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上传人:shanz****g555 文档编号:5677059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至今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辞典中这样记载:火药 中国人发明,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人用作焰火、 爆竹和火箭的纵火剂。揭开了火药的秘密,在现代人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当科学 尚处在蒙昧之中时,火药却是神秘之物。太平广记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位名 叫杜子春的年轻人,为寻求炼丹之术,去一个僻静遥远的地方拜见一位炼丹老人。 天色已晚,老人叫他歇息在炼丹的地方,并告诉他千万不可乱说乱动。夜里,杜子 春一觉醒来,发现炼丹着火了,火焰呼呼往上蹿,他记着老人的告诫,一动不动, 眼睁睁看着火苗燃到屋顶,把房子烧了。据此人们可想象出火药这个名字,意

2、 思就是着火的药。这是人们认识火药的第一种性能一一燃烧。又因为火药中的 主要成份硝和硫磺在西汉时就被当作药品,用来治病,而且古代炼丹家为炼制长 生不老药,终年隐居深山,精心选配各种药物原料,反复提炼,多方试验,在他 们的辛勤努力下,虽然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发现发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 西。火药就是出自炼丹家之手的一大成果。那时正处在盛行仙道学说的时代, 由此火药便因药得名。 据诸家神品丹法一书记载:将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放在销银 锅或砂罐内,挖一土坑,把锅放在坑内,使与地平,四周用土填实,再将三个皂角 子,烧红成炭,逐个放入锅内,使硫磺和硝石烧起焰火,待焰火将熄时,再加木炭 3

3、斤来煅,待炭消三分之一后退火,趁未冷却时取出混合物。这就是伏火法。 808 年,又有人创造伏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各二商,马兜铃 (含炭素)三钱半, 研成粉末拌匀,放在药罐内,埋入地坑,放进一块熟火,烟便腾起。在应用伏火法 的同时,人们发现这三种物质一起加热燃烧,反应异常剧烈,似有爆炸的可能,因 而格外小心。那时之所以未发生爆炸,是因为所用的物质是天然原料,未经提纯精 炼,所以产生的力量微弱,未充分显示其爆炸性能。随着炼丹家们不断的改进,大 约到晚唐时期(9 世纪末),我国首创的黑色火药问世,并很快应用于军事。 在此之前,硫磺和硝常常作为纵火剂在战争中发挥威力。三国时,吴国攻蜀国, 用船装载茅草

4、。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陷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 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迫使刘备退居白帝城, 那时兵家们用硫磺和硝作为燃烧剂使用,是采用火攻时的有效物质。诸葛亮带兵攻 打陈仓城时,动用云梯近百乘,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再加上短梯软 索,兵士如蚁沿城墙攀登,谁想城上守军三千,各执火箭,分布四面,火箭齐发, 云梯尽燃大火,无法攀附。诸葛亮又派冲车,守军用石块凿眼穿绳,甩打下来,冲 车被打折,就这样昼夜相攻, 20余日无计可破。这里所用的火箭,只是带有纵火剂 的弓箭,主要起助燃作用。还有一次,诸葛亮派兵攻打乌戈国,将黑油柜安置在山 谷中,油

5、柜内预先安置火炮,名叫地雷,一炮中藏九枚, 30 步埋一个,中间用 打通节的竹竿引出药线,一发动,出损石裂。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达,按史料 记载,地雷是宋代产生的兵器,所以三国时使用地雷,也只是演义中的想象而已, 但是用纵火剂一一硫磺和硝等物质进行火攻,却是事实。 904 年,郑皤进攻豫章时, 曾经发机飞火,据考证,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火药应用于军事的记载。唐 代晚期,火药从炼丹家手里传到军中, 兵器家们于 10 世纪初造出火药火器一一飞火, 并应用于战争。火器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上的一大转折,从此,冷兵器与火器 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之后,进入火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开始于北宋。 自 9

