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56140596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 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 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 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关键词: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 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 环

2、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 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 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

3、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 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 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 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 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

4、堪重负。 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 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 发展。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 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 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据统计,世界电子 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 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

5、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 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 长期以来,日 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 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 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 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 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

6、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 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 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 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 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 重要力量。在

7、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 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 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 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 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 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 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古典经济增长

8、理论中,亚当斯密把劳动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他认为, 人均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与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力劳动数量和质量,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的使用。他强调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技术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 解释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 移动过程。经济的均衡状态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来打破的。 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格哈德门茨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

9、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 经济增长和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罗伯特索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认 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入要素,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问为的只是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只能其部分的辅助作用。5.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表现为新的制度与新的记述的密切结合。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 自创新思想和技术,而其运行机制则体现出了风险、不确定和持续变革等基本特 征。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在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且可迅速扩散、劳动力可完全流动的 前提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一个相似的稳定状态即为增长的趋同

10、。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方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应先法 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 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人类用大自然的恩赐来发展经济的空间 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用人类的创造发明来获得新的资源, 创造新的物品以丰富 我们的生活。因此,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限的。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美国20世纪上半叶为45% 80年代达到80% 20世纪初,劳动 生产率提高只有5%-20渝采

11、用新技术取得,80年代以后。有60%- 80%要靠采 用新技术取得。其次,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高 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用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 例如,电子技术用 于炉窑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使水泥、化肥等行业获得显著进步; 我国印刷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铅字,进入电子时代。再次,科技创新将导致新的经济体出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 日益密切结合,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受现代科技革命,而且还受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 其变革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12、。这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 革命,包括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 加速了现代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模式、生产销售模式和就业模式, 是人类的经济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结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 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 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 .白岩三千年大赢家台湾新书谈未来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19952 .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3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1995.6.5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杨立忠.高科技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