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

上传人:荷叶****8 文档编号:57369764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汉字中看古代丧葬人有生老病死,死是每个人最终的结局。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才是永恒的。本文从几个汉字出发,简单看一下古代的丧葬。一、由生变死1、 “死”早期甲骨文写作,左边是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右边是一具枯骨,从人从歺,会意,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凭吊。本义是生命结束,他人对遗体痛哭哀悼。晚期甲骨文写作,省去“口”。说文解字:“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说文解字注:“形体与魂魄相离。”扬雄方言:“澌,尽也。”澌本义为水尽,死是人的生命走到尽头,因此以澌训死,表示生命到尽头。死本为动词,表示生命结束,亡命。如死尸、死期、死敌、死人、死于非命、大难不死、死者

2、,人之终也(列子 天瑞)等。后发展出不少引申义。“死寂”、“死灰”表无生命的,难活的意思,是形容词;“死板”、“死角”、“死胡同”是不活动的,行不通的意思,也作形容词;“死干”“死做”表示僵化地,不灵通地,是副词;“死拼”、“死缠烂打”是拼命地,不顾一切地的意思,也作副词。 2、“丧”白虎通:“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死、称丧者何?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死和丧都是生命的结束,但丧是避免直言死的委婉说法。早期甲骨文在桑树上加两个“口”,表示蚕食桑叶。本义是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晚期甲骨文增加枝叶,增加“口”。说文解字: 丧,亾也。从哭从亾。会意。亾亦声。“桑”“丧”二字音近

3、,在意义上也有关联。古代有“桑榆”一典,指日落时余晖所照之处,常喻垂老之年。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桑榆比喻人之暮年,生命将尽,正与“丧”的意义相近。丧本义是桑树的桑叶被满树的蚕虫侵食,音sng,这一意义已经消失;“丧胆”、“丧门星”、“丧权辱国”是丢失,失去,消失的意思,音sng;“丧服”、“丧食”、“居丧”是表示哀哭悼亡,念sng。 古代言死的说法还有崩、薨、卒、不禄、逝、圆寂、百年、填沟壑、见背、就木、捐馆等等。一方面是因中国俗文化有避讳习俗,忌讳“死”字,另一方面是我国古代是丧葬礼仪有等级、宗法制和功利色彩。二、穿衣入棺3、“殓”

4、人死之后,首先要入殓,也就是将死者穿衣入棺。“殓”字本作“敛”,“殓”是专为殡葬而造的后出字,经籍中多作“敛”。释名:“殓者,敛也,衣死也。经史并作敛。”说文解字:“敛,收也。”尔雅释诂:“敛,聚也。”敛就是收束聚集的意思,从攵佥声。从攵,表示跟手的动作有关。4、 “棺”说文解字:“棺,关也,所以掩尸。从木官声”。“官”与“关”谐音,也有相关的意思,即表示了人生命的终结,而生命终结后则需入“棺”。这也就表明,人死之后,是装殓在“棺”内埋葬的。从偏旁来看,古人就已经用木料为死者制造死后存放尸体的器具。棺又分为榇、棺、椁。榇是最靠近尸身的棺。左传襄公二年:“穆姜为榇。”疏:“榇,亲身棺也。以亲近其

5、身,故以榇为名。”榇的外面就是棺。说文解字木部:“棺,关也,所以掩尸也。”这说明用棺的目的在于掩护尸体,延缓其腐烂。棺的最外面是椁。“椁”字从郭,郭的本义是外城,指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古代普通百姓是用不起椁的,能有一口棺材就不错了。但上层的贵族觉得用双层的棺椁还不足以防止尸身腐烂,于是往往使用多重棺椁。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是说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由此可见古代等级差别之大。5、“殡”形。篆文写作,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作客,是尊敬死者的说法。本义是死者前往阴府作客,即亲友送别死者入土。说

6、文解字:“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从歺从宾,宾亦声。”释名释丧制:“于西壁下涂之曰殡。殡,宾也。宾客遇之,言稍远也。”以宾客之礼去对待停柩待葬之事,就是“殡”。三、入土为安6、“葬”经过殓殡之后死者就要下葬了。甲骨文写作,左边是“爿”表示床板,右边是“骨”表尸骸,本义是将尸体停放在床板上。篆文另造会意字,(艹,草地)(死尸)(一,停尸板) (艹,草地),表示将死者埋在野草之中。说文解字:“葬,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人类初期埋葬死者很简单,丧葬礼仪也很简易。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埋

