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906664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8.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词类,是语言词汇系统中非常特殊的一员,主要是指描写事物色彩的词。本文以中国谚语大辞典为语料,选取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有“黄、白、青、红、黑”共五种基本颜色词的谚语,采用统计、文献研究、归纳整理和例证说明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谚语中基本颜色词数量特点、构成方式和语法性质三个方面的研究,归纳总结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使用概况;同时,结合具体谚语分析“黄、白、黑、青、红”等五种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引申特点,把握基本颜色词的象征义;最后,从人们的心理情绪体验和社会传统文化等层面探析谚语中基本颜色词除了作为物体本身固有颜色的表述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关键词:中国谚语大辞典;基本颜

2、色词;词义引申;文化内涵AbstractColorwordisapartofspeechclassifiedaccordingtotheconceptualmeaning, whichisaveryspecialmemberofthelanguagevocabularysystem.It mainly referstothewordsdescribingvariouscolorsofthings.ThispapertakestheChineseproverdictionaryasthecorpus,selectChineseproverbdictionarycontains yellow,wh

3、ite,black, green and red, a totaloffivebasiccolorwordssaying,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 induction, illustrationandotherresearch methods,fromthebasiccolorwordsquantity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formsand grammaticalpropertiesofthree aspects: sumuptheuseof thebasic colorwo

4、rdsIn proverbs; Atthesametime,combined withthe specificproverbsanalysis of thefivebasiccolorwords yellow,white,black,green,redextendedcharacteristicsofthemeaningofthebasiccolorwords,graspthesymbolic meaning of thebasiccolorwords; Finally, fromtheperspectiveofpeoplespsychologicalandemotionalexperienc

5、eand socialtraditionalculture,this paperanalyzesthesocialandcultural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colorwords in proverbsbesides the expressionof theinherentcoloroftheobjectitself.Key words: dictionary of Chinese proverbs ;Basic color words;Themeaningisextended ;Theculturalconnotati.目 录一、 引 言1二、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

6、颜色词的使用概况1(一)基本颜色词的界定1(二)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特点3(三)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构成方式4(四)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语法性质5三、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引申7(一)基本颜色词“红”的引申义7(二)基本颜色词“白”的引申义7(三)基本颜色词“黄”的引申义8(四)基本颜色词“黑”的引申义9(五)基本颜色词“青”的引申义9四、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研究10(一)颜色词与情绪情感101. 带喜欢色彩的颜色词:红112. 好恶模糊的颜色词:黄、白、青113. 带厌恶色彩的颜色词:黑11(二)颜色词与社会文化121. 颜色与民俗风情122. 颜色与农事活动133. 颜

7、色与等级尊卑14五、 结语14注 文15参 考 文 献15致 谢17浅析中国谚语大辞典中的基本颜色词1、 引 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色彩文化和审美品味。作为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一员,基本颜色词除却表现物体自身的物理属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研究基本颜色词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突破点。20世纪中叶,对基本颜色词的系统性研究正式开始由美国学者BerLin和Kay率先提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十一种基本颜色:白、黑、棕、紫、粉红、橙、红、绿、黄、蓝、灰。他们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相关理论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据统计了解,当前学术界对于基本颜色词

8、的语言学研究大概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基本颜色词及发生顺序、颜色词来源考释、颜色词文化内涵、颜色词语义研究、汉外颜色词对比研究以及认知机制。如姚小平先生在著作中对各历史阶段的基本颜色词作了细致的考察说明,详细论述了基本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又如解海江先生在汉语基本颜色词比较分析中运用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对基本颜色词的发生顺序进行探讨等。总的说来,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针对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研究,目前仅有学者王一茗对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有“红”、“黄”两种基本颜色词的谚语进行数量上和表意方面的研究,因此,对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研究尚存空白,这为本文创作提供一定的空间。本文以温端瑞先生所著

