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835895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气象学(2664)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其特点是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性很强,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十分广泛。(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多个专业必修的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和分析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因素关系、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必要准备。(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

2、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清天气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分析农业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大气是农业生物最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之一,农业生物的各种生命生命活动与与气象条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研究

3、大气与农业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物生态生理过程、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因此,农业气象学是学习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造林学、林木种苗培育等课程的基础和前导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形成因素;中国农业气候的特征和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是:光、温、水、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主要天气系统的结构与变化规律;气候的形成因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

4、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定义、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重点:气象学定义;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定义。2一般了解:气象学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学习气象学定义,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 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学习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业气象学定义;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2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3

5、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四)考核要求1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识记:气象学定义,气象学研究对象2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领会: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3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领会:农业气象学定义;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大气(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了解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理解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各个层次的主要特点。2一般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的分层依据。(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地球生态环境中

6、的意义;水汽、水汽的含量与作用;气溶胶粒子。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的高度范围及主要特点。(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二氧化碳和臭氧;水汽、水汽的含量与作用;气溶胶粒子;大气污染物质 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大气污染的防治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的高度范围及主要特点。(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1识记 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污染物的种类。2领会 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大气污染物来源与大气污染的防治。3简单应用 二氧化碳和

7、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地球生态环境中的意义。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1识记 大气的铅直结构。2领会 大气铅直方向上各层的高度范围及主要特点。3 简单应用对流层的特点。第二章 辐射(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理解辐射的基本定律,深刻理解太阳辐射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光照时间和太阳辐射量与生物的关系,掌握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2一般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理解大气和地面辐射的规律及作用;地面有效辐射及其影响因素;地面净辐射及其变化规律。3一般掌握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4熟练掌

8、握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学习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二节 太阳辐射 学习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学习地面和大气辐射的特点、作用和变化规律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 学习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及维恩定律。第二节 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和太阳直射光谱;太阳常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概念;分子散射

9、;粗粒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表达式;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变化规律;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及其特征;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射率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波谱、强度、作用。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波谱、强度、作用;“温室效应”概念。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地面净辐射: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净辐射的日变化;净辐射的年变化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 光合有效辐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10、识记: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波谱,黑体和灰体的概念领会: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普朗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简单应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第二节 太阳辐射识记:太阳常数和太阳直射光谱;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射率。领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变化规律;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分子散射;粗粒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及其特征;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和反射率。综合应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

11、算。第三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识记:地面长波辐射波谱、强度、作用;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领会:大气辐射波谱、强度、作用;净辐射的日变化;净辐射的年变化简单应用:“温室效应”概念 综合应用: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素。第四节 辐射与农业 识记:光合有效辐射领会: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植物的影响综合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三章 温度(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了解物质的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空气的绝热变化;掌握温度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积温学说及其在农林业上的应用。2一般了解表示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量;气温铅直分布的表征方法;逆温;贴地层

12、气温铅直分布类型;大气稳定度;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温度与植物引种。(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温度 学习大气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土壤温度 学习物质热特性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 学习温度与生物的关系、积温及其应用(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温度大气中热量交换方式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气温的铅直分布:表征铅直分布的方法;逆温;贴地层气温铅直分布类型。空气的绝热变化与大气稳定度:空气的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方法第二节 土壤温度物质的热特性:热容量概念及土壤热容量的影响因素;热导率概念及土壤热导率的影响因素;热扩散率概念及土壤热扩散

13、率的影响因素土壤温度的变化:土温的时间变化;土温的铅直分布;土温变化方程;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和发育温度;温度的三基点;生理活动与温度的关系。积温:积温学说要点;积温的计算;积温的应用;积温的稳定性。农业指标温度变温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气温日变化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气温年变化与农业生物的关系。温度与植物引种(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大气温度识记: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铅直分布;逆温的概念领会:表征铅直分布的方法;逆温在农业上的意义;贴地层气温铅直分布类型;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方法简单应用: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综合应用:空气的

14、绝热变化第二节 土壤温度识记:热容量概念;热导率概念;热扩散率概念领会:土壤热容量的影响因素;土壤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土壤热扩散率的影响因素;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简单应用:土温的时间变化;土温的铅直分布;土温变化方程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识记: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和发育温度;温度的三基点领会:生物生命活动与温度的关系;积温学说要点;积温的稳定性;农业指标温度;温度与植物引种;变温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简单应用:积温的计算综合应用:积温的应用,用积温预报发育期第四章 水分(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相互关系;蒸发蒸散过程和凝结过程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各种凝结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2一

