现500亿元,为2005年预计325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9%;销售收入实现1100亿元,为2005年预计800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6.6%。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5%。全市钢材产量达到2400万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亿元,为2005年预计20亿元的8.4倍,年均增长53.1%;销售收入实现510 亿元,为2005年预计71亿元的7.2倍,年均增长4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为2005年预计19亿元的4.2倍,年均增长33.3%;销售收入实现280亿

5、元,为2005年预计84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3.4%。轻工纺织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规模以上矿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为2005年预计36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为2005年预计90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7.3%。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到“十一五”期末,中国名牌产品保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有5件;辽宁省名牌产品保有60个,辽宁省著名商标保有50件;鞍山名牌产品保有100个,鞍山市著名商标保有60件。要努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千

6、亿的世界品牌企业,3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国家级知名品牌企业,7个销售收入超50亿的国家行业品牌企业;23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省内品牌企业。(三)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重点开发新产品1000项,实现产值600亿元;重点抓好有牵动作用和示范意义的推广项目100项。大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四)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每年滚动推进10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220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10亿元,轻纺产业完成投资120亿元

7、,矿产品加工业70亿元。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续建一批和前期工作一批三个阶段,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投产率要达到20%以上。(五)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根据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5个产业集聚区:即冶金石化工业区、装备制造和建材工业区、纺织服装工业区、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按照产业属性和园区功能定位,到2010年,将城区内工业企业180户,搬迁至城郊工业园区,腾出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左右,通过开发商业、金融、房产等第三产业,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和营造舒适居住环境。(六

8、)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实现工业废水100%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矿山平均回采率提高2%以上,矿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60%以上;粉煤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到达75%。(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工业发展。扩大工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同时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品牌及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力争吸引内外资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

9、5倍,年均递增20%。(八)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指导重点调控的60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已经设立的25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治理。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全力确保2006年工业发展开好局2006年是实施工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高起点、快起步开局是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根据“十一五”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工业升级年”活动,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加速产业结构、产品

10、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为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2%;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2户企业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为了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采取六项措施,继续抓好两项工作:(一)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创开局,全

11、力抓好上项目工作。为了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规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0项,总投资838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10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钢铁工业46项,装备制造业37项,轻纺工业42项,矿产品加工业17项,其它18项。当年开工建设125个,其中开工续建93项,竣工投产32项。近一时期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要求,本着“突出工业产业优势、面向三个资本市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精品招商项目”的思路,按照“四个一批”的推进模式,我们又重点在工业产业内部深化了招商主题,细化了产业集群和招商项目。共筛选出285个招商项目,主要分布在

12、8大行业、23个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900亿元。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2006年,将重点推进钢铁工业的中油天宝与三冶公司合资40万吨直缝焊管、峰驰集团50万吨冷轧薄板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集团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鞍山新工钢结构公司钢结构生产线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华冶公司特种变压器、中油天宝隧道挖掘机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促使鞍钢重机灵山机械厂重型装备车间改造、丰林锻压件厂汽车盆角齿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进轻纺工业有海城纺织工业园、味邦食品园、南亚实德二期工程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海城海富染整印花公司新型高档纺织面料、辽宁九荑三普电池公司镍氢电池等12

13、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矿产品加工业有海城福海公司高性能滑石母粒、中兴矿业集团新型碱性耐火材料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山东方巨业陶瓷公司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澳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结晶电熔镁砂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推进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高档着色剂、台安博达化工厂重油深加工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附企化工厂10万吨焦油深加工、鞍山海华油脂化学公司石油添加剂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为了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主要采取六项工作措施: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多层次项目推进体系和重大项目主要领导包项目

14、制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度、定期调度,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予以专项推进。按照行业和地区,成立八个推进组,实施领导分工责任制,举全市工业之力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确立近期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任务,力争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要求各推进组,定期深入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单位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实施点对点、面对面、集群式招商新方式,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上项目。锁定招商对象,采取多种渠道与招商引资对象取得联系。编制中英文对照、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专项招商项目书,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与国家、省、重点地区经委、行业协会、外国驻华使馆、商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联系

