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1782903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及其稳态说课罗田一中thy(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O/G/O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态生态系统及其稳态罗田一中罗田一中 田汉语田汉语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二轮复习说说 课课 流流 程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命题趋向命题趋向高考要求高考要求复习策略及程序复习策略及程序本专题高考内容及要求本专题高考内容及要求知识内容要求3-4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1 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2 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3 3)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4 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3-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2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2、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6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1)(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一、高考要求一、高考要求 高考回顾高考回顾 5年考情年考情20102011201220132014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海南,海南,17,18北京,北京,2浙浙江,江,5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6安徽,安徽,30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5浙江,浙江,4四川,四川,9山东,山东,272.种

3、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变化变化()课标全课标全国,国,31山东,山东,8海南,海南,2重重庆,庆,4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6山东,山东,26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特征()广东,广东,2安徽,安徽,6大纲全国,大纲全国,4山东基本能山东基本能力,力,6大纲全国,大纲全国,4福建,福建,3福建,福建,3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5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6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海南,海南,19安徽,安徽,6江苏,江苏,17海南,海南,17四川,四川,6海南,海南,24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30考纲要求考纲要求5年考情年考情201020112012201320145.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

4、的结构()海南,海南,20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31大纲全大纲全国,国,32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31(2、3、4)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国,5广东,广东,5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6广东,广东,56.生态系统中物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基本规律及应用()大纲全国大纲全国(5) 山东,山东,6福建,福建,4天津,天津,9海南,海南,19安徽,安徽,30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国,31安徽,安徽,30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31安徽,安徽,307.生态系统中的信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息传递()海南,海南,21山东,山东,26安徽安徽,30四川,四川,6四川,四川,68.生态系

5、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性()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国31(4)海南,海南,22山东,山东,26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31(4)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国,32海南,海南,29海南,海南,29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上海综合,上海综合,16海南,海南,28山东,山东,26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广东,广东,13江苏,江苏,15广东,广东,26广东,广东,28江苏,江苏,2411.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的意义和措施()江苏,江苏,14北京,北京,5江苏,江苏,20安徽,安徽,29山东,山东,26江苏,江苏,24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启示: 1 1注重对

6、基础知识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 2.2.考查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考查内容上具有综合性 3.3.题型上,多以非选择题。题型上,多以非选择题。14年部分题目采用了年部分题目采用了简答简答形式,更加注重理解能形式,更加注重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二、命题趋向二、命题趋向2.规律总结重基础,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基础,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能力,突出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重能力,突出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重创新,试题稳中求新重创新,试题稳中求新 试题可能结合某一具体的生态系统实例,以图试题可能结合某一具体的生态系统实例,以图解、坐标曲线、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对本专题解、坐标曲线

7、、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对本专题进行考查。进行考查。二、命题趋向二、命题趋向2.规律总结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错因分析:能量流动有关计算及文字表述错因分析:能量流动有关计算及文字表述能力欠缺能力欠缺错因分析错因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清: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清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1、存在知识漏洞,对某些重点知识理解不清。、存在知识漏洞,对某些重点知识理解不清。2、获取信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识图分析、识图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仍需提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仍需提高学生课前学生课前活动活动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专题测试专题测试试卷评讲课试卷评讲课

8、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课时课时1 1课时课时 1 1课时课时授课内容授课内容1.1.种群与群落种群与群落2.2.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稳定性的的系统系统化整理化整理 “6+5”“6+5”训练训练评讲评讲方法、策略方法、策略仔细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熟记各章节标题熟记各章节标题1.1.学生自主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学生自主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2.2.构建模型;构建模型;3.3.典例剖析,突破考点,提升能力。典例剖析,突破考点,提升能力。 学生限时训练学生限时训练结合考点、结合学生错的多的地方重点突结合考点、结合学生错的多的地方重点突破,学生纠错,试卷二次回收破,学生纠

9、错,试卷二次回收四、复习策略及程序四、复习策略及程序 (1)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图)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图(2)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种群数量时间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能量流动模型能量流动模型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 (3)、以典型例题带动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以典型例题带动重难点知识的复习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结构