6、60 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中国结束了唐中叶以来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 天下统一,国泰民安,社会生产得到相应发展。但这时北方的辽、金、西夏游牧民 族崛起,势力扩张,不断侵扰内地。他们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兵士剽悍骁勇,骑术 非凡,宋军无法抵挡。由此,旧有的作战方式及兵器装备都急待改进,宋朝政府不 得不加强军备建设,所以宋代是兵器大改革的重要时期。宋代军事工业相当庞大且 完备。军器制造部门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制造各种炸药和火器。为了鼓励研制兵器 者,宋朝政府规定给予兵器发明者、创造者以奖励和支持,所以那时常有人把自己 新创制的兵器献给朝廷。据宋史记载: 970 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提出了制火箭 法。10

7、00 年,神卫水师队长唐福推出火箭、火环、火蒺藜。 1002 年,知宁化军刘永 锡向朝廷献上创制的火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火药火器的发明创造十分兴盛。 宋仁宗时 (10231063 年)编著的武经总要一书,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 10 多种,如 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 毒药烟球等,并详细记述了火药的成分。比如载炮火药有 14 种成分配制,其中硝石 约 49%,硫磺约 25%;蒺藜火药成分有 10 种,硝石约 50%,硫磺约 25%。这两种 配方的比率十分接近于现代黑色火药的组配率。这时期的火药已具有燃烧、毒气、 烟幕等不同作用。火器的杀伤威力大

8、小主要在于火药配方的科学合理及火药性能发 挥的多少,其次才是发射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宋代火药尽管已有相当的发展,但其 处方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比例,原料成分复杂,纯度不够,因而仍不能有效地发挥火 药的全部性能。到明代,火药的发展达到了更高水平。 1621 年武备志中记载了 提炼硝磺和配制各种火药的处方达 30 多种,其中铳火药的处方是:硝 1 两,硫 1.4 钱,柳炭 1.8 钱。硝石占 75%,硫磺占 11%,木炭占 14%,这种配合比例与现代黑 色火药的标准组配率基本一致。这时期火药的性能包括烟幕、毒气、燃烧、杀伤、 催泪、喷嚏、昏迷等,这就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同时,制造火药的方法也趋于 细密

9、,原料呈颗粒状,不再是粉末,这样便于发射。后来,火药又分为直击的火药 和横击的火药两种。直击火药按硝九、磺一的比例配制;横击火药按硝七、磺三的 比例配制。火药成分也经过提炼更加纯净。火药的发展是火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的 一个重要前提。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不仅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 且先后传入西方,为世界兵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军队在对金作战中,依仗火器的威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不仅能有效抵 挡敌人骑兵队的冲击,而且常把敌兵击溃。金兵深知火器的厉害,千方百计想得到 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后来金军攻占汴京后,有人把这一技术献给金人,金兵如 获至宝,立即动手大量制造火药火器,用来反击

10、来军。在金人手中还推陈出新,研 制出一新的火器。1214 年,金宣宗南迁汴京,蒙古人夺取了中都,金的一些制造火 药火器的技术工匠有的被俘,有的投降。由此金人所掌握的火药火器制造技术,开 始为蒙古人所用。1218 年成吉思汗统帅大军西征,从此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到了中 东,随后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 很早以前,火药曾随炼丹术一起传入阿拉伯国家, 阿拉人称硝为中国雪, 当地语叫巴鲁得;波斯人称之为中国盐。人们只用它炼丹治病,还不知道 用于军事。古代阿拉伯和欧洲的战争中,曾使用过多种纵火剂,其主要成分有沥青、 硫磺、松脂、石油等,不仅没有火药,也没有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一一硝。当蒙古 骑兵的铁蹄踏入

11、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沿岸的大马士革时,阿拉伯人才见识了火器、 火药。 元军西征使用了大量火器,1220 年元军攻击尼沙城时,修筑了一座高炮台,使 用 20门弩炮对城内连续轰击了 15 天,发射了大量火箭、毒火罐、火炮弹。1258 年, 蒙古兵围攻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达时,使用过铁火炮或叫震天雷,阿拉伯人叫铁 瓶。据波兰史学家记载,当蒙古兵攻击华沙的时候: 蒙古军施展妖术,但见大旗一挥,出现了伸出 X 形脑袋的妖物,从它嘴里喷 出一阵烟雾,发出的臭味令人难忍,波兰军队士兵个个不敢正视,这一仗死伤了许 多人。其实蒙古兵使用的妖物就是一只毒药烟毯,这种毒药烟毯,重 5 斤, 毒药成分有草乌头、芭豆、狼