9、的汉语工具书中国谚语大辞典为研究范围。从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分布与构成、词义引申、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谚语中颜色词语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较全面的考察,了解谚语中颜色词总的面貌及文化内涵等内容,深化人们对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认识。2、 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使用概况(1) 基本颜色词的界定“颜色指的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而颜色词是描绘色彩的词类汇聚,是人类在辨别万物色彩的基础上,对万物物色进一步处理和识别,从而使多彩自然世界符号化后投射于人类使用的语言中。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界定,根据不同的依据标准,产生的基本颜色词数量和具体分类也存在差异。国外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研

10、究,开始于1978年BerLin、Kay和Merrifirld负责的“全球颜色词调查计划”以及MacLaury领导的“中美洲颜色调查计划”。这两项颜色词调查计划以美国学者BerLin和Kay的“基本颜色词理论”最具影响力,他们调查研究并归纳整理了世界上使用的98种语言,在著作基本颜色词:普遍性和演变中首次提出基本颜色词的几个判定标准:1. 单语素,即从词的组成部分无法推知颜色词的语义;2. 具有独立的颜色意义,即颜色既不属于其他色域,也不依附于某一类事物;3. 心理上具有显著性和稳定性;4. 分布潜力相同,即具有相同的派生构词能力。在国内,不少学者对BerLin和Kay关于颜色词的判定理论提出

11、质疑。他们认为,BerLin和Kay的标准只针对于西方语言,并不适用于汉语中。同时,他们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对基本颜色词的选择进行新的说明。本文对国内一些代表性学者关于基本颜色词的选择界定情况作简要归纳,具体结果详见表2-1。如表2-1所示,由于基本颜色词的判定标准不同,学术界对基本颜色词的选择说法不一,难以定论。但从中可发现,对于基本颜色词选择界定基本达成一致的有红、白、黑、绿、蓝、黄,而紫、灰、褐、青等几个颜色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前人结论的基础上,以中国谚语大辞典中收录的15200余条(含副条)谚语为语料依托,对辞典中的颜色词使用概况进行统计。需说明的是,针对同时存在含有两种或三种颜

12、色词的谚语,本文分别将其归入相应的两个或三个颜色词类别,如谚语中,“黄狸黑狸,得鼠者雄”同时属于含“黄”和含“黑”的两种谚语类别。通过语料收集统计,发现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出现含“黄、白、黑、红、青、银、乌、绿、赤、朱、紫、粉、灰、苍、蓝”等颜色词的谚语共计479条,结合中国谚语大辞典中颜色词语使用概况,本文选取了中国谚语大辞典中有突出文化内涵,且数量占比超过5的五种基本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黄、白、黑、青、红。表2-1 国内学者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界定情况姚小平绿、蓝、黑、白、红、黄、紫、灰、棕、橙刘云泉绿、蓝、黑、白、红、黄青、灰、紫、褐、王逢鑫绿、蓝、黑、白、红、黄、褐、紫、灰李红印绿、

13、蓝、黑、白、红、黄、褐、紫、灰王逢绿、蓝、黑、白、红、黄、褐、紫、灰刘丹青绿、蓝、黑、白、红、黄、紫、灰叶军绿、蓝、黑、白、红、灰、紫詹人凤绿、蓝、黒、白、红、黄(2) 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特点经过语料收集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出现含“黄、黑、白、青、红”五种基本颜色词的谚语数量共373条,关于各类基本颜色词在谚语中的数量分布及占比情况详见图2-1.由图2-1可见,在考察的373例含“黄、白、青、黑、红”五种基本颜色词谚语中,其中含颜色词“黄”的谚语最多,共有122条,占总数的32.7;含颜色词“白”的谚语有120条,占32.2;而含颜色词“青、黑、红”的谚语数量都不足50条,占比