7、葬死者,只要在身体上裹上一层厚厚的草木,然后放在荒野之中,既不堆积土堆,又不种植树木作为标记,同时也不计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上世常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吴越春秋也说:“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时期简易的丧葬之礼慢慢变得繁缛和厚重,成为维系社会道德伦理和封建统治秩序、区分等级贵贱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殷商时期开始埋葬死者要用棺椁,而且要有墓地。中庸:“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大戴礼记礼察:“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信死忘生之礼众矣。”是说如果侍奉死者如侍奉生者一般,则仁智兼备,社会稳固;反之丧葬之礼废弃,

8、则君臣关系会遭到削弱,导致伦理崩坏的严重后果。而且平民百姓和王公贵族的丧葬仪式、规模、是否有陪葬等也有差异,以此区分身份等级。另外,丧葬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悬棺葬等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究竟以何种方式处理死者的尸体, 主要取决于各民族早期社会所形成的图腾崇拜, 除此之外, 还受到地理环境、死亡原因等其它因素的深刻影响。汉族人普遍使用土葬,讲究入土为安。葬的本义是将死者埋入地下,如葬送、葬礼、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而“海葬”“天葬”则是处理死者尸体的意思。 7、“坟”和“墓”经过殓殡之后就到了入土为安了,于是有了坟和墓,作为死者的最终归宿。坟,篆文(贲,大)(土

9、,墓冢),本义是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铭。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卉”。俗体楷书用“文”,同音简化“贲”,同时强调坟丘的碑铭。文言版说文解字:“坟,墓也。从土贲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坟,墓地。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贲”是声旁。”墓篆文(莫,看不见)(土,坟铭),本义是古代王公贵族以大量珍宝陪葬、地表没有碑铭的地下神秘葬穴。文言版说文解字:“墓,丘也。从土,莫声。”白话版说文解字:“墓,坟丘。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莫”是声旁。”在古代,“坟”通常是平常人的葬地,有碑铭显示坟主身份,一般葬式简单,不必担忧盗墓; 则是王公贵族的葬地,为防盗掘,他们将陪葬珍宝与主人身份一同深埋地宫。地表有碑

10、铭的叫“坟”,地表没有碑铭的叫“墓”。坟墓的高低大小就成为死者身份贵贱的象征,这也表明古代等级制度的森严。而在现代汉语里,“坟”和“墓”意义相同,二者经常连用,没有区别。死者被埋葬后,丧葬并没有结束,家人还要为其守孝,叫服丧。丧服制度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居丧者与死者的血缘亲疏关系决定了居丧者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 叫做五服。在父权、夫权的社会中,对父系亲属的服丧范围十分宽泛, 并且比母系、妻系重得多, 如对曾祖父母是第二等的齐衰, 而对外祖父母是第五等的缌麻。夫妻之间,妻为夫服最重之孝斩衰三年, 夫为妻则只服齐衰。居丧期间守丧者不能参加娱乐活动

11、,不修边幅,不办喜事,并在特定的日期对死者进行祭奠,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丧服制度既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 又反过来使宗法制度更加严密, 二者不可分割。整个丧葬仪式从始至终都体现着浓厚的阶级制度,受传统伦理思想的支配, 强调尊卑等级, 不容犯上僭越。以礼记为例,对自天子至庶民的各种丧葬仪式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在死者的称谓方面,“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在死者的用饭方面,“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 天子饭九贝, 诸侯十, 大夫五, 士三。”在死者殓衣方面,“士三十套, 大夫五十套, 君百套。” 对棺椁重数规定,“天子棺椁四重, 诸侯三重, 大夫二

12、重, 士一重。”对坟墓的称谓及修造规定,“帝之葬地曰陵, 显贵者赐葬陵旁曰陪陵, 余曰茔、冢、坟、墓。”以上种种,不难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成为我国丧葬文化的一大突出特征。 丧葬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基因之一。丧葬仪礼,是人生最后一项“通过礼仪”,也是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丧葬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的特点。这一套礼仪直接反映了宗法社会中人们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从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人死不为鬼”“凡天地之间有鬼, 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但活人基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 对死人的恐惧, 以及对阴间生活的幻想, 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葬法和葬礼, 这些葬法和葬礼随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同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 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从古代丧葬制度中透射的伦理思想及宗教观念 汉字与古代丧葬文化 汉字蕴涵的丧葬文化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丧葬文化 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丧葬文化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