15、,建立互通信息平台,保持有效的招商渠道。要结合我市工业的产业特点、企业特点、产品特点,有针对性组织企业招商团组赴美国、欧洲、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赴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进行专项招商。四是全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争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方面,突出抓好镁制品精深加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后英集团、西洋耐火集团、华宇集团、中兴集团等重点企业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在争取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项目方面,按照修改后的贴息管理办法,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七大行业项目筛选和申报,帮助项目企业落实建设条件和项目资金。2006年争取项

16、目、争取资金工作将超过上年水平。五是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政府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对接”工作机制,组织重点项目单位与金融单位对接,举办 “银企对接”培训班,对企业主要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信贷业务水平,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做好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精选和论证工作,帮助企业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六是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学习借鉴省政府、沈阳、大连和宁波、杭州等南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尽

17、快制订出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和管理办法。通过努力,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二)全面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要以节能、节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8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一是抓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推进鞍钢高炉配备余压发电项目、干熄焦项目、300兆瓦循环发电机组等节能项目,海城后英经贸集团利用碎粉矿生产20万吨精细化工氧化镁项目、海城西洋集团菱镁矿浮选、悬浮分解工艺改造反射窑生产轻烧镁项目、海城华宇集团利用重烧镁粉尘生产镁砂等10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建

18、设,当年矿产品深加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二是按照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鞍钢为示范,抓好企业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在15户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进工业三废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和利用和再生利用。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落实鞍山市节约能源条例,加大节能、节水执法力度,突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尤其是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在企业中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电力需求侧管理等一批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和产品制定能耗限额,推进能耗定额管理。2006年对年耗能5000吨

19、标准煤以上的36家重点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大跟踪和指导。四是强化建筑领域节能。新建建筑要强制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凡违反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条款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大力推广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设施,保证城区内新建采暖居住性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2006年在全市开展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活动,把建筑节能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三)全面落实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培育名牌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工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20、扩大“鞍山制造”的影响。市经委将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和审定工作,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为了推进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要从提高认识和加强组织领导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出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领导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鞍山市“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单位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市经委、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市“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二是明确责任,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各企

21、业主管部门是“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的推进主体,具体组织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要按照市政府要求和下达的任务,抓好品牌企业的发展规划,抓好品牌企业项目的落实,抓好名牌产品培育和申报工作,为创牌企业提供服务、扶持和帮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强化主体,增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企业是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主体,是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活动的基础。要求企业建立长期发展思想,制定创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全方位的质量观,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将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保名

22、牌产品、著名商标活动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四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对名牌产品的鼓励和扶持力度。从政策上予以扶持,把中央、省、市政策资源全力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的品牌企业倾斜,在申请国债项目、省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市里有关支持企业政策也要向这些企业全面倾斜。从生产要素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优先支持品牌企业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优先土地资源供应。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品牌企业集中,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品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建立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发展资金,重

23、点用于支持企业对名牌产品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提高著名商标知名度。对新创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辽宁名牌”、“辽宁著名商标”的企业,按照鞍山市政府(鞍政办发2005109号)文件规定进行奖励,并予以通报表彰。五是突出重点,全力支持鞍钢创世界级品牌企业。支持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成管理科学、产品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钢铁“航母”,形成3000万吨级规模。帮助鞍钢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力度,支持鞍钢用好用足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土地征用上,为鞍钢建设项目留足建设用地指标,继续给予用地补偿政策;在资源配置上,做好矿山开采规划和后

24、备矿山保护,确保鞍钢生产对矿石的需求;在财政税收上,确保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为鞍钢提供“绿色通道”,及时解决鞍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六是营造氛围,为品牌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全社会重视名牌培育,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进一步完善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对名牌和商标的保护力度,为推进名牌战略建立一个良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四)全面落实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工业企业

25、搬迁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优化工业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按照我是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加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十一五”规划要求,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腾出用地35万平方米。在协助和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工业园区规划的同时,要全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认真做好搬迁改造腾出用地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工作,力争贷款到位。二是依据市场化原则,大力推进搬迁腾出用地的开发建设。在对搬迁集中地段、地块做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对外宣传,吸引域外资金参与鞍山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建设,实施整体开发。三是协助有关单位加大承接