15、般了解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变化规律;水面和土壤蒸发过程及影响因素;保墒措施;人工降水原理;水分与农业。(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大气湿度 学习大气中湿度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 学习水面和土壤蒸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各种凝结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 学习水分与农业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大气湿度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的定义、表达式及相互换算方法。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和变化:水汽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水面蒸发:水面蒸发速率和表达式及影响因素。土壤水分蒸发的过程;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植物蒸腾过

16、程及其影响因素。农田蒸散:可能蒸散概念与计算方法。第三节 水汽凝结与大气降水凝结条件:水汽达到过饱和的途径;凝结核的作用。凝结物:地面凝结物的形成与意义;雾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云的形成过程。自然降水的形成降水特征量与种类:降水特征量;降水的种类与形态。人工降水的原理的方法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水分对植物的影响水分利用率和水分有效利用率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的途径(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大气湿度识记: 空气湿度的物理量的定义领会: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的意义、表达式简单应用:各种空气湿度特征量的变化规律综合应用:各种空气湿度特征量之间的相互换算方法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识记:水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土壤蒸

17、发的三个阶段领会:水面蒸发速率和表达式;农田可能蒸散概念简单应用:保墒措施;植物蒸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 水汽凝结与大气降水识记:凝结条件;地面凝结物的形成与意义;降水特征量;降水的种类与形态领会:雾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云的形成过程;自然降水的形成简单应用:人工降水的原理的方法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识记:水分对植物的影响领会:水分利用率和水分有效利用率综合应用: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的途径第五章 气压和风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气压场的表示方法;作用于大气中的力的特点;风与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季风及其它地方性环流的形成原因。2一般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风对农林业的影响

18、(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 学习气压的变化规律及气压场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作用于空气的力及风的形成过程第三节 大气环流 学习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第四节 风与农林业 学习风对农林业的影响(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气压的概念与单位气压的垂直变化:大气静力学方程;气压高度公式及其应用。气压场及其表示方法:等压线的概念;海平面气压场的表示方法;等压面与等高线、高空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型式。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产生原因、表达式及性质。大气层中的风:自由大气层中的风;风压定律;摩擦层中的风;

19、高、低气压中的气流。第三节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大气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形成;全球活动中心的分布。地方性环流:季风;中国海陆分布与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形成。第四节 风与农林业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风对植物的不利影响风灾及其防御措施(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识记:气压的概念与单位;等压线的概念;等压面与等高线的概念。领会:大气静力学方程;海平面气压场的表示方法;高空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型式简单应用:气压高度公式及其应用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识记:风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的概念领会: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20、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产生原因、表达式及性质; 简单应用:自由大气层中的风;风压定律; 综合应用:摩擦层中的风;地面高、低气压中的气流第三节 大气环流识记: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领会: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全球活动中心的分布;中国海陆分布与季风简单应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国季风的形成原因;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形成综合应用:空气翻山后形成焚风的温湿度计算第四节 风与农林业领会: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风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简单应用:风灾及其防御措施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气团和锋;气旋和反气旋;高空天气系统;各种灾害性天气的

21、形成原因2一般了解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天气特点及其对农林业的影响;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服务(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气团和锋 学习气团和锋的有关理论第二节 气旋和反气旋 学习气旋和反气旋特点与天气特征第三节 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 学习槽和脊、切变线、高空低涡的有关知识第四节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服务 学习目前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 学习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特点和防御(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气团和锋气团:气团的概念;气团的形成条件;气团的分类和变性;我国境内各季的气团活动及其天气锋:锋的概念;锋面的特征;锋的分类与锋面天气。第二节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与锋面气旋:气旋

22、概念;气旋中的气流与天气;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中国的气旋活动。反气旋:反气旋概念;反气旋中的气流与天气;太平洋高压;蒙古高压。第三节 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高空槽脊:气流和天气特点切变线:气流和天气特点西南低涡:气流和天气特点第四节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服务天气预报及其分类目前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阴雨、冰雹的形成、特点和防御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寒潮、冷害、冻害、霜冻、热害的形成、特点和防御气流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大风、台风和热带风暴、龙卷风的形成、特点和防御(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气团和锋识记: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