14、分别为总数的13.1、12.6和9.4。由此可见,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各个颜色词出现频率不一,数量差别比较大。含有“黄、白、青、黑、红”等基本颜色词的谚语在分布上极不均衡。结合姚小平先生对各历史阶段颜色词的确定,可以从中发现基本颜色词数量在谚语中出现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姚小平先生将颜色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为“殷商、周秦、汉晋南北朝、唐宋至近代、现代”五个阶段,详见表2-2 。如表2-2所示的内容发现,谚语中,基本颜色词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颜色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积累时间的长短。虽然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青”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黑

15、”被称为“幽”,“红”称为“赤”,“青”被称为“绿/蓝”。殷商时“黑、幽”并用,到汉晋南北朝时“黑”取代“幽”的地位;而“红、赤”于南北朝时期开始并用,直到唐宋至近代“红”才逐渐取代“赤”的地位;“青”从殷商开始,就指称“绿、蓝”颜色,沿用至近代后彻底分化为“绿、蓝”两种不同范畴的色彩。所以,“黑、红、青”的历史相对较短,并在演变过程中发生分化,体现在谚语中就是含有“黑、红、青”的谚语数量相对“白、黄”要少一些。而基本颜色词“黄、白”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未发生颜色分化,具有较稳定的色彩意义,因此,含有“黄、白”的谚语数量相对多些。图2-1 各类基本颜色词在谚语中的数量分布及占比情况表2-2 姚小平

16、对各历史阶段颜色词的确定情况殷商周秦汉晋南北朝唐宋至近代现代幽(黑)玄、黑(黑)黑(黑)黑(黑)黑(黑)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赤(红)赤(红)赤(红)红(红)红(红)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青(绿/蓝)青(绿/蓝)青(绿/蓝)青(绿/蓝)绿(绿)紫(紫)绿(绿)绿(绿)蓝(蓝)红(粉红)紫(紫)紫(紫)紫(紫)绿(绿)红(粉红)灰(灰)灰(灰)灰(灰)褐(棕)褐、棕(棕)橙(橙)(三)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构成方式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都是单音节词单纯词白、黑、红、黄、青。如“白能丝,可读诗”“财不露白”“大麦亮芒,小麦发黄”中的“白、黄”,这类语素具有较

17、强的构词能力,既能独立成词也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是构成谚语颜色词的主体。 同时,谚语中基本颜色词可以受到其他词或短语的修饰,从而使词语意义发生改变。谚语中基本颜色词与其他语素组合的情况有:1.“颜色语素+颜色语素”结构,即两种没有混合、色彩差异较大的颜色进行组合,如“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明经取青紫”等谚语中“红粉”“青紫”等。在这一类基本颜色词的组合结构中,基本颜色词多具有象征意义,有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如“红粉”在句中指代珍贵的物品或礼物,“青紫”则用以指代高官。需注意的是,两个颜色语素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一般没有明显的色彩偏向。2.“颜色语素+实物语素”结构,该组合形式在中国谚语大辞典

18、较为常见,共计有224条,如:“典帐买黄鱼”“老虎不嫌黄羊瘦”等,基本颜色词“黄”分别用以修饰“莲”“鱼”“羊”,指某一事物的名称。颜色语素与表示实物语素的结合形式,通过颜色词对实物进行修饰,使人联想到“实物”所具有的颜色,进而加深对实物的认识和对颜色的感知。3.“数词语素+颜色语素”结构,如“若要麦,见三白”“天有冬夏,人有二黄”“一白遮九丑”等谚语中,“三白、二黄、九丑”皆采用“数词语素+颜色语素”的形式,以数词修饰颜色名词,表事物数量的多少,呈现出更准确、直观的效果。4.“纯颜色语素+叠音词缀”结构,即基本颜色词的ABB形式。表现在谚语中有“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田洞金灿灿,十月

