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55641504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 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数值型数据 (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 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其计量精度远远第一章统计和数据高于定性数据。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的用途。第二章8、数据按获取的方法不同分为:( 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的,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9、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2、,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1、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法。10、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2、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1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3、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1)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4、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2)别人调查的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这是数5、推断统计包括:( 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据的间接来源。6、定性变量的特点

3、:12、数据的直接来源: (1)统计调查( 2)实验法只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运用实验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只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称分类变量。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13、数据的间接来源: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1)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2)尚未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 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14、搜集数据的方法 :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1)普查( 2)抽样调查( 3)统计报表7

4、、定量变量的特点:( 4)重点调查( 5)典型调查15、普查: 是专门组织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或时期内的社会一种调查方式。现象总量。23、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分为:普查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 1)全面报表( 2)非全面报表清重大的国情、国力。24、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1)表式( 2)填表说明16、普查的特点:25、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 1)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

5、较长,一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般不宜经常举行。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在着重点单位时,进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17、抽样调查的特点:26、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选取样本单位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 2)能够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的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从而的调查。达到对调查总体的认识。27、典型调查的作用:( 3)在抽样调查中会存在抽样误差,但是这个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6、( 1)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18、在实际调查中抽样的方法:(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典型调查具有灵活机动、 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优点,但19、常用的概率抽样形式有:是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 3)整群抽样性。( 4)系统抽样20、分层抽样: 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层,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第二章数据描述21、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是在总体的名录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个被调查者。1、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有:22、统计报表: 是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 1)饼图( 2)条形图( 3)环形图饼图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7、数据的分布特征: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述数据多少的图形。( 1)集中趋势,即一组组数据的数值向其中心值的靠拢程度如果想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可以通过环形图来实现。( 2)离散程度,即一组数据的各个数值远离其中心的趋势和程度定性数据的图示表示方法, 也都适用于定量数据。 但定量数据还有一些特定的图8、定性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计算方法:示方法,它们并不适用于定性数据。( 1)百分比( 2)中位数( 3)众数2、频数:是指频数分

8、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9、中位数:是数据按照大小排列之后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样本量为偶数,则3、生成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的步骤: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 1)对数据进行分组( 2)确定组距10、众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值。( 3)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及频数分布表11、反映定量数据特征的统计量有:组距是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就是上限与下限之差。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水平度量:4、在确定组距时应掌握的原则:(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4)分位数( 1)要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差异度量:( 2)要

9、能准确地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1)极差(2)四分位差( 3)标准差( 4)方差在确定组距时, 在研究的现象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等距分组;而当平均数易为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实际中用的也较多, 但主要缺点是更容易受少数研究的现象变动很不均匀时,一般采用不等距分组。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提供的信息不像平均数那样多,但具有统计上的稳在统计各组频数时,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健性,当数据为偏态分布,特别是偏斜程度较大时,中位数和众数的代表性要比平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均数好。5、定量数据的图形表示有:12、极差:又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

10、值和最小值之差。( 1)直方图( 2)折线图( 3)散点图极差非常容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方差用2表示,总体标准差用表示,样本标准差用 s 表示,离散系数用表6、统计表的五个组成部分:示,标准分数用Z 表示。( 1)表头( 2)行标题(3)列标题( 4)数字资料( 5)表外附加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相比更具量纲性。在一个统计样本中,其标准差越大,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分散,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差。反之,其标准差越小,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的越集中,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好。标准差的大小会受到数据本身数值大小的影响。 两个数列的标准差

11、相同, 但是两数列的差异程度却不同。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差异程度,要计算离散系数。13、离散系数: 是将一组数据的标准差除以其均值,用来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数。14、标准分数: 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用以测定某一个数据在该组数据中的相对位置。第三章参数估计1、总体分布:是总体中所有观测值所形成的分布。2、总体参数:是对总体特征的某个概括性的度量。3、总体参数指标有:( 1)总体平均数()( 2)总体方差(2 )( 3)总体比例()等。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构成统计量的函数中不能包含未知因素。4、样本统计量指标有:( 1)样本均值( x ) ( 2)样本方差( s2 ) ( 3)

