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55349011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司马迁的悲剧及其他司马迁因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凌辩护而招致牢狱之灾, 并被处以他自认为的刑械中“最下”的宫刑。这一变故对其 时正在撰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学 巨著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亚于天崩地陷般的摧残与打 击。致使他在日后继续自己的伟业之际,常带着“肠一日而 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恍惚迷乱之 态,背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的身心压力, 以古之罹难而不失其志的先贤为榜样和精神动力,隐忍含垢 自强不息,终于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的皇皇史学巨著史记。然而,这一变故对司马迁来说,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他作为秉 笔直书历史的史官的思

2、想观念。我总常常以自己的“小人” 之心来度司马迁的“君子”之腹,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汉武 帝的先祖开国皇帝刘邦的评价中,难道就没有掺杂一丝半点 的私心和泄愤之意?那位能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赢得那么 多英杰才俊为之效命,并最终在群雄搏杀中成为最后胜利者 的刘邦,真的就像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里写的那样 无赖吗?看看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哪一点像一个雄才大略的 开国帝王?他在楚军追杀下,为了加快逃跑速度减轻车载重 量,竟然残忍地把自己的妻儿从车上推下;他在和项羽对阵的两军阵上,面对着架火要烹自己父亲的项羽无耻地说:“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只希望你把他烹熟 后,也分给我一杯汤喝。”不说刘邦手下

3、那些个个都是才华超群独树一帜的豪杰谋士, 面对这样的一位无赖主子不会再为他卖命,就是他手下的一 般兵士,耳闻目睹过这些场面, 我想也会倒戈跑到敌方去的。 谁愿意为这样一个连一般人伦常情都没有的赖皮之人冲锋 陷阵出生入死拼打江山?当然我没有详实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只是在想,一 个能在风云际会的乱世中最终赢得全面胜利的历史人物,他 绝不会在生活细节上在人之常情上那样弱智地抛洒自己的 人格力量和魅力资源,既然他能把那么多的智能之士团聚在 自己身边,起码能说明的一点就是他不仅具有超凡的本领, 更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人文情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 商,不然的话,他的才华就会因自己情商的短板而淹没或

4、者 毁坏在自己的不通世故上。这里先不说司马迁到底因没因为替李凌辩护致使自己遭受 的屈辱,触动了他作为史学家不该为情而动的那根情弦,在 自己的著述中对刘氏家族发没发出与事前构思或者与事实 相悖的声音,但就他因言获罪一事说说我对此事一点不一定 正确的看法。李陵是在汉武帝决心以武力惩罚匈奴,弘扬大汉天威之时, 随二师将军李广利一起出征的。李陵本是主管后勤辎重的随 行军官,可部队行至浚山时,他率领的五千兵马却误入敌阵 后经拼死搏杀,斩敌一万余人,可终因援兵未至寡不敌众, 李凌兵败被俘。对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来说,打击匈奴是其 新立下的国策,兵败并不使他感到有多少气愤,让他不能接 受的是,他希望能战败自杀

5、以身殉国的李凌,竟然被俘后投 降了匈奴,并为匈奴训练兵士,和汉朝作对。这样,对正需 要以一战取胜鼓舞朝野士气的汉武帝来说,简直是可忍孰不 可忍,一怒之下就对李陵家族来了个“夷三族”的杀戮,以 示惩戒。作为司马迁,一个区区史官,在高官云集的朝堂之上,实在 有点太卑微太不起眼了。关于李凌一事的个中是非曲直,朝 堂之上那些专事政治的官员们一定深知其中利害,因此谁也 不愿在此关头多说一句话而自找霉头。可偏偏一个擅学术而 不懂政治的太史令司马迁,要在此情况下,把皇帝新装的假 戏戳破,公然为汉武帝此刻正深恶痛绝的李陵讲情。说什么 李凌战败投敌实属是不得已之举,他定会瞅准时机,自匈奴 反戈,再次报效大汉王朝

6、云云。这样就触犯了汉武帝的大忌 讳,让武帝感到这是在猖狂地为叛臣张目,变相谴责朝廷劳 师远征的不对。常言说天子之怒是可以伏尸百万的,何况你 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太史令?于是司马迁在没有钱财赎罪的 情况下,想保住性命完成自己未竟的宏伟事业,就只好忍辱含垢地接受了让他感到“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死后“无面目上父母之丘”的宫刑。司马迁的因言获罪和因罪受辱,细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原 因:一是司马迁虽然作为评判历史的史官,他本人只会站在 史学家的角度,臧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终究不能真正了 解自己身处的历史时期内中的许多奥妙所在。更不能达到政 治人物所具有的察言观色洞悉世态圆滑处世的境界和水平。 他以一介

7、书生的单纯耿直和率性,把人人都心知肚明却知而 不言的事情不假思索不顾厉害不分情景地说出来,才导致自 己触怒天颜身遭凌辱的结局。二是唯其单纯率直,处于政治 核心圈之外,他基本上就不了解朝廷在某一时段的大政方 针,更参不透天子每一时刻有别于常人的独运匠心,因此也 就谈不上能把握得住天子喜怒无常的心态,不识时务地犯颜 引咎,也就成了司马迁必然的悲剧根源了。众所周知,汉武 帝是一个极具胸怀抱负的帝王,他一生励精图治勇于创新, 做出了许多开天辟地彪炳青史的壮举。他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他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 鲜。以开疆裂土的豪迈,勾勒了大汉民族辽阔的疆域轮廓。 匈奴屡屡犯汉,善良