19、田洞白莽莽”“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等,例句中“黑洞洞”“白莽莽”、“金灿灿”皆采用了“纯颜色语素+叠音词缀”的组合形式,通过后缀赋予颜色词以感情色彩,成为新的派生颜色词,大多表示事物的某种状态,具有生动鲜活的效果。(4) 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语法性质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具有多种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可对事物的颜色属性进行修饰。同时,基本颜色词“黑、白、红、黄、青”还能够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谓语等多种成分。本文结合具体谚语对基本颜色词的语法性质进行考察研究,现分别把其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进行列举说明:1. 作主语:经统计,基本颜色词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颜

20、色词单独充当句子主语,共计24条;另一种是颜色词与其他语素组成固定短语充当句中主语,共计有203条。(1)颜色词单独充当句子主语,如白如丝,可读诗。此处,“白”指的是“理解丝的制造工艺的人”,在句子中充当主语。金不可作,世不可度。此处,“金”指黄金,在句中充当主语,表示黄金是不能用人工铸造出来的。(2)颜色词与其他语素组成固定名词充当主语,如白衣登三公。此处,“白衣”指代无官职的人,在句中充当主语,指人官运亨通,从无官无职很快升迁到公卿地位。红颜多薄命。此处,“红颜”做主语,表固定义,指美貌女子。 青草盖牛蹄,正是过年时。此处,“青草”表固定义,充当句子主语。2.作谓语:谚语中,基本颜色词语在

21、句中充当谓语的有47条,多以用来表示某种状态的转变,如三月沟底白,莎草变成麦。“白”作谓语,指“变白、泛白”。做贼的心虚,放屁的脸红。“红”作谓语,指“使红”、“变红”。橘子黄,医师藏。此处,“黄”在句中作谓语,指“变黄”。3. 作宾语:基本颜色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成分时,一般紧跟在动词之后。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颜色词单独充当句子宾语,共计49条;另一种是颜色词与其他语素组成固定短语充当句中宾语,共计有121条。(1)颜色词单独充当句子宾语,如一个脑袋上的头发有黑有白。此处“黑”“白”分别表本义黑色、白色作谓语“有”的宾语,比喻一切人与事物都有差异,不会绝对一致。三月清明不见青。此处“青”表颜

22、色义,为谓语“见”的宾语,指出若清明在农历三月时,气温回升晚,见不到草木一片青绿的样子。(2) 颜色词与其他语素组成固定词组充当宾语,如烧干柴,吃白米。此处,“白米”充当动词“吃”的宾语。懒汉种荞麦,懒妇种绿豆。此处,“绿豆”作动词“种”的宾语。 奴要白饭,马要青刍。此处,“白饭、青刍”分别作“要”的宾语。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颜色词在谚语中的语法功能颇为丰富,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颜色词在充当主语或宾语时,通常指代某种事物,这种事物往往是带有某种色的颜色特征,或和某种事物有关;作谓语时一般是表示颜色状态的改变,指变成某种颜色。总的来说,正是由于颜色词词义的丰富多样,才赋予了颜色词如此

23、众多的语法功能。三、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引申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具有丰富的引申义。引申义之所以能从本义中派生出来,是因为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事物有着某种联系。本文结合“红、白、黄、黑、青”五个基本颜色词为例,来分析考察谚语中颜色词语的语义引申和表意特点。(一)基本颜色词“红”的引申义说文解字对“红”字的解释为:“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红本意为粉红色的帛,而后引申为粉色、桃红色。后来“红”的本义逐渐本人们所忽略,主要引申为大赤,大红,且其从本义引申出的含义“红色”逐渐被人们广为应用。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基本颜色词“红”的谚语共有35条,其中“红”表本义的有13条,表

24、文化义的有20条,谚语中,“红”具有以下含义:1.表颜色本义红,如“红花虽好,也得绿叶相扶。”2.使变红。如“白酒红人面,美色动人心。”3.表示花的盛开、恒久。如“花无百日红”。4.指代女性。如“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红颜易老”等。5.指代姻缘。如“红丝一系,千金不易”。6.表示繁华、热闹的场所。如“红尘瓦砾场”。7.表示吉祥、兴旺。如“生崽满堂红”表现了生儿长大娶妻时的热闹,喜庆;“破衣破帽,红运高照”中的“红运”则代表了好运、吉利。(二)基本颜色词“白”的引申义白,西方之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说文解字)。白本义指阳光、西天的颜色,是白色、明亮的意思

