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713170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公共管理专业(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 摘要: 当前, 世界旅游业正逐步转向以文化与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文化旅游, 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所以合适的了解传统文化下的旅游管理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下文中了解一下这个课题。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既有管理学的普遍属性,又有自身的特性。只有认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去寻觅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合理的文化因素,才能建立具有个性的管理文化,从而给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企业管理的影响作出解释。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的关系出发, 探讨新时期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发展。关键词: 传统文化; 旅游管理; 旅游发展旅

2、游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主要是通过“人”的行为表露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对国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国民性格、心理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塑造。我国的旅游企业管理也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于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与重要作用理念的确立,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导致“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现。而以“人”为竞争之本的旅游业必然要充当这场革命的先锋,这也是旅游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代旅游企业正出现“参与式管理”的趋势,即每一个员工都以主人翁的精神与姿态,不但做好自己本职

3、工作,而且积极参与过问企业事务。这种“参与式管理”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找到了结合点。首先,置“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当今旅游企业中兴起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如荀子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就表现了对“人”的重要性的张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说明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社会治乱的关键,强调的是“人”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旅游管理应当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要了解和满足员工的需求。其次,自我修养、自我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然要求企业员工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管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

4、克已”与“修身”相契合。儒家经典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又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一律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个体的自我修养、自我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的关系就如同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一样。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自我修养、自我管理,旅游管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2.“和为贵”的理想企业状态旅游业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体现在企业内部。一条旅游线路,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休闲

5、娱乐、购物等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旅游行程。一个饭店,有销售部、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作,而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就会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以满足旅游者的物质与精神、心理需求为目标的。因此,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气氛对经营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儒家重“人和”的思想与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理念是相通的。儒家主张“和为贵”,体现在一个企业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状态。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礼义教化的作用在于使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当某些方面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应当用礼义教化加以引导、感化、教育,使之逐步实现谐和统一。“和”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温、良、恭、俭、让”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同样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在老子看来,只要治国者能够做到“无为”,社会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安宁。老子在道德经中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不是拱手默坐、无所作为,而是循道而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也就是自己(尤其是

7、管理者)让开一步,让别人有发展的机会,从而达到一个整体的均衡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学家称道的“文景之治”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兼爱”是墨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天子兼爱一国,家长兼爱全家,普天下平等互爱,相互帮助,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和生存权。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爱迟早要成为人类完成自我的原动力。只要人类彼此相爱,做每一件事都怀着仁爱之心,便可以成就一切大事业。墨家学派主张平等,认为在追求平等方面,任何人都一样。要实现这一平等,就需要有爱心。只有相信人类有彼此相爱之心,才能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旅游企业在服务管理方面从“条规约束”向“

8、凝聚协调”的转化是当今旅游服务的一大趋势。与传统管理依靠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刚性”管理相反,现代企业管理,注重“柔性”亲和沟通,旨在通过贯彻“亲密原则”,使管理层和操作层达成“共识”,构成“一体”同盟,从而在追求“卓越”和“成效”中,达到有价值的“目标”。管理方式上的转型,是以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个体价值的确认为前提的。它的未来学意义在于摒弃劳动的“异化”性质,从而变成全体员工“实现自我”的过程。换而言之,注重“凝聚协调”的管理方式真正奏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在宽泛意义上的“劳动”(群体协同运作)中如何把社会角色化的行为与个性化的自我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将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

9、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启迪。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旅游管理既有管理学的普遍属性, 又有旅游学的特性。在新时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 需要认真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中去寻找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旅游管理与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旅游文化资源以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壮美的自然景观往往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融为一体, 使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文化的色彩。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结晶, 它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

10、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西方文明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民情风俗, 涉及到文化与管理的共生性问题。管理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的发展方向、水平、模式影响和决定管理的发展, 而管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文化。在旅游管理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适合旅游管理的文化才能指导、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大大加强和改进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保护和利用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在轻松愉悦的旅游过程中达