12、样本比例( p )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构成了推断总体参数的理论基础。5、关于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1)设总体共有 N 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在重置抽样时,共有 N n 种抽法;在不重复抽样时,共有C NnN !个样本。n!( Nn)!( 2)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就是指所有可能抽出来的样本x 的分布。( 3)样本均值的均值就是总体均值,即E(x)。( 4)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即x;nn不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为22Nnx。nN1( 5)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即有:2X N (,2 ) 时, x N ( ,) 。n( 6)若总

13、体为未知的非正态分布时,只要样本容量n 足够大(通常要求n 30),样本均值 x 仍会接近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期望值为总体均值,样本方差为总体方差的 1 。n( 7)如果总体不是正态分布,当 n 为小样本时(通常 n 30) , 样本均值的分布则不服从正态分布。6、关于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当样本容量比较大时,样本比率p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有p 的数学期望就是总体比率,即 E( p)。( 2)在重置抽样时,p 的方差为2(1)pn。( 3)在不重置抽样时,p 的方差为2(1) NnpnN。1( 4)在重置抽样时,p 的分布为 p N ( ,(1 )n( 5)在不重置抽样时,p 的分布为

14、p N (,(1) Nn )nN17、关于统计量的标准误差:( 1)统计量的标准误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在参数估计中,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差距。( 2)样本均值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xn( 3)当总体标准差 未知时,可用样本标准差 s 代替计算,这时计算的标准误差称为估计标准误差。( 3)用样本方差 s2 估计总体方差211、区间估计: 是包括样本统计量在内的一个区间,该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标准误差得到的。12、关于区间估计:( 1)标准正态分布 N ( 0,1 )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2)标准化的公式为: Z (观测值 - 均值)标准差( 3)以 68

15、.27%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为( z1) :( x, x)nn( 4)以 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为( z2) :( x 2, x 2)nn( 5)以 99.73%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为 ( z3) :( 4)样本比例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p(1)n( x3, x3)nn( 5)当总体比例的方差(1) 未知时,可用样本比例的方差p(1p) 代替。8、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9、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两种方法:(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10、常用的点估计有:( 1)用样本均值x 估计总体均值(2)用样本比例p 估计总体比例

16、1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 1)无偏性( 2)有效性( 3)一致性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x 、 p 、 s2 分别是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2 的无偏估计量。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个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是指一个大样本给出的估计量要比一个小样本给出的估计量更接近总体的参数。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一个一致估计量。14、关于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1)在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需要考虑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是否已知、用于估计的样本是大样本(n30 )还是小样本(n30 )等情况。( 2)大样本情况下,

1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总体方差已知, 总体均值在置信水平1下的置信区间为 x z, x z2n2n( 3)大样本情况下,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总体方差未知, 总体均值在置信水平1下的置信区间为 x zs , x zs2n2n( 4)小样本情况下,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总体方差已知, 总体均值在置信水平1下的置信区间为 x z, x z2n2n( 5)小样本情况下,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总体方差未知, 总体均值在置信水平1下的置信区间为 x ts , x ts2n2n关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在大样本条件下,若 np5 , n(1 p)5 ,则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在1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p

18、 zp 1 p , p zp 1 p。2n2n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关系,与总体方差成正比,与允许的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总体比例的值不知道可以用样本比例p 代替,或者取=0.5 ,使得1 达到最大。第四章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参数或分布形式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和相关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去检验这个假定,做出是否拒绝原来假设的结论。2、小概率事件:是指在一次事件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一般称为“显著性水平”,用表示。显著性水平一般取值为=0.05 或=5%。3、假设检验的过程:( 1)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确定检验统计量( 3)确定显著性水平( 4)根据数据计算检验统计

