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947504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考复习之基础科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必修3知识要点一、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叫做稳态。日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神经调节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

2、器由感觉神经末梢部分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3、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4、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5、运动性失语症(say):当(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6、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1、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电位

3、表现为外正内负,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正电荷向兴奋部位负电荷传递,膜内由兴奋部位正电荷向未兴奋部位负电荷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来传递。传递过程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泡经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三、 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2、反馈调节:在大

4、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3、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4、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

5、,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4、激素的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代谢加强。b、抑整理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5、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5、神经调节

6、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b、了解: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四、免疫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后者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免疫细胞。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

7、来的。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异物性,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等;具有大分子性,通常分子量大于10000;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包括凝集

8、素和抗毒素。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1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肌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响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层淀或细胞集团,

9、被吞噬细胞消化。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2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的阶段。

10、3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主要是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病毒感染时,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彻底消灭。4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5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6常见的自身

11、免疫病的病因是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抗原进攻的同时,也向自身的组织、器官发起进攻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另一类是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引起的,其病毒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五、植物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特点: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

12、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3、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6、无籽

13、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2、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

14、,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整理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5、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六

15、、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6、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7、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

16、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3种群密度的特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5、年龄组成的类型

17、:(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6、种群数量增长曲线:a 、“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理想条件。b、“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

18、度变化趋势。七、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也就是说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了解,叫做食物链。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

19、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

20、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

21、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22、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

23、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了解,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

24、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

25、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八、 生态环境的保护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内容: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4、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5、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水华: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