26、地的落实力度,做好达道湾、灵山、羊草庄工业园的征地、规划建设工作,以及国家开放行软贷款工作,加快新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四是以搬迁促进企业升级,搬迁工作与企业改造升级相结合,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搬迁改造的升级项目的规划、立项、资金筹措和实施建设。(五)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建设,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家、省相关法规和政策,拟以政府规章的方式制定鞍山市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办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新机制。二是加快新产

27、品开发和推广工作。全市工业要实现新产品开发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新产品。对列入省、市新产品计划的企业,将重点扶持,积极帮助这些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项目,以得到国家、省资金支持。三是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按照高层次、高标准的要求,推进技术中心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工作程序,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对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分类建档,实施跟踪调度和动态管理。对经考核,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要求的技术中心,取消资格,并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两

28、年内不予考虑再次申报,以此推动和提高技术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全年认定20户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力争有2户进入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在全市推广聚龙与鞍山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森远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建“路面机械工程装备智能化技术研发中心”、亚世光电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清华液晶中心科研与生产基地”的院校合作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大学、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产学研机制,加快产品和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定期组织企业到相关的科研院所寻找项目和技术依托,并不定期通过鞍山技术创新网与院所沟通,利用政府的信息平台,采取主动式“牵线搭桥”,为企业构建顺畅

29、的技术流动、人才流动机制。(六)强化工业运行调控和服务,整体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以扶持重点企业和为企业服务为出发点,进一步搞好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继续加大对60户重点企业特别是打造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通过重点调控,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状态,扶持强势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改善宏观调控方法,充分发挥经委信息网络作用,及时通报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国家产业政策,全面掌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企业提出预警分析和形势判断;不定期召开重点企业与金融、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部门对接会,通报企业需求情况,协调解决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强化重点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指导,在电力、煤炭、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

30、预案,减少经济损失。强化产业和行业政策监控,对违反国家国家产业政策、严重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和关闭。进一步加强企业减负工作,与市纪检部门协力配合,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发改委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工作部署,形成了“抓项目、争支持、当参谋、搞服务”工作重点。在深入调研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市发改委制定了九江市2009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草案)。该计划中列入全市重大项目共128个(不含城区重大城建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项目69个,项目

31、总投资1137亿元。同时,切实做好昌九城际铁路、杭瑞高速、彭泽核电主体工程、都昌老爷庙风电等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调度和推进工作。此外,市发改委还将围绕我市天然气优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合作开发工作。并围绕招商引资抓好项目。针对当前产业转移的形势,组织精干力量外出招商。在具体工作中,加强调研当参谋,搞好规划当参谋,创新工作当参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好各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融资途径,力争在企业债、创投基金、信托产品、股权质押融资、中小额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 胡华:“经过近期与国家、省发改委的沟通衔接,2009年,我市可初步争

32、取上级资金支持8.2亿元。在搞好服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凡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律下放到县一级行使,并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市发改委积极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12月27日和28日下午,市发改委分别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全会精神,深入研究讨论市委书记郑为文、市长周春雨同志的讲话,立足“提升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总体要求,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发展改革工作新举措。通过学习讨论,市发改委全体上下一致认为,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是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

33、机、促进马鞍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大会,也是一次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大会。全会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科学判断我市面临的形势,深入谋划全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动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马鞍山“十二五”高举“两个率先”大旗,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市发改委全体上下普遍感到,市委七届十二

34、次全会吹响了奋力实现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的号角,全委上下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全会的部署上来,更重要的是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谱写发展改革工作新篇章。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发改委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坚持“三个全力”,千方百计以项目带动有效投入把项目工作作为全委的重中之重,按照“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确保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一)全力推进重大

35、项目前期工作。一是精心谋划一批重大战略项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市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着眼“十二五”及更长时期发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策划论证,在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牵头谋划一批体量大、产业链长、牵动性强的战略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努力增强全市发展和投资后劲。二是扎实推进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建立完善市领导牵头调度、联席会议、定期督查等工作机制,细化分解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时限,强化协调调度,加强节点控制,全力加快华菱新一代高端重卡及核心零部件、马鞍山动漫产业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共实习

