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655886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58.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下册)九年级化学教案授课教师司令大店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

2、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重点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

3、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用小刀割一下;用铁锤锤一下;用酒精灯加热;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

4、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阅读课文第2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5、,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

6、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布置课后作业: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写一篇科普小论文与同学交流。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设计】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一、 物理性质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

7、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2、 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教学反思】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课堂中,教师组织、

8、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9、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10、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

11、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

12、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安排第一组和第三组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第二组和第四组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评价大家回答

13、得都很好。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8-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投影 Mg+2HCl=MgCl2+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板书置换反应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过渡我们还

14、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

15、、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投影并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

16、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 (4)铝与硝酸银溶液思考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2: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

17、的相对强弱。我们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布置作业习题3,4,6,8 学生观察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板演2Mg+O2=2MgO4Al+3O2=2Al2O32Cu+O2=2CuO书写3Fe+2O2=Fe3O4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

18、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Fe,CuAu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A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金属现象化学方程式镁Mg+2HCl=MgCl2+H2锌Zn+2HCl=ZnCl+H2铁Fe+2HCl=FeCl2+H2铜不反应B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金属现象化学方程式镁Mg+H2SO4=MgSO4+H2锌Zn+H2SO4=ZnSO4+H2铁Fe+H2SO4=FeSO4+H2铜不反应生甲: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乙:镁、锌、铁、铜的金

19、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丙: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丁:与酸反应时,能生成H2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Cu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回忆并写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2Al+3CuO4=Al(SO4)3+3Cu铜丝浸入硝酸

20、银溶液中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3=Cu(NO3)2+2Ag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答实验1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铝。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lCuAg答案(1)(3)不反应;(2)(4)反应,且均为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略。思考答案:1、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要与铁反应:CuSO4+Fe=FeSO4+Cu,从而腐蚀铁制容器;思考回答:1、“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2、能更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3、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4、黄铜

21、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

22、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温故而知新,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做铺垫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先把这个结论给出,以便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实验现象明显,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23、轻松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回答汇报。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小节,把金属与盐反应的知识系统化轻松得出结论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自然而然,顺利突破难点,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系统地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把化学运用到生活中来,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小结本课内容,知道本课的内容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主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

24、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 Al+3O2=2Al2O32Cu+O22CuO Fe+2O2Fe3O4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2、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置换反应:A+BCAC+B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2Al+3CuSO4=Al(SO4)

25、3+3Cu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CuAg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

26、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点评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

27、的想像能力。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

28、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

29、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 水高锰酸钾 汽油碘 汽油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

30、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

31、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

32、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

33、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教科书P33习题。【教学反思】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

34、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CAI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

35、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

36、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

37、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NaCl室温,10

38、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5 mL水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KNO3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

39、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教学反思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40、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CAI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

41、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

42、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

43、,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44、,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NaCl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5 mL水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KNO3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

45、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46、(P40)。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

47、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48、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剂

49、为100 g;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及时小结,纠正偏差。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巩固练习(投影)。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5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通过习题,及时巩固新知。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

51、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投影)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巩固练习(投影)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

52、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

53、出来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练习:(投影)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

54、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课后练习: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教学反思】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课时安排 共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同学们,你们在

55、夏天喜欢游泳吗?学生:喜欢。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

56、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250 g不放食沉?浮?2250 g1匙(约5克)沉?浮?3250 g2匙(约10克)沉?浮?4250 g3匙(约15克)沉?浮?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1 2 3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

57、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

58、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12.5克葡萄糖5%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