10、还包括_;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 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简析该曲线形成的原因。 _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5)稻田被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构成了该群落的_结构。(6)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

11、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_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种间关系、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

12、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 总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原则:随即取样)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解析】考查实验变量的判断,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解析】考查实验变量的判断,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除此之

13、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_;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种间关系,考查识记的准确性。注: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简析该曲线形成的原因。 _【解析】考查种群密度影响因素及数量变化。【解析】考查种群密度影响因素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时间环境阻力K值值

14、J曲线形成原因:曲线形成原因:食物(养料)和空间充足,食物(养料)和空间充足,没有敌害、气候适宜,不受没有敌害、气候适宜,不受种群密度影响等种群密度影响等拓展训练拓展训练1 1(20142014海南海南.28.28)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对A种群的生存种群的生存

15、 (填(填“有利有利”、“不利不利”或或“无影响无影响”),理由是),理由是 。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小鸟捕食被小蜂幼虫寄生而疯狂摇摆的害虫,既【解析】小鸟捕食被小蜂幼虫寄生而疯狂摇摆的害虫,既可以淘汰被小蜂寄生的害虫,又捕食了害虫可以淘汰被小蜂寄生的害虫,又捕食了害虫A的天敌。所的天敌。所以以A种群密度将增大,对生存有利。种群密度将增大,对生存有利。拓展训练拓展训练2 2(20142014大纲卷大纲卷.33.3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

16、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注:“+”表示有,“-”表示无 。 请回答:(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生态瓶编号生态瓶编号光照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浮游藻类水草水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A+B-+【解析】【解析】B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也会导致瓶内减少,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含量减少,而浮游

17、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解析】考查群落演替有关知识。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

18、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5)稻田被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构成了该群落的_结构。【解析】考查群落结构。【解析】考查群落结构。比较项目比较项目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光照、温度等光照、温度等 地形、湿度、盐碱度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表现表现植物分层,动物随之分植物分层,动物随之分层层镶嵌分布(若干小群落)镶嵌分布(若干小群落)意义意义提高了群落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了群落对资源的利用能力1.(改编2014四川)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

19、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6)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_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解析】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解析】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识能力。识能力。【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

20、分析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2 2、某生态学科研小组对某湖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图、某生态学科研小组对某湖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图5 512124 4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1)(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条食物链,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_,它最高处于第它最高处于第_营养级。营养级。(2)(2)表中甲生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其他的去向表中甲生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其他的去向有有_。(3)(3

21、)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5)(5)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丙和丁,则庚的数量将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丙和丁,则庚的数量将_,种群丁以种群丙为食,种群丙中的能量流向了种群丁,这说种群丁以种群丙为食,种群丙中的能量流向了种群丁,这说明种群丙和种群丁之间信息传递是明种群丙和种群丁之间信息传递是_。(6)(6)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因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因是污染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污染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_。 【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2、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为中等。【核心知识点链接】【核心知识点链接】1、能量流动模式图、能量流动模式图(1)摄入量)摄入量=粪便中能量粪便中能量+该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 注:粪便中的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注:粪便中的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该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 100(3)某营养级同化量)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被下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流

23、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部分)未利用的部分)拓展训练拓展训练12 2、某生态学科研小组对某湖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图、某生态学科研小组对某湖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图5 512124 4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若图中甲、乙的同化量中各有若图中甲、乙的同化量中各有100 x102千焦千焦/(m2 年)的能量是年)的能量是人为补给的,则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人为补给的,则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为_。【解析】【解析】 本题仍按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作答:本题仍按照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作答:乙乙-1

24、00+丙丙 甲甲 100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2某人会把从上一餐米饭获得的同化量用于某人会把从上一餐米饭获得的同化量用于_(选下列对应项的序号)(选下列对应项的序号)(1)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2)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3)用于生长、发育等 (4)以遗体遗物的形式被分解 (5)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解析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向,不仅要理解记忆一分析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向,不仅要理解记忆一般规律,还要根据营养级的级数,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般规律,还要根据营养级的级数,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尤其值得注意的分析生产者和分析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论。尤其值得注意的分析生产者和分析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

