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52417538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案(湘教版选修 6)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2.理解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措施。3. 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目的及原因。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意义:维持和改善土地_,保持和提高土地的_,使土地生产能力不断_。主要措施:_ 。防护林带类型:_、_、 _。防护林目的:防御_、 _等自然灾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防风林、_、轮作、 _和等高线犁地、_。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土地开发要与 _

2、相协调。严格保护耕地,加大_ 的力度。防止 _ ,重视 _条件的限制。土地整理概念: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_面积,提高农用地 _为目的的土地 _和恢复工程。条件: _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_ 多 。 因 工 矿 生 产 建 设 _ 、 塌 陷 和_等,废弃了大量土地。意义:可_土地生产功能, 或作为 _耕地。基础达标练考查点 1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了加强水土保持,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列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中最适合低山丘陵地区的是A轮作 B修筑梯田c保护性犁地D防风林“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

3、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4 题。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止 _的最佳措施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A B c D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水源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薪炭林A B c D考查点 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我国农村建房缺乏规划,形成众多的“空心村”,其带来的主要问题是A水资源紧张B交通不便c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D居住环境改善在我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的土地利用中,应该A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B发展畜牧业c大力发展林业,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D积极发展建筑材料业方法技

4、巧练框图法记忆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方法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土地类型分布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 。D 处土地生产力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_ 。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 积 不 断 缩 小 , 其 中c处 良 田 大 量 丧 失 的 原 因 是_, B 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_ 。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 调 一 致 的生 态 系 统。 c处应 适 宜 发展_ ; A 处山地丘陵应适宜发展_ ,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方法技巧参考答案知识清单生态性状利用

5、效益恢复更新植树造林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风沙洪涝梯田带状耕种保护性犁地区域的生态环境开发耕地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生态耕地质量建设沟坎废弃地挖损压占恢复备用基础达标练B 甲、乙、丙、丁四地段中,乙处坡度最大,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甲、丁地势平坦,丙处位于山脚,坡度较小且为梯田,均不易引起水土流失。 B 所列的四个选项都是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但最适合低山丘陵地区的是修筑梯田。c4.D 第 3 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 4题,“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

6、养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防护林。 c 农村众多的“空心村”,既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c 南方低山丘陵从地形角度讲, 应重点发展林业。 方法技巧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风蚀、沙漠侵吞 水蚀,土地次生盐渍化, 城市、工矿生产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的不断扩大畜牧业,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林业,扩大森林覆盖率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第题,结合图例在图中找到对应土地类型的分布,再判断其所属的干湿地区。第题,地势等自然条件影响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地生产力状况。第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状况来分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第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