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

上传人:ail****e3 文档编号:52505981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辨析题和简答题(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以遵守客 观规律为前提。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4、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这一观点 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 动不可分割

2、。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 动。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 促进事物的质变。四、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涵义。2、 简述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2)绝对运动

3、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i)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4、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行为活动。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5、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又 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决定人的矛盾性存在的最终根由,是人对自己的自然性存在的永不自满,即人的需要;而决定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人的 对象化活动,即人的实践。实践使人与自然相分化,把人从动物界中 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同

5、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要在实践中来完成, 而且这种统一与新的对 立又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解决又不断发生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实践中折射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全部秘密就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 中。所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二章三、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1、真理的内容就是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及规律2、真理总是同物质世界的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3、每一真理的获得总是表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前进了一步相对性:1、任何真理所反映的都只是物质世界的特定部分或过程2、反映的深刻程度都受种种条件制约3、任

6、何真理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只能寓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必然表现着绝对性3、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统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对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用的,是对人在社会中实践有用的。但有用的未必是真理,真理都是有条件性的,4、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如果所见所闻是别人的认识,也是间接经验.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

7、曲的反映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可能是假象同时,认识还有错觉,也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 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 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 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要点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

8、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 实性。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是不是真理, 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 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 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

9、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一。4、举例说明认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

10、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 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第三章三、辨析题1. 经济基础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的总和,只有社会主义经济 才 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 史发展中起着

11、重要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 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是人民群 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把一切历史归 结为思想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唯心史观。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 论水平也越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 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可能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四、简答题1怎样

12、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的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3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 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

13、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5、怎样理解人民群众自己在创造历史?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四章三辨析题: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

14、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 如何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4.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剩

15、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 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编辑摘要四.简答题:1. 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 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16、?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 ?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历史范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 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 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 叫做可变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 剩余价值的唯

17、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 i、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一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一一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2011-12-4 19:06最佳答案产业资本循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 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 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这两个条件是互

18、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第五章第八章第七章三简述题1、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3为什么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四辨析题1共产主义实现依赖人的思想觉悟2 共产主义的目标很渺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