25、。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基本颜色词“白”的谚语共有120条,其中“白”表颜色义的有42条,表文化义的有78条,谚语中,“白”具有的几种含义具体如下:1. 表示本义白,如“一白遮九丑”;2. 表示理解,明白。如“白能丝,可读诗”,指理解丝的制作工艺,需要耐心地学习;3. 代指朴素、简陋,进而引申为无官职的人,寒士或平民,如“白衣登三公”、“白屋出公卿”;4. 表示徒劳、白费功夫,如“穷人告状,白跑一趟”;5.表示念白,如“一白二笑三唱腔”,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6.指代老年人,如“白头种桃”“白发故人稀”;7.表固定义,如“要想发大财,最忌白虎台”,“白虎台”指台口朝西的戏台,在戏曲业为大忌

26、;8.与颜色词“黑”连用,表是非,如“白的成不了黑的,黑的成不了白的”,其强调是非标准是客观的。9.代指金钱,财物,如“财不露白”、“只要手中有白物,那知头上有青天”。(三)基本颜色词“黄”的引申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黄字的解释为“黃,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凡黃之屬皆从黃,炗,古文黄”。黄,本义为佩璜,后又引申为“黄色、幼儿、草木枯萎、黄河简称以及黄金等。在谚语中含颜色词“黄”的谚语共有122条,其中颜色词“黄”表颜色义的谚语有79条,表文化义的有43条,其中“黄”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表示颜色本义“黄”。如“二人合心,黄土成金”。2.和其他名词构成专有名词。例如“黄泉无老少

27、”、“黄金有价药无价”、“黄河十里九滩”。3.表示姓氏。如“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一笔写不出两个黄。4.表示年少。例如“黄毛丫头十八变”。5.使变黄。例如“槐花黄,举子忙”。6.代指黄帝。如“去年的黄历看不得”。7.表示“字”,如“一笔写不出两个黄字”。8.表示地名。如“黄天荡,无风三尺浪”,“黄天荡”指地名。(四)基本颜色词“黑”的引申义“黑”属于会意字,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总体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为黑色。在谚语中含颜色词“黑”的谚语共有47条,其中颜色词“黑”表颜色义的谚语有17条,表文化义的有30条,其中“黑”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表示本义“

28、黑”。如“豆熟于场,青荚在上,黑荚在下”“黑眼睛见了白银子,不由不动火。”2.表示使什么变黑、变坏。如“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与颜色词“白”连用,表是非,如“白的成不了黑的,黑的成不了白的”,强调是非标准的客观。4.表示邪恶、阴暗、不怀好意等,用以形容人心。如“黑心当被雷击”“树大了空心,财多了黑心。”5.表示黑暗,用以形容天色。如“麻人老的快,阴天黑得早”。6.表示睡觉。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中“黑甜”指南方方言中睡觉之意。7.表示不了解。如“一门不到一门黑。”8.表示严肃、忠耿正直。如“宁可黑脸求土,决不笑脸求人。”9.表示模糊、糟糕。如“越描越黑。

29、”(五)基本颜色词“青”的引申义 “青”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金文,本义是蓝色、蓝色矿石或草木的颜色,后延伸至绿色、黑色,又可形容茂盛或年少的样子。在谚语中含颜色词“青”的谚语共有49条,其中颜色词“青”表颜色义的谚语有18条,表文化义的有31条,其中“青”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表“青”的颜色义。如“豆熟于场,青荚在上,黑荚在下。”2.表示青年时代,最恣意、美好的时光。如“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3.比喻清官。如“差人见钱,不怕青天。”4.表示使变青。如“穄青喉,黍折头。”5.比喻坚贞不渝。如“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中“丹青”因颜色不易泯灭,因此象征着坚贞不渝。6.指年少、青涩的样子,青少年