23、领会:气团的形成条件;气团的分类和变性;锋面的特征;锋的分类简单应用:我国境内各季的气团活动及其天气;锋面天气第二节 气旋和反气旋识记:气旋概念;反气旋概念;领会:气旋中的气流与天气;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中国的气旋活动;反气旋中的气流与天气简单应用:太平洋高压;蒙古高压第三节 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识记:高空槽脊的概念;切变线概念;西南低涡的概念领会:高空槽脊的气流和天气特点;切变线的气流和天气特点;西南低涡的气流和天气特点第四节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服务识记:天气预报及其分类领会:目前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领会: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阴雨

24、、冰雹)的特点;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寒潮、冷害、冻害、霜冻、热害)的特点;气流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大风、台风和热带风暴、龙卷风)的特点简单应用: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阴雨、冰雹)的形成;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寒潮、冷害、冻害、霜冻、热害)的形成;气流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大风、台风和热带风暴、龙卷风)的形成综合应用: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阴雨、冰雹)的防御;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寒潮、冷害、冻害、霜冻、热害)的防御;气流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大风、台风和热带风暴、龙卷风)的防御第七章 气候和农业气候(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气候和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中国气候的主

25、要特征;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农业小气候特征与调控措施2一般了解气候带和气候型;中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小气候的概念(二)本章内容第一节 气候形成因素 学习四大气候形成因素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 学习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及各种气候型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中国气候 学习中国气候的特点、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第四节 农业气候 学习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第五节 农业小气候 学习小气候的概念、各种下垫面小气的特点及调控技术(三)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气候形成因素辐射因素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地表性质对气候的影响;中国下垫面因

26、素的特点。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中国各季的大气环流概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气候带:赤道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极地气候带。气候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与高原气候;草原气候与沙漠气候。第三节 中国气候中国气候特征: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节气与季节:二十四节气;四季的各种划分方法。第四节 农业气候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中国农业气候资源:辐射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简介第五节 农业小气候小气候概念小

27、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农田小气候农业设施小气候林地小气候(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气候形成因素识记:辐射因素对形成气候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领会: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地表性质对气候的影响;中国下垫面因素的特点;中国各季的大气环流概况。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识记:气候带的概念;气候型的概念领会:各气候带的特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与高原气候;草原气候与沙漠气候。简单应用:各气候型的异同点比较第三节 中国气候识记:中国气候特征;二十四节气的意义领会:中国气候的季风性;中国气候的大陆性; 简单应用:四季

28、的各种划分方法综合应用:中国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第四节 农业气候领会: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简单应用:中国农业气候资源:辐射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第五节 农业小气候识记:小气候概念领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简单应用:农田小气候;农业设施小气候;林地小气候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

29、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顶替自学教材的作用。(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1、自学教材农业气象学,段若溪、姜会飞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2、参考教材农业气象(上册),王炳庭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

30、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指明了重点和难点。本课程为3学分,不含实验学分。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基础坚实、各章节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同时实践性很强,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内容丰富而复杂,在学习中应注意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力求融会贯通。同时要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和生物对各种气象条件的反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提倡在自学后

31、,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以24到3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用适量的例题引导自学者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提高用本课程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本课程以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

32、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

33、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一、单项选择题:( )1.当大气湿度增大时,则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分别 。A. 大气逆辐射增大,地面有效辐射减小 B.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增大C. 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D.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减小。二、多项选择题:( )2.已知某一周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1.0,12.

34、0,9.0,8.0,11.0,12.0,13.0,对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0的作物来说,这一周 。A.活动积温为76.0 B.有效积温为9.0C.活动积温为59.0 D.有效积温为59.0E.活动积温为20.0 三、名词解释3相对湿度4湿绝热直减率四、简答题5中国西北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衫”之说,原因何在?6为何高气压和低气压在海上比在陆上生存的时间长?五、计算题7在北纬36.5N处欲建一玻璃温室,为了尽量减少反射,要求在可照时间最短的一天正午时房顶玻璃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问房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少?若透明系数为0.6,则这一天正午房顶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多少(已知太阳常数为1367W/m2 )。六、论述题8试论述光照时间对长日照、短日照作物在不同纬度之间引种难易程度的影响。-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