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54745737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闺塾(备课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临川是汤显祖的家乡,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斋,因屋前有不少玉茗树,故名玉茗堂。因为四剧皆是写梦,是通过梦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故名玉茗堂四梦,其他三梦分别取材于唐传奇李公佑小说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蒋防的霍小玉传。2.牡丹亭与妇女轶闻(节录)关于牡丹亭问世后妇女的反应,在当时就有许多传闻。娄江地区有个叫俞二娘的,十分爱读牡丹亭,“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十七岁就“怨愤而终”。俞二娘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忧郁死去呢?虽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这是可想而知的。有人把俞二娘夹批过的牡丹亭送给汤显祖,汤氏读后感慨万分,写了两首五言绝句:

2、“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杭州女艺人商小玲,擅长演牡丹亭,因为不能与意中人结合而郁郁成病。她每次演牡丹亭“寻梦”“闹殇”诸出,“缠绵凄婉,泪痕盈目”。有一日演“寻梦”,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扑倒台上,演春香的演员上来一看,已经气绝了。有的明清笔记还记载一些姑娘读牡丹亭后,对作者汤显祖产生深挚的爱慕之情。扬州有个叫金凤钿的姑娘,对牡丹亭“读而成癖”,“日夕把卷,吟玩不辍”。她写一封信给汤显祖,中有“愿为才子妇”之句。因为书信辗转耽搁,等汤显祖收到信赶到扬州时,金凤钿已经死了。死时要求用牡丹

3、亭一书殉葬。据说汤显祖为她料理墓葬事达一月之久。牡丹亭刊行后,一些有才学的妇女还对剧本进行评注,康熙三十三年(1694)有所谓“吴吴山三妇合评本”刊世,相传是吴舒凫姓陈、谈、钱的三位妻妾评注的。(吴国钦中国戏曲史漫话)二、课文析读谈闺塾的戏剧冲突闺塾是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人们常激赏汤显祖文词的清丽细腻,其实,他的艺术成就远不止此。闺塾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人物说白、细节描写等方面,就足以使人拍案叫绝。闺塾后被称为春香闹学。这“闹”字,颇能道出戏的喜剧气氛。帐幕开时,作者设置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场景。陈最良开口“子曰”,闭口“诗云”,迂得可笑。此人神经麻木,“从来不晓得个伤春”。作者让他首先上场,咿咿

4、呜呜地哦吟,就使书房里面平添又霉又酸的气息,把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不过,书房外边,却是春光明媚,“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窗花”。虫蚁儿正趁着春光喧喧嚷嚷。窗外,不时传进“卖花声”,响起了春天的呼唤。作者还让观众知道,紧挨着书房,就有座大花园,“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花明柳绿”“委实华丽”。一堵墙隔着一重天,书房内外的气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闺塾这出戏中,正面酣写春香闹学,写她和陈最良的性格冲突。她一上场就诅咒“昔氏贤文,把人禁杀”。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让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在塾师讲述诗经时,春

5、香不断发问,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让先生很尴尬,书房里的严肃宣讲的气氛,被闹得烟消云散。如果说,春香在拜见老师时是有意给他一点颜色看看的话,那么,这一次,她的“闹”却是无意的,她是实心实意地想弄清诗书的意思,谁知反而弄出连篇笑话。书讲完了,又要模字,这时春香故意拿来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来取笑迂腐的老生。接着领出恭牌,乘机溜下。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了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这一来,舞台上热闹得够瞧了: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特别火爆。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喜剧性的冲突进了高潮。春

6、香的几次诨闹,动机、分寸各不相同。作者通过不同的“闹”,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戏中春香与陈最良闹得不可开交,杜丽娘插嘴不多,骤然看来,似乎以表现春香为主,其实,作者笔在此而意在彼,这场戏主要刻画那一位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杜丽娘对读书不热心,陈最良催她上课,她还慢慢吞吞,“素妆才罢,款步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春日迟迟,春意阑珊,她是带着惜春的心情进入书房的。陈最良讲关雎,她提出“依书解书,学生自会”。作为大家闺秀,杜丽娘对老师的态度是恭谨的。不过,在听了讲解关雎后,她的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提出:“这经文偌多!”轻轻一语,意味深长,它透露出丽娘不耐烦的情绪。后来春