30、、青年人的年龄范畴名词。如“少年男子青春女,犹如烈火进干柴”、“小嫦娥也爱青年”等。7.指晴天。如“四月初一见青天,高山平地任开田。”8.表专有名词。如“医家有空青,天下无盲人。”中“空青”指孔雀石的一种,又名杨梅青。又如“娶淫妇,养海青,食水不到想海东”中“海青”指海雕、海东青。基于以上对谚语中的“红”“白”“黄”“黑”“青”五种颜色词的语义引申研究,从中可发现谚语中颜色词表意特点十分丰富。因此,在研究谚语颜色词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颜外之意”,在理解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去理解整句谚语的意思,以便能够准确无误使用谚语颜色词并发挥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作用。同时,谚语中颜色词的表意特点还与人们的情绪情感

31、相联系,颜色词的含义能够从人们的情感中找到依据。四、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研究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信仰和文化习俗。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对语言所属文化的反映最直接最敏感。颜色词语的产生与使用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人们通常按照已有的思维定势、情感态度和认知价值去描摹事物的颜色,赋予颜色词语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一)颜色词与情绪情感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表现在谚语运用中为倾向于使用含颜色词的谚语来表达主体的心情或者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因此,在进行谚语颜色词文化研究时,应把握谚语中流露出的带有人主观色彩的情绪情感态度。根据人们情感喜好的不

32、同,本文对谚语中几种颜色词作了一个分类,具体分为喜欢、好恶模糊、厌恶三类。具体如下:1. 带喜欢色彩的颜色词:红在中国,尚“红”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归因于古人对火的热爱和崇拜,温暖的火带给人们喜庆、快乐、幸福的主观感受。人们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红色上,反映到语言中, 因此,颜色“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推崇。据统计,与“红”配合使用的谚语共有35例,其中表示美好义的有20例,表示一般颜色义的有15例,前者如“破衣破帽,红运高照”“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中“红”具有吉祥、兴旺之意;后者如“上八夜弗见参星,月半夜弗见红灯”“好物难全,红罗尺短”。2. 好恶模糊的颜色词:黄、白、青据统计,在

33、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有基本颜色词“黄”的谚语共有122例,其中表示美好义的有33例,表示不好事物的有10例,表示本义“黄色”的谚语有79例,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中的“黄”表示黄金等珍贵之物,“弗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不及”中的“黄”表示不好的事物,横祸之谐音;“老虎不嫌黄羊瘦”中的“黄”表示黄色。含有基本颜色词“白”的谚语共有120例,其中表美好义的有62例,表示不好事物的有16例,表示本义“白色”的有42例,如“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中的“白”表示大好时光,“白衣登三公”中的“白”表示低贱事物,“靛缸里拉不出白布来”中的“白”表示一般颜色义白色。含有基本颜色词“青”的谚语共有49例,其中

34、表美好义的有18例,表示不好事物的有5例,表示颜色义“青色”的有26例,如“明经取青紫”中的“青”表示祥瑞,“黄梅落地擂三擂,青梅落地扑地碎”中的“青”表示不成熟的事物,“杨柳青,放风筝”中的“青”表示一般颜色义青色。3. 带厌恶色彩的颜色词:黑黑色是夜晚之色。在漆黑的夜晚,由于人们的视线模糊,视觉灵敏度较白日相比要低,所以当置身于黑夜时,不安、躁动、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也就油然而生。据统计,在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含有基本颜色词“黑”的谚语共有47例,其中表不详事物的有22例,表中性的有4例,表褒义的只有2例。“黑”让人们联想到死亡、邪恶、恐怖、压抑等情感,如“今夜日没黑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风