12、毒、砒霜等,加入火药成分硫磺、焰硝、末炭末等, 捣合成毯,用麻绳串住,长 1.2 丈,重半斤,为弦子。再用故纸、沥青、麻皮、黄 蜡等物捣合涂在外表,用炮放出,毒气熏人,可致人口鼻出血,中毒身亡。蒙古军 西征的同时,将随身携带火器及其制造技术,经被俘投降者之手一并传给了阿拉伯 人。据阿拉伯文兵书记载,当时传入阿拉伯国家的火器有两种, 一种叫契丹火枪, 一种叫契丹火箭。到 14 世纪初,阿拉伯人把这两种火器发展成为两种 马达发 (阿拉伯语火器)。一种是用一根短筒,内装火药,筒口安置石球,点燃引线 后,火药发作,石球射出以击人。另一种是用一根长筒,内装火药和铁球,然后再 装上一支箭,临阵点燃线后,火

13、药发作,冲击铁球,同时将箭推出。很明显,这两 种火器与我国南宋时的火筒和突火枪类似。 中国古代以硝石、硫黄、木炭或其他可燃物为主要组分,点火后能速燃或爆炸的 混合物。因为硝石、硫黄等在中国古代都是药物,混合后易点火并猛烈燃烧,故称 为火药。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 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 火药的起源:火药不是历史上个别人物的发明,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火 药发明的过程中,炼丹家的作用特别重要。中国古代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黄, 以及硫黄的砷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西汉末东汉初的炼丹书三十六水 法中,有名为

14、硫黄水、雄黄水、雌黄水的丹方,用硝石与硫黄、雄 黄和雌黄在竹筒中以水法共炼。 隋末唐初医学家、炼丹家孙思邈(581682),史称药王。选录入诸家神品丹法 的孙真人丹经,相传是孙思邈所撰,记载有多种伏火之法。这类伏火之法, 虽然炼丹家的原意,是为了使硫黄改性,避免燃烧爆炸,以达到炼丹的目的;但同 时使他们认识到,上述丹方中含有硝石、硫黄和烧令存性(即炭化)的皂角子 或马兜铃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烧爆炸的性能,从而发明了原始火药。故在炼丹时, 有必要采取安全措施,将药罐放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并以土填实,甚至用湿纸盖, 方砖捺,以土冢之。炼丹家正是通过他们的长期实践,才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等 混合物的爆

15、炸性能,因此,至迟在 808 年以前,含硝、硫、炭三组分的火药已经在 中国诞生。 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到 10 世纪,关于试制和试验火药兵器的记载已经屡见于文献。 北宋初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药烟毬的火药配方。这 3 个配方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 3 种实战武器的火药。但应 指出,这些配方中硝含量低,还含有大量其他组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纵火、发 烟或散毒,还是一种低级火药,是近代火药的雏形。 火药技术的发展:1014 世纪,由于战争频繁,火药兵器得到发展,火药性能不断 提高,火药技术不断改进。 在文献中有不少对于当时各种火药兵器威力的描述。 北 宋靖康元

16、年 (1126) ,金人攻宋都汴京,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金军渡江攻宋,舟中忽放 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 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四)。金天 兴元年(1232),赤盏合喜守汴京时,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確 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 皆透(金史卷一百十三)。元至元十四年( 1277),元兵攻静江(今广西桂 林),静江破,守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军围之十余日, 娄 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

17、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 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元至元十七年(1280), 维 扬炮库之变为尤酷。碾硫之际,光焰倏起,即而延燎,火抢奋起,迅如惊蛇。 未几透入炮房,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远至百里外,屋瓦皆 震 。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余里外。 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周 密撰癸辛杂识“炮祸)。 据上述文献描述的各种火器威力,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火药性能在 1014 世纪中是 逐步提高的。12 世纪的霹雳炮,已能用火药喷火的反推力,把它推上空中,反映出 其火药性能比 1