7、香把眉笔当作写字的笔拿了出来,陈最良不懂得是什么东西,她“作笑介”。这抿然一笑,包含了对老师酸腐的窃笑。等春香在写字时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时,她竟然当着老师的面和丫头打趣:“还早哩!”从这些有分寸的描绘中,我们捉摸到外表平静的丽娘内心的颤动。丽娘在写字前一直没有理会春香的诨闹,甚至近于默许。后来春香闹得太过分,她才出面干预,给陈最良挽回了面子。丽娘不是真的大发雷霆,只是担心老师向父母告状,后果不堪设想。教师一走,她就询问:“那花园在哪里?”原来她刚才抖出小姐的威风,不过是在“演戏”。就装模作样欺骗老师这一点,丽娘其实也在“闹学”,只不过是闹得含蓄,闹得机巧而已。从丽娘拉着春香追问花园在哪儿

8、的神态里,我们发现,她那沉睡的灵魂,已经被远古传来的雎鸠之声唤起。她开始憧憬青春的生命。春色满园关不住,月移花影上楼台,从此,杜丽娘在人生道路上,踏上新的阶梯。如上所述,闺塾一场,设置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例如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的性格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与激动的内心矛盾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闹学”。但要注意的是,“闹”者,并非只有春香。(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主编:黄天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三、类文荐读第十出惊梦前半部分【商调引子】【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

9、(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讠宣,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

10、。(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

11、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注:(贴)炷尽沉烟:贴,“贴旦”的省称,次要的女角色。炷,焚烧。沉烟,熏用的香料,即下文提到的沉水香,也叫沉香。乌夜啼:词牌名。明清传奇有时说白中也采用诗词的形式,交替吟诵。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彩绸作燕子状,戴在髻上,上贴“宜春”两字。见荆楚岁时记。没揣菱花:没揣,“没揣的”省文,不意间,蓦然地。菱花,镜子。古时铜镜,有的背面铸有菱花花纹,叫做菱花镜。阅读提示:这一出戏写女主人公游园之后的思想变化,她看到了盛开的鲜花,亭台楼阁细雨轻风,烟雾游船,这美丽动

12、人的春景,让她惋惜,感叹惆怅。为自己的青春年华被耽搁而叹惜。丽娘一面自我赞赏:爱美的天性,心灵美;容貌如花似玉,姿态美,一面又有伤春之感和无人相悦之愁。杜丽娘多年不知家有花园,是由于严厉的家教束缚了人的自由,扭曲了人性,当然压抑越久,反抗则会更激烈。最后抑郁而死,由爱复生,走向追求自由幸福的道路。另外,曲词中名家诗文的化用,增添了曲词的文采,初步体现了明传奇“文采派”的特色。四、鉴赏方略戏剧的阅读与鉴赏之七:戏曲的曲词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主要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剧本,曲词自然是重点。如何欣赏曲词呢?以下从三方面谈谈对曲词的欣赏。1.曲词的个性化:曲词是供剧中人物演唱的,是古代戏曲中刻画人物性格

13、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曲词时,应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了解其词意,体味其表达效果,品析其深蕴的情味,发现其独特的一面,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剧中的人物性格。曲词是为人物服务的,剧作家为了尽情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形象特征,总是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因而,在欣赏戏曲,体悟人物的典型意义时,就不能不对个性化的曲词加以留意。当然,曲词也惟其个性化,才能更好地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试想,当款款而来的崔莺莺唱出了惊天动地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是什么样的感觉。2.曲词的时代性:欣赏曲词时,同样也要注意其时代背景,了解其产生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的剧作家其风格是不一样的,往往要打上时代

14、的烙印。且不说那极具时代特色的方言口语,就是剧作家倾注在曲词上的情感也具有时代特征。关汉卿创作的曲词通俗自然,往往蕴含着不平与愤怒,而王实甫的曲词则婉曲含蓄、典雅工丽,这自然有作家的创作风格等因素在内,但也与当时人们的欣赏口味、文化背景和时代特色有关。关汉卿所处的时代是民族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而王实甫则处矛盾相对缓和的时期。牡丹亭的曲词,由于明代经济、文化的影响,则文学意味更浓,雅丽又不失庄重,充满了情与理的思考。哀江南一曲,由于是清初的作品,其曲词则通俗流畅,压抑着悲哀与无奈。3.曲词的艺术魅力:曲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浓郁的抒情性和声情并茂、琅琅上口的音韵美上。曲词往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情感充溢其中,或激越奔放,或低回缠绵,或悲盈其中,或畅言其乐,感染着观众,感染着读者。而曲词的抒情性又往往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而体现的,所以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继承并借鉴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的优秀传统,甚至直接化用典故和前人的优秀诗词,以此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曲词还借用诗创作中的格律要求,又不拘一格,加以变化,像增添衬字以补声情和语义之不足,既对仗工整又音韵和谐,还通俗流畅,自然上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那些为人传诵的声情并茂,富有诗情画意的名曲,足以与唐诗宋词相媲美。像哀江南长亭送别中的叨叨令等曲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