35、高放火,月黑杀人”中的“黑”表示阴暗、压抑的环境;“白的成不了黑的,黑的成不了白的”中的“黑”表示是非颠倒,蕴含不光彩的意义;“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黑心当被雷击”中,“黑”蕴含狠毒、阴险的意义,表示阴险狠毒的心肠。当然,“黑”也表示一般的黑色,如“黄狸黑狸,得鼠者雄”中的“黑”表一般颜色义黑色。根据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并在创造谚语时将长期生产劳动中形成的情绪情感反应融入谚语颜色词其中,丰富了谚语的文化内涵。(二)颜色词与社会文化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形态,存在于人们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沾染上人的主观感情,促使人们形成特殊的情绪体验。但与此相对应,颜色词更

36、记载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轨迹,沉淀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特有的领悟体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内涵。下面,本文将通过分析谚语中颜色词与“民俗风情、农事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等级尊卑”三者的关系,进而讨论基本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1. 颜色与民俗风情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谚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历史瑰宝,它的形成与汉民族的风俗人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汉民族在传统民俗生活中,对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喜好和信仰,通过对谚语中色彩文化的感知可以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尊黄尚红、忌白贱黑是传统民俗生活中颜色使用的特点,反映在谚语中主要表现为对红色的尊崇。下

37、面就以红色为例阐述颜色和民俗的联系:红色作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象征着喜庆、热闹、吉祥,如谚语“破衣破帽,红运高照”中将好时运、好机会称为“红运”;“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一句中,“满堂红”呈现了生儿后人丁兴旺,热闹、红火的景象。同时,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则可以为“红尘”,如谚语中“红尘不到闲人地,白发多生忙客头”“锦城佳丽地,红尘瓦砾场”中,“红尘”皆指繁华社会,泛指人世间;“红”还象征美丽、女性,如“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红颜易老”“芙蓉白面,尽是戴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是杀人的利刃。”等例句中,皆把女子盛妆称为“红妆”,把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

38、颜”,“红粉”指代珍贵的事物。最后,“红”还可以象征富贵,如“朱门生饿殍,白屋出公卿”中,“朱门”指把大门漆成“朱”色,这是只有权贵才有的资格。综上所述,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红”的几种含义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中对红色的尊崇,“红”蕴含的关于“喜庆、快乐、幸福”的美好寓意给人以愉悦的主观感受,人们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红色上,反映到谚语中。2. 颜色与农事活动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深厚的农业基础。谚语的语言通俗简短、生动活泼,广泛地渗入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凝聚起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颜色作为一种肉眼可见的信息,往往对生产劳作的方式、时间、质量的判断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

39、此,在谚语中,颜色与农事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 天时:指的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其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劳动人民必须把握正确的气象变化从而使农事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谚语中,颜色可以反映天时节令的变化,从而给予劳动人民以农业生产需要的讯息。如“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白露时如果是有雾的天气,庄稼就会有好收成。“水面生青靛,天公又作变。”“青靛”指青苔绿藻。劳动人民根据水塘绿藻的升浮程度来判断降雨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监测。“正月见三白,田公笑吓吓。”“三白”指连降三次雪。意指瑞雪兆丰年,如正月里连下三场雪,种田人就会高兴,意味着来年

40、有好收成。(2) 人事:人事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劳动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中关于“植、保、收”等环节的经验。而人事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需依赖于通过颜色来正确把握动植物生长习性以使收益得到最大化。如“豆熟于场,青荚在上,黑荚在下。”该句教授的是获豆之法。根据大豆的后熟作用和成熟后裂豆荚的特性,强调收获要把握时机,要在下部豆荚已发黑,而茎秆和上部豆荚仍保持绿色时进行。“一年青,两年紫,三年不斫四年死。”该句概括了紫竹的生长习性,强调紫竹要年年砍伐才能茂盛。以上谚语皆与农业收获有关,劳动人民通过颜色观察、反映动植物生长规律,从而采用适宜的种植、采集方法,保证