36、实训平台建设、马鞍山钢铁物流园、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制浆造纸污水脱色处理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台湾科技园及产业园等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强力推动项目报批报建工作。对需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马鞍山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扩建、马钢200万吨结构调整项目、山鹰80万吨纸、华菱5万台发动机、大唐电厂二期、中钢天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大协调力度,精心完善各项前期手续,持续跑省跑部,力争项目早日获批。(二)全力加快在手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竣工项目。对泰尔重工万向轴、花山软件园、天成纺织搬迁、张庄中心村、马濮路扩建等一批计划竣工项目,

37、倒排工期、科学调度,力争提早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加快推进一批续建项目。对华菱3万辆重卡、方圆回转支承、金星化工扩建、长钢300万吨钢、和尚桥铁矿、长江大桥、东环路高速化改造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调度,努力完成更多工作量。三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开工项目。年末这几天,加强督促、逐项紧盯,力争再开工一批项目;同时,对科达机电二期、中橡四期扩建、市体育中心、川气东送、城市道路和出入口整治、市政景观提升工程等22个明年计划新开工项目,集中力量、责任到人,限期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三)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精心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做精、做深、做透项目,精心包装整合,努

38、力提高项目质量。会同相关部门努力完善项目申报条件,确保达到审批要求。同时,加强对上联络,全方位跟踪衔接,及时把握项目、资金动态,力争每年都有一大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积极拓宽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城镇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二、打造“三个空间”,全面提升发展承载能力(一)着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紧盯国家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动态和建设动态,加紧制定全市示范区建设方案,完善配套细则,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在全省示范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每年获取一批有利于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产业、项目和资金支持。(二)努力打造产业布局空间。围绕打造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沿

39、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和濮塘休闲度假区5个产业功能区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促进错位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市有关部门加紧做好相关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工作,推动各个功能区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加快拓展开发园区发展空间。加快制定马鞍山市开发园区调整扩区总体方案,积极推动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扩区和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当涂经济开发区扩区步伐,完善慈湖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园、花山经济开发区台湾科技园各项设施配套,推动各个开发园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完善开发区扩区用地相关手续,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扩区范围区域内环评等工作。三、强化“三个着力”,不断提高招

40、商引资水平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外来企业来马投资意愿增多的有利机遇,牢固树立“开门大招商、落地倍亲商”的理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切实提高引资质量和规模,真正让招商引资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一)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巩固与央企对接成果,对已签约的23个项目紧盯不放,全过程、创造性地做好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争取等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向在建项目转变,促使在建项目形成更多投资量。加大外出对接力度,深入摸排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意愿,赴珠三角、长三角等资本、产业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举办一系列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

41、、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二)着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结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调度,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大土地征迁力度,全力解决征用难、拆迁慢等问题,努力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项目”转变。抓紧清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为急需落地项目拓展用地空间。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鼓励引导各县区和开发区进行“飞地开发”和“零供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紧研究出台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制定更为严格的项目落地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三)着力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压力传导机制,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各层次、

42、各部门合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不仅考核引资的规模和数量,同时考核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以及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营造全社会推进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四、突出“三个稳步”,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加速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使群众“安全看病”;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城乡居民便捷医疗服务圈;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

43、革试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整合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抓紧组建村镇银行,继续努力引进一到两家外来银行,培育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主体。加强全市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整合优质资产,扩大融资体量。(三)稳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落实省、市扩权强镇工作部署要求,完善“责、权、事”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把握“三个重点”,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在科学分析发展环境和趋势、合理确定战略定位、梳理谋划战略重点、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模式等基础上,高水平

44、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使之成为描绘我市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和引领发展的指导纲领。精心筛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储备库,真正体现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作用。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口衔接,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二)深入谋划重大发展问题。立足职能实际,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积极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注重对“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细化政策、项目、资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三)全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紧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变

45、化,不断增强对经济形势和运行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最新动向,提高对政策出台的预判断能力。紧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六、突出“四型建设”,努力塑造发展改革队伍新形象倡导争做“学习型、开放型、实干型、正气型”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廉政建设优良的发展改革队伍。(一)建设学习型队伍。在抓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的同时,着重抓好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项目谋划建设、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融资工作等重大专题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委上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二)建设开放型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勇于追求一流的志向,展现勇于开拓创新的锐气,为推动发展改革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化宗旨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举措,精心打造“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快、办得好”的政务环境。(三)建设实干型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倡导苦干、实干的作风,静下心、沉下身工作,“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四)建设正气型队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注重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风气。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