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5711388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及其一般规律的哲学理论。它不仅是及其一般规律的哲学理论。它不仅是辨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辨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自古以来哲学对于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自古以来哲学家们就有不同法家们就有不同法。 孔子说: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亦。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亦。 ” ” 孟子说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2、;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老子说老子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荀子说荀子说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一、一、 实践与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被称之为知行关系。被称之为知行关系。1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发生、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认识的发生、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实践活动;人不可能脱离实践结底取决于实践活动;人不可

3、能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认识、知识。而从外界直接获得认识、知识。 (即行先(即行先于知)于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语)(荀子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徐悲鸿画马徐悲鸿画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给人类不断提出许多新的课实践的需要给人类不断提出许多新的课题需要解决;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类提供题需要解决;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认识成果的运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认识成果的运用也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实践还

4、锻炼和提用也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实践还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a.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结绳记事结绳记事 b. b.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发展。 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

5、鱼性,近山识鸟音。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指出:邓小平指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节,都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

6、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识论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 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决定指导阻碍2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海王星太阳认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781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年天王星被发现,18461846年年9 9月月1818日,勒日,勒维烈预言它的位置受另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所维烈预言它的位

7、置受另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所吸引,吸引,2323日晚,加勒果然在勒维烈位置上发现日晚,加勒果然在勒维烈位置上发现了海王星。了海王星。太阳系太阳系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指出指出 :“世界人类这进化,当分为世界人类这进化,当分为三个时三个时期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二,由文明再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而后行之时期。”行行知知行行所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应为所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应为“以行以行而求知,

8、因知以进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1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把人的感觉、观念、意识看作是对客观把人的感觉、观念、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对象的反映。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认识活动的人。 (1)认识主体认识主体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社会性、意识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 认识主体有个体主体

9、、群体主体和认识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等不同的层次。人类主体等不同的层次。 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的事物。 (2)认识客体认识客体自然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精神客体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客体客体客体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 (3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创造性过程。 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会性的人。 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

10、割的方面。可分割的方面。 认识认识实践实践实践实践主体主体实践实践手段手段实践实践客体客体主体客体化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客体主体化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生存活动中的地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生存活动中的地位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位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红花!红花!2 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不同回答(1)(1)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不了解人的社会性

11、和人发展的历史,不懂社会实践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和人发展的历史,不懂社会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对认识的重要性。 没有能够把辨证法运用于认识论没有能够把辨证法运用于认识论(2)(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反映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论)主体反映客体是一个自觉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主体反映客体是一个自觉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辩证法(辩证法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实现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实现的(实践观(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

12、被动的反映论。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主体客体客体主体主体实践实践客体客体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是认识和实践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是认识和实践这一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展开。这一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展开。(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凭借感官直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凭借感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关于事物接接触外界事物

13、而得到的关于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 硬硬!红红!甜甜!A.A.感觉的含义:感觉的含义:苹果(苹果()= =红或甜或硬或红或甜或硬或 知觉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苹果(知觉)= =红红+ +甜甜+ +硬硬+ +知觉知觉表象表象知觉知觉回忆再现回忆再现A A、直接性:、直接性: 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B B、具体性:、具体性: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

14、觉、表象这样具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舍罕王赏麦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然可以?!?!班班达依尔:达依尔:陛下,我只陛下,我只要要2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们借助于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对事是们借助于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物本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 水果A A、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含义:水果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B.B.判断的含义:判断的含义: 卡斯帕洛夫与卡斯帕洛夫与“深蓝深蓝”对弈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15、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发展过程

16、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两者又是辨证统一的段,但两者又是辨证统一的 (1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这花是这花是红红的。的。感觉判断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认识中的矛盾认识中的矛盾 -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割割 裂裂唯理论唯理论经验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开普勒开普勒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 1)把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

17、感性材料)把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运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培根(2 2)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料)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料, ,运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蚂蚁、蜘蛛、蜜蜂的比喻蚂蚁、蜘蛛、蜜蜂的比喻 (3 3)要有科学、辨证的思维方式。)要有科学、辨证的思维方式。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存真,由此

18、及彼,有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 大学生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大学生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二)(二) 从认识回到实践从认识回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发展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实现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实现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家重大。因为家重大。因为 :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检验和发展. .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19、能达到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到检验和发展。亚里士多德:不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落速度相同。v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v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v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三)认识的总过程(三)认识的总过程 -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多次反复和无限发

20、展1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

21、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即所谓是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天圆地方”说)。说)。1616世纪麦哲伦环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麦哲伦 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试验了16001600多种材多种材料,经历了料,经历了80008000多多次的失败,才找到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2、认识过程的上升性、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这个规律告

22、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牛顿:光是牛顿:光是“ “粒子粒子”。惠更斯:惠更斯:光是波。光是波。爱因斯坦:光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又有波动性。对对光的本性光的本性再认识再认识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第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第二,从人们具

23、体的认识过程看,只有经过多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只有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次反复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孙中山先孙中山先生指出生指出 :“世界人类这进化,当分为三个世界人类这进化,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行之时期。” 行行知知行行所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应为所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应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以行而求知,因知

24、以进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循环识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一、坚持真理观的唯物论一、坚持真理观的唯物论1 1、客观真理论:

25、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客观真理论: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形式的统一 (1)(1)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平等 (2)(2)驳驳“主观真理论主观真理论”-有用即真理有用即真理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2 2、真理标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真理标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 -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众人意众人意见标准,实用标准等等。见标准,实用标准等等。 实践实践实践实践是是唯一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的是是唯一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桥梁”主观主观认识认识客观客观效果

26、效果实践实践真理真理谬误谬误相符不符()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A A、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无别的标准。B B、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

27、倒当时的一切认识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1 1)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和服从真理。 (2 2)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存和发展。真理真理 原则原则价值价值 原则原则客体性客体性条件性条件性统一性统一性主体性主体性目的性目的性多样性多样性人的人的 实践实

28、践 活动活动 (3) (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决定制约客客观观性性 (1) (1)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性。 (2)(2)真理的价值性又构成了真理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又构成了真理客观性的主体条件,对真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的主体条件,对真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和制约作用。价价值值性性二、坚持真理观的辩证法二、坚持真理观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a2+b2=c2ACBcab毕达哥

29、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bCBaca2+b2c2BacCAb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真理真理确定性、确定性、无条件性无条件性绝对性绝对性近似性、近似性、有条件性有条件性相对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1)(1)、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认识就总

30、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误。真理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二者互误。真理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二者互相对立。但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相对立。但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一面,表现在:a.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对立。 b.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

31、也就无所谓谬误。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认识真理真理谬误谬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提a2+b2=c2AbCBaca2+b2=c2BacCAba2+b2=c2AbCBac真理谬误真理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2)(2)坚持真理,排除谬误坚持真理,排除谬误 纵观人类的科学史和认识史,从一纵观人类的科学史和认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它的每一页都是真理和谬定意义上讲,它的每一页都是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生动记录。自然科学的辉煌误相斗争的生动记录。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是在同迷信和偏见的斗争中取得的。成就是在同迷信和偏见的斗争中取得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在同唯心论、形而上唯物论、辩证法是在同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的。列宁指出:学的斗争中发展的。列宁指出:“马克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经过战斗。”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同谬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同谬误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误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