41、在“收”的环节做到及时、有效的同时,也保证了农业的生产质量。总的来说,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颜色词进入谚语,从“天时、人事”方面与农业生产相互配合联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促进了农业生产经验的传播。3. 颜色与等级尊卑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尊卑等级观念在民众观念中根深蒂固,而色彩则作为等级差别的象征与标志。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人强调原色为尊、间色为卑,尊卑有序,不可逾越。传统用色中,鲜美、正色只准统治者、王侯贵族使用,如“命运不该朱紫贵,终归林下做闲人”“明经取青紫”“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等谚语中,“青紫、朱紫、朱衣”通过服饰色彩来

42、指代特定的人群;而“朱门生饿殍,白屋出公卿”“贫居白屋灾须少,富住朱门病也多”中“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邸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由此观之,“朱、青、紫”三种颜色就象征着权贵、高官和富贵;而相较于统治者鲜艳丰富的服饰和建筑用色,下层百姓可使用的色调则偏于白、黑、青等单调、朴素的色彩,谚语“白衣登三公”“一笔写不出俩绿林来”“白屋寒门出将相”中“白衣”指百姓、无官职的人,“绿林”则指起义军。“白屋”指代的是贫民的住房。因此,“白、绿”等色彩象征着朴素和贫穷及低贱。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较直观地体会到了颜色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通过服饰、建筑的用色限制来强调人的身份地位,以区分贫贱贵富和地位尊卑。这

43、种以色彩作为等级差异的观念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具有严格的阶级属性和象征意义。5、 结语汉语颜色词和谚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汉文化的结晶和沉淀,含颜色词的谚语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谚语大辞典中“黑、白、红、黄、青”等五个基本颜色词的系统分析,对谚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特点进行说明,发现由于各个基本颜色词历史演变历程不同,导致颜色词在谚语使用数量上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同时,谚语中基本颜色词还含有丰富的引申义,象征义突出;最后,本文通过对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基本颜色词产生的不同的喜恶程度,以及颜色词中体现的关于民俗文化、农事活动以及社会尊卑观念等内容进

44、行分析,充分探讨了谚语中基本颜色词所蕴含的人类情绪情感体验和社会文化内涵。通过本次研究,一方面我们从谚语的角度研究颜色词,从而加深我们对颜色词的认识,了解到谚语中的基本颜色词除了表颜色义外,往往还有更丰富也更为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又通过颜色词帮助我们理解谚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扩展了语言的研究领域,研究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颜色词汇对于我们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以及更深入地了解谚语且促进对外谚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 文杨煜婷.国内外颜色词认知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95-103.何楚菊. 汉语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李蕾蕾. 汉语基

45、本颜色词的隐喻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23-26姚小平基本色彩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色彩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19-28王一茗.含有基本颜色词“红”、“黄”的汉语谚语研究J.语文学刊,2016(04):31-3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王一茗.含有基本颜色词“红”、“黄”的汉语谚语研究J.语文学刊,2016(04):31-3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4.李明凤.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1):170.参 考 文 献

46、1 杨翠兰 高雪菲. 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J. 滁州学院学报, 2018(4):4-4.2 黄丽君.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词义演变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60-63.3 王茗. 含有基本颜色词“红”、“黄”的汉语谚语研究J. 语文学刊, 2016(8):2-2.4 王丽娟 王渝光. 汉泰语颜色词构词对比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2):89-93.5 李明凤.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浅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172-172.6 高天成. 从唐长安节序民俗文化看大唐精神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41-45.7 陈艳阳.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08(01):116-119.8 陈曦.白鹿原颜色词统计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13(05):42-43.9 覃守达. 黑衣壮的审美人类学初探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4(04):14-24.10王佳琳. 汉语颜色词的分类及语法性质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96-97.11娄小琴. 汉韩颜色词“白”之隐喻文对比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0(6):4-4.12徐艺乙. 关于民俗文物J. 民俗研究, 2007(03):70-88.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