11、到了巩固政治、发扬优秀文化以及全民集体教育等一系列目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旅游管理的原则和现状文化旅游管理需要遵循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首先, 文化旅游具有非物质性。比如, 桂林山水旅游者只有亲自来到桂林, 才能享受到它带给自己的愉悦。其次, 文化旅游具有服务性。服务性产品是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体或过程,而服务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可以被用以交换的无形产品。文化旅游的服务性是指与其它产品相比, 服务在旅游文化产品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 可以说服务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灵魂。最后, 文化旅游是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产物。旅游产品一经出现, 就形成市场, 有的旅游产品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12、, 成为城市旅游业和旅行社业务的主要来源。但是一成不变的旅游文化产品很难满足不断发展的游客需要, 只有不断地创新, 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 才能与时俱进地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因此, 我国基于传统文化的旅游管理应当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独特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综合开发性原则。一是文化旅游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形成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 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二是文化旅游管理必须保护并尽可能地突出这些地域性与文化性差异, 即要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的民族特色, 增强地方特色, 努力反映属于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三是在文化旅游管理的过程中, 应当使旅游区宾馆、饭店、厕所等的建设符合环境

13、保护的要求, 节约能源, 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努力提高并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四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主要构成要素,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围绕旅游者的核心利益, 实现游憩、经济、社会和环境四大效益的统一。传统文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当前, 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由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欠缺, 旅游业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在不断加大, 且还没能充分挖掘旅游中的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如何正确处理好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二者的关系, 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协调发展, 是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深入挖掘我国旅游资源的传

14、统精神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 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 而要向娱乐休闲和专门旅游等较高层次发展, 追求文化感受和精神消费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为了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区必须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 深入挖掘我国旅游资源的传统精神文化内涵, 才能够创造和凸显自己的特色, 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今后, 我国广大旅游风景区经营单位要以文化资源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 及时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市场的趋势, 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传统文化旅游新产品。产品的创新要围绕旅游者“新、奇、美、乐”的需求

15、原则, 把握观光型向度假型、参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的市场趋势。2.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 不应当只是浅层次的展示存在的历史实物形态或过去的历史事件, 而是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 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近年来河南开封古城旅游中开展了一些大型文艺表演, 在书店街、马道街、大相国寺这一市中心地带, 开辟文化夜市。发挥开封本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文艺活动特色优势,并对开封市有突出特色的豫剧、盘鼓、地方曲艺杂技进行包装和宣传, 挖掘深层次文化的内涵, 对主要戏剧茶楼进行改造升级, 充分利用现有娱乐设施, 同时注重对环境氛围的渲染。

16、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 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 它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 为我国人民、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提供了一个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的良好途径。3.实现我国文化旅游地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首先,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旅游管理中, 需要根据居住、商贸、金融、旅游等城市功能的差异, 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文化旅游区布局调整力度。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在古城改造和扩建中, 把生态项目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在建设项目内部, 区域内部和城市周边区域要

17、按照要求留足留够并建设好生态用地, 严格“绿线”管理制度, 确保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率达到国家绿色园林城市标准。其次, 旅游业的综合性, 决定了旅游规划必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区、跨年度的中长期计划。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 按照科学的原则合理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使其产生效益;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 延长其生命周期, 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 创造文化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最后, 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 应当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

18、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4.做好传统文化旅游理念的基础教育工作。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传统文化教育。今后, 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来普及文化传统知识, 使国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 认识到所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 要对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遗产地居民和旅游者、遗产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的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以期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 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有效保存和永续传承。同时, 各文化旅游区需要把传统文化作为旅游宣传中的重点之一。通过举行文化旅

19、游新闻发布会、推介会, 散发精美的宣传册, 制作光盘, 在各旅游网站中专门开辟文化旅游栏目, 策划文化旅游系列重大节事活动和传统文化主题的文艺节目, 结合中秋、国庆以及党建等重大纪念活动和节假日组织好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 使我国传统文化旅游深入人心。如何将有市场价值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如何选择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 如何在新开发的旅游产品中赋予文化产业的全新内涵? 这是新时期我国旅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旅游事业是新世纪的绿色朝阳产业, 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时期的旅游管理只有吸收我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 才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理念, 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陈佳平: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焦作大学学报, 2006, 10.2王延东: 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育的剖析与对策,高教高职研究, 2008.33黎红雷著儒家管理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版。4熊礼汇、杜福禄编著孔子与现代管理,学林出版社 1999年1月版5孔健著孔子的管理之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