18、0、11 世纪用以纵火的火药有了提高。13 世纪,用于装填铁火炮(震 天雷)的火药,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打穿铁甲。一枚铁火炮爆炸后,使城土皆 崩,城内 250 人死亡,士兵多有惊死者。而在炮房爆炸中,能形成丈余弹坑,甚至 楹栋有被炮风扇出数里者。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当时火药的威力之大。 明朝对火药技术有大量文字记载,至今尚存的明代火龙神器阵法是继武经总 要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它反映了 1415 世纪及其前后火药技术的进展,其中 载有多种三组分火药配方。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对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 均有详细记述。鸟铳药配方含硝酸钾 75.8%,硫 10.6%,炭 13. 6%与现代标准军用 黑火

19、药基本相同。当时已制作粒状火药,所载工艺翔实可行。还记载了检验火药性 能的方法:只将人手心擎药二钱,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但燃过有黑星 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说明对火药燃速和反应的完全性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 火药理论的探索:明朝对火药配方和性能已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有关记载最 早见于唐顺之的武编(1549 年辑),后来茅元仪收入武备志(1621 年刊印), 名之曰火药赋。这是一篇关于火药的学术文章,对硝、硫、炭三种组分的作用 和相互关系作了定性的说明,特别是明确了硝石在火药中的重要作用,是符合科学 原理的。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 1637 年初刊)中对火药性能作

20、了理论探索,他说: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 坤幻出神物也。又说: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他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对立转化之说,形象地描述硝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氧 化还原反应。他和茅元仪一样认为硝性竖而硫性横,但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与现代 发射和爆炸大致相当的直击和爆击两个概念。将硝硫比例与性能 联系起来,对实践经验作了总结。 概观中国对火药的探索、发明和发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古代化学家(炼丹家) 们利用早在汉朝已经掌握了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 宗元和三年(808)以前已经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10 世纪)

21、用以制造出 纵火用的火药兵器。在宋、元两代不断创造新火器的实践中,火药性能也不断提高, 炸弹用火药和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用的发射药等均已制造出来,并在明朝达到了成熟 的程度。到明朝后期,科学家们还继续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 硝 硫磺 木 炭 火药是中国的发明 火药的制造 在公元 1550 年,法国人发明了湿制法: 先将各个成分浸水润湿,然后混合起来作成大饼状,在晒干或风干后打碎,用细筛子 筛过,火药粉会变成小颗粒状(grain ),然后装在大桶里不停翻搅(tumbling ),磨 掉颗粒的稜角并加入石墨抛光。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火药各成份分子间构成比较 稳定的结构,长程运输时不易分解,而且颗粒间的

22、燃烧空间较大,容易均匀地燃烧;由 于制程的关系,这种火药被称为corned火药。不过这也加强火药的威力 ,使得许 多原来还算安全的枪炮都变得有膛炸的危险。 现代火药配方的比例 7.5:1:1.5 (硝:硫:碳) 也是在 19 世纪时确定下来的。 对西方世界来说,硝的取得一 直是制造火药时最大的问题。 由于欧洲基本上不产天然硝,只能从人畜排泄物堆肥中 取得(尿中的氮酸经自然化学反应与钾结合而成) ,在 18 世纪之前大大限制了火 药的使用。英国在 17 世纪时还有专门的集硝官(salt-peter man),随时可以闯入 人家中把厕所、马厩地面挖起来搜集天然硝,英王查理一世还下令全国所有这些地方

23、 的地面不准铺石板或木板;这直到英国取得印度 ,才有比较充裕的货源供应。这个现 象也反映在美国独立革命之中,华盛顿麾下的军队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为火药供应不 足的问题所困扰。到了 19 世纪中叶,在智利发现了大量的硝酸盐矿(sodium ni trate )。这些盐类和氯化钾(可从海水中大量提炼)反应后可以便宜地制造出硝酸 钾,这才解决了硝的供应问题。 后来,美国人拉马特?杜邦在公元 1858 年发明了 使用硝酸盐来直接制作火药的方法 ,成本要比使用硝酸钾便宜很多。 用硝酸盐制造的 火药虽然爆炸威力较用硝酸钾的小 ,但由于便宜,十分适合用在挖矿开路之用。后来 就将使用硝酸钾的火药称为 a 类火药,用硝酸盐的则是 b 类火药。根据颗粒来 分的话,又可分为从 f,2f,直到 7f 等 7 级。f 级颗粒最大,7f 最小。如果 经过抛光手续的话再加一个 g 。所以可以看到火药的分级如 2fag,3fb 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