25、动关系。能量流动关系。答案答案 : (2) (3)1.水葫芦(凤眼莲)进入某湖泊后疯长,下图中a、b分别代表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水葫芦进入湖泊后,在AC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水葫芦的进入将使湖泊物种丰富度增加C. 水葫芦的进入会影响当地群落的演替D. 水葫芦在该湖泊中生长的K值出现在D时【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点是种群数量变化、丰富度和群落演替,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题 6+5 训练2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26、的途径是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D提高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物质循环,考查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3某研究小组连续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况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D造成

27、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丰富度的关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丰富度的关系,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理解能力。系,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理解能力。4. (2014新课标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育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5.在葡萄种植园内

28、,葡萄与毛豆、花生等矮生作物间作套种,并放养了以杂草和昆虫为食的土鸡。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与单一种植葡萄的园区相比,病虫害降低C.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D.葡萄园内常利用荧光灯来诱杀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6(2013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2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降【命题立意命题立意】: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功能、群落演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功能、

30、群落演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7.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是_。(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考查知识的

31、运用能力。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与能量关系。据图回答:(1)根据图A写出图B所示能量金字塔中对应的生物名称 _ 。(2)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生物修复系统,收到较好效果。其原理是应用了上述生物之间的_关系。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演替。(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轮虫的能量为 _

32、 KJ。 【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起来,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下列有关实例,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问题。(1)动物园内,一只雄孔雀正在开屏,雌孔雀看到后,停止了进食,小朋友看到孔雀漂亮的羽毛欢呼起来。对于雌孔雀,雄孔雀开屏属于_信息,对于小朋友,孔雀开屏属于_信息。这说明_。 (2)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胰岛素(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

33、学信息,为什么?_。 (3)绵羊、山羊和鹿,这些哺乳动物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它们在秋天交配刚好能使它们的幼仔在春天条件最有利时出生。短日照属于信息,上述动物的行为说明_。 (4)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A.衰老的细胞和吞噬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10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

34、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_ (从何处到何处)。上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在于生态系统具有 _ ,这得益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 _调节作为基础。(2)上图中的生物成分之间存在着营养结构关系,即 _ ,相邻物种间的关系的调节离不开 _。(3) 图中在A过程中起作用的功能成分是_,表示呼吸过程的途径有_ (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4)目前,图中的 _过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的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 _ ,伴随产生的有害气体物质也是我国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命题意图命题意图】:本题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稳定性

35、和环境保护,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1(2012江苏高考)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调查结果2007年年(养殖前养殖前)2010年年(养殖后养殖后)水生高等水生高等植物植物物种数物种数135生物量生物量(湿重湿重kg/1000m2)56020浮游藻类浮游藻类物种数物种数1120生物量生物量(干重干重g/m3)210鱼类鱼类物种数物种数158生物量生物量(湿重湿重kg/1000m2 )30750虾、贝等虾

36、、贝等小型动物小型动物物种数物种数258生物量生物量(湿重湿重kg/1000m2 )5513(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37、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命题立意命题立意考查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考查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相关知识及生物多样性降低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

38、与相关知识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的原因。学生课前学生课前活动活动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专题测试专题测试试卷评讲课试卷评讲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课时课时1 1课时课时 1 1课时课时授课内容授课内容1.1.种群与群落种群与群落2.2.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稳定性的的系统系统化整理化整理 “6+5”“6+5”训练训练评讲评讲方法、策略方法、策略仔细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熟记各章节标题熟记各章节标题1.1.学生自主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学生自主构建小范围知识网络;2.2.构建模型;构建模型;3.3.典例剖析,突破考点,提升能力。典例剖析,突破考点,提升能力。 学生限时训练学生限时训练结合考点、结合学生错的多的地方重点突结合考点、结合学生错的多的地方重点突破,学生纠错,试卷二次回收破,学生纠错,试卷二次回收四、复习策略及程序四、复习策略及程序 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