19、量值和与这个统计量值对应的概率值P 值,并进行决策原假设也称为零假设,记为H 0 ;备则假设也称为备选假设,记为H 1 。在对总体的均值进行检验时,大样本应用正态分布检验,计算z 统计量,小样本x一般用 t 分布检验,计算 t 统计量。的统计量为: tns/拒绝正确零假设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或弃真错误();当备选假设正确时反6、总体比例的检验的三种基本形式:而说零假设正确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或取伪错误()。( 1)双侧检验: H 0:0,H1:4、对假设检验的总结:( 2)左侧检验: H 0:0, H1: ( 1)假设检验依据的是小概率原理( 3)右侧检验: H 0:0, H1: ( 2)小概

20、率标准在抽样前依需要确定000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在大样本时, 样本比例会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检验统( 3)假设检验的结果只能是拒绝或不拒绝原来假设,而不能证明原假设成立( 4)统计假设检验的结果不是绝对正确计量仍用 Z 统计量,其基本形式为:p0z)(0105、关于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n( 1)在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采用什么检验统计量,取决于所抽检的样本是大样本( n 30 )还是小样本( n30 ),还需要考虑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是否已知等情况。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大样本情况下,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zx/n1、相关关系: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

21、又不是严格的、确定的关系。( 3)大样本情况下,当总体方差未知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zx2、相关关系根据相关的形态分为:s/n( 4)小样本情况下,当总体均值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时,总体均值检验( 1)线性相关( 2)非线性相关3、相关关系根据相关的方向分为:的统计量为:zx( 1)正相关( 2)负相关/ n( 5)小样本情况下,当总体均值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总体均值检验正相关是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总体上相同,负相关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方向总体上相反。4、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它能够以数字准确地描述变量4、增长量:是指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差,反

22、映社会经济现象报之间的相关程度。告期比基期增加或减少的数量。5、关于相关系数 r :5、增长量的计算公式:( 1) r 的取值范围为 -1 r 1。 r 值越接近1(或 -1 )就越正(或负)相关,越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接近 0 就越不相关。6、增长量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2) r 具有对称性。x 与 y 之间的相关系数rxy 和 y 与 x 之间的相关系数 ryx 相等。( 1)逐期增长量( 2)累计增长量( 3)r =0 只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并不表明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分析最常用的指标是判定系数R 2 。R2 的取值范围在 0,1 ,R

23、2 =1 时,拟合是完全的,即所有观测值都在直线上。R2 越接近于 0,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越差。估计标准误差se 也是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指标,se 越小,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就越准确。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是指反映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的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形成的数列。2、时间序列的两个构成要素:( 1)现象所属的时间( 2)对应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3、反映时间序列增长量的指标有:( 1)发展水平( 2)增长量( 3)平均增长量7、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8、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

24、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也说明在某一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对时期的累计增长量。9、反映时间序列增长率的指标有:(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平均发展速度( 4)平均增长速度10、发展速度: 是表明现象发展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的结果。11、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12、发展速度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1)环比发展速度( 2)定基发展速度13、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1)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相邻时期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的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4、增长速度:

25、是表明现象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2)季节比率的高低受各年平均数值大小的影响15、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增长速度 =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第七章统计指数=发展速度 -116、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1、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17、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1)个体指数( 2)综合指数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2、指数按其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18、时间数列的四个影响因素:( 1)数量指数( 2)质量指数( 1)长期趋势( 2)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 4)不规则变动产量指数、 销售量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等为数量指数。价格指数、 单位

26、成本指数、19、长期趋势的分析方法:劳动生产率指数等为质量指数。( 1)回归方程法( 2)简单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3、计算加权综合指数的两种方法:20、直线趋势方程的一般公式:( 1)拉氏指数( 2)派氏指数Tt a bt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 1)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式中: Tt 表示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 2)反映通货膨胀状况t 表示时间数列中指标所属的时间;( 3)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a 、 b 为待定参数。( 4)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21、季节变动的三个特点:5、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 1)季节变动每年重复进行( 2)季节变动按一定的周期进行通货膨胀率 =(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每个周期变化强度大体相同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2、季节指数法的两个缺陷:6、货币购买力指数的计算公式:( 1)没有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货币购买力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7、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现价工资)消费价格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