8、的和亲政策也屡屡被来自辽阔草原的凶 悍马蹄声踩碎,大汉王朝为此几乎颜面失尽。作为一个有作 为有抱负的帝王,他绝不会听任匈奴如此作践天朝天威,发 起对匈奴的战争就他是息事树威赢得边境太平的开始。李凌 的战败投敌实在是给正踔厉风发一展宏图的汉武帝当头一 棒,正在气头上的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宣示自己的威 严,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是会做出震慑天下苍生的惊人之 举的。司马迁正好就撞上了这一刻,于是就成了动怒之下的 汉武帝一枚立威泄气的棋子。三是李陵投敌叛国,按司马迁 的推理是不得已之下的权宜之计。他认为李陵在弹尽粮绝外 无援兵的情况下投敌是情有可原的。可对正需要举国上下同 仇敌忾一鼓作气反击匈奴的汉

9、武帝来说,这完全是无法忍受 和无情可原的大事情。他要的是自己的臣子即便战死沙场马 革裹尸也不能委曲求全投敌叛国。更何况你司马迁说李凌投 降匈奴是权宜之计,可有谁能证明呢?眼见他都在那边为敌 国练兵了,谁还能相信谁还敢保证他日后会从匈奴那里反水 回归大汉?更何况此时诛杀叛国者的“三族”人等,正是严 明法纪以儆效尤树立无上权威的大好时机,即便李凌确如司 马迁所说的那样,汉武帝也会毫不犹豫地拿他家族的人头杀 一儆百,以此警告天下所有心存非分之想的人。这个时候, 政治的需要大于一切,即使冤枉了一个李凌,可这对汉武帝 讨伐匈奴的大业来说那也是失远大于得,极为合算的事情。 司马迁就这样在不谙政治奥妙的情况

10、下,迷迷糊糊成了大汉 王朝邢典的以身试法者。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是无可厚非 的,他著述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不仅具有极高 的史料价值,仅就文学水平而言,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树 立了一个很难企及的标杆。就在他遭受腐刑官复原职之后, 他的整个精神世界已经完全皈依在自己立志要完成的宏伟 事业中了。刘姓王朝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他 当初并非贪生怕死甘受其辱,之所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为的就是凝结着他家族几代人心血和期望的那本“草创未 就”的鸿篇巨制。于是在给朋友任安的书信中,他带着极大 的悲愤之情淋漓酣畅血泪交际地抒写了自己的整个心路历 程,言明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心理轨迹。因为书中直接表达了

11、 自己对刘姓王朝的不满和鞭笞,于是也就不敢指望自己的著 述能很快流行于当时。只是希望书成之日使其“藏之名山传 之其人”最终能“通邑大都”。当然作为一流的史学家, 个终生笃信黄老学说的正直知识分子,司马迁应该说是纯粹 的也是堪称完美的。可一个专事学问的人硬要不识时务地去 掺和自己并不熟悉的政治,想把自己千虑一得的书生之见发 散于玄奥莫测的政治湍流中,最终在胸怀大志的汉武帝那里 却招致了不堪忍受的刑戮砍伐,这也是司马迁为后人扼腕叹 息的悲剧之因。本来政治上的许多杀伐决断是政治家们才能了断的事情,许 多只能纸上谈兵的一介文人,由于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的 原因,说实话他们本身除了自己所具有的专业水平之

12、外,并 不具备经纬天地的政治才能,可是这类人中偏有个别自以为 是的好事者,喜欢带着书生之愚见对时政高谈阔论,不少时 候这些人的言论也真的就影响了某些自身缺乏治国才能的君主,竟至成了亡国灭种的祸根。尤其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在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 大是大非上,某些腐儒之论实在是误国害民的。如今我们国 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不正处在这样的时刻吗?不少所 谓的精英学者,依仗着自己在政治上有山可依,于是就领土 主权问题大放厥词,说什么“人权大于主权”,“忍让就是自信”,“惩罚朝鲜,和善美日”,还有什么要中国毁掉核武器, 消除友邦对中国的疑虑等等。这些人不管他们在专业上有多 大成就,可就他们对事关

13、国家民族和领土主权问题所发的这 些谬论上,就充分暴露了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狭隘短视 愚蠢和奴性心态。岂不闻“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主 权之争就意味着战争”之说吗?不记得战国时期,六国君主 对强秦“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最后亡国的历史教训了 吗?有作为的政治家就应该像汉武帝那样不为书生之言所动,即 使他是才华横溢人品高尚的司马迁也不行,即便身后的史书 上史学家们真的“挟私以著书”,对你的一生功过妄加议论 甚至横加贬斥也在所不惜。就要有毛泽东为了自己的事业宁 愿被摔得粉碎骨也毫不退让的英雄豪气,就要有真英雄俯仰 天地吞吐宇宙的豪迈气慨,坚守不可移易的正确治国理念, 理直气壮地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和领土主权完整。像汉武帝 那样要有“敢有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铁血意志与 亮剑精神,那样的话,方是国家民族